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docx
-
资源ID:1085628
资源大小:29.4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市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docx
XX市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经信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聚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主线,锚定“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市”战略目标,全力抓项目、稳运行,强产业、育主体,优服务、增动能。全市工业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稳中向好气象。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1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居全省第10位、同比提升5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3户,其中项目入规29户;工业用电量、工业用天然气、入库工业税收分别增长9.1%、2.6%和27%。数据质量全面压实,规上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连续19个月累计增幅保持在5%以上。(一)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重点工业项目“310”包保服务,聚焦签约、开工、入库、投产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9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高于全社会投资4.2个百分点;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27.8%,高于全省平均10.8个百分点;入库工业项目200个,总投资XX亿元、增长28.5%。华鑫微纳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项目实现XX亿元以上入库工业项目的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9月,市经信局摸排重点招商线索12条、计划总投资XX亿元,签约项目7个、协议总投资XX亿元。(二)聚焦重点集群,加快产业升级集中精力、集聚资源,加快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19月,全市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09户,完成产值XX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47.6%,同比增长2.8%,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幅L3个百分点。智能传感产业集群、功能性助剂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淮上、固镇两个化工园区全部通过省第一批复核认定。加快布局空天产业,中国蚌埠空天智造产业园揭牌,首批9个项目签约入驻。(三)深化数字赋能,推动融合发展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19月,新建5G基站1492个,目标完成率99.5%;累计建成6310个,基本实现市区和县城5G信号连片覆盖。高新区获评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凯盛AGM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双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国显科技和玻院获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印发蚌埠市贯彻落实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及支持政策的若干举措,制定225户重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清单,分批次实现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加快建设蚌埠软件园,已集聚相关重点软件企业43户,引进相关项目26个,总投资XX亿yc©(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持续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力,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企业(全省仅2家)。新增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揭榜企业4户。与哈工大、合工大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9场。丰原生物获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实现零突破。新获评国家绿色工厂2个,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个;新培育省级首批次新材料3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9个、首版次软件1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4个、新产品15个。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户、累计达29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户、累计达281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8户。7户专精特新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小巨人”芯动联科成功上市,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累计达5户。(五)深化亩均改革,赋能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做好税收、营业收入和研发支出等指标取数和参评企业名单、用地面积核实的基础上,完成2022年度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2022年实现亩均税收XX万元、亩均营收XX万元,分别同比提高62.2%、33.0%o探索推进规下工业企业(5亩以上)参评全覆盖和化工园区亩均评价试点。强化结果运用,研究差别化用地、用能、金融等政策,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并举,提升亩均效益。18月,累计发放“亩均英雄贷”XX亿元。强力推进工业领域“双停企业”处置,今年以来,新处置企业26户,盘活土地1319.2亩、厂房38.8万平方米。(六)做实惠企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助企发展“六大行动”,按照29条细化任务清单,闭环式推进,推动全面实行非居民天然气量价挂钩政策,预计全年节约企业用气成本XX万元。扎实开展成本调研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调研,加快推动亏损企业降本增效。29位市领导包保116户重点企业,解决重难点问题51个。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甬蚌产业合作,组织产需对接活动26场。高质量运行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今年开展产需、融资、人才等对接活动80场,服务企业1960户次,促成订单X亿元、融资金额XX亿元。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累计清偿超XX万元。高标准做好世界制造业大会相关工作,18件展品亮相展厅,九州云箭云龙发动机入选开幕式十大重点发布,成功举办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XX亿元,兑现产业扶持政策(市经信局部分)资金XX亿元、春节稳产留工奖补X万元。二、存在的问题(一)项目推进仍需发力。110月,全市上报技改投资增长14.1%,虽然超年度目标增速,但与全省平均(19月26.5%)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处于靠后位次。110月,全市入库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仅90个,同比下降19.6%。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和前三批集中开工动员工业项目中仍有21个未开工、24个已开工未入库。前三季度投产的XX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尚有58个未入规。(二)部分产业恢复较慢。受化工产品价格下降影响,1-9月,全市234户生物化工产业规上企业完成产值同比下降3.8%;234户企业中有125户企业产值为负增长。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建材行业持续下行。19月,全市139户建材行业规上企业完成产值同比下降12%;139户企业中有80户企业产值为负增长。(三)创新主体活力不够。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全市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的仅有11家设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较少。有些规模较大企业只在蚌保留生产基地,而无研发机构、人员,存在研发“空心化"现象。三、2024年工作计划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铁锤砸铁钉的工作力度和务实作风,全力稳定工业运行、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勇当皖北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排头兵。初步提出明年工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一)稳定经济运行,提升发展质效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工业运行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企业入规、企业帮扶等重点工作,确保明年“开门红”。一是抓实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四级”调度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个。二是抓实企业入规。围绕未来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00户的目标,实施企业入规攻坚行动,建立周调度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全力推动已投产的盛世年产4500万11f高透特种封装材料、渠源药业原料药产业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尽快达产入规。三是抓实企业帮扶。盯紧产值前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完善包保调度机制,帮助解决堵点难点,放大龙头企业拉动作用,使其成为全市稳增长的压舱石和加速器。(二)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集群深入研究蚌埠工业现代化转型发展路径,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引导重点产业有序发展。聚焦五大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新兴产业谋划,加速布局车载显示、汽车玻璃、新能源电池、车用传感器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细分领域;推进深蓝航天、星河动力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力争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以上。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甬蚌合作机遇,促进产业链协作配套和产业转移承载。(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运维玻璃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重点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构建多层级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5家,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和工业设计中心10家。实施亩均改革牵引行动,针对不同区域、产业的差异性,优化调整评价体系,细化完善差别化用地、用能、金融政策。全力推进工业领域“双停企业”处置,盘活土地100O亩以上。提升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水平,新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个。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修订完善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加快推广节能诊断,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个。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培育和示范应用,新培育“三首”产品15个。(四)推进数实融合,增强发展动能进一步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全年新建5G基站1500个以上。以凯盛AGM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丰原生物基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示范引领,加快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平台技术创新,持续提升融合赋能水平,为制造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估,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步伐,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和潜力。抢抓机遇,按下数字经济“快进键”,谋划布局算力经济,引育一批数字产业化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蚌埠软件园,集聚软件企业15户以上。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经信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聚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主线,锚定“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市”战略目标,全力抓项目、稳运行,强产业、育主体,优服务、增动能。全市工业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稳中向好气象。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1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居全省第10位、同比提升5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3户,其中项目入规29户;工业用电量、工业用天然气、入库工业税收分别增长9.1%、2.6%和27%。数据质量全面压实,规上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连续19个月累计增幅保持在5%以上。(一)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重点工业项目“310”包保服务,聚焦签约、开工、入库、投产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9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高于全社会投资4.2个百分点;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27.8%,高于全省平均10.8个百分点;入库工业项目200个,总投资XX亿元、增长28.5%。华鑫微纳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项目实现XX亿元以上入库工业项目的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9月,市经信局摸排重点招商线索12条、计划总投资XX亿元,签约项目7个、协议总投资XX亿元。(二)聚焦重点集群,加快产业升级集中精力、集聚资源,加快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19月,全市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09户,完成产值502.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47.6%,同比增长2.8%,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幅L3个百分点。智能传感产业集群、功能性助剂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淮上、固镇两个化工园区全部通过省第一批复核认定。加快布局空天产业,中国蚌埠空天智造产业园揭牌,首批9个项目签约入驻。(三)深化数字赋能,推动融合发展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19月,新建5G基站1492个,目标完成率99.5%;累计建成6310个,基本实现市区和县城5G信号连片覆盖。高新区获评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凯盛AGM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双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国显科技和玻院获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印发蚌埠市贯彻落实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及支持政策的若干举措,制定225户重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清单,分批次实现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加快建设蚌埠软件园,已集聚相关重点软件企业43户,引进相关项目26个,总投资XX亿yc©(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持续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力,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企业(全省仅2家)。新增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揭榜企业4户。与哈工大、合工大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9场。丰原生物获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实现零突破。新获评国家绿色工厂2个,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个;新培育省级首批次新材料3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9个、首版次软件1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4个、新产品15个。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户、累计达29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户、累计达281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8户。7户专精特新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小巨人”芯动联科成功上市,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累计达5户。(五)深化亩均改革,赋能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做好税收、营业收入和研发支出等指标取数和参评企业名单、用地面积核实的基础上,完成2022年度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2022年实现亩均税收XX万元、亩均营收XX万元,分别同比提高62.2%、33.0%o探索推进规下工业企业(5亩以上)参评全覆盖和化工园区亩均评价试点。强化结果运用,研究差别化用地、用能、金融等政策,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并举,提升亩均效益。18月,累计发放“亩均英雄贷”81.4亿元。强力推进工业领域“双停企业”处置,今年以来,新处置企业26户,盘活土地1319.2亩、厂房38.8万平方米。(六)做实惠企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助企发展“六大行动”,按照29条细化任务清单,闭环式推进,推动全面实行非居民天然气量价挂钩政策,预计全年节约企业用气成本XX万元。扎实开展成本调研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调研,加快推动亏损企业降本增效。29位市领导包保116户重点企业,解决重难点问题51个。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甬蚌产业合作,组织产需对接活动26场。高质量运行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今年开展产需、融资、人才等对接活动80场,服务企业1960户次,促成订单X亿元、融资金额X亿元。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累计清偿超X万元。高标准做好世界制造业大会相关工作,18件展品亮相展厅,九州云箭云龙发动机入选开幕式十大重点发布,成功举办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X亿元,兑现产业扶持政策(市经信局部分)资金X亿元、春节稳产留工奖补XX万元。二、存在的问题(一)项目推进仍需发力。110月,全市上报技改投资增长14.1%,虽然超年度目标增速,但与全省平均(19月26.5%)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处于靠后位次。110月,全市入库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仅90个,同比下降19.6%o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和前三批集中开工动员工业项目中仍有21个未开工、24个已开工未入库。前三季度投产的XX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尚有58个未入规。(二)部分产业恢复较慢。受化工产品价格下降影响,1-9月,全市234户生物化工产业规上企业完成产值同比下降3.8%;234户企业中有125户企业产值为负增长。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建材行业持续下行。19月,全市139户建材行业规上企业完成产值同比下降12%;139户企业中有80户企业产值为负增长。(三)创新主体活力不够。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全市营收XX亿元以上企业的仅有11家设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较少。有些规模较大企业只在蚌保留生产基地,而无研发机构、人员,存在研发“空心化"现象。三、2024年工作计划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铁锤砸铁钉的工作力度和务实作风,全力稳定工业运行、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勇当皖北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排头兵。初步提出明年工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一)稳定经济运行,提升发展质效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工业运行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企业入规、企业帮扶等重点工作,确保明年“开门红”。一是抓实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四级”调度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个。二是抓实企业入规。围绕未来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00户的目标,实施企业入规攻坚行动,建立周调度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全力推动已投产的盛世年产4500万11f高透特种封装材料、渠源药业原料药产业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尽快达产入规。三是抓实企业帮扶。盯紧产值前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完善包保调度机制,帮助解决堵点难点,放大龙头企业拉动作用,使其成为全市稳增长的压舱石和加速器。(二)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集群深入研究蚌埠工业现代化转型发展路径,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引导重点产业有序发展。聚焦五大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新兴产业谋划,加速布局车载显示、汽车玻璃、新能源电池、车用传感器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细分领域;推进深蓝航天、星河动力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力争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以上。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甬蚌合作机遇,促进产业链协作配套和产业转移承载。(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运维玻璃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重点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构建多层级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5家,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和工业设计中心10家。实施亩均改革牵引行动,针对不同区域、产业的差异性,优化调整评价体系,细化完善差别化用地、用能、金融政策。全力推进工业领域“双停企业”处置,盘活土地100O亩以上。提升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水平,新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个。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修订完善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加快推广节能诊断,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个。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培育和示范应用,新培育“三首”产品15个。(四)推进数实融合,增强发展动能进一步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全年新建5G基站1500个以上。以凯盛AGM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丰原生物基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示范引领,加快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平台技术创新,持续提升融合赋能水平,为制造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估,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步伐,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和潜力。抢抓机遇,按下数字经济“快进键”,谋划布局算力经济,引育一批数字产业化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蚌埠软件园,集聚软件企业15户以上。(五)培优市场主体,做实惠企服务支持重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多种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培育更多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全市产值X亿元以上企业达5户,X亿元以上企业达20户。推动目标企业按时序入规纳统,确保实现全年企业入规目标。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80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5户以上。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库,制定培育计划,做好专精特新培育“后半篇文章”。深化助企发展“六大行动"从降本增效、政策直达、金融惠企、科技助企、市场开拓、数字赋能等方面清单化、闭环式推进,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六)培优市场主体,做实惠企服务支持重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多种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培育更多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全市产值X亿元以上企业达5户,X亿元以上企业达20户。推动目标企业按时序入规纳统,确保实现全年企业入规目标。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80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5户以上。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库,制定培育计划,做好专精特新培育“后半篇文章”。深化助企发展“六大行动”,从降本增效、政策直达、金融惠企、科技助企、市场开拓、数字赋能等方面清单化、闭环式推进,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