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关于合肥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合肥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扩需求、提信心、防风险,经济运行实现整体回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全力提信心拼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主要指标稳中有进。深入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回升、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居万亿城市第3位,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7%、居万亿城市首位。有效需求持续扩大。实施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全市投资增长3%左右,投资总量占全省比重超2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比超30%、创近五年新高。深化投融资改革,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优化政府投资10条、盘活存量资产10条。成立项目谋划专班、投融资专班,建立“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储备库,170个项目争取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371.56亿元,占全省比重22%o强化重点项目三级调度,亿元以上在建项目首次突破2000个,大众标准电芯等5个百亿元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江汽新能源等5个百亿产业项目开工建设。12个百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同比增加6个,创历史新高。大力促进消费恢复,发放各类消费券3.7亿元,带动消费超百亿元。新引入品牌首店150家,银泰二期、文一水街开业运营,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2个,淮河路步行街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贡街获评“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市场活力显著提升。出台提信心拼经济9条、促进经济发展20条等政策措施,全年兑现产业政策资金超百亿元。净增市场主体17.6万户、总数169万户。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2户,总数达188户、居全国第14位。新晋独角兽企业5户、总数达10户。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总数达8406户。新增百亿产值工业企业6户,总数达22户。境内上市企业新增发行7户、过会待发6户,总数达82户,居全国城市第12位,晶合集成成为全省史上最大IPOo(二)聚力贯通创新链条,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完善国家实验室推进保障机制,启动深空科学城规划建设,新获批组建深空探测等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6个。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未来大科学城,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基本建成,BEST、先进光源、雷电防护设施开工建设,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可研获批,大科学装置总数达8个(含在建)。涌现出“九章三号”、“人造太阳”403秒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等一批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跻身全球科技集群第40位、较上年提升15位,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较上年提升3位。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环境研究院正式运行,六大研究院转化前沿成果百余项。新增地球智能计算中心等交叉前沿研究平台4个、总数达34个。出台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新增合成生物创新院等19家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52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入推进。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场景创新公司,发布骆岗公园、低空经济等3个超级场景,举办场景创新峰会、首届应用场景创新大赛,组织开展“独角兽合肥行”活动,吸引近百家新经济企业来肥合作。依托国先中心打造骆岗公园全空间无人体系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多家头部无人系统企业集中示范以及多种无人装备统一平台管控。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总数57家、居全国城市第4位。创新设立成果转化持股平台,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3家。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望超70件,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科大硅谷”吸引力感召力加快彰显。构建“团队+基金+载体”产业培育模式,在美国硅谷等地设立9家海内外创新中心,建立36个创新单元合伙人,链接超120家全球校友组织,服务对接全球校友超万人次,累计落地科技创业项目800多个。高质量创新生态加速形成。创新开展“合肥专班高校行、高校师生合肥行”,常态化举办“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等活动,试行把人才评定权交给用人单位,新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5018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5万人。加快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新增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9家,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总量达37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91%,位列全国城市第7位。“科大硅谷”创新联合体等2项工作揭榜国家“全创改”试点。(三)大力推动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战新产业扩量提质。出台推动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意见,构建“市战新委+产业链专班+重点县区''推进新架构,成立产业研究院,系统谋划打造“6+5+X”产业集群。逐行业梳理研究重点产业链,出台智能家电11条、高端装备制造业9条等政策。出台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行动计划,推进“车芯屏”协同发展,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辆、同比增长1.6倍,居全国城市前5o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产业获国家第一批战新产业集群评价“优秀”等次,数量居全国城市第2位。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着力开辟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合成生物等产业新赛道,出台低空经济20条等政策措施,亿航智能在肥完成全球商业首飞演示,全国首个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加快建设,航天宏图、银河航天等龙头企业落地运营,量子信息、空天信息产业集聚企业数量全国领先。成立聚变新能公司,加快聚变能源商业化应用。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质子放射治疗系统获批上市。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投入使用,建成5G基站2.2万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本建成,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技术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2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全覆盖,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新增海尔创新产业园等3家全球“灯塔工厂”、总数达5家,居全国城市第2位。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扎实推进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行业发展,招商检测华东基地、德国德凯安徽公司等正式落户,新增国家级质检中心2家,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总数达13家。加快集聚高端紧缺法务资源,启动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出台总部经济10条,首批认定总部企业73家,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中国电信量子科技等一批总部类大项目接续落地。新增亿元税收楼宇30个,单体楼宇税收突破20亿元。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航天日、中国科交会等各类会展活动超600场、同比增长2倍。首届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销售额超31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展会。都市农业增产增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增耕地2.8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30万亩。粮食产量超29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68万吨,蔬菜产量260万吨。新增种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持证种业企业12家,水稻良种出口连续5年全国第1。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5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精品主题村5个、特色美食村6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增长30%。(四)系统推进规划建设治理,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规建治一体化深入推进。组建市规建治委员会,创新实施规划前置审查、提级审查、项目建设“总师负责制工设计牵头EPC等工作举措。新建住宅小区“五有一纳入,幼儿园"三件套”等做法获住建部全国推广。出台政府投资项目限额设计导则,从严从紧控制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严防过度设计。城市大建设快速推进。大建设投资超1100亿元。合新高铁、沿江高铁合宁段加快建设,下塘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派河港铁路专用线建成运营。沪武高速无岳段、明巢高速二期建成通车,宁合、铜商高速开工建设。引江济淮一期全线贯通,新桥机场改扩建工程飞行区及工作区获批。宿松路快速化改造、文忠路(郎溪路至少荃街段)、金寨南路快速化改造(望水路至创新大道段)等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2号线东延、3号线南延开通运营。龙河口引水工程建成通水,每年可输送1.2亿立方米万佛湖优质原水。城市更新深入实施。实施城中村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启动104个城中村改造,全年拆迁面积超458万平方米,完成三年总任务58%o深入实施城市治理”七项攻坚战”,提前完成小区二次供水、消防无水小区改造任务,改造供电自建自管小区120个,解除D级危房超2.4万平方米,建成和美小区115个。打通半截路15条,完成15个拥堵点治理,新建成城市泊位超10万个、充电设施超1万个。新改建排水管网近500公里,改造老旧燃气管网近400公里。组建城市生命线集团,城市生命线工程入选中国人居环境奖。宜居生活空间不断拓展。骆岗中央公园建成开放,成功举办第14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做到精准对标、精心谋划、精雕细刻、精打细算,开园以来游客超过700万人次。徽园、翡翠湖、南艳湖等43个公园试点推进绿地开放,新增、改造提升绿地面积708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61个、城市绿道177公里。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新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4个、和美乡村中心村3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729个。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31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机制入选全国典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脱贫攻坚成果。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70%、提高10个百分点,“百万元村”突破300个。(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释放。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成功举办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签约合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等一批重大事项。获批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合肥联动发展区,与上海市闵行区、长宁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G60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正式揭牌,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新落地52个项目、投资增长32%o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经省政府审议通过,举办合六党政领导座谈会,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获批设立,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二期等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举办合肥都市圈产业对接会,签署合六、合滁园区合作协议。开放能级持续提升。大物流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获批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出台大物流体系建设规划,中欧班列开行868歹U、净增100列,新开通至达拉斯、纽约等3条国际货运航线。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三年试点任务全部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6项制度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实施外资外贸三年倍增行动,新成立外资企业超200家、增长近4成。获批建设国家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跻身全国外贸综合实力城市15强。新增国际友城4个。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深入。出台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3版),入选全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市。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程网办”事项占比99.78%,创新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服务入选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全市办理政务服务事项3459万件,办件好评率100%,12345热线办理群众满意率达99.9%。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合肥居全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10位。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推进重点改革114项,形成70余项制度性成果。完成国资国企改革大提升行动,组建市物流集团、泊车集团,国企资产证券化率达20%、同比翻一番。实施国家级开发区“一区多园”改革,南岗、柏堰科技园整体移交高新区托管,新港工业园整体移交经开区托管,居巢经开区调区、产业变更获省政府批复。庐江县独立工矿区改造工程入选国家试点。信易贷授信规模突破2000亿元,获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称号,投标电子保函全程网办入选全国“信易+”典型案例。持续推进物资储备改革,加快构建高效协同物资储备体系。(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巢湖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系统推进“四源同治”,启动南渡河水质提升行动,巢湖水质上半年好转为HI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连续三年未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山水工程”绩效考评连续2年全国第1,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环湖岸边累计建成停车泊位3100个,重点露营基地4处,“最好的名片”正在成为市民“最好的去处”。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及分领域计划,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一企一策”开展68家重点企业节能减煤降碳诊断,对272家企业开展能效评估。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家,新站高新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推进城乡绿色发展试点建设,新建绿色建筑面积2095.9万平方米。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开展氢能公交示范应用,公交运营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达95.4%o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超90万千瓦,总规模达405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连续6年居省会城市第1位。出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方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案,13个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6%,位居长三角万亿城市前列。完成3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市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达到90%。深入推进治土治废,完成马合钢中部A片区、氯碱东二地块修复。抓好生态突出问题整改,历次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和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4%o(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幸福合肥加快打造。就业收入稳步提升。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综合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促进就业创业措施,发挥“三公里”就业圈平台作用,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参保47万人。构建“三级三方”用工服务体系,服务重点企业招工24.1万人次。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左右,与GDP保持同步。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10所,新增学位8.5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提升至60.2%>91.98%o从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全面整治违规“择校”,制度化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积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省、市零的突破。合肥理工学院正式成立,合肥大学创建成功,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专、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项目,“产教城互融共生合肥模式”入选全国职业教育典型案例。国家儿童、创伤、中医区域医疗中心正式开诊,心血管、消化系统癌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总数达5个。4家市属医院与54家社区共建医疗集团,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安医一附院南区(肥西)、新桥国际医院开诊运行,市属医院与北京、上海等高水平医院建立特色专科联盟17个。市科技馆新馆建成开放,新增100个艺术空间、100个全民阅读点。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2023合肥国际马拉松等重要体育赛事活动,合肥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夺得3枚金牌,创造历史最好成绩。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全。高质量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L投入财政资金超15亿元。获批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市、第二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新增托位1.8万个,“一老一小”建设经验获全国推介。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7个,新开工棚改安置房7.7万套,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8000套,既有住宅新加装电梯295部。“难安置”专项治理完成16.2万套。一揽子提高低保、特困等6项社会救助补贴标准,城乡低保分别提高7%、4.5%o城镇职工养老金平均增长127.56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220元。启动“惠民菜篮子”工程71天,让利群众2746万元。平安合肥加快建设。创新开展“六情”活动,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累计建成3830个智慧平安小区,94%建成小区可防性案件“零发案”。力口强“党建+信访、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98%、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群众满意率98.3%、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法律援助办理案件超万个,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亡人数分别下降18.6%.14.2%,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一年来,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合肥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还需加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仍需深化,城市功能品质与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不小差距,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教育、医疗、托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合肥都市圈带动辐射能力还不够强。这些问题,亟需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加以解决。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七个强省”奋斗目标,落实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合肥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二)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招商引资新签约重点项目协议投资额增长5%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一)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完善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成立量子科技产业研究院。全面推进未来大科学城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科学家小镇、深空科学城、科大天都校区,开工建设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高质量运行六大研究院,在新能源、类脑智能、免疫治疗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聚变能高场磁体、大气环境气象观测塔等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围绕服务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新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上。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争创启元国家实验室分基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二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双示范。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样板区,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300亿。力口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力争突破10个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50个左右产业共性技术瓶颈。加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建设,组建科技招商基金,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肥落地转化企业300家以上。加快建设国先中心,谋划实施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项目(二期)。围绕促进新技术落地、新企业培育,提升场景创新公司资源统筹能力,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打造3个以上超级场景,开发30个以上龙头企业场景开放方案,联动服务企业超万家。三是加快打造享誉全球的“科大硅谷”。围绕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发挥全球合伙人、海内外创新中心、引导基金等渠道载体作用,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超300个,新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超1000家,打造全国科技发布策源地和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引领,深入落实国家“全创改,试点任务,加快形成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微生态,辐射引领全省科创大生态效能提升。四是构建高质量创新生态体系。办好“合肥专班高校行、高校师生合肥行,等活动,全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5万人。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优化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支持企业自主评价人才。大力推进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力争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左右、新认定高层次人才5000人左右。深入实施科创金融示范区建设四大行动,加快建设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和科创金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长15%。高质量举办第三届科交会、量子大会、科技创新日等活动。(二)聚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围绕“6+5+X”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壮大战新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争创第二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国家级人工智能高地和训练场。强化集群梯度培育,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构建“国家+省+市+县区+微型集聚区”的推进体系。聚力发展“首位产业”,推进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强化“车芯屏”协同发展,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20万辆,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加快壮大量子科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前瞻布局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元宇宙、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第三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高质量运行产业研究院,持续完善决策咨询、优质项目落地和产业人才培养等功能。二是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法律咨询、贸易会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十大核心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科大硅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以高质量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法律服务机构。加快打造会展之都,高水平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新能源汽车展等重大展会活动,围绕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一批品牌展会,力争全年办展同比增长20%以上,展会综合收入突破千亿。完善“总部经济”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建立总部企业培育库,大力推动现有总部企业提质升级。出台楼宇经济专项规划,亿元楼宇总量达到55个。大力发展健康体育、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争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国家试点。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一代“巢湖明月”算力中心,争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城市。提升“羚羊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水平,建成国家级特色型平台2家。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0户以上,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20家以上。实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支持讯飞星火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数据要素x”行动,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归集,拓展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应用场景。四是加快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面积稳定在790万亩、产量300万吨左右。加强耕地保护,力争新增耕地2.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加快种业之都建设,组建生物育种省级科研平台,谋划建设江淮种业产业园,促进种业集聚发展,种业销售额增长10%以上。实施农业千亿产业集群“8526”行动,加快壮大粮食、蔬菜等八大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链,抢占“预制菜、宠物经济、康养食品、直播带货、民宿经济”五大新赛道,新增1家以上百亿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超2000亿元。(三)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一是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深化项目谋划攻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惠民生补短板等重点领域,切实提升项目谋划质量,精准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动态充实完善“三个一批”项目储备库。精准开展“双招双引”,力争引进世界500强10家左右,招引50亿以上重大项目20个以上。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周监测、月调度、季考评”调度机制,升级重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落实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抓紧抓实项目熟化、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建设节点,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00个。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大力争取新增国债、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资金,推进国有资产盘活增效。大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参与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发挥重点项目库引领作用,统筹科学安排用林用地等指标,及时精准保障重大项目要素需求。二是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落实国家及省促消费政策,大力促进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以及服务消费。深化消费品牌建设,办好“66购物节”、老字号嘉年华等促消费活动500场以上,力争全年引入首店100家左右,新增省级以上老字号品牌10家以上。优化商贸体系布局,出台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创建4条以上省市特色商业街,打造1个以上全国县域商业试点县。实施地产品推广计划,着力扩大合肥产、合肥造产品销售规模,全年实现网上零售额超1400亿元。三是全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深入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扩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加快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新登记经营主体25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400户左右。大力培育高成长型企业,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户左右、国家高企总数破万户。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新增上市公司12家左右。(四)全面提升城乡功能品质。一是优化城市发展格局O全面实施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各类空间开发保护需求,构建“一城一湖一岭、两翼多极六带、三环三楔三区”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全面完成城区单元控规、村庄规划编制,提级管理重点乡镇、重要片区、重大项目规划。力口强“五大片区”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二是提升枢纽辐射能力。深入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构建“1155”大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沿江高铁合宁合武段、合新高铁,建成下塘工业园、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全面推进大外环北环线、西环线建设,全向拓展城市框架。推进引江济淮二期航运工程建设,加快兆西河一级航道、长丰庄墓码头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宿松路南延等快速路。开通运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8号线一期,力争获批轨道交通四期规划。三是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全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3000套,谋划实施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城中村“改造拆迁面积超140万平方。深入推进“1+N”城市更新行动,建立以城市体检推动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开展龙高照等更新项目,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0个。基本完成城市治理“七项攻坚战”,创建和美小区140个。四是打造智慧宜居城市。升级“城市大脑”,构建“1+2+N”城市治理“一张图”平台体系,推动城市治理向“一系统、一张图”转变。新建改造绿地600万平方米、新增绿道100公里、新增公园游园40个。打通半截路15条,治理拥堵点15处,新增停车泊位10万个、充电桩8000个。高标准建设江淮运河百里画廊,打造“一湖一园一廊一城”科创文旅新地标。五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保障迎峰度夏(冬)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加快推进陕电入皖、合肥(庐江)LNG应急调峰储备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长岗污水处理厂三期、西部组团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向市政、轨道等领域拓展,加快建设城市极端灾害预判预警工程。建立健全市级应急物资制备制度,构建统一高效工作体系。六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补齐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等短板,实施县域产业集群(基地)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庐江国家级、肥西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建设。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打造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4个、和美乡村中心村3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700个,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推广庐江“农舍+总部经济”改革发展模式,持续培育精品民宿群、网红打卡地。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幅高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五)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一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四个统筹”要求,聚焦科创产业、协同开放、设施联通、民生共享等领域,谋深谋实一批重大合作事项。进一步深化“两心同创”,高质量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力争合作园区年度招商引资项目不少于50个,投资不少于200亿元。用足用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区政策,加快建设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加快提升协同开放水平。做大做强合肥都市圈,加快合淮产业走廊、合六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建设合淮合作区,加快建设合六、合滁市际合作园区,推进都市圈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与上海大都市圈联通互动,深化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双圈联动”。推进南北结对合作,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特色园区。推进与长江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二是建设高效顺畅物流体系。推进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等建设,争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申建国家枢纽经济、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城市。加快提升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能级,新增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6条。加强供应链服务创新,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新培育5家左右A级物流和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搭建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谋划一批智慧物流创新应用场景。三是加快提升开放水平。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三年行动,力争新增30项省级以上原创性制度成果。大力推进“四外联动”,力争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扩大“新三样,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低碳产品出口,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00家以上。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广“政策兑现”“虚拟专窗,等改革创新试点,力争营商环境全部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持续深化信用惠企惠民,“信易贷''授信规模达3000亿元。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全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试点,加快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用地整治。加快实施庐江县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六)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持续擦亮巢湖最好名片。实施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持续强化“四源同治。建立完善“六大体系,全面建成“山水工程工十八联用生态湿地蓄洪区,开工建设安徽巢湖防洪治理工程,深入实施南洲河水质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巢湖水环境质量。加强“十大湿地”运营管理,持续提升巢湖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完善岸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办好“停车难”等八件便民实事。二是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臭氧攻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重污染天气消除、控尘四大行动,确保优良天数比率全省前列、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坚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Z全年计划新建、改建雨污水管网500公里,确保国考断面、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全力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信访件按期整改销号。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推动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探索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加快东部新中心污染地块修复。三是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完善“1+N”政策体系,聚焦重点领域统筹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高新区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对标能效先进水平,对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煤降碳改造。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社会示范创建,对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加强节能降碳等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深入开展全民绿色低碳行动。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快建设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完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四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出台新能源开发利用方案,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有序开发风电资源,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建设百兆瓦级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深化长丰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建设,启动建设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加快综合能源港建设,推进“光储充检换”一体化发展。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七)聚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一是扎实促进就业增收。做好重点人群就业促进工作,实施智慧就业、稳就业提质扩量、”三公里”就业圈、技工强市等四大工程,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2万人创业。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扎实推进“根治欠薪”三年行动,推动欠薪案件动态清零。二是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新建中小学、幼儿园97所,新增学位8.8万个。创建2个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1个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完成初中、高中智慧课堂全覆盖。深化市校合作,推进安徽(合肥)高等研究院等建设,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高水平办好合肥大学、合肥理工学院。扎实推进“健康合肥”建设,建成运营市三院新区、市口腔医院滨湖院区,全面推进市属公立医院对接长三角医疗资源,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建设市博物馆、安徽百戏城,建成运营合肥美术馆。高水平举办合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合肥国际马拉松、中日韩三国围棋赛、环巢湖全国自行车等体育赛事。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高质量实施50项民生实事。推进多层次工伤保险体系建设,扩大补充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全面实施社保业务“一窗通办,完善医保公共服务“一网通办”,探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医保信用就医。扎实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新增托位1万个以上,建成5家县级公办独立托育机构,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居家适老化改造1500户以上,农村养老站覆盖率达48%,谋划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实施好“惠民菜篮子工程工四是推动安全稳定发展。巩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成效,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推动平安合肥建设。聚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全力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平台建设,健全集中受理、访调一体、集成联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大“八五”普法工作力度,争创全国、全省守法普法示范市。持续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和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全面落实本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断开创合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合肥实践而努力奋斗!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