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 论文.docx
教学叙事“蜗牛”也能奔跑“能不能算快点?”“你怎么算这么慢?”“其他同学早就算完了,你怎么还有这么多没算好?如果你是一名数学老师,我相信,上面的这些话,你并不陌生。是的,这些话,我也说过,我也曾经为那些半天写不完一题的学生着急过,甚至恼怒过,但是,我也惭愧过,只因为她的一句话”老师,我算数很慢,是不是学不好数学?”这是我班的一位非常乖巧的女生对我说的一句话,当时,我无言以对。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根本就不算一个问题一一算数慢,当然学不好数学啊!真的是这样吗?很多认为数学能力就是快速计算且计算正确的能力、或者是快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又或者是快速解决数学谜题的能力等等,但是,我觉得很多人都陷入了这个误区,其实,这跟真正的数学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档节目,里面的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算出超级复杂的数字题,我还记得题目是这样的:6=?对于一个普通人,不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算出13次方这样的结果,但是却有人能做到。也许你认为这样的人是天才,但我觉得,他更可能是一个勤奋者,背后大量的方法教学叙事训练是离不开的。我相信,比起快速给出答案,循序渐进、深思熟虑更加值得我们鼓励与肯定。以一堂计算练习课为例来分析片段一: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例1:比较大小:6+68()6+86师:开始抢答(举手)生:等于。(找了一位我们班成绩不错的孩子)师:大家同意吗?话刚说完,只听见很多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不同意。然后我再对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你需要改正一下吗?生:不是等于,是小于,我把68和86看成一样了。师:虽然答题速度很快,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看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这题错误的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68和86不同的弱刺激,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片段二: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例2:计算20x5÷205师:开始抢答(举手)生:Io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教学叙事生:前面是20X5,后面也是20X5,结果都是100,所以,100÷100=Io师:认为对的同学举手。(有很多同学举了手)这时我发现那位乖巧的女生没有举手,我就把她喊了起来,问她有什么不同答案。她说:乘除混合的时候要从前往后依次计算,20×5=100,100÷20=5,5×5=25o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非常棒,看样子她的运算顺序知识掌握的很牢嘛,大家鼓励一下。全班同学齐声鼓掌小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数学中的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基本技能。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片段三:不良的计算习惯例3:2.31×47师:我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算一算,其他同学在下面拿出草稿纸认真计算。(找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男生是我们班写字很潦草的,女生仍那位乖巧的女生)教学叙事快,另一位学生算完就回座位上了,那位乖巧的女生才算了一半,我没有着急催她,而是静静地等她。师:相信大家都做完了,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谁做的对?其他同学异口同声说道那个乖巧女生做的对。师:那我们来看看他写的怎么样?有说丑的,有说式子没有对齐,有说数字歪歪扭扭的。师:好,我们再来看看哪算错了?生:1×7=7,结果写的有点像1,导致最后看成1,所以计算错误。师:我们再来看看女生的,大家觉得怎么样?全班学生齐声回答:工整。师:是的,虽然她写的慢了些,但是非常整齐,结果也准确,非常棒,我们要不要向她学习啊?生:要。然后我又对那个男生说:你的计算速度很快,这点是你的优势,但是,我希望你能更认真一点,这样就会更完美了。那位男生开心的使劲点头。不良的计算习惯,比如打草稿很混乱,书写,坐姿等等都有问题,也会导致计算出错的。有些学生追求快速计算,结果做的快,错的快。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要求都没看完就下了手,只为能赶紧做完题,显而易见,这样的结果并不理想。如果有机会,你可以看看那些写的快的学生的草稿本,随心所欲,草稿打的乱七八糟,教学叙事也许就因为一个数字看错了,整个题的结果也就错了,听上去很可惜,其实也在预料之中。这次练习课与其说是为了暴露学生计算中的问题,不如说是为了展示了学生自身的优缺点,找出问题,扬长避短,从而解决问题。从那以后,每次做题的时候,我都没有催促过任何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处理问题,不快不慢,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包括那位乖巧的女生在内,很多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自信心也逐渐增强。如果再有人问我:算数很慢,是不是学不好数学?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蜗牛,也会奔跑,只要给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