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研究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

    • 资源ID:1098144       资源大小:34.1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研究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

    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研究摘要:林清玄散文中融入了大量的禅学智慧,他用一颗菩提心去关注人世,展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和入世情怀,形成了独特的散文美学意境。“他以浅显的文字诠释了佛经精神和居家生活的禅思,以其渊博的学识,隽秀的禅宗哲理,引人入胜,启人心智”。林清玄散文的神韵在于一个“禅”字。“菩提系列”作品可以说比较完整地诠释了林清玄研究禅理的成果。其作为林清玄将禅学智慧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代表作品,表达了在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人生思考及其超然物外,宁静淡然的生活态度。关键词: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形成原因;写作特色TheZenstudyOfLinQingxuannBodhiseries*,proseAbstractHnhisprose,Linqingxuanintegratesalotofzenwisdom.Hepayscloseattentiontotheworldwithabodhiheart,displaysbroadcompassionandenterstheworld,andformsauniqueproseaestheticartisticconception."Heinterpretsthespiritofbuddhistscriptureandzenthoughtsoffamilylifewithsimplewords,andhisprofoundknowledgeandmeaningfulzenphilosophyarefascinatingandenlightening,nTheverveofLinqingxuan'sproseliesintheword,zen."Bodhiseries'*workscanbesaidtobearelativelycompleteinterpretationofthestudyofzenLinqingxuanresuIts.AsarepresentativeworkofLinqingxuan,scombinationofzenwisdomandIiterarycreation,itexpresseshislifethinkingundertheinfluenceofzenideologyandhistranscendentandindifferentattitudetowardslife.Keywords:LinQingxuanfBodhiSerieS"Reasonsforthefrmation;Zen;Writingcharacteristics目录弓I言一、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的体现8(一)浓厚的佛教意识8(.)'Lj>'H.4*9(三)以平常心看待世界10(四)以自省心看待世界10二、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形成原因11(一)家庭环境的影响11(三)社会环境的影响12(四)个人性格影响13三、禅理影响下的散文写作特色13(一)林清玄散文中的“禅意”题材选取13(二)独特的“禅语”语言风格15!口17引言林清玄,生于1953年,于2019年1月23日去世,享年65岁。中国台湾高雄旗山人,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等。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几乎得遍台湾地区所有的文学奖。1992年,林清玄完成了“菩提系列”散文,即“菩提十书”的写作。“菩提系列”作品的出版不仅在台湾本土,更是在中国大陆乃至整个华文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引发了之后的“林清玄现象”。其作为林清玄将禅宗思想与文学创作相结合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的代表,是很有研究意义的。研究“菩提系歹V散文,我们可以了解林清玄在禅宗思想影响下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他超然物外宁静淡然的生活态度。探寻他以独特的禅理散文表达着对人世的关怀。既能学习他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又能启迪心灵,给我们的精神家园带来升华。本论文我将以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文本细读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作品的钻研,努力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禅理,着力分析林清玄散文中的禅意带给散文的独特魅力。研究散文中的禅宗思想,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对人类的关怀与禅宗思想相关的精神内涵。一、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的体现(一)佛家禅意贯通始终“林清玄的散文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清而不玄,在清清朗朗的文字下往往藏的是玄远的佛心禅意。”林氏散文具有浓厚的禅理气息,散文能由物及人,由表及里,散文韵味与佛学禅意结合,耐人寻味。他的散文一般书写平常之物,然而随着文字的流动,意蕴会渐渐涌起,或生活至理,或命运玄机,或禅宗秘意,豁然而出,给人会心一击。他对人性和尘世的感悟是以佛学为依托的,浓厚的佛学色彩无疑是他散文中最具特色的地方。他虽皈依佛教,但并非远离人世,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体悟生命。黄昏菩提中写到:“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阴走到阳光烂漫的黄昏,我深深地震动了,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由菩提树进而想到生命、心情甚至智慧,文章拨云见日,渐入佳境,令人感动深思。佛鼓中写:“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抚面轻柔;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来自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由庙宇到人世,由佛鼓无尽到境界无边,觉醒之语,激荡人心。清欢以苏轼的词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为引子,以“清淡的欢愉”为诠释,并坦言“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清欢是一种返璞归真,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也是作者赠予当代人的生活智慧。徜徉在林清玄绝美的文字里,感受到的是心性的绝美和生命的大美。(二)以慈悲心爱尘世佛家禅宗里蕴含浓厚的慈悲思想,慈悲的教义是劝诫人们怜悯众生。林清玄散文中透着一股悲悯情怀,他关心民生疾苦,因慈生悲,因悲生爱。慈悲是禅理的精髓,而禅理是林清玄散文的灵魂。吴艳:论贾平凹、林清玄的佛理禅韵J.语文学刊,2008,(1).林清玄:黄昏菩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89页.®林清玄:紫色菩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3页.'林清玄:紫色菩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12页.林清玄曾经这样解释过慈悲的涵义:“应该拿而不拿就是慈悲;应该贪时而不贪,这是慈悲;应该生气时不生气,就是慈悲;应该骄傲而不骄傲,这是慈悲;应该怀疑而不怀疑,这是慈悲。所以慈悲是消除一切负面情绪所得到的东西。”只有慈悲地对待自己,慈悲地对待他人,慈悲地对待自然,才能得到生命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林清玄立足社会,以慈悲之心善待万象众生,用仁爱的双手抚慰尘世的伤痕,让躁动不安的当代人保持精神世界的清明。佛教慈悲仁爱的情怀影响着林清玄的价值观,他描写社会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以此来其他人的慈悲之心,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他关注的焦点。“林清玄散文有着强烈的平民情怀和平等意识,这种平民情怀和平等意识无疑是受到佛教精神的熏染。”他的散文描写的都是普通人生活中的琐碎之事,他善于在生活点滴中挖掘真挚的情感、提炼生活的哲理,笔调细致真实,取材平凡,立意不凡。木鱼馄饨中敲木鱼卖馄饨的老者,佛鼓中敲鼓的比丘尼,车倒一车柠檬中卖柠檬的夫妇,黑暗的剪影中的剪影者,他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拥有乐观美好的心灵,柔弱之中透着坚韧。慈悲之心召唤出豁达之心。心胸狭隘,看到的世界也就狭隘;心胸豁达,看到的世界也就宽阔。增壹阿含经中说人生有八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苦谛J.婆娑世界,一切都是苦的。林清玄并不直接阐释佛教人生本苦的思想,而是以超脱的心态从悲苦之中提取出向上乐观的人生体悟。他教给我们的不是纠结失去的,而是释怀,愉快地活在当下。什么是柔软心?就是出污泥而不染,就是保持不固执、不僵化的心。林清玄从小在农村长大,童年时期,父亲告诉他越柔软的土地才能孕育出茁壮的果实,其实也就是指强根固本。人就和土地一样,心是本源,所以人也要有一颗柔软的心。柔软心是慈悲心的基石,先柔软视之,才能慈悲待之。林清玄正是用他的柔软心关怀着人世,关怀世人心情。他用柔软的心去消解贪念,消解烦忧;淡然面对一切,不怀丝毫恨意,在黑暗中也如一盏明灯。林清玄散文中所展现的豁达心和柔软心都是慈悲心的表现,因为心怀慈悲,林清玄:身心安顿国.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第79页./覃碧卿:林清玄散文的审美魅力J.中国文学研究,2005,(1).3宗文点校:原始佛教基本典籍增壹阿含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第310页.他才会平等地对待世间万物,超越有无,超越是非。(三)以平常心待世界林清玄用体味万物的平常心拂去众人蒙尘已久的心灵,他的散文体现了佛教文化之中“平常心是道”的人生经验。“所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平常就是指内心淡如止水,反思自省,进入自由纯粹、平等无我的境界。在黄昏菩提中他描绘了黄昏散步至建国南路时见到的一幅街景,画面中出现的那些惊惶、失措、焦急、忙乱的人,显得与美丽的黄昏格格不入。这些鲜活的现代人意志力浅薄、欲望浓烈、心浮气躁,徒有身为世人的性格,却欣赏不到人世之美,因此林清玄清楚地指出:假如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不够美好,不要急着怪罪这个世界,应该先看看自己是否优秀。世人追求内心世界的明净平和,归根到底就是要有一颗淡薄宁静的平常心。从上述叙述中可以看出,林清玄的出世是不离尘世的出世,注重的是现下的解放,心灵摒除杂念,对世间万物不执念。他还认为,禅并不是脱离生活,而是更加清醒地生活;不是消极地避世,而是从容地入世。同时林清玄劝诫人们要珍惜生命,在内心构建一座美丽的花园,要用愉悦的心情迎接生命的变故,强调人生虽有很多无常,也要保持积极淡然的平常心态。(四)以自省心观世界“佛教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及人格构成产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强调反观自省的个体修持,通过佛学来满足自我精神发展要求,是现代作家习佛的主要心理动因。”林清玄散文的亮点就在于行文之中处处展现出的自审意识,他用心与佛交流,注重精神生活而非物质生活的享受,摒弃私利,凡事先严于律己,然后再教化众人。他勇于直面现实的污浊,大胆批判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反映社会现实问题,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林清玄,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个人品格的修行,摒除一切俗世纷扰,进行纯粹的心灵体验与反思。“生活在希望中,就是从自己身上获得在黑暗中对某种东西的信念,这种东西可能只是一种灵感,一种心灵的欢愉,或一次狂喜。”人活强露.林清玄散文中的佛教文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10)学邱鄂君.善境和美境一轮佛教与台湾当代佛教散文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2.®强露.林清玄散文中的佛教文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10)一世会遭守很多不幸、磨难、失败、打击,要善于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加强自身的修行。当我们登上更高的台阶,回首过往就能体会一切是非成败不过尔尔。林清玄的自审之心使他面对任何事情都能生出一份感动。林清玄在洪炉一点雪中讲诉了一个蛤蟆与茄子的故事,劝诫世人,无论遭遇何种外在变迁,反思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假若内心的魔障解不开,则所思得所梦,即会变成修行的阻碍。“佛经上说:'三界无安,譬如火宅。对蝉者而言,火宅不在三界,而在自心,心的纷乱、纠缠、煎熬、燃烧,才是一切不安的根本,而三界的安顿也是心的安顿罢了。”心无法安顿,身怎能安顿,无论遭受何种变故,当下承担,之后不为所动,也就真正的觉悟了。生命本就无常,人要诗意地栖居于天地,求得自我解脱,超越有与无、是与非的困顿。林清玄将尘世的诸多烦忧、苦痛以及现代社会文化中的人性缺失都看作“无常”,认为面对无常最好的做法就是向内自审。自省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使人达到更高的境界。在林清玄的散文中,不仅有他对生活的细致体悟和深切热爱,而且还熔铸着他的自省反躬,渗透着禅思智慧,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二、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形成原因(一)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早在香港杂志突破对林清玄散文进行评述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林清玄的父亲经历过战争,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父亲会时常将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传递给林清玄,使得林清玄对民族历史印象深刻。父亲在农田的时候,也经常会借助一些随手可得的农作物向林清玄讲述人生的道理,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使得林清玄带着父亲的眼光,参照世间万物。”林清玄成长在一个友爱、勤劳、守信的家庭环境中,少年时期切身体会过底层人民生活的贫苦,触动了他想为贫苦人民发声心愿:“每当我想起那些咬紧牙关面对生活的人时,我写出来的是让大家关注他们的生活,并伸出援助之手改进他们的生活,这类创作模式能够让我更加的舒适J(二)文化传统因素林清玄.星月菩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73页.学齐孝淼.林清玄散文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齐孝淼.林清玄散文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区的文化亦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大陆本土文化的继承发展。从宗教方面看,我国台湾地区注重神教,本土居民对宗教信仰格外重视,从古至今就有“无处不神、无处不拜”的传统,民间供奉的神祇很多,庙宇也有很多,还有人说台湾地区是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迄今,台湾地区的各种宗教教徒高达2000多万,主要集中在基督教、佛教、道教三大宗教。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下,林清玄在从事记者行业后就对各类宗教活动格外关注。在他的笔下,描绘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宗教活动,深刻挖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明确提出,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之间是没有任何冲突的,二者的关系其实是相互和谐的。在这一认识下,林清玄将禅思智慧融入到个人的散文创作中,使得林清玄的作品在我国台湾地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三)社会环境因素自20世纪60年代始,我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城市文化日渐繁荣,然而农村经济发展却停驻不前,社会矛盾严重,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观、道德标准等已与现代社会不相符,人们在空虚、孤独、焦虑、混乱的生活中,不断期望着新的精神世界的到来。林清玄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人们身处都市却无法感受都市之美,人们除了物质生活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期待坦诚的交流、稳定的生活。人类本身的问题,还是需要从本身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在林清玄看来,幸福的生活源于自身,人们需要做的是培养一颗自在的内心。(四)个人性格因素林清玄这样评价他的读书生涯:“在我的读书生涯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阶段为高中,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决定做一位作家,也就是写作人,我有这种理想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由于家里属于农户,生活很艰苦;另一个是希望能够有人为那些贫苦人民发声,同时还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很好的沟通J林清玄幼时,见到贫苦人民艰难的生活,心里难受极了,他觉得那些生活艰辛的人需要有人为他们讲话、为他们发声,林清玄便立志写作为穷苦百姓说话,,齐孝淼.林清玄散文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从此以后,林清玄发奋学习,博览群书,阅读各类书籍丰富了林清玄的精神世界,使之深受感动,也带给了林清玄极其深刻的影响,林清玄认为自己的少年时代过得特别美好,也正是这一时期,他形成了自身的基本人格。三、禅理影响下的散文写作特色(一)林清玄散文中的“禅意”题材选取林清玄的散文,其创作内容通常为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事物,从对人性、社会的描写中展现宁静淡薄的意境,题材选择广泛,将俗世和禅学相结合、城和农村相融汇,表现出散文选题自由、灵活的特质。林清玄擅于运用笔墨,将传统与现代联系在一起,给世人深刻的启迪。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林清玄在散文写作中,将东方诗美和佛学智慧连接起来,写作了禅诗散文,在小故事中凸显出大智慧。通过研究得知,林清玄的散文在选材时注重的是爱与美的交织、情与义的融合,在林清玄的创作过程中,选择的均是恬静质朴的事,展示了文化功底,实现了文化传承。1、活用佛教题材通过阅读以“菩提系列”散文为代表的佛教散文,能发现林清玄在佛教散文创作中引用了大量佛教经典、佛门术语、故事公案以及对佛教人物的介绍和赞颂等佛教题材,这使得林清玄的散文流露出浓厚的禅韵气息。他以其独特的悲悯情怀给人以清新自然、寓于佛理的独特感受,让人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寻一份宁静,走进生命中的大美。佛是在于经,禅则在于修行。我们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向人宣说梦境,般若经说这是“梦中梦”,因为人生就是一个大梦,因为人生就是一个大梦,睡眠中的梦固是虚假不实,人所走过的生命何处能寻找真切的足迹呢?入楞伽经中,佛说:“诸凡夫痴心执着,堕于邪见,已不能知但是自心虚妄见故。是故我说一切诸法如梦如幻,无有实体一一切诸法无有实体,如梦如幻,梦幻本空,悉无所有,凡夫执着于我,所有沉沦于生死大海中轮转不已,迷梦也就无法终止。大乘十法经说“信为最上乘,以是成正觉;是故信等事,智者敬亲近。信为最世间,信者无穷之;是以信等法,智者正亲近。不信善男子,不生诸白发;林清玄.红尘菩提ML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50页.犹如焦种子,不生于根芽在空相上、在石相上,人都可以是莲花,法华经说:“佛所说法,譬如大云,以一味雨,润于人化。”林清玄在他的散文中引用了许多佛教典籍,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随处可见,随手翻开“菩提系列”任意一书就可看到。佛教经典的引用使文章更有深度,使文章弥漫着清雅的意境。佛教的许多经典,如般若经、法华经、金刚经、入楞伽经等本身就是许多文学大师的心头挚爱,引用这些典籍中的思想精髓也是在他们的文本中屡见不鲜的。林清玄对佛学典籍的熟悉到了非常透彻的境界。佛学义理,佛家公案、人物、传说等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形成了独属于他一人散文写作风格。他在解释禅学典籍时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他擅长描绘生活中常见的一切,寓情于其中,使之变得生动形象,意蕴深刻。让文字变得温暖却直击人心。晦涩的禅理在他的散文中不显生僻难懂,反而使文章变得自然灵动,为普通读者了解禅理带来了方便。禅学典籍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有不同程度的引用,在他的文本之中不胜枚举,古代典籍的加持使得他的散文更加具备思想光辉。在林清玄之前文坛上很少有散文与禅宗相结合来写作的现象,在林清玄之后涌起了许多学习模仿林清玄写作风格的作家。2、意象选取皆是禅“菩提系列”作品中,选取的自然意象是最多且最具有代表性。“中西文论中,都有意象一词,并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意象在文学中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大珠禅师语:“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在学习禅理的眼中,自然界万事万物皆可以入禅。把自然禅意化赋予了自然界不同往常的灵动,也让读者感受着别样的人生境界,禅化的自然闪现着禅学的智慧。林清玄的意象选取比较庞杂,所选取的意象是日常生活中最最平淡的东西,但他也极具慧眼,选取别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运用意象统计研究法能比较直观的研究作者在作品中所研究的对象,也能更林清玄.紫色菩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68K®林清玄.紫色菩提V.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23页.,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J.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第245页.,胡靖.禅宗思想对林清玄散文创作的影响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5.加直观的表现林清玄的意象选取取向。但林清玄的意象选取的广泛和体裁相对单一造成了总结上的困难。台湾学者叶仁昌也提出:“林清玄散文文笔清新优美、清丽自然是源于他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他眼里的事物都可进行文学创作,因此我们暂且可以把他的意象选取都归结到世间万物皆可入禅吧。(二)独特的“禅语”语言风格1、禅语的清新与幽默悟道的禅师,并不是像我们猜想的那样了无生趣,真正的禅师他们幽默风趣。万事万物在他们眼里、心里都被赋予了生命力,都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众生都是有佛性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活泼和自然的,因此,禅门的教化纵横上下,随机应化,像春风甘霖一样滋润万物;同时极具威严,又至为幽默。学禅要有一定的灵气与悟性,换句话说,学禅需要幽默感!古往今来的禅师,无一不是幽默大师,只有拥有幽默感,禅才显得活泼,显得犀利。林清玄的语言风趣幽默,清而不玄。在习作中缓缓道出禅语的浅淡清香,就如莲花一般。“最美的人和最美的花一样,很少有人能看见,欣赏。但是不管这世界如何对待,只要吐出自己胸中的香气,也就够了。”2、诗意的语言表达诗歌般的语言精炼而韵味无穷,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同时也抚慰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林清玄诗意的劝诫像清泉潺潺流入我们的心田,滋润我们日渐干涸的心灵,洗涤我们被污浊蒙蔽的双眼。让我们不因俗世纷纷扰扰,而忘了欣赏身边最美的风景和最错过值得珍惜的人与事。林清玄喜欢在散文中拆字解字,一个字他可以通过拆解偏旁部首,进而解释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他的散文常用诗意的语言去表达精神内涵,很多散文无论从语言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诗歌的痕迹,让我们一边在看散文,一边乂像在读诗歌。这样的例子在他的散文中处处可见,随手翻开他的一篇散文,相信我们都能够有所体会和感悟。情,是心青,一个人的心地能辽阔如青草,就能包容人间的一切,真心的对待。感,是心咸,一个人对外在所对应的一切都是心的作用,是一切由心的意思。胡婿.禅宗思想对林清玄散文创作的影响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5林清玄.拈花菩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18页.禅,是单示,是简单的表示,简单的意念。3、语言表达修辞化林清玄散文的写作通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用典等的修辞手法,让晦涩难懂的佛理变得了生动形象,使读者看来清楚明白。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平凡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在红尘菩提自序中,林清玄写对生命的态度,在佛经中叫做“火中生莲”,用花与泥土、彩虹与乌云暴雨、电影与周围的黑暗做对比,同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显出没有泥土的养育开不出美丽的花朵,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没有黑暗就看不到电影,不曾经历过艰难的磨炼,就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痛苦,即是伟大的开始。林清玄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修辞手法,使文本更容易让读者理解,也更能使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结语林清玄的散文舒缓流畅,朴实自然,文笔细腻醇厚,蕴意深刻且耐人寻味,其中散发着浪漫的色彩和智慧的光芒。他的散文在中国乃至海外华人文学圈都广受好评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林清玄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他的散文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他的童年成长环境及后来的人生经历、审美体验和价值观是分不开的。他的语言清新朴实,散发着一种清丽优雅的气息、,行文和构思自然天成,无迹可寻,巧妙的意象和情思相互融合,将读者引入一片浑然天成,如臻妙境的审美世界中。在当下社会,人们终日为生活奔波,心境浮躁又急功近利,林清玄的散文正好为当下处于焦虑和躁动中的人们带来一丝“精神上的清凉“,它能帮助人们舒缓紧张的心绪,身心得到安定,在淡泊宁静中获取对人生和生命新的认识和觉悟,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简言之,林清玄散文宽广而丰盈的艺术视界里流淌着作者内心的人间大美与无边大爱。他的散文如同混沌嘈杂世界里的一泓清泉,清新怡人,洗涤并滋养了现代人浮躁冷漠的心灵;又如辽阔荒野里的一盏明灯,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提林清玄.拈花菩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72页.®林清玄.红尘菩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第3页.供了正确的指引。

    注意事项

    本文(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研究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