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在“两个结合”中开创生态文明新格局.docx
-
资源ID:1088259
资源大小:16.8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党课:在“两个结合”中开创生态文明新格局.docx
专题党课:在“两个结合”中开创生态文明新格局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讲一堂专题党课,思考在“两个结合中开创生态文明新格局的实践路径。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一项知行合一的宏大系统工程,要紧紧围绕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主要任务展开,创造出人类现代化史上和生态文明史上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和充分借鉴吸纳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成果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论,形成系统完整、规范高效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制度体系,培育一大批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相适应的具有高尚生态文明理性、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行为的新公民。一、拓宽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一条重要的理论创新发展路径。只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并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世界观、生态政治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文化观、生态社会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观、生态教育观等先进的思想观念用于武装头脑,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才能增强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提升。要根据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各项要求,培养出一支科研认真、训练有素、专业知识扎实、理论创新能力强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队伍,推出一批紧扣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的原创性的理论成果,构建一套对外进行生态文明学术交流沟通以及开展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体制机制。与此同时,要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内在关系,在把握其精神要义的基础上找准两者的契合点和相融之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深耕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各项工作,做好挖掘、鉴别、梳理、传承、弘扬等各项工作,以足够的韧性、耐性和定力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以实际行动赛续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根脉,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生态文明精神,不断增强国家生态文化软实力。要加快构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出一大批可与西方在环境保护运动中诞生的寂静的春天瓦尔登湖沙乡年鉴等媲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典著作,为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向全世界展示一个从古至今都高度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对全球生态文明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成果,不断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二、拓宽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一条重要的制度创新发展路径。虽然我国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下已经按照“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的要求,初步构建了考量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生态安全、生态权益、民生福祉、节能减排等各项生态文明要求的现代化发展目标体系、考核评估制度和各项奖惩机制,构建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要求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森林保护制度、生态多样性保护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以及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众多的制度体系,但是,还有许多制度体系仍然处于空白阶段或处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阶段。这方面的制度体系包括: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有助于确保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要加快构建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以利于为促进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优质服务;要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制度支撑,助推那些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快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制度体系,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制度体系,以制度的刚性力度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通过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度体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要通过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体系、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制度体系、耕地休耕轮作制度体系,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促进退化的生态系统得到大规模的自然恢复;要通过改进和完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能源产供储销体系、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制度体系和新型能源体系、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等多种多样的制度机制设计以及制度作用的发挥,促进生态文明形态的提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寻找智慧,才能得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朝着更加优质化、系统化、高效化的方向健全和完善。总之,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必须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全面建设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执行力的建设作为强大推动力。三、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一条重要的人的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路径。人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享有者。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中国具体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所有的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身上,由人来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人文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并不体现在自然生态的文明上,因为自然生态作为客观现象,本身是无所谓文明和野蛮的,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人的文明,是对自然友好的文明人赋予生态以文明。要大力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创造出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其前提条件和根本落脚点是要以人的现代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恩格斯曾对文明下过一个简洁的定义:“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他深刻地揭示了文明是社会化的人从事社会实践的产物,文明的社会品质就表现在文明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上,文明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状态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进步成果。按照唯物史观,人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不断地脱离原始社会的蒙昧和野蛮状态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社会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中按照环境友好原则推进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人类如果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必然会以一种狂妄自大的态度对待自然界,必然会恣意地向自然界索取而不加以保护,由此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导致人类文明的倒退和堕落。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自然界从来没有亏待过人类,而人类却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得罪自然界。因此,生态危机归根结底在于人的危机,生态灾难归根结底是人的灾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文明,需要培育出一大批具有高尚生态文明理性、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行为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公民,他们是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主体和创造者。材料来自:,最新最全党建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