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换律》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
资源ID:1078743
资源大小:33.5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换律》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换律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例1和例5。教材分析: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律中的例1和例5o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算定律,是对数的运算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按教材的编排,本单元应是先教学加法运算律,再学乘法运算律,但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方法上都存在相似相通的联系,所有将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整合为同一课时。教材整合后,还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转折期,虽然运算律的概括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都有接触过大量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例子,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探究规律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四则运算是否具备交换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数学思考:在探索交换律的过程中,经历“猜想一一验证一一结论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以及数学符号意识和建模意识。问题解决:能灵活运用交换律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体验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交换律并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建模。教学过程:一、在游戏铺垫中揭示课题1 .课前游戏,铺垫激趣2 .交流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生活中的交换现象时刻都在出现,而在我们的数学运算中也有交换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交换律。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规律1 .初步感知,提出猜想(1)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李叔叔喜欢骑车旅行,他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请问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把算式合并成40+56=56+40,并分析等式左右两边的异同。(2)提出猜想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猜想。2 .枚举事例,验证猜想(1)算式验证师:谁能像这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学生举例验证。(2)事例验证师:谁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我们的猜想?学生举例验证。3 .归纳概括,提炼结论师:也就是说“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猜想是成立的。它在数学上被称为加法交换律。4 .多元表示,深化认知5 .梳理步骤,小结方法引导学生能得出科学探究的方法:猜想一一验证一一结论。三、在迁移类比中拓展规律1 .迁移类比,形成猜想师:同学们,除了加法有交换律,你觉得哪些运算可能也存在交换律?引导学生形成新的猜想:在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是否也存在交换律?2 .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完成学习任务单。HlrsrstHXmi(*卜tttl()峥依“UAl()鸵斓I3 .全班交流,归纳结论(1)推翻减法交换律的猜想。(2)推翻除法交换律的猜想。(3)发现乘法交换律。四、在实际应用中巩固规律1 .成语故事一一朝三暮四2 .笔算中的交换律五、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交换律加法交换律40+56=56 ÷ 4030+16= 16 ÷ 30乘法交换律40×5=5×408×6=6×8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 的位置,和不变。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 的位置,积不变。教学反思:在数学中,运算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律中的例1和例5,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算定律,是对数的运算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归纳和总结。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大量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例子,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整合教材内容,完整认知结构,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按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本单元应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学乘法相关的运算律。但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在探究方法以及数学模型上是相同相似的,所有将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整合为同一课时。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问题入手,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究加法交换律,积累探究经验和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减法、除法和乘法是否有交换律。让学生在交流和质疑中将原来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通过概括和符号表示建立数学模型。教材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对比感悟四则运算在交换律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二、经历猜想一一验证一一结论的探究过程,感悟数学探究的方法。在教学中,我通过问题情境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引发学生猜想,通过举例验证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结论。然后又再次引发学生从结论进行猜想“减法、除法和乘法是否有交换律,让学生知道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取结论的方法。通过结论引发新猜想,学生很自然列举了例子进行证明,从而得出在乘法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结论,明白了减法和除法是不具有交换律的。结论的得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真实感悟到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设计有趣而又生活化的练习,体会数学的学习乐趣以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设计''成语故事一一朝三暮四、笔算中的交换律等练习,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对交换律''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一本质的深刻理解,巩固了全课的内容,为以后教学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