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从户籍制度看东晋南朝的士庶之争.docx

    • 资源ID:1078878       资源大小:20.3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户籍制度看东晋南朝的士庶之争.docx

    从户籍制1»东晋南朝的士庶之争户籍是以户为单位的人口登记簿,登载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亲属关系等信息。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涵盖了登载人口的财产状况,且包括了他们的职业、身份等等,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力量与社会利益的分布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的基本格局。东晋南朝的户籍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区域色彩,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士族与庶族势力的彼此消长。开发以上课程资源,既可以厘清户籍体系的发展历程,把握户籍管理的具体举措,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史学视野,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促进其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达成。一、土断括户:东晋王朝的护国之策西晋灭亡之后,出于安抚和优待南下移民集团的需要,东晋王朝设置了专门的行政机构(侨州郡县)统领侨民,这些侨民的户口册,称之为白籍。白籍是一种无定居、无实土的空虚户籍,这说明北方来的土族和流民均享有不役不税的优抚权利。与此同时,南方有定居、有实土的土著户仍然以正规户口册黄籍进行登记,他们是纳税服役的实在户口。“黄籍和白籍的分立,是东晋初期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东晋南朝时期户籍制度中的两种不同的体系,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内容,先聚焦东晋王朝实施四次“土断”的时代背景,再概括这些举措的直接目的,最后从辩证的视角审视“土断”的历史影响。这样的设计注重将教材知识与补充史料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对史料进行解读、辨识、评判,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材料一:随着中原地区的战祸愈演愈烈,南下人口日益增多,侨寓户光复家乡的希望逐渐破灭。大量流民长期享受优抚特权,不只意味着国家租税赋役的减少,更容易导致“流民散则转民为盗”现象的出现。土断既要制止流民继续流入豪门,还要将笼络游离于国家掌控之外的民众,更要与门阀士族争夺人口,所以“土断”往往又是与检括人口同时进行的。“综观东晋历次土断记载,大多围绕户籍制度中黄、白二籍并行而展开,其所针对的社会群体,主要是注籍于侨州郡县、原纳入白籍而享受优复待遇的北来流民。应该说经过东晋历次土断,这方面问题已有不同程度的解决J“土断检括出不少豪门隐匿户口,扩大了租税和赋役的来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士族势力的过度膨胀,在给寒门庶族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空间的同时,也为刘宋时代的“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世家豪族地主占统治地位的历史特点,决定了东晋时期封建国家进行土断和'括户等措施不可能是坚决的和彻底的,只能保持一定的限度,二、却籍清伪:南齐政府的应对之法进入南朝以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一直在向前发展,人口也在不断增长。但在南齐初年,在籍赋役人口的数量不增反降。为此,南齐政府采用“却籍”管理,这深刻影响了南齐政府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户籍制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材料二:建元二年诏朝臣日: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自顷氓俗巧伪,为日已久,至乃窃注爵位,盗易年月,增损三状,贸袭万端。或户存而文书已绝,或人在而反托死叛,停私而云隶役,身强而称六疾,编户齐家,少不如此。南齐书虞玩之传材料三:南齐初年,经虞玩之等士族建议,政府又一次大规模却籍,本来是要把冒牌免役户彻底退除出去,结果不但没达到目的,反而替更多的冒牌免役户混进来大开了方便之门。唐寓之起义就是南齐政府灾难性的检籍工作引起的直接后果。萧齐政权虽然有办法打垮起义军,却没有办法把反却籍斗争平息下去。永明八年(公元490年),齐武帝下诏宣布以往检籍作废,承认庶族地主的户籍作伪真实有效。一摘编自舒朋略论“土断”与“却籍”的成败及其原因通过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解读、理解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 .材料二反映了南齐政府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这种形势是如何形成的?2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南齐政府“没有办法把反却籍斗争平息下去”?3 .如何理性看待“却籍”失败的后果?以上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易到难,侧重考察学生在史学层面的观点萃取、知识运用、逻辑推演和语言表达。南齐政府以“却籍”应对,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首先,“却籍”旨在保护士族特权,打击庶族势力,这与当时的社会实际状况背道而驰。随着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实际人口的日益增多,庶族地主和自耕农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在反抗士族斗争中结成联盟,在阶级力量的对比上占据明显优势。其次,庶族地主一旦被查出弄巧作伪,就得重新承担徭役赋税,“却籍的成败直接牵涉到他们的经济利益,所以他们必然要用各种手段来破坏检籍,甚至不惜与士族阶层兵戎相见,武力抗争,唐寓之起义就是典型案例。”最后,南齐时期的士族已经腐朽到不理政事的地步,从中央到地方的户籍管理权已经为庶族地主所掌控,在这种状况下推进“却籍”无疑是与虎谋皮、枉费心机。理性看待“却籍”失败的结果,需要师生借助阶级分析法加以阐释。唐寓之起义失败后,作伪合法成为社会共识。更多的庶族地主在户籍上弄虚作巧,假冒土族,获取免役特权,这就导致无钱作伪的农民负担更加沉重,他们流离失所,亡命山泽,寄命豪强,社会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值得注意的是,“却籍”失败本质上反映出南齐政权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它一方面承认了庶族地主篡入土流的既成事实,另一方面有些没落失势的土人被排出土籍,使籍注中所记载的内容基本上与社会阶层状况相吻合。”三、改定家谱:萧梁君主的无奈之举东晋南朝时代,每家土族都有自己的家谱,这既是土族炫耀出身的金字招牌,也是士大夫社交活动的重要载体。按照当时的风俗和礼节,士大夫在交往时,为了表示相互尊重,在谈话时自己不能谈本人的祖先名称,也不能触犯对方祖先的名讳,因此这就要求士大夫不仅能够熟悉自己的家谱,同时也要谙习别人的家谱。梁武帝时期,家谱在逐渐变成专门学问的同时,也成为统治者挽救土族命运的政治工具。材料四:始晋太元中,员外散骑侍郎平阳贾弼笃好簿状,乃广集众家,大搜群族,凡诸大品略无遗阙,藏在秘阁,副在左户。及弼子太宰参军匪之,匪之子长水校尉深,世传其业,太保王弘,领军将军刘湛并好其书,弘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湛为选曹,始撰百家,以助铃选,而伤于寡略。齐卫将军王俭复加去取,得繁省之衷。南史王僧孺传材料五:僧孺之撰,通范阳张等九族以代雁门解等九姓,其东南诸族,别为一部,不在百家之数焉。南史王僧孺传通过对材料四的解读,我们可以捕捉到以下信息:1 .家谱学兴起于东晋的贾弼,贾弼后人以家谱学为己任,传承数代,得到了王弘、刘湛等人的大力支持,终于在南齐王俭手中得以完善。2 .东晋时期的家谱藏在秘阁,世人知之甚少,所以用处不大。3.齐梁之际家谱逐渐成为政府选官时的辅助文件,这说明家谱的重要性是随着户籍的混乱而凸现出来的。在理解材料四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不妨要求学生探究材料五中的微言大义,认真思考改定家谱在当时的实际作用和社会影响。作为梁朝皇亲的范阳张氏,为萧梁建祚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梁武帝敕令王僧孺以修谱方式将庶族出身的范阳张氏擢为新贵,并替代雁门解氏等族,此举“意在从官方层面确立范阳张氏等新兴大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从而达到对其优抚笼络的目的”。材料五还告诉我们,南北土族家谱分别撰写,表明即便经过一百多年的共存与磨合,南方土族仍受北方土族的歧视与排斥,彼此之间的矛盾依然难以消减,这也为寒门庶族政治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梁武帝的影响下,把持朝政的高门大族,多耽于玄佛,无心问政,执政能力口渐退化,他们对于户籍的管理基本处于不闻不问、听天由命的状态。从主观动机来看,改定家谱是萧梁君主对高门贵族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但客观结果却是认同了土庶混乱的现状,被迫接受了庶族地主既得的社会地位。天监八年(公元509年)梁武帝下叙录寒儒诏,设立制度,不分土族寒门,一律公平取土。选官方式的变化“是对不学无术而单凭世资入仕的高门子弟的一种限制,同时也为出身庶族寒门的士人打开参与政治的道路。”这既是改定家谱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是当时土庶力量变化的真实写照,更意味着盛行于东晋南朝的门阀制度正在走向历史的终点。作为社会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户籍制度,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东晋南朝时期,政府对户籍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时的国计民生。如何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挖掘户籍制度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其蕴含的政治经济功能,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深入的教学思考和课堂实践。1雷震:黄、白籍问题与“土断”,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第32页。2邱敏:东晋南朝土断“阶段性”特征刍议,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42页。3曹文柱: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6期,第25页。4施光明:唐寓之起兵性质商榷,浙江学刊1984年第2期,第74页。5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一历史与政治的分析,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97页。张禧蒋:法社会学研究的新视域一以魏晋南北朝王僧孺谱学为中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119页。7韩雪:略述南朝土庶政治势力之消长,辽宁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第WO页。

    注意事项

    本文(从户籍制度看东晋南朝的士庶之争.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