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电池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docx
碱性电池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一、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具体的营销部门可有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在现代企业,不论以何种形式组建和行使营销职能,都必须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一)职能型组织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架构,由所有营销人员,如营销调研、市场策划、新产品开发、顾客服务和销售人员等组成。一般由负责营销事务的副总经理直接领导,管理全部的营销职能科室、部门和人员。职能型组织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如果产品增多,市场扩大,这种管理架构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没有人在对一种产品或一个市场全盘负责,可能缺少按产品或市场制订的完整营销计划,有些产品或市场或被忽视;各科室为了争得更多资源,获得比其他部门更高的地位,相互竞争,产生矛盾营销副总经理不得不经常调解工作纠纷。(二)地区型组织业务遍布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企业也可按区域组织、管理营销事务。例如在营销部门设中国市场总经理,下设华南、华东、华北等大区总经理,再根据需要,继续设置地区经理和销售代表等岗位。(三)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拥有多个品牌,也可按产品或品牌考虑组织架构。通常在总产品(品牌)经理之下,按产品线(品牌)、品种分层管理。一个企业经营的产品如果差异大,品种数量多,超过职能型组织架构所能控制的范围,就适于建立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产品(品牌)经理的职责,包括制订产品(品牌)计划,监督计划实施,检查执行结果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为所负责的产品(品牌)制订长期的竞争战略和营销政策。(四)市场管理型组织如果市场能够按顾客特有的购买习惯和偏好等细分,也可建立市场管理型组织。它与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相似,由一个总市场经理管辖若干细分市场经理。各市场经理负责各自市场(顾客)的年度和长期销售计划,对利润负责。这种架构的主要优点是企业可,围绕特定消费者或用户,一体化开展营销活动。当前也有许多企业按市场型架构建立营销组织。它们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潜在顾客和各细分市场,分别安排不同的团队分类管理。有学者认为,这也是确保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的“唯一办法”。(五)产品/市场管理型组织面向不同市场、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确定营销组织时常常会面临“两难”,即采用产品管理型还是市场管理型;能否吸收两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又避免它们的不足。所以,有的企业建立起既有产品(品牌)经理,又有市场经理的矩阵组织。二、矩阵组织的管理成本高,内部也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又产生了新的“两难”:一是如何安排销售力量一按产品组织还是按市场组织,或者销售力量不实行专业化;二是由谁负责定价,产品(品牌)经理还是市场经理。绝大多数的大企业认为,只有相当重要的产品和市场,才需要同时设置产品经理和市场经理。也有的企业认为,管理费用高并不可怕,只要这种组织形式能带来的效益可以远远超过需要付出的成本。全球锌镒电池行业概况锌镒电池属于国际标准化产品,尺寸大小、单体形状、性能指标等均具有国内外通用标准。锌镒电池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环保、经济适用、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锌镒电池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变革,至今仍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当前,美国、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与地区仍保留有锌镒电池本土生产,如美国金霸王、劲量控股等行业领先企业在发达地区的中高端市场占据大量份额;日本主要电池厂商松下、富士和东芝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也具有较大市场份额。三、锌镒电池行业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1、碱性电池市场持续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我国碱性电池产业持续发展。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无汞碱性锌镒电池高速生产技术与装备改造列为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工程,把超长寿命(8年以上)碱性锌镒电池研发列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程;电池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要重点推进普通锌镒电池产业升级,力争出口在有序竞争中拓展(碱性电池出口额年均增速5%),同时保持国内市场持续发展(碱性电池产量年均增速6%)o碱性电池储存期长、容量高,更适用于大电流、大功率的用电器具。随着数码产品、智能家居用品、医疗电子仪器等新兴用电器具市场的发展,碱性电池的需求量将不断上升。根据FortuneBusinessInsights的报告,2019年全球碱性电池市场规模为74.8亿美元,在未来数年能保持年均4.8%的增长,在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7.1亿美元。中国作为碱性电池出口大国,未来市场空间将得到充分保障。2、碳性电池需求仍有刚性从我国碳性电池的出口情况来看,针对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由于其对价格相对敏感,更具价格优势的碳性电池可有效满足该等地区对电池的需求;同时,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碳性电池在钟表、遥控器、收音机等低功耗电子产品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市场需求整体较为稳定。据统计,2018-2020年我国碳性电池累计出口量为511.14亿支,占锌镒电池3年累计出口总量的59.43%o因此,未来我国碳性电池仍有着巨大的海外市场。3、锌镒电池制造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引导制造业朝着生产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产品、装备融合创新,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电池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锌镒电池行业十三五的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之一:继续支持关键材料与关键设备的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实现碱性锌镒电池隔膜国产化;实现全自动高精度电池、电池模块组装生产线、全自动高精度电池分类检测设备国产化。锌镒电池的单体形状与尺寸等都是国际标准化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对于电池工业生产来说,智能化生产制造技术将用于电池生产中的产品制造、产品转移及入库等一系列流程数字化、可视化,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更能通过高速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制造精度及产品质量。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产业发展趋势。未来锌镒电池制造企业对于设备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将变得越来越紧迫;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推动下,锌镒电池制造行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要求将不断提高。4、零售商自有品牌不断发展,制造企业市场空间日益增加锌镒电池作为生活必需品,主要通过便利店、商超、电子商务等渠道进行销售。锌镒电池以产品品牌分类,包括制造商品牌(ManufactoryLabel)与零售商自有品牌(PrivateLabel)。制造商品牌是指产品制造商拥有的产品品牌,相关品牌包括金霸王、劲量、松下、GP超霸、南孚等。零售商自有品牌是指零售企业以自身名义发展的独立品牌,相关品牌包括沃尔玛、家乐福、Costco、Amazon>7-EleVen、DollarTreeo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发展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自有品牌是零售商略去品牌商,直接与供应商进行合作的方式之一。去除了品牌商,品牌溢价可在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重新分配。根据IRl(InformationResources,Inc.)统计,在欧洲国家,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销售价格较制造商品牌产品价格低约29%;而在美国,销售价格低约19%o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AmaZOnBaSiCS)较制造商品牌(DuracellEnergizer.Panasonic)在产品价格方面存在明显优势。目前欧美的大型连锁便利店、商超均拥有自有品牌商品,零售商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达18%45%,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作为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生活必需品,锌镒电池零售商自有品牌化趋势日益明显,具有产品质量优势与成本优势的制造企业与零售商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与扩大。5、环保要求不断提升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电池行业的环保监管,环保部、工信部、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等部门积极出台相关规定和指导文件,限制电池生产的含汞量,努力推广无污染绿色电池。我国已明确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各类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2005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OOOK的碱性锌镒电池。2013年10月10日,包含中国在内的8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签署了水俣公约,公约要求缔约国自2020年起,禁止生产及进出口含汞产品。同时,我国出口产品也需遵守目的地市场包括RoHS、REACH、WEEE等在内的环保指令,全球对电池行业的环保要求不断提升。因此,绿色制造能力在锌镒电池行业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一些低、小、散的生产企业将由于不符合环保要求而被淘汰;具有较强研发、制造能力的优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将会提升。随着优势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锌镒电池消费将实现包括无汞化在内的绿色环保制造与使用。四、锌镒电池产量分析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锌镒电池制造国,近年来锌镒电池总产量保持了小幅波动、总体平稳增长的态势。根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度全国原电池及原电池组(锌镒电池为主)产量408.4亿支,同比增长0.6%o五、锌镒电池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情况锌镒电池属于国际标准化产品,尺寸大小、单体形状等均具有国内外通用标准。锌镒电池行业的新产品主要体现在应用行业新技术后,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锌镒电池行业的新技术研发主要在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性能方面。锌镒电池制造行业经历了半自动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生产等阶段。当前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智能化生产方式的变革对锌镒电池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以保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已建成智能化生产线,电池生产速度可以达到600支/分钟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持了行业竞争力。在产品性能方面,锌镒电池制造企业通过创新产品配方,通过改进正、负极材料的活性,优化电解质的配方,使用含涂层隔膜或新型隔膜、功能粘合剂、添加剂,降低密封圈高度以及采用不等厚拉伸钢壳等措施,提高碱性电池的放电容量,延长电池的放电时间,提高电池的环保及安全性能。如LR6电池采用反极式结构和锌粉作为负极,连续放电容量达L2-1.5Ah,使得碱性电池成为深受欢迎的电池产品;基于电解二氧化镒活性的改善和仿金属膜不干胶的使用,电池容量提高到L6-1.9Ah,提高了20%;通过使用超高性能膨胀石墨,将碱性电池容量提高到2.3Ah;近年来,通过研制高性能正负极材料,将电池容量逐渐提高到2.6Ah以上。在电池的安全性能以及储存性能方面,通过使用新型密封材料以及生产工艺的应用,锌镒电池的储存期从开始进入市场时的3年、提高到5年、7年,再到如今的10年。在环保方面,环保型碱性电池已实现无汞、无镉、无铅化生产。六、锌镒电池智能家居用品领域应用智能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利用信息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等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合成一个信息互联的整体,构建高效的从家居产品到住宅设施的管理系统,以提升现代社会家居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性。智能家居用品包括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智能厨卫产品等。锌镒电池是该等设备的重要电子配件,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社会的不断推进,智能家居领域将成为锌镒电池行业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近年来,随着5G与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智能家居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据Statista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434.77亿美元增长至737.1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21%;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75.77亿美元增长至162.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41%oStatiSta预计到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588.76亿美元,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亦将达到372.05亿美元。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丰富、新兴市场的不断发展,为锌镒电池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电池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是为锌镒电池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拓展锌镒电池的应用领域,更多地满足各种用电设备的需求,众多厂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提高锌镒电池性能的研究,从优化工艺配方、完善产品结构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锌镒电池的放电容量、延长锌镒电池的放电时间、增加产品的安全性能。在环保性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革新,碱性锌镒电池已具有无汞、无镉、无铅的特点,对环境友好,可以随生活垃圾一起处理;环保性能的提升大幅消除了锌镒电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及使用的障碍,扩大了锌镒电池的市场容量。七、电池的分类及简介电池作为一种独立电源,品类十分丰富,根据转化为电能的原始能量的差异主要分为化学电池和物理电池两大类。化学电池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把正极、负极活性物质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根据使用性质又可以将其分类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又称原电池,是活性物质仅能使用一次的电池,其在电量耗尽之后无法再次充电使用,如碱性锌镒电池、碳性锌镒电池、锂原电池等;二次电池又称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即电量耗尽之后可以再次充电使用的电池,如镁镉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物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内部本身不产生化学反应,主要种类包括太阳能电池、温差电池及核能电池等。八、我国锌镒电池出口变动分析锌镒电池应用领域广泛。锌镒电池经过IOo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标准体系,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消费,如小型家用电器、新型消费类电器、无线安防设备、智能家居用品、户外电子设备、无线通讯设备、医疗电子仪器、电动玩具、数码产品、移动照明等民用、工业领域。我国锌镒电池出口市场总体呈增长趋势。2017年至2020年,我国锌镒电池出口数量分别为277.91亿支、281.95亿支、284.63亿支以及293.44亿支。其中2018年较2017年增加4.04亿支,同比增长L45%;2019年较2018年增加2.68亿支,同比增长0.95%;2020年较2019年增加8.81亿支,同比增长3.10%o我国锌镒电池出口数量增速波动,主要受我国外贸环境的影响。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18年至2020年度,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金额增速分别为13.89%、3.07%及6.47%;与我国锌镒电池出口数量增速波动趋势一致。2019年度,我国锌镒电池出口增速为095%,较2018年增速低0.5个百分点,主要系美国为我国锌镒电池第一大出口地,受中美贸易局势及其对不同国家及地区产业传导的影响,我国锌镒电池出口增速有所下滑。2020年度,我国锌镒电池出口增速为310%,较2019年度增速高2.15个百分点,主要受新冠疫情和贸易出口形势的影响。海外锌镒电池生产企业开工时间因海外疫情扩散受到一定影响,从而一定程度加大了对我国锌镒电池制造企业的订单需求量。九、发展营销组合根据目标市场和定位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和选择相应的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市场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是开展营销、影响和满足顾客的工具与手段。它们需要整合到营销计划中并使用于营销过程,以争取目标市场的预期反应。企业对营销工具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营销战略、方法和行动。这些工具、手段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通常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考虑。必须从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定位和营销环境等出发,统一、配套和协调使用。营销组合具有以下特性:(1)可控性。由企业可控制和运用的有关营销手段、因素等构成。比如,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制订什么样的价格,选择什么渠道,并采用什么促销方式。(2)动态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搭配,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比如同样的产品、价格和渠道,可根据需要改变促销方式;或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提高或降低价格等,都会形成新的、效果不同的营销组合。(3)复合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含多个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组合。以产品为例,它由质量、外观、品牌、包装、服务等因素构成,每种因素分别又由若干更次一级的因素构成,如品牌便有多种使用方式。又如促销手段,包括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其中,广告依据传播媒体的不同,又有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和网络广告等,每一种还可进一步细分。(4)整体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各个层次的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追求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十、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营销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源于企业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和营销调研系统,再经过营销分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营销信息系统。(一)内部报告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场营销管理者及时提供有关交易的信息,包括订货数量、销售额、价格、成本、库存状况、现金流程等各种反映企业营销状况的信息。内部报告系统的核心是从订单到收款整个周期,同时辅之以销售报告系统。订单一收款周期涉及企业的销售、财务等不同的部门和环节的业务流程。订货部门接到销售代理、经销商和顾客发来的订货单后,根据订单内容开具多联发票并送交有关部门。储运部门首先查询该种货物的库存,存货不足则回复销售部缺货,如果仓库有货,则向仓库和运输单位发出发货和入账指令。财务部门得到付款通知后,做出收款账务,定期向主管部门递交报告。在激烈的竞争中,所有企业都希望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一周期的各个环节。销售报告系统应向企业决策制定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生产经营信息,以利于掌握时机,更好地处理进、销、存、运等环节的问题。新型的销售报告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力求及时、准确,做到简单化、格式化,实用性、目的性很强,真正有助于营销决策。(二)营销情报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信息是企业内部已经发生的交易信息,主要用于向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运营的“结果资料”,市场营销情报系统所要承担的任务则是及时捕捉、反馈、加工、分析市场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信息,用于提供外部环境的“变化资料”,帮助营销主管人员了解市场动态并指明未来的新机会及问题。市场营销情报信息不仅来源于市场与销售人员,也可能来自于企业中所有与外部有接触的其他员工。收集外部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四种。(1)无目的的观察。无既定目标,在和外界接触时留心收集有关信息。(2)有条件的观察。并非主动探寻,但有一定目的性,对既定范围的信息做任意性接触。(3)非正式的探索。为取得特定信息进行有限的和无组织的探索。(4)有计划的收集。按预定的计划、程序或方法,采取审慎严密的行动来获取某一特定信息。营销情报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企业营销决策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扩大信息的来源和提高信息的质量,企业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改进信息收集工作。(1)提高营销人员的信息观念并加强其信息收集、传递职能。(2)鼓励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经销商、零售商和中间商收集和提供营销信息。(3)积极购买特定的市场营销信息。(4)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情况,包括参加有关展销会、协会、学会,阅读竞争者的宣传品和广告,购买竞争品,雇用竞争者的前职工。(5)建立内部营销信息中心,改进信息处理、传递工作。(三)营销调研系统市场营销调研系统也可称为专题调查系统,它的任务是系统地、客观地收集和传递有关市场营销活动的信息,提出与企业所面临的特定的营销问题有关的调研报告,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营销决策。市场营销调研系统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在目标和定义上大同小异,研究程序和方法具有共性。(四)营销分析系统营销分析系统是企业用一些先进技术分析市场营销数据和问题的营销信息子系统。完善的营销分析系统,通常由资料库、统计库和模型库三部分组成。1、资料库有组织地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料,营销管理人员可随时取得所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内部资料包括销售、订货、存货、推销访问和财务信用资料等;外部资料包括政府资料、行业资料、市场研究资料等。2、统计库统计库指一组随时可用于汇总分析的特定资料统计程序。其必要性在于:实施一个规模庞大的营销研究方案,不仅需要大量原始资料,而且需要统计库提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测量,以便进行交叉分析。营销管理人员为测量各变数之间的关系,需要运用各种多变数分析技术,如回归、相关、判别、变异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库分析结果将作为模型的重要投入资料。3、模型库模型库是由高级营销管理人员运用科学方法,针对特定营销决策问题建立的,包括描述性模型和决策模型的一组数学模型。描述性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实体分配、品牌转换、排队等候等营销问题;决策模型主要用于解决产品设计、厂址选择、产品定价、广告预算、营销组合决策等问题。十一、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品牌资产增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结果。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智之中。营销者在建立强势品牌时面临的挑战是:他们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同时能配合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把顾客的思想、感情、形象、信念、感知和意见等与品牌关联起来;而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品牌资产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营销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品牌知识,决定了该品牌的未来方向。消费者是基于其品牌知识进行品牌选择的,这意味着“顾客会认为品牌应该与营销活动或文案如影随形。”“品牌资产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和领导能力,并给营销者提供一个途径,以解释他们过去的营销业绩以及对未来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增强或破坏品牌资产”。正所谓营销做来做去做品牌,品牌资产增值的主要表现是溢价。与此相对,强势品牌也自然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如“对产品性能的良好感知”“更高的忠诚度”“受到更少的竞争性营销活动的影响”“受到更小的营销危机的影响”“更大的边际收益”“顾客对涨价缺乏弹性”“顾客对降价富有弹性”“更多的商业合作和支持''“增强营销沟通的有效性”“有特许经营的机会”“具有品牌延伸的机会”等。十二、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一一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十三、全面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者应当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视为头等大事。许多在全球获得成功的公司都是因其产品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指标。大多数顾客已不再接受或容忍质量平平的产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接受全面质量管理(TQM),别无选择。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说:“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最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一途径。”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会带来更高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同时也能支撑较高的价格并因销量增加带来更低的成本。所以,质量改进方案(QlP)通常会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认为,质量是一项产品或服务有能力满足明确的或隐含的需求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总和。这是一个顾客导向的质量定义。顾客有一系列的需要和欲望,当所售的产品或服务符合或超越了顾客的欲望时,销售者就提供了质量。一个能在大多数场合满足大多数顾客需要与欲望的公司就是优质公司。区分适用性质量和适合性质量是很重要的。适用性质量是指产品达到某特定功能的质量。适合性质量是指达到没有缺陷且有稳定一致的性能。重要的是“市场驱动质量”,而不是“工程驱动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一个组织对所有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种广泛有组织的管理,以便不断地改进质量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是创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和保留顾客的关键,要求企业全员全程参与,正如营销是每个人的工作一样。在一个以质量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经理有两项责任:第一,正确识别顾客需要和欲望,将顾客的要求正确地传达给产品设计者,参与制定旨在通过全面质量获胜的战略和政策。第二,在向目标顾客传递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传递高的营销质量,努力使每项营销活动一订单处理、推销员培训、广告、售后服务等一都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水平。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任命一位“质量副总经理”专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确认下面有关质量改进的诸条件。(1)质量必须为顾客所认知。质量工作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为起始点,以顾客的知觉为终点。(2)质量必须在公司每一项活动中体现出来。不能只考虑产品的质量,还应考虑广告、服务、产品介绍文献、送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质量。(3)质量要求全体员工的承诺。唯有当公司全体员工都承诺保证质量,以质量为动力,并得到良好培训时,质量才有保证。(4)质量要求高质量的合作伙伴。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质量,只有当它的价值链上的伙伴都对质量作出承诺时,才有保证。(5)质量必须不断改进。最佳公司坚信“每个人应持续不断地改善每项工作”。改善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最佳等级”竞争者作为基准,努力赶上或者超越他们。(6)质量改进有时需要总体突破。尽管质量应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但有时确定一个总体改进目标是必要的。小的改进通过努力工作就可以实现,而大的改进则要求新的思路和更高明的工作。(7)质量未必要求更高成本。质量实际上是通过学习掌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方式得以改善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质量必须是设计进去的。当事情在第一次就做得很完美时,诸如抢救、修理等许多成本,以及顾客不满意的损失都可以免除。(8)质量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由于买方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进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高质量并不保证必胜,尤其是当竞争者也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