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教学案例.docx
抓住关键词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教学案例一、导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品读才能体味到,而非分析讲解所能代替。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抓住一些揭示文章内在联系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透彻,通过多种要求、多种形式的品读,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髓,掌握语言的表现技巧,使学生们在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二、教学案例抓住“奇怪”一词激发阅读兴趣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师:读了上面的内容,你能说说作者奇怪的是什么吗?生:作者奇怪的是,种桃花心木的人来得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生:作者奇怪的是,种桃花心木的人一会儿隔三天浇水,一会儿隔十几天浇水,浇水的量有时候多,有时候少。让桃花心木一会儿喝得肚子胀,一会儿又干渴难忍,好像故意刁难桃花心木的成长。师:是啊,这样没有规律的来,有没有规律的浇水,让作者感到很奇怪。读读下文,我们会发现作者越来越奇怪了,课件出示: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师:作者越来越奇怪了,为什么呢?生:一般来说,我们种花浇水总是在傍晚,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而种桃花心木的人又是早上来浇水,有时下午来浇水,浇水的时间不确定,让作者越来越奇怪。师:接着往下读,我们发现作者更奇怪了,这是为什么。课件出示: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生: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生: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师:请你读读8T0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生:说他勤吧,他为什么要隔好几天才给树苗浇水,说他懒吧,他为什么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说他忙吧,他为什么做事从从容容,还有空闲到我家喝水,说他空吧,他又为什么不按规律来给树苗浇水,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生;我以为他懒,他隔那么久才给树苗浇水,可懒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株树苗会枯萎,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来补种;我以为他忙,总是没有规律地来,可忙人怎么会做事那么从从容容,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师:种树人真是奇怪,说他勤也不是,懒也不是,忙也不是,空也不是。不仅作者感到奇怪,我们也感到奇怪。请大家完成以下练习:种树人让作者感到奇怪的是让作者感到越来越奇怪的是让作者感到更奇怪的是三、课例蕴含的理念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读了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给树木浇水的句子,使学生从心中产生了疑问,出现了矛盾的心理,种树人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不仅使作者悟出了道理,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本课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我在教学中尽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处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给他们质疑、朗读、释疑等发表自己想法、见解的机会,也让他们真正在学习上独立自主。四、教后反思:1、引导学生从文章词句与主要内容发问。抓住文中关键的“奇怪”一词,就能层层推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这些词语引发联想和想象。在以上案例中,我抓住文中“奇怪的是、我越来越奇怪、更奇怪的是”来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事实证明,这几个问题确确实实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抓住关键词句提问,可以使教学内容精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重点、难点易于突破。而且,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求异思维,产生奇思妙想,使思维更加灵活。2、引导从字里行间挑矛盾发问。有些文章从字面看,仿佛前后有矛盾,与文章题目不符,实际是合情合理的,这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也是将课文内容深化的突破口。比如,文中提到的“懒”与“勤”是一对矛盾,“忙”和“空”是一对矛盾,浇水的时间“早”和“晚”,浇水的量“多”和“少”都是一对矛盾,利用这几对矛盾之处,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反复读书,联系上下文思考,明白了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正是作者借以表现文章内容的关键处。学生抓住要点质疑不仅有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阅读、理解的习惯,使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在实践探索中得到发展。3、以常理推疑问。有些文章的内容看似违背了常规,不合情理,这时自然留有悬念,也是学生质疑的最好之处,抓住了这些地方质疑,就会将教学向纵深推进。如桃花心木一课,学生问:“种桃花心木的人,每天不定时不定量的浇水,树苗自然会枯萎许多,枯萎了,他再补种,这是为什么?”“如果定时定量的浇水,不是可以减少损失吗?”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文章虽然说的是桃花心木,说的是种树人的奇怪动作,奇怪语言,更深层的含义是说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大有作为的人。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是本文升华主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及时渗入品德教育,小学生也受到良好的人生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