乡村建设行动五年实施方案.docx
乡村建设行动五年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精神,扎实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结合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城镇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坚持尊重规律、稳扎稳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保护、体现特色,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节约资源、绿色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打造乡村建设样板。(二)行动目标。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二、重点任务(一)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结合县域国土空间一体化规划行动,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细化分类标准,2023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规划管理依据全覆盖。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因地制宜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严守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建立组织领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美好乡村。(二)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结合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以县域为单元,构建外捷内畅交通网,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地区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村镇延伸,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到2025年,实施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改造5000公里,新增约200个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有序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建设新村与撤并村间便捷连通路5000公里;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建设农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2万公里。到2025年,实现5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省级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水平。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到2025年,完成约5万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强化消防车道建设管理,推进林区牧区防火隔离带、应急道路建设。(三)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支持以灌区中梗阻畅通和骨干山塘清淤加固为重点的小水源建设。结合农村供水保障行动,推进在建水库工程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0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20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力争完成主要支流治理500公里、中小河流治理20000公里和重点山洪沟治理30条。有条件地区可由城镇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供水,因地制宜推进供水入户,同步推进消防取水设施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城镇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供水,因地制宜推进供水入户,坚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持续动态清零,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o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健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四)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结合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可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各类试点示范村、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及民宿场所,支持开展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建设。推动新建农村住房的节能建设和既有农村住房的节能改造。在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较优的区域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稳妥有序推进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到2025年,力争全省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5千伏安。力争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五)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结合县域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加快预冷库、节能型机械冷库、节能型气调贮藏库、通风贮藏库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围绕蔬菜、水果、薯类、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畜牧、水产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产地冷藏保鲜,推进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打造高效衔接农产品产销的冷链物流通道网络。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商业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商贸中心,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物流快递全覆盖。深化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到2025年,新增冷藏保鲜能力200万吨以上。(六)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结合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仓储、物流、冷链设施的数字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在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中的运用,发展智慧农业,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到2025年,建制村千兆光纤通达率和5G网络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七)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结合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完善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八)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结合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农房周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的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农房设计,提升农房建设品质,完善农房使用功能,推动配置水暖厨卫等设施,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加强新建农房选址的引导,合理避让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山洪危险区和地下采空区,与交通设施、易燃易爆品仓库等危险危害源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不随意切坡建房。统筹建立从用地、规划、建设到使用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要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加强信息化管理,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科学设置农村防灾避难场所,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九)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支持美丽屋场和美丽庭院建设,建设一批省级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实行首厕过关制,做到农村户厕愿改尽改,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厕,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统筹推进厕所粪污、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重点整治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到2025年,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o健全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五点减量二次分拣绿色存折积分银行等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受益农户合理付费机制。加强乡村风貌引导,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打造村庄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建设具有湖特色的和美乡村。大力实施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从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鼓励农民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加强乡村风貌引导,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十)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结合县域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社会保障均等化行动,发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作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优先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村惠普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发展涉农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村级医疗疾控网底建设。完善农村养老、助残保障等政策,引导有条件的乡镇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推进乡村公益性殡葬改革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十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政正职,推动县直部门人员编制向乡镇倾斜,充实加强乡镇工作力量。实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组织软弱涣散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除一些确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外,力争在2025年年底前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统筹网格内的建设、村民自治、综合治理、应急管理、保障救助等工作,推广乡村振兴月例会等典型做法。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组织。推进法治乡村、清廉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和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经常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十二)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深入开展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梦宣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大力发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农村网络文化阵地,面向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开展欢乐潇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等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动非遗工坊建设。推进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支持一批革命老区基点村利用红色资源推动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数字化等典型做法。三、创新乡村建设机制(一)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根据重点任务专项推进方案,制定相应的一项任务、一个专项推进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推进。专项推进方案和年度工作方案及时报上报备案,相关责任部门每半年报送一次工作落实情况。(二)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原则,在县一级普遍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优先纳入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兼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结合实际制定负面清单,防止形象工程。建立健全入库项目审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三)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对于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小型村庄建设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简化审批流程。严格规范重大乡村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实施程序,严格规范乡村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四)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屋场会、恳谈会等方式组织农民议事,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将政府投资村庄建设项目产权划归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其承担管护责任,推行门前三包、受益农民认领、组建使用者协会等农民自管方式。(五)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要以清单形式明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建立公示制度。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电信、邮政等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推行经营性、准经营性设施使用者付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按规定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四.保障措施(一)加强投入保障。积极争取财政和预算内投资支持乡村建设。通过现有渠道重点支持乡村建设,在资金项目安排上,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将乡村建设作为地方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强化资金筹措和奖补。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使用相关资金推进乡村建设。可按规定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部分支持乡村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依法依规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投入。(二)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县域的农信社、村镇银行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乡村振兴上。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量身定制乡村建设金融产品,稳妥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探索银行、保险、担保、基金、企业合作模式,拓宽乡村建设金融渠道。加强涉农金融创新服务监管和风险防范。(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商协会等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注重发挥乡贤作用,深入开展迎乡贤建家乡、改陋习树新风、兴产业振乡村活动。(四)完善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程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优化用地审批流程,重点保障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探索针对乡村建设的混合用地模式。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乡村建设。(五)强化人才技术标准支撑。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五、组织领导(一)强化统筹协调。按照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要求,发挥省乡村建设行动领导小组及重点任务行动专班作用,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落地实施。市县乡和要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细化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结合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统筹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二)实行清单管理。要力戒形式主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接受的基础上,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按照近细远粗、分步建设的原则,按年度确定建设任务,细化到县(市、区)。各县(市、区)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建立乡村建设台账。(三)加强评估考核。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采取第三方评估、交叉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乡村建设项目质量和实际效果。实施乡村建设评价,查找和解决乡村建设中的短板和问题。(四)强化宣传引导。统筹各级各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深入宣传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乡村建设的社会知名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推进乡村建设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