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长相思》优秀教学案例.docx
-
资源ID:1078232
资源大小:18.8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长相思》优秀教学案例.docx
诗意语文,品读感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长相思优秀教学案例导言: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言语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的境界。著名特级教师王林舟在语文教学中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他在无锡“全国首届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研讨观摩会”上公开教学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那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和拓展转换的追问,向我们展示了他着力构建的对话的课堂、语感的课堂和诗意的课堂。案例:一、创设诗的情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王感舟是诗意境界创造的高手,他善于用充满魅力的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如诗般的画面,让学生们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中尽情挥洒他们的智慧,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长相思的教学就是在老师那激情、磁性、如诗如画的导语描述中启奏一一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或录音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与文本对话,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本。学生在对话“首席”的引领下,与长相思进行了文本对话。生本对话的过程,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到解读出“味道”与“感觉二教师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按照预设的话题和学生进行了对话交流。师:现在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生1: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师:请站着,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看法?生2: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师:路上,请站着。继续说。生7: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师:营帐里面,请站着。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在“身”后面写“在征途工)学生通过“作者身在何处?”和“作者心在哪里?”这两个话题的对话交流,感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情景,感悟“身”“心”分离的痛苦。生1:我发现了,他身在征途,却很思念故乡。生2:我发现纳兰性德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自己的家人。生3:我觉得纳兰性德肯定很久没有回家乡了。生4: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生5:我觉得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心总是牵挂家乡的。师:好,一个远离,一个牵挂。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长相思。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己读一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当学生通过朗读与对话,初步感受理解文本后,王忠舟在音乐声中用浑厚而富有磁力的声音范读课文,将直板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变成立体的有生命的文本,表现出词的精神和生命,启动了学生的情感,浓郁了词的情境。二、想象词的画面,在吟咏对话中体悟。在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走进了纳兰性德的“生活”和“世界”,通过一次次的吟咏直接与词人展开对话。师:(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后,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一起来,预备起。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稍作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一一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王感舟又将话题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J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就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挑着水,一家人做好饭后,围在一起,喝酒聊天。想象以语言为依托,学生对文本的想象感悟,通过言语实践,积淀为语言。语感能力的培养,终究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听和读,建立起我们与生活、与文本的联系;说和写,则生成话语。王叔舟在学生感悟词人“身”“心”分离时设计了两次言语实践,通过“说”和“写”将感悟到的形象转化为语言,完成了语言与精神的第一次同构。“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通过想象,“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身”和“心”的对话使学生感到征途的艰辛、战争的酷烈;两次想象的对比使词人倍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三、拓展相思内涵,在情感对话中体验。对话教学的话题是师生根据文本共同转化的背景中产生的,也是不断生成和推进的。“读到这个时候,你脑子里冒出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教者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话勾起了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于是“为什么不回家而要去打仗,为什么去打仗了而又牵肠挂肚思念故园”等等一连串的问题由学生追问出来。“词人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个问题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了。师:孩子们,你们都问过了,是吧?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问过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过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样两句词,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课件呈现两句词。)谁来读一读?生:(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师:问得好,孩子们,请你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外,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生: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生:(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一下,改成一一生:问“夫,师:对!你再来问一问。等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好吗?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一一生:(朗读)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师:好一个深情的妻子啊!谁还会问纳兰性德?为了深入展开“词人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个话题的讨论,老师独具匠心地进行了文本的拓展一一“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这是词人的自问,也是学生在老师点拨下生成问题的概括,更是教者在师生与词人对话过程中的拓展。文本的拓展促进了对话的广度与深度的挖掘,学生模拟词人的“妻子”“儿子”“父亲”“哥哥”一次次叩问一一“问君何事轻离别“?学生们在生成对话中体验着“相思”,对话再次将学生引入“故园”情景的追思中,“故园”的感悟步步加深,“乡愁”越来越浓。四、转换角色追问,在心灵对话中升华。面对众人直及心灵的追问,词人反问一一“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词人反问自己,反问“父亲”,反问“妻子”,展开了“征途”、“理想”与“壮志”的精神诉求。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一问我的老父。老父,你说我是轻离别吗?生1: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师:好一位深明大义的父亲。我想再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生2: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师:好一位贤良的妻子啊。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啊,我是何等地重离别啊。可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我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园啊!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长相思中。我们在词人的精神诉说中体悟到词人“身向榆关那畔行”并非“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词人“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是因为理想和壮志。“保家卫国”的精神在与“乡思”的情感对话凸显出来,且昂扬奋发。反思:诗意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长相思的教学是在情感中对话,在想象中对话,在拓展转换中对话。王愿舟通过情感与形象的对话建构语言、提升精神。情感、诗意、语言、精神在他的课堂里共生。通过情感与形象的对话建构语言、提升精神。情感、诗意、语言、精神在我们的课堂里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