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4老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案例.docx

    • 资源ID:1083166       资源大小:2.38M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老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案例.docx

    老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案例目录1杭州翠苑一区案例32杭州塘河新村案例83上海新泾三村案例124上海新泾五村案例165杭州红梅社区案例196北京平乐园案例247北京中海雅园案例288北京曙光花园望塔园案例329北京天兆家园案例3510北京车辇店胡同12号院案例3711北京仓南胡同5号院案例4112北京车道沟社区改造案例4413北京八角南里案例4713万元),停车问题得到了缓解但并未彻底解决。4814上海福苑大厦改造案例4915杭州大关西苑案例5316北京东城区苏州社区案例5517北京晨月园案例5818杭州景芳园案例6019宁波琴桥立体停车楼案例6320北京内务部街案例67小区范围 一地面停车位华星岩展大图图IT杭州翠苑一区小区建筑布局及停车设施分布1杭州翠苑一区案例(1)项目背景翠苑一区小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于1985年竣工,是杭州市市区范围内较早的居住小区。小区南北长约500m,东西宽250m,区内共有69幢住宅,居民3146户,常住人口接近万人。:一路隧道。雀食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3次亲临该小区考察,做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重要指示。小区作为杭州市创建未来社区的典型案例,进行过多轮全面的综合改造,老年食堂、邻里公园、小区活动中心、幼儿园、无人超市等设施齐备。停车方面,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未专门施划停车位。经过多轮的整治和更新工作,小区内停车位从无到有,已经扩充至855个,全部为地面划线停车位。(2)停车改造措施在多轮地面交通环境及停车整治后,停车空间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小区交通组织,保证绿化环境的前提下,对部分道路进行适度拓宽,使之兼具小区干路、消防通道和路内停车的功能。对于原有路幅宽度为7m的道路,拓宽至8m,可以满足道路两侧各平行停放一排车辆,中间仍有4m宽的消防通道空间;对于原有路幅为5m的道路,拓宽至6m,一侧用于路内停车,中间4m可以作为消防通道。由于拓宽幅度不大,沿路的行道树全部得以保留,在路缘石上的绿化空间或者地面上专门施划绿色通道作为行人通行空间。图上2道路单侧停车同时保留行人通行空间充分利用住宅间空间。该小区内大量住宅为典型的6层左右砖混结构,充分利用住宅间的空间是停车位增量的主要手段。该小区利用住宅间空间施划停车位采用两种布局方式。一种为平行布局方式,将4m5m宽的宅间路空间一部分用作路内停车位、另一部分作为行车通道;另一种为垂直布局方式,将部分乔木之间的绿化空间置换为停车位,按照垂直于楼宇的方向布局。图1-3利用住宅间空间施划停车位小区内所有施划停车位均安装地磁装置,并设有“未来社区数智驾驶舱”(智能管理中心),可以实现对停车位使用情况的实时智能管理。图1-4停车智能管理中心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小区范围内设置了4处相对集中的充电设施停车位。图-5充电设施停车位尽管街道办居委会已经对地面空间进行了最大化的利用,能够挖潜出的停车位资源仍然难以满足所有住户的停车需求。另外,小区采取差异化的停车收费标准,对于业主的第一辆车按照100元/月收费(先到先得,不保证有停车位),对于租户的第一辆车按照200元/月收费,对于第二辆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为每月400元。小区内的停车位白天可供社会车辆使用,收费标准为IO元h,18:00之后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所有非住户车辆不得过夜。因为小区内老年人比例较高,因此小区内还设置25个左右的“孝心停车位”,专为短时探访老人的车辆使用。使用需提前预约,可以享受一段时间内的免费停车优惠。止匕外,为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就近设置了8个无障碍停车位。图1-6孝心停车位(3)经验总结老旧小区依靠小区范围内地面空间的挖潜,应以满足消防通道畅通、基本绿化不被破坏为前提,一般挖潜后能够满足30%50%的停车需求,夜间或节假日高峰时段停车需求较大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维持基本的停车和行车秩序。因此,老旧小区停车改造的前提是必须有健全的基层管理组织,包括业委会及物业等。仅施划停车位但缺少长效停车管理,无法缓解停车难的矛盾。对停车设施进行合理的收费是调控停车需求、覆盖基本停车管理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业主、租户、外来短期停车、外来白天长租停车应采用差异化的停车收费标准。2杭州塘河新村案例(1)项目背景塘河新村(包含邻近的余杭塘路社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被余杭塘路、莫干山路、教工路等道路围合,总面积25hm2,共有4000多户居民,超过上万人口。2014年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进行过一轮综合交通治理,其中重点内容即为增加停车位,缓解供需矛盾。至2023年,仍然基本维持上次交通治理的框架。图2-1塘河新村位置及封闭管理城市支路(2)停车改造措施该社区增加停车位全部为地面停车位,没有专门新建地下停车场库或机械式停车设备。交通组织改造的主要思路是“小开放、大围合”,将原本单独地块范围内封闭小区打开,以周边几条主要城市干路为边界,形成一体化的25hm2左右的“大社区”,将其中塘河路路、三宝西路、塘河二弄等3条支路作为大社区的内部道路,进行半封闭式管理,加设收费道闸,但是保持24小时向社会开放的功能,15min穿过社区不得收费,对社会行人和非机动车保持开放。三条支路内部化后,采取单行组织,缩减道路上用于车辆通行空间的宽度,并适当将道路进行拓宽,节省和拓展出的空间,作为路内停车位,主要供社区内居民使用。据介绍,路面宽度拓宽至6m的道路,可以按照单排平行停车+单行组织;拓宽至8m的道路,可以按照双侧停车+单行组织;拓宽至IOm的道路,可以按照双侧停车(一侧为垂直停车、另一侧为平行停车)+单行组织。拓宽道路不应该破坏沿路的行道树,应保障4m的消防通道宽度,并保证人行道满足行人通过的宽度需求。图2-2路面宽度8m的道路横断面空间使用示意图2-3路面宽度IOm的道路两侧停车现状图2-4路缘石向外挪移至行道树位置为止除了原有的城市支路作为主要地面停车位空间载体之外,调研发现,该小区的幢间空间基本维持原有状态,没有施划停车位,并未对住宅楼幢间空间进行改造利用。现状有少量车辆停在幢间绿化设施或步行空间之内。图2-5车辆自发利用幢间空间停放,非施划停车位空间(3)经验小结停车需求持续增长,仅靠供给挖潜难以完全解决。2014年实施改造后,该社区的停车位供给基本达到了供需平衡。经过9年左右的时间,在现场调研时发现,工作日白天施划停车位的路内停车位饱和度很高,仍然有部分车辆占用非施划停车位的空间停放,说明随着停车需求的增长,仅靠挖潜地面空间很难一劳永逸解决停车需求。另一方面,路内停车中可见不少车辆上落有严重灰尘或覆盖车衣,说明车辆长期占用停车位的情况存在,停车设施的周转率不高。图2-6路内停车中覆盖车衣车辆塘河新村案例中改造的核心举措,就是将原本属于市政道路的部分支路进行“内部化”处理,利用市政道路空间停放住户车辆,属于利用外部资源解决内部矛盾。而翠苑一区和红梅社区等则大部分利用小区内幢间空间退绿空间施划停车位,属于利用内部资源解决内部矛盾。塘河新村改造方案的前提,是必须开展覆盖整个片区的交通综合整治规划与设计,并严格对拟进行内部化处理的道路进行全方位的交通影响分析,确保内部化城市支路的方案不会对该地区的整体交通组织产生负面影响。3上海新泾三村案例(I)背景情况新泾三村小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中环路与外环高速之间,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迄今已经40余年。小区内总共有89幢住宅,建筑形式为典型的6层图3-1上海新泾三村小区建筑布局及建筑布局及停车设施分布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缺乏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前施划的停车位数量仅位250个左右,夜间停车压力极大,特别是节假日和周末时段,业主子女、亲友车辆集中到访,停车矛盾进一步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长,缺乏充电设施也成为促进小区停车改造的主要动因之一。(2)停车改造措施停车位扩容为了增加停车容量、规范停车秩序、净化小区内部交通环境,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中专门开展了针对停车系统的改造工作,由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出具方案,与小区多项改造项目同步实施。大型乔木保持不变,地面绿化适当调整;部分道路适度拓宽,挖掘地面可供停车资源,施划停车位;对小区内道路交通组织进行优化,明确消防通道等禁止停车廊道及重要路段。部分道路拓宽后,原有仅能路内侧方停车的空间得到扩充,可以采用斜放的方式,相同道路长度范围内停车位增加约20%o图3-2主要道路拓宽后沿路设置停车位经过整治,小区范围内划线停车位从250个提升至500个左右。大量宅前屋后空间被施划为地面停车位,是此次整治中停车位增加的主要空间。同时,根据就近原则施划若干无障碍停车位,便于残障人停车使用。图3-3住宅楼之间的空间用来布置为垂直停车式地面车位图3-4在残疾人楼前设置无障碍停车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在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方面,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布局充电设施停车位。根据小区内车辆充电特征,物业部门总结提出每68辆电动汽车配置一个交流充电桩的标准;目前按照该标准在小区内实施,基本能够满足现有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空间布局方面,在小区内集中设置一处充电专用停车场,配置8个交流充电桩;在小区内部分主要道路单侧布局的停车位附近,也设置了少量交流充电桩。图3-5电动汽车充电专用停车场为了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小区内电动汽车车主构建了专门微信群,相互协调充电时间和停车使用情况,必要时物业人员会参与调配与调解,现阶段运行状况良好。管理与收费根据小区内停车位数量发放500个左右停车证,收费标准为150元/月,年付可以享受减免一个月租金的优惠。停车位不固定,采用先到先得方式。对于业主亲友访客的临时停车,采用2h内免费,28h单次5元标准收费;工作日白天小区内停放车辆中约有10%20%为外来车辆,采用半小时内免费,0.5h4h单次10元4h8h单次20元,8h24h单次30元标准收费。(3)经验总结老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应以整个小区的交通整治规划与交通组织优化作为前提条件,明确各类道路通道的交通功能与级配关系,进而对潜力空间进行拓展,动静态交通方案同步推进,道路标志标线,隔离、警示等设施应配套实施。根据小区电动汽车使用情况及充电需求特征,摸索出现阶段每68辆电动汽车配置一个充电桩的配比标准,可通过构建微信群的方式在电动汽车业主之间充分调配使用需求,提高充电设施的使用效率。4上海新泾五村案例(1)项目背景新泾五村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西路,1994年落成,总户数1469户,共有72个楼组,实有人口5111人。房屋类型有动迁房、公房、商品房,属于综合型的老小区。小区内原有停车位不足,停车秩序混乱,老年人比例高,周末及节假日子女探访高峰时段,停车矛盾更加突出。T=三=*«r'0e木°火4.Q驾愉-叼一¾MBCWieQQamKiiiHCct,天醇豁gPCMIiiI北野注索三小学图4-1新泾五村建筑布局及停车设施分布(2)停车改造措施停车系统改造作为小区整体环境更新项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其他项目同步展开。该小区由专业设计团队对小区的道路交通组织进行优化,对部分道路进行适度拓宽,增加停车位供给。针对住宅楼之间的原有绿化用地,在不破坏高大乔木的前提下,利用零散空间进行布局,采用垂直停车和平行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的增加停车位数量。经过改造之后,小区内停车位由改造前的220个左右,扩容增加120个,施划机动车停车位共350个左右,全部为地面停车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并改善了停车和行车秩序。图4-2利用住宅楼间空间,对绿化空间调整,设置停车位对于电动汽车充电问题,灵活利用靠近小区围墙的停车位设置交流充电桩,建立业主充电交流专门微信群,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图4-3利用靠近小区围墙的停车位设置交流充电桩小区目前发放了约500个停车证,三证合一的业主(即房产证、户口以及车辆行驶证)享受100元/月的收费标准,但是停车位并不固定,为先到先得。白天小区停车位可以对外开放,按照300元/月的收费标准试行。停车收益全部作为小区公共收益,统一管理和使用。小区采用了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安装了310个地磁感应器,可以实时监测停车位的占用情况,并将信息同步至后台及小区主入口处的显示屏,引导进入小区的车辆快速找到停车空位,减少无效绕行,净化了小区道路交通环境。图4-4智能停车诱导显示屏(3)经验总结以小区整体交通组织优化为前提,充分利用既有地面空间,对绿化进行部分调整,置换为停车位,为小区停车位扩容的主要手段。采用停车诱导系统,快速引导车辆入位,净化了小区道路交通环境。5杭州红梅社区案例(1)项目背景红梅社区位于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建于20世纪末,共有居民2680户,常住人口超过6000人。该社区属于杭州市典型的老旧小区,长年受到车多位少问题的困扰。n2l,.次州天僚投资役公QQ友lfi而0 。M快递柜<KB工商忸行O'O小区范惘主要道路地而停车位地下停车席图5-1红梅社区建筑布局及停车设施分布(2)停车改造措施经过多轮改造,采用地面挖潜+新建地下停车库的方法,充分利用社区内空间缓解停车矛盾。改造后,社区内共施划停车位680个,其中地下停车位60个。地面停车位与杭州市其他典型老旧小区类似,由于建设年代早,社区原本无施划机动车停车位,需要从道路拓宽和绿化改造中置换空间作为停车位使用。在保证消防通道宽度的基础上,在小区内干路单侧或者双侧施划停车位,小区主通道两侧绿化内专门开辟了行人通行路径。图5-2主通道两侧绿化开辟行人通行路径在不触动高大乔木的前提下,将住宅间地面绿化空间改造为停车位是该小区增加地面停车位的主要手段。对于幢间距比较充裕的空间,可以安排2排地面停车,其中一排为平行式、另外一排是斜列式。平行车位紧邻的一层单元天井处建有隔墙,斜列式停车位与另一幢住宅一层住户之间仍然有绿化阻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车辆停放对于住户的干扰。图5-3斜列式停车位与邻近一层住户之间绿化阻隔地面停车位收费采取了与杭州市其他老旧小区类似的标准,对于三证合一的业主车辆,按照100元/月收费;亲友停车按照5元/h收费;外来车辆可以临时停放但不得过夜,18:00以后不得进入,价格随市场价格浮动变化。地下停车库利用社区红梅公园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库,共有60个停车位,其中机械停车位35个,普通停车位25个。地下停车库属于人防工程,地下开挖一层,总体上属于自走停车库,单一出入口。车库顶覆土1.5m,还建为绿化空间。图5-4红梅公园地下停车库示意图停车库的产权并不属于该社区,目前由闸弄口街道办事处作为维护管理责任单位,聘请物业公司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停车库层高已经达到5.5m,也设置了部分二层的升降横移停车架,但是所有二层停车架均处在停用状态,因为现有停车收费价格难以覆盖聘请立体停车设备操作专员以及电费、养护费用等。目前该停车库的收费标准为400元450元/月(根据停车位尺寸而异,立体停车架一层停车位价格相对便宜)。采用一年一摇号的方式决定哪些住户可以使用该地下停车位。图5-5地下停车库内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本轮停车系统改造中,在社区内共增加了40余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地下停车库6个充电桩),基本解决了住户电动汽车充电困难的问题。图5-6电动汽车充电桩(3)经验总结当前阶段,老旧小区停车设施的扩容改造应以地面空间挖潜与交通环境整治为主要手段,内容包括交通组织优化及“绿化-停车”空间的精细化再利用。红梅社区经过多轮大规模的整治之后,地面施划停车位占社区内停车位总量的90%左右,如果考虑到夜间及节假日高峰期间在“灰色”地带的临时停车,则绝大多数的停车需求需要在小区的地面空间内得以解决。地面停车秩序的改善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完善标志标线、优化交通组织;2)保障步行和自行车通道的连续和安全;3)适当退绿,保持高大树木完整,综合绿化休闲空间品质不降低;4)需要有常态化的停车秩序管理队伍,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标准作为支撑。对于一般小区而言,开挖新建地下停车库需要充分考虑建设及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成本,因地制宜,可采用出让长期使用权等方式确保设施运营的可持续性。6北京平乐园案例(I)项目背景平乐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和南磨房路交叉口东南,位于东三环至四环间。小区内现有居民3100户,小区人口1万余人。据测算,户均需求为0.5个停车位,小区现状总体停车需求约1600余个,开展停车治理前,小区原配建指标较低,户均停车供给为0.23个停车位,现状缺口较大。小区内除划线停车位外,夜间仍有230余辆车占用宅间道路停放。止匕外,小区周边道路夜间违停140余辆,治理前总体停车位缺口约370个。小区内的合规停车位由物业公司统一租赁管理,未实行封闭管理,存在外部车辆占用小区停车资源,内部私设地锁问题突出。长租停车位停车收费标准为150元/月,临时停放车辆为每2小时收1元。图6-1平乐园停车设施及小区道路布局(2)停车改造措施优化小区内部主通道交通流线,东西保持双向通行,南北通道调整为单行,增设划线路内停车位。图6-2小区内部交通组织、停车空间优化方案图6-4小区内部停车空间优化前后对比图二小区周边道路为区域出行主要通道,且部分道路通行能力有限,不具备设置居住区临时停车条件。为畅行动态交通,缓解违停,在解决基本停车需求基础上,将南磨房路辅路增设机非隔离栏,遏制路内违停。图6-5周边道路优化前后对比小区外部停车场平面改立体,停车位供给由约190个增加至约530个。目前,停车设施已建成,实现“停车+商业”复合化功能利用。图6-6路外停车设施改造前后对比图6-7路外停车设施实景此外,与小区周边的燕莎奥莱商业综合体协商,开放500个停车位作为错时共享停车位。(3)经验总结改造方案遵循“先内部后外部,先时间后空间,先路外后路内”的基本策略,并通过交通组织优化,限制停车区域,新增停车供给,确保绿化、消防通道、人行空间的基本功能,以静带动,引导了整个小区综合环境的改善。在工作推进的机制上,充分发挥了居民业主、物业、街道与社区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推动与乡属企业的合作,利用闲置用地增加路外停车位,建设可共享停车设施,引入企业进行停车管理。目前基本实现了小区居民停车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北京中海雅园案例(I)项目背景中海雅园小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建成于2000年,占地面积6.25hm2,由8栋16至18层的高层住宅和9栋10至11层的小高层住宅组成,总户数1306户。最初规划时施划了部分路面停车位,多位于绿化花坛边缘。随着居民拥车率不断上升,小区内部道路沿路停满小汽车,一些硬质公共空间也变成小汽车的停车空间,而这些空间并未施划明确的停车位。(2)停车改造措施该小区现有停车位600个,其中地面划线停车位约350个;地下停车库约有70个停车位;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约130个停车位;西侧有一个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有50个停车位。该小区地下停车库规模有限,地面停车空间基本饱和。道路两侧、绿化边缘的停车位不固定,采取先到先得原则,部分居民的停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夜间,小区出入口经常被停车堵塞,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小区内人车不分流,占道停车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对行人和骑车者造成不便。地面划线停车位收费标准为150元/月,先到先得,不保证有可用停车位;地下停车库采用固定停车位长租模式,收费标准为4009月;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收费标准为200封月(包含设备维护费及电费);由于已经将使用权长期出让给业主,因此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对每个停车位收取80元/月的维护费和电费。由于该小区为塔式高层建筑,建筑间空地面积较大,因此具备建设立体停车设施的条件。通过挖潜立体空间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停车位缺口、满足居民停车需求。2002年前后,小区引进开发商投资建设一处负2正1的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可提供停车位130个。该设备操作简便,无需专业管理人员,居民可自行操作。设备故障率低,安全性高,噪声小。设备为简单的框架结构,对周围住户的遮挡影响小。由于修建年代早,其停车位尺寸偏小,无法停放长度超过5m或SUV等部分车型较大的汽车。图7-2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2013年,经过小区西北侧两栋住宅居民的同意,在小区西北角空地建成了一座4层的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停车位数量由10个增至50个。该项目采取业主众筹形式,每个停车位的建设成本3.1万元。业主以5万元可购买30年使用权,设备公司赠送2年的维护服务,2h即全部售完。图7-3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之后,该小区计划在东北部空地建设一座新的立体停车设施,经过多轮沟通,始终未得到足够数量居民的支持。该地块现状仍为地面停车场,道路两侧各停放一排车辆。47*I"Mk图7-4拟规划立体停车设施的场地现状(3)经验总结该小区容积率较高,停车需求量大。尽管有较为集中的开阔空间,但是受限于居民建设意愿低的情况,现状仅有两处立体停车设施。可供借鉴的经验包括:1)与老旧小区不同,商品房小区内所有公摊面积为全体业主共同所有,调整绿化、改建停车场(库)等需要按照法律规程经过一定比例业主同意后方可实施,因此停车设施的改造方案应考虑到全体业主的接受程度。2)点状高层住宅布局中部分住宅间空间大,为设置立体停车设施提供了基本条件,如果原有即为地面停车场,立体化改造时不涉及侵占绿化空间,反对的阻力相对较小。3)应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立体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保障停车必要的设施维护和更新,保持低故障率可以提升居民的使用意愿。8北京曙光花园望塔园案例(I)项目背景曙光花园望塔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彰化路6号。小区建成于2001年,属于回迁小区。小区内共有7栋塔楼,总户数987户,占地面积约1.7hm2,容积率4.3,绿化率30%o小区规划建设时未设置地下停车设备,建成时仅有一部分地面停车位。虽然小区管理单位已经尽力挖掘停车资源,但停车难问题始终未得到真正解决,致使消防通道、休闲公共空间被机动车停车占用,副蹭等事故时常发生。停车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成为侵占消防疏散通道、威胁居民人身安全、影响邻里和谐的重要因素。(2)停车改造措施小区东南角为集体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约8000m2,与小区间用栅栏隔离开,一直用作小区停车场使用。为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曙光街道开展调研工作,形成了在该集体建设用地上进行平面及立体停车改造的方案,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停车设施类型包括地面停车位和机械式停车设备。1三9胴信络权Tfflg较御“门IIIiiI0穹光活动中心。茗微书4图8-1曙光花园望塔园建筑布局及停车设施分布施划地面停车位围绕机械式停车设备北侧、南侧分散施划地面停车位。为满足日益增多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在北侧配置直流充电桩,在场地中央配置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停车位为居民租用的专用停车位。图8-2地面停车位及充电桩建设机械式停车设备形式选用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地下1层地上4层,共有600个停车位。设置6个出入口,存取车过程全自动化操作,由升降机和搬运机完成。居民取车平均等待时间约为2min,最长等待时间约3min,实际使用中基本未出现排队情况。认证后的居民可享受200元/月的优惠收费标准。停车设备由北京曙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并管理。一套自动存取系统成本160万元,负责运转约100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成本约LO万元,综合土建等费用后每个停车位成本约为4.5万元5.0万元;每年维护成本约100万元。目前由于无法支付厂家维护费用,3层处于故障停用状态,实际使用停车位不到400个。现状居民对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使用现状不满意,提出进行改造的意见。图8-3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3)经验总结1)充分挖掘小区可利用空间,发挥集体建设用地的特殊优势。在具备实施主体的条件下,对小区环境品质影响小,停车改造更容易得到居民的支持。2)当具备规整且相对分离的用地空间条件时,可优先选择建设机械式停车设备,提高单位面积停车位数量,更高效地满足小区居民停车需求。3)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初期使用方便、体验好,改善效果显著;但其建设成本、耗电量及后期维护成本较大,同时存在故障率较高、取车时间效率较低的短板。4)智能型停车设备选型需要慎重,应考虑建设一运营一维护一更新设备等全周期项目成本,以提高停车设备使用的年限和运行可持续性,避免二次拆除或改造造成浪费。9北京天兆家园案例(I)项目背景天兆家园小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附近,建成于2003年,共有10栋板塔结合住宅,总户数721户,占地面积约3.5hm2,容积率为5.0,绿化率40%。天兆家园是周边范围内比较高档的公寓住宅。小区内有地下停车库,配建标准为1:0.9,共有650个停车位,均为固定停车位,售价60万元左右,租金1000-1200元/月。以上停车位现状仍然不能满足住户的停车需求。紧邻小区出入口的西兆路为一条城市支路,长度约为400m,红线宽约79m。随着停车需求的增长,小区停车溢出至西兆路致使道路变成“停车场”,小区周边交通秩序混乱、环境品质下降。(2)停车改造措施2019年,为了解决小区停车需求溢出问题,北太平庄街道主持推进停车改造的选址、方案设计、征求意见等相关工作。拟利用西兆路东侧拆除违建形成的空地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向受停车设施建设影响的明光村小区18号楼居民征求意见,最终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简易自走式停车设备,并于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9自丰烟酒茶 a图9-1天兆家园小区建筑布局及简易自走式停车设备位置简易自走式停车设备位于天兆家园东北1门对面、西兆路东北侧,高3层,层高2.7m,采用钢结构,共有停车位156个。收费标准方面,满足“三证合一”(居住房产证明、户口簿、机动车行驶证)的车主可优先办理停车位租用手续,收费标准为4009月;其后是不满足“三证合一”的小区居民,收费标准为600元/月;再次是非小区居民,收费标准为100O用月;有闲置停车位时,社会车辆也可以使用,收费标准为87tho设备投入使用后运行良好,有效缓解了天兆家园居民的停车压力、解决了西兆路乱停车的问题。图9-2简易自走式停车设备(3)经验总结D在小区现有用地难以挖掘停车改造潜力的情况下,借助拆违用地灵活布局在小区周边。2)充分利用北京市相关政策法规(京交运输发2014130号)要求进行自走式立体停车设备改造,可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用地、环评、施工等许可手续,大大节省了审批时间,使得改造项目能够快速高效的推进。3)停车设施设计、建设中需考虑周边受影响群体的利益,避免构成阳光遮挡、噪声干扰等问题,以便获得居民同意进行改造。4)简易自走式停车设备存取车方便、迅速,可节省管理人员降低运营成本;采用钢结构专用停车板拼装,具有噪音低、不易形变的优势,使用年限长且可重复使用,后期维护成本较低。10北京车辇店胡同12号院案例(1)项目背景车辇店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二环路以内,12号院位于该胡同东口向西约150m处,胡同南侧。该地区属于北京典型的胡同建设形式,建筑密集,道路狭窄,建筑普遍缺乏配建停车位,长期以来饱受停车位紧张、停放混乱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交通混乱、消防隐患、邻里矛盾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为解决上述问题,北京市将车辇店胡同12号院作为解决胡同停车问题的第一个立体停车场,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采用负3正1的简易升降类机械车库形式,运行十余年来,大大缓解了该地区停车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的问题。(2)停车改造措施2011年由政府提供土地,投资设备,然后承包给企业运营。改造前该地区仅为地面停车形式,容纳停车位数量较少,停车秩序混乱。停车场用地并不属于周边的居民小区范围,为独立用地,紧靠车辇店胡同南侧,分为东西两场,各自使用独立的出入口。停车位总规模约200个,其中机械停车位约170个,为负3正1简易升降类机械车库形式,占地面积约为2700m2o图10-1车辇店胡同12号院建筑布局及停车设施分布图10-2车辇店胡同12号院停车场西区图10-3车辇店胡同12号院停车场东区(非本次拍摄) 运行效果简易升降型机械停车设施传动和维护要求低,故障率也较低;由于主要产生噪声的电机都位于地坑深处,大大减少了运行噪声的外溢,因此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干扰很小,周边居民表示在室内几乎察觉不到机器的运转噪声;由于只有存取位于地下的车辆时,设备才会临时升起高出地面,因此基本上没有遮挡问题;该停车场最大的单车存取时间为40s,由于每套设备都可能独立运营,所以可以同时存取多辆车,司乘人员的等候时间较短。现场调研时,看到东西两场只有一位管理员,主要服务于社会车辆的停放,由于对于设备的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不清楚,非长租车辆(临时社会停车)的使用仍然需要依靠管理员的操作。早晚高峰存取车辆时,绝大部分用户均为长租用户,可以自行操作。停车场设计安装了排水系统确保雨水流不到坑里;少量雨水渗入可随时排放。但是由于使用年限较久,雨篦和水泥地面等已经出现小幅度的高差,对于轮椅使用者以及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而言不甚友好。图10-4高差致使轮椅使用者不友好 停车场运营按照指示牌的要求,可停放在机械停车位上的车辆尺寸有严格的要求(长X宽×i5200mm×1850mm×1550mm,限重2000kg),SUV和商务车等均不符合规定。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大量的SUV等车辆可以停放在机械停车位的地面层,并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即使该停车设备满负荷运转,仍然无法满足周边居民的所有停车需求。立体停车位目前采用长租方式向周边居民提供服务,收费标准约为400元/月,整体上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停车位也向社会临时停车开放,收费标准为小型车15元小,大型车24元小。调研现场时发现,尽管停车场内有空余停车位可用,但是车辇店胡同上仍有少数车辆违法停放。调研时该停车场并没有配备充电设施,下一步将在地面停车位(非立体停车位)加设充电设施。 保养维护由于缺乏保养,立体停车位在运营10年时间后陆续出现故障,因此2021年针对立体停车位进行了一次大修,更换了每组设备的“电葫芦”和钢缆,平均计算每个停车位的大修费用约为5000元。图10-5立体停车设备淘汰的配件交通组织为了改善车辇店胡同的交通秩序,该胡同还采取了由东向西的单行交通组织措施,与此相适应,东西两场的出入口也都采用了东进西出的模式,整体上运行效果良好。(3)经验总结1)机械式停车设备的运营、保养和维护是维持设施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考量立体停车设备运营成本时,应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综合判断。2)停车位的收费水平应与该地区的停车需求相挂钩,突出城市建成区停车“停车入位、用者付费”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对社会临时停车需求,更应该体现价格杠杆的指导作用,例如,车辇店停车场临时停车费用较3年前提高了50%o11北京仓南胡同5号院案例(I)项目背景仓南胡同5号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仓南胡同,建成于1985年,属于部队家属院。小区内共有5栋板楼,总户数262户,占地面积约8000m2,容积率为5.0,绿化率30%o该小区是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老小区,当时小汽车尚未进入家庭,未对机动车停车需求进行考虑。小区西南角军产用地被用作免费地面停车场使用,占用了小区仅有的篮球娱乐健身场所;只允许家属院车辆使用。总体而言,改造前该小区存在巨大的停车位缺口。(2)停车改造措施为解决小区停车供给历史欠账严重的问题,2019年对原地面停车场进行改造,安装机械式停车设备,于2020年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楂享茶馆I!小区范围II立体停车设施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图11-1仓南胡同5号院小区建筑布局及停车设备分布形式选用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占地面积约358m2,高8层,共8组,每组可停放14辆车,总计可停放112辆车。设备为钢结构,单个停车位建设成本为5万元。同时,在场地内施划18个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配置交流充电桩。居民使用收费标准为150400元/月,仅对小区内居民开放,禁止外来车辆使用。图11-2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图11-3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车辆使用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时前进入库,停车驾驶难度较小。存取车效率较高,连续存车时,单个停车位的设备运行时间为27s;连续取车时,最大清库时间为15mino高峰时期大部分时间都能顺利入库,基本无排队等候现象。停车改造两年来使用情况良好,居民满意度较高。由于目前设备仅适用于长小于5m、宽小于1.85m、车重2t以内的小汽车,SUV等车型较大的汽车无法停放,近期计划利用设备易拆卸和移装、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拆除其中三组进行改造,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停车需求。(3)经验总结1)充分利用该小区产权的特殊性,在原停车场地进行立体化改造,阻力和难度小,使得原娱乐场地空间得到释放,改善了小区的人居环境。2)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优势是节约土地面积、存放车辆数量多,可极大地提高空间利用率。3)与其他机械式停车设备相比,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具有多个出入口,存取车效率高,利于缓解高峰时段存取车排队的问题。同时出入车空间宽度大,使用舒适性更高。4)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可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灵活设计高度,可满足不同尺寸车型需求,且拆装灵活、可重复使用。5)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高度需达到5层及以上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周边建筑会产生一定的遮挡,适用于独立空间且安装设备一侧无住宅建筑的条件。6)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可根据需求装设充电桩,但是由于其结构及车位往复循环运动的特性,安装充电设施的成本较高,平均一个停车位加装充电桩成本位1.8万元左右。12北京车道沟社区改造案例(1)项目背景车道沟社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8号。小区建成于1979年,共有6栋建筑,其中2栋板楼、4栋塔楼。小区总户数527户,占地面积约8778m2,容积率3.3,绿地率36%0该社区人口密度大、产权结构复杂、基础设施老旧。社区服务区域狭长,居民楼栋点多面广。由于道路狭窄、公共空间不足,小区内没有规划停车位,造成停车资源紧缺、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车辆入口位于西北角、出口位于东北角。社区内仅有的一条道路两侧停满了私人小汽车,高峰时段道路两段尽头甚至停放两排车辆,住户窗前空出的水泥地、绿化等空间也被车辆占用,造成小区环境品质较低。图12-1地面停车现状(2)停车改造措施 社区周边停车资源梳理。北京市自2019年起推进道路停车改革,缓解居住停车难问题。车道沟社区西侧蓝厂南路、北侧紫竹院路属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南侧车道沟南路属于巡河路,东侧长

    注意事项

    本文(2024老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案例.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