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车间1、动力站-消防设计文件(审图后)-20-12-29.docx
消防段计说明消防段计说明院长:吴德安总工程师:陈效勤项目负责人:王佩迪专业负责人专业签字建筑:暖通:给排水:供配电:结构:1项目概况1. 1概述1.1.1 项目名称: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本次报审为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30000吨中药配方颗粒提取项目(食堂、办公质检楼、仓库1)项目地址:安徽省亳州市经开区建设单位: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安徽省医药设计院负责人:吴德安联系人:王佩迪联系电话:0551-646769491.L2企业概况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30000吨中药配方颗粒提取项目整体工程。厂区总征地面积:159014.5m2(约238.5亩),总建筑面积:282323.7m2,用地北邻银杏路,西侧为华佗大道。总计容建筑面积:282168.9m2(地下室消防泵房面积154.8平方米,不算计容面积),建筑占地面积:64103.6m2,建筑密度:40.31%,容积率:1.77。本次报消防范围包括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30000吨中药配方颗粒提取项目的配方颗粒提取车间1、动力站,共2个单体工程。动力站与配方颗粒提取车间1之间间距为15.7米(建规限值10.0米);动力站与仓库1之间间距为15.9米(建规限值10.0米);配方颗粒提取车间1与仓库1之间间距为16米(建规限值10.0米)。动力站与配方颗粒提取车间1与周边建筑消防间距均大于15米(建规限值10.0米)。即各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的要求。本总图物流干道8米,消防车道宽6m且在长区内部形成环道。各厂房、仓库、均设置6.0米的环形消防通道。道路转弯半径均为12米。满足消防要求。在厂区的动力站设置消防泵房及地下消防水池。1.1.3工艺技术方案在满足生产及仓储工艺要求,严格遵守安全、卫生、消防等有关规范规定前提下,做到功能分区明确,有利生产管理,为生产者提供适宜的劳动卫生环境,创造良好的劳动、生产活动条件,并使建筑造型及其环境空间具有较高的艺术质量,注重环境景观设计及绿化配置,方便生产联系和管理,尽量减少人流、物流的交叉干扰和污染,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1.2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19)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1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25295-20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一工业管道(TSGD0001-2009)钢制压力容器(GB150-201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年版)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2006)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95)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2013)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2013)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l3690-2009)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及附录(卫生部令第79号)安徽省医药设计院与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设计基础资料。1.3设计范围本次报审为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30000吨中药配方颗粒提取项目第二批出图共2个单体。动力站、配方颗粒提取车间1。1. 4本次报审三栋建筑规模与面积本次设计报审建筑面积一览表建筑名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类别建筑层数建筑高度附注动力站1250.O1404.8丁类层5.7工业建筑配方颗粒提取车间15468.720940.1丙类四层22.80工业建筑2总体布置2. 1总体布置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30000吨中药配方颗粒提取项目占地159014.5平方米,约238.5亩,用地北邻银杏路,西侧为华佗大道。厂区规划分为生产区、厂前办公区、仓储区、动力辅助区、宿舍区。生产厂区位于原厂区东侧区域。厂前区位于原厂区西北侧区域。本次规划核心为“一轴五区”。“一轴”为厂区中间的物流装卸货通道,贯穿整个厂区,该物流通道紧靠仓库。宽度不低于32米。“五区”为生产区、厂前办公区、仓储区、动力辅助区、宿舍区。厂前办公区位于厂区西北侧,含办公质检楼、食堂、和内庭院、机动车停车位。靠近市政十字路口,地势开阔,靠近厂前区布置大量机动车停车位,工作便捷。宿舍区位于厂区东北侧,为一栋职工宿舍楼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周边用栅栏分割。生产区为3栋配方颗粒提取车间和一栋综合车间,位于厂区南部,从西向东一字排开。仓储区位于厂区北部,物流轴线从西向东,贯穿整个厂区,位于仓库二侧,利于物流的运输。动力辅助区为厂区西侧的动力中心和西南侧的污水处理区组成。在厂区主要建筑物周围均设置运输消防共用的环形通道,以满足厂区货物运输和消防要求。同时充分利用厂区空地进行绿化,既保证了厂区所必须的绿地面积,又绿化美化了厂区环境,为职工提供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本总图物流干道10米,装卸货广场宽度大于32米,消防车道宽4-6m且在长区内部环道。道路转弯半径12米。满足消防要求。2.2厂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159014.5ID2总建筑面积:282323.7m2建筑占地面积:64103.6m2建筑密度:40.31%容积率:1.773工艺专业设计(1)本项目工艺设计以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医药生产设施技术改造为主要特征,选用国内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设备,按照GMP标准对工艺装备和车间进行设计。(2)工艺布局按GMP规范要求,做到人物流分开,并注意工艺合理、运输方便,路线短捷。室内装修、水、电、汽管道敷设严格遵循GMP规范的有关规定,设计、施工高起点,严要求,使企业的生产硬件达到和超过国内外同类先进企业水平。(3)选用低能耗、高效率的先进设备,减少操作人员,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使用面积。(4)洁净区按净化级别要求设置空调净化系统,进行温度、湿度、压差控制和空气净化处理。(5)经济合理有效利用生产面积,保证生产有序进行。(6)遵循国家环境保护、劳动安全、消防、节能等有关规定。生产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执行,并按IS09002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运用严格的管理方法,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使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并实现全过程追溯,以确保每道工序“零缺陷”目标的实现。健全的质量体系,先进的生产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善的检测手段,才能生产出可靠的产品,从而使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4.建筑、结构消防设计4.1 配方颗粒提取车间1建筑面积20940.1m2,建筑基底面积为5468.7m2o建筑层数为四层,建筑高度为22.80m。本建筑生产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要求。柱不燃性不低于3.0小时,梁不燃性不低于2.0小时,楼板、屋顶承重构件、疏散楼梯不燃性不低于1.5小时,吊顶不燃性0.25小时,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房间隔墙不燃性不低于LOo小时,楼梯间和前室的墙、电梯井的墙不燃性不低于2.00小时,防火隔墙、承重墙不燃性不低于3.00小时,非承重外墙不燃性不低于1小时,房间隔墙不燃性不低于0.75小时。本建筑为4层工业厂房,生产类别为丙类。本建筑每层为1个防火分区。最大防火分区建筑面积:5468.7平方米,小于规范限值:6000.0平方米的防火分区最大规范限值,所以防火分区面积满足规范要求。本建筑共有3个封闭疏散楼梯间直通室外。每层任一点到疏散楼梯间的门的距离,均小于规范限值60.O米。每层最大工作人数不超过30人,楼梯疏散设计宽度4.35米,大于规范规定宽度L2米,疏散宽度满足消防要求。安全出口个数、疏散距离、疏散宽度均满足消防要求。楼地面采用现制水磨石面层(A级)、地砖楼地面(A级)、自流平环氧涂料面层(带进口防火涂膜),顶棚内墙刷无机内墙涂料(A级),局部内墙采用50彩钢玻镁岩棉复合夹心板(耐火极限大于或等于1.0h)o有吊顶房间吊顶为50厚彩钢玻镁岩棉复合夹心板(耐火等级不低于0.25小时),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满足规范要求。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做法:50厚彩钢玻镁岩棉复合夹心板耐火极限大于Lo小时。防火隔墙设置要求:防火隔墙为240厚非粘土类空心砖(建筑内墙),双面粉刷,耐火极限均大于3.0小时。防火隔墙从建筑基础或楼面面层至梁底的基层。在每防火分区内均设置不少于二处为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玻璃采用易于破碎的安全玻璃并在窗室外侧外窗玻璃上设置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位置详各层平面图及立面图,救援窗净高度和净宽度均大于LO米。下沿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大于1.2米,间距不大于20米。均满足建规7.2.5条要求。配电房、净化空调间门为甲级防火门。开向楼梯间的疏散门为乙级防火门,开向首层门厅的房间门为乙级防火门。楼梯间、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疏散走道上的防火门为常开防火门,并具有在失火时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所有防火门均开向疏散方向,分隔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要求防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实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防火封堵构造:楼梯间、房间与房间、房间与走道之间的隔墙,无论有无吊平顶,砖砌墙体、轻质墙板或防火玻璃隔断均须完成到梁底或楼板底。楼面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吊顶内防火分区处的缝隙都必须用不燃烧材料填实密封。进出防火分区的风管必须设防火阀。除电梯井、通风竖井及机械通风管道外,管道井每层均用与楼面标号相应的混凝土添实。施工中采用预埋套管或后浇混凝土的方式,楼板钢筋不断、厚度不变。所有楼板和墙面上预留穿管的大小孔洞,在管道安装完成后,都必须用C20细石混凝土捣满,或用砖和水泥砂浆填实。强弱电间的预留板洞可用无机防火封堵材料密封填实。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最近水平距离不小于2米,防火墙内转角两侧门窗洞口最近水平距离不小于4米。不满足时以背衬防火隔墙或固定扇乙级防火窗间隔。防烟、排烟设计:1)楼梯间防烟设计:本建筑3个楼梯间为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每个该不变开启外窗均在距楼面(信息平台)高度1.3米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每个楼梯共设计有大于2.0平方可开启的外窗,布置间距不大于3层。2)车间排烟设计:仓库内各层暖通专业均设计了机械排烟装置。3)固定窗的设置:每层均在最高处框架梁底设置间距不大于20的固定窗,每个固定窗面积均大于LO米。顶层钢屋面固定窗设计有效面积大于该屋面占地面积的2%,设置满足要求。均满足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自然通风的要求。自审意见:本建筑设计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2 动力站建筑面积1404.8Irf(含地下一层面积154.8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为1250.0m2o建筑地上层数为一层(地下局部一层),建筑高度为5.70m。本建筑生产类别为丁类,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要求。柱不燃性不低于3.0小时,梁不燃性不低于2.0小时,楼板、屋顶承重构件、疏散楼梯不燃性不低于L5小时,吊顶不燃性0.25小时,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房间隔墙不燃性不低于LOO小时,楼梯间的墙不燃性不低于200小时,防火隔墙、承重墙不燃性不低于3.00小时,非承重外墙不燃性不低于1小时,房间隔墙不燃性不低于0.75小时。本建筑为一层工业厂房,生产类别为丁类。本建筑为1个防火分区。小于规范限值:8000.0平方米的防火分区最大规范限值,所以防火分区面积满足规范要求。本建筑地下泵房有1个封闭疏散楼梯间直通室外。地上每个功能区均有1-2个以上安全出口直通室外。任一点安全出口的距离,均小于规范限值80.0米。每个功能区最大工作人数不超过5人,疏散门净宽均不低于1.2米,不低于规范规定宽度1.2米,疏散宽度满足消防要求。安全出口个数、疏散距离、疏散宽度均满足消防要求。楼地面采用现制水磨石面层(A级)、地砖楼地面(A级)、水泥砂浆面层,顶棚内墙刷无机内墙涂料(A级)。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满足规范要求。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做法:50厚彩钢玻镁岩棉复合夹心板耐火极限大于LO小时。防火隔墙设置要求:防火隔墙为240厚非粘土类空心砖(建筑内墙),双面粉刷,耐火极限均大于3.0小时。防火隔墙从建筑基础或楼面面层至梁底的基层。在每防火分区内均设置不少于二处为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玻璃采用易于破碎的安全玻璃并在窗室外侧外窗玻璃上设置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位置详各层平面图及立面图,救援窗净高度和净宽度均大于1.0米。下沿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大于1.2米,间距不大于20米。均满足建规7.2.5条要求。配电房内门为甲级防火门,外门均为丙级防火门。开向楼梯间的疏散门为乙级防火门。楼梯间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疏散走道上的防火门为常开防火门,并具有在失火时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所有防火门均开向疏散方向,分隔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要求防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实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防火封堵构造:楼梯间、房间与房间、房间与走道之间的隔墙,无论有无吊平顶,砖砌墙体、轻质墙板或防火玻璃隔断均须完成到梁底或楼板底。楼面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吊顶内防火分区处的缝隙都必须用不燃烧材料填实密封。进出防火分区的风管必须设防火阀。所有楼板和墙面上预留穿管的大小孔洞,在管道安装完成后,都必须用C20细石混凝土捣满,或用砖和水泥砂浆填实。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最近水平距离不小于2米,防火墙内转角两侧门窗洞口最近水平距离不小于4米。不满足时以背衬防火隔墙或固定扇乙级防火窗间隔。防烟、排烟设计:1)楼梯间防烟设计:本建筑1个楼梯间为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每个不变开启外窗均在距楼面(信息平台)高度1.3米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每个楼梯共设计有大于2.0平方可开启的外窗,布置间距不大于3层。2)车间排烟设计:仓库内各层暖通专业均设计了机械排烟装置。3)固定窗的设置:每层均在最高处框架梁底设置间距不大于20的固定窗,每个固定窗面积均大于1.0米。顶层钢屋面固定窗设计有效面积大于该屋面占地面积的2%,设置满足要求。均满足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自然通风的要求。自审意见:本建筑设计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5主要建筑物特性表建筑面积一览表建筑名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类别建筑层数建筑高度附注动力站1250.01404.8丁类层5.7工业建筑配方颗粒提取车间15468.720940.1丙类四层22.80工业建筑5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5.1 消防水源厂区水源为市政供水,水压0.25MPa,管径DN200,用以厂区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本项目消防系统为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用水由消防水池-消防泵-屋面水箱联合保证。本项目消防水池及泵房在厂区内新建,18m3消防水箱及增压稳压设置在1号仓库屋面,以满足厂区火灾初期消防用水要求。5.2 消防用水量项目所在厂区占地总面积159014.5m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全厂同一时间内火灾按一次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厂区主要建筑物消防用水量见下表:序号车间名称室内消防室外消防喷淋建筑物消防用水量(米3)备注用水量时间用水量时间用水量时间1食堂25L/S2h25L/S2h360二类建筑2仓库115L/S3h45L/S3h45L/S1.5h891丙类2项3质检楼15L/S3h30L/S3h324二类建筑由表可见,厂区最大消防用水量为的为丙类1号仓库。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4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火灾持续时间为3小时;喷淋用水量为45L/S,火灾持续时间为3小时;最大一次火灾消防总用水量为891米3o本工程消火栓系统由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室内消火栓、屋顶消防水箱及厂区室外消防管网组成;室内外消防用水由厂区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保证。为保证初期消防用水量,设计在1号仓库屋面设有效容积为18米3消防水箱一座。厂区新建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内储存900米3消防用水,消防泵房内设两台消防专用泵,性能:Q=60LSH=75米;两台自喷淋专用泵,性能:Q=45LSH=80米。5.3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本工程厂区内室外消防水管网均按环状布置,其上布置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间距不大于120m。室外消火栓距路边2m,距建筑物外墙距离大于5m,界区内消防管网公称直径DN200。室外消防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连接,涂刷防锈漆两道防腐。5.4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本项目区域内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室内消防用水量为25升/秒,室内消防管道环状布置,管径为DN150,进水管2条。室内消火栓采用带灭火器箱组合式消防柜,型号为SG24D65-P,消火栓布置保证每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只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防箱采用铝合金制,并暗装。消防箱附件:DN65尼龙衬胶水龙带25米长一根,DN65水枪接口一副,DN65X19水枪一只,消防报警按钮1只。屋面设置试验用消火栓,型号为SG2465-J0室内消防系统设计为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消防蓄水池-消防泵-屋面水箱联合保证。火灾时,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均可启动消防泵向系统供水。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小于13米。在1号仓库屋面设置1座18M3不锈钢水箱,以满足全厂火灾初期室内消防用水要求。平时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压力由屋顶消防水箱及增压稳压设备保持,消防时由消火栓加压泵加压供水。5.5 喷淋给水系统仓库建筑设置喷淋系统,消防用水量为45升/秒,设计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喷淋用水由市政管网-消防蓄水池-喷淋泵-屋面水箱联合保证。火灾时,消防控制室、喷淋泵房均可启动喷淋泵向系统供水。在1号仓库屋面设置1座18M3不锈钢水箱,平时喷淋系统管网压力由屋顶消防水箱及增压稳压设备保持,喷淋消防时由喷淋主泵加压供水。5.6 建筑灭火器配置本工程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中4.2.2条规定在各车间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本工程属中危险级,A类火灾,设计采用3Kg磷酸镀盐干粉灭火器。具体配置详见各单体施工图。6防烟、排烟和通风空调设计6.1防排烟6.1.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修订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图示15K606)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6.1.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30000吨中药配方颗粒提取项目,本次工程包括办公质检楼、食堂、仓库1三个单体。(D办公质检楼位于厂前办公区,建筑面积8255.5Itf,建筑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采用钢与硅混合结构。包括办公区和质检区。办公区建筑层数为四层,建筑高度为19.35m0质检区建筑层数为三层,建筑高度为14.85m。(2)食堂位于位于厂前办公区,建筑面积2988.0球,建筑层数为二层,建筑高度为11.25m。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采用钢与碎混合结构。(3)仓库位于仓储区,建筑面积为20555.2m2,建筑层数为地上5层,建筑高度为22.90m。仓储类别为丙类2项,耐火等级为二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6. 1.3防烟设计办公质检楼、食堂、仓库1的楼梯间均为封闭楼梯间,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2Im?的可开启外窗(开口);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22/的可开启外窗(开口),且布局间距不大于3层。可开启外窗均满足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自然通风要求。7. 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位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在距地面高度1.3-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详见建施。8. 1.4排烟设计(1)自然排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修订版)第8.5.2条、8.5.3条、8.5.4条,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的房间、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建筑面积大于50小的无窗房间;厂房和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均需设置排烟设施。办公质检楼采用自然排烟:A、建筑面积大于IOoln2的房间在房间外墙顶部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自然排烟窗分隔设置详见建施。B、疏散走道宽度均小于2.5m,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第4.2.4条,以长边长度W60m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走廊均在走道两端建筑外墙顶部设置不小于2m2自然排烟窗(储烟仓以内)且间距大于2/3走道长度,自然排烟窗分隔设置详见建施。仓库1的一、二、三、四、五层走道采用自然排烟,疏散走道宽度均大于2.5m,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第4.2.4条,以长边长度36m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走廊均在走道两端建筑外墙顶部设置不小于2m2自然排烟窗(储烟仓以内)且间距大于2/3走道长度,自然排烟窗分隔设置详见建施。挡烟垂壁材料采用50厚彩钢玻镁岩棉复合夹心板,性能要求满足挡烟垂壁(GA533-2012)相关要求,具体设置详见建筑图。防烟分区内自然排烟窗(口)的面积、数量、位置应按规范规定经计算确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o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当公共建筑空间净高大于等于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7.5mo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口)应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口)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形式应有利于火灾烟气的排出;当房间面积不大于200m2时,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方向可不限;自然排烟窗(口)宜分散均匀布置,且每组的长度不宜大于3.0m;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Om0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设置在高位不便于直接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距地面高度1.31.5In的手动开启装置。(2)机械排烟A、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修订版)第8.5.3条、8.5.4条,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nI2的房间、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建筑面积大于50小的无窗房间均需设置排烟设施。食堂设置机械排烟系统2套,一层走廊、主厨区、蔬菜加工等区域设置1套排烟系统(PYT系统),计算排烟量为30000m7h,设计风量36000m3h;二层员工食堂大厅区域设置1套排烟系统(PY-2系统),计算排烟量为63360/3设计风量76032m3h0排烟风机设置在二层排烟机房内。B、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H4<2018年修订版)第8.5.2条、8.5.3条,占地面积大于100om2的丙类仓库、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建筑面积大于50m2的无窗房间均需设置排烟设施。仓库1按建筑防火分区竖向设置机械排烟系统2套,PYT系统计算排烟量为70620m3h,设计风量84744mm3h;PY-2系统计算排烟量为69060m7h,设计风量82872mm3ho排烟风机均设置在屋面排烟机房内。按照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查表4.6.3条,各防烟分区排烟量按防烟分区面积的60m3(h力?)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3h;走廊排烟量不小于13000m3h0设计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排烟量按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确定。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小于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采用百叶风口(常开),每个防烟分区支管道上设置排烟阀(常闭)。每个防烟分区支管道上设置280C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排烟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关闭;排烟阀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各支管端部(烟气吸入口)处,平时呈关闭状态并满足漏风量要求,火灾时刻手动和电动启闭,起排烟作用的阀体。排烟阀应就近在现场1.3-L5m处设手动开启装置和远程开启装置。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第4.5.1条,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m2的房间,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食堂员工食堂大厅、仓库1的机械排风系统均设置自然补风。自然补风区域采用可开启门窗补风;补风量取排烟量的50%o补风口设置于储烟仓以下部位。挡烟垂壁材料采用50厚彩钢玻镁岩棉复合夹心板,性能要求满足挡烟垂壁(GA533-2012)相关要求,具体设置详见建筑图。6.1.5防排烟控制(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其联动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加压送风机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现场手动启动;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风机应能自动启动;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2)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防烟系统的送风机、阀门等设施启闭状态。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送风口、排烟口,除可在消防控制中心操纵外,也可就地操作。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切断除消防电源以外的其他电源。(3)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位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在距地面高度1.3-L5m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4)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现场手动启动;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排烟防火阀在280C时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5)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当火灾确定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当火灾确认后,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呈关闭状态。6.1.6其他消防措施(1)防烟、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风管吊、支架的安装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2)当风管穿越隔墙或楼板时,风管与隔墙之间的空隙,应采用水泥砂浆等不燃材料严密填塞;风管穿越防火墙、楼板、竖井壁所装的防火阀应尽量贴墙、贴楼板或贴竖井壁安装。防火阀距墙应小于200mmo各类风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及检修的部位,防火阀和防烟阀应采用单独支吊架并能顺气流方向关闭。(3)防烟、排烟系统中的送风口、排风口、排烟防火阀、送风风机、固定窗等应设置明显永久标识;手动驱动装置应固定安装在明显可见、距楼地面l.3m-1.5m之间便于操作的位置,预埋套管不得有死弯及瘪陷,手动驱动装置操作应灵活。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及防火墙处时,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O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4)排烟系统风管钢板厚度按高压系统。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风管均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岩棉予以隔热;排烟风管防火软接应需耐温280不少于30分钟。(5)排烟风机在280°C时连续工作30min,排烟风机与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连锁,当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停止运转。(6)排烟管道下列部位设置排烟防火阀: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处;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排烟风机入口处;穿越防火分区处。(7)系统竣工后,应进行工程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6.2通风空调设计(1)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均采用不燃材料(镀锌钢板),空调风管及空调水管均采用难燃Bl级的橡塑材料保温。(2)消声材料和粘结剂采用消防局认可的难燃或不燃材料。(3)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下列部位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C的防火阀: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注: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4)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应与消防联动;火灾时空调防火阀自动关闭,通风、空调风机连锁自动停止运行,并且防火阀输送信号至防火中心。8.3 防火、防爆(1)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第6.3.9条,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本工程主厨区、切配区等食品烹饪加工区域,设置事故排风(燃气)系统,事故排风换气次数12次/h;事故排风兼做平时通风,平时换气次数6次/h。设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按排风量80%设计。事故排风机采用防爆型,与燃气浓度探测报警器连锁;风机和风管均采取防静电保护措施,事故排风机补风系统应设置自动和手动控制开关,手动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及靠近外门的外墙上。(2)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第6.3.5条,产生油烟设备的排风应设置油烟净化设施,其油烟排放浓度及净化设备的最低去除效率不应低于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I8483-2001)的规定:油烟排放浓度不得超过2.Omg/,净化设备的最低去除效率不宜低于85%;厨房排油烟风道不应与防火排烟风道共用。本工程厨房排油烟系统由专业公司二次优化设计,本次设计预留独立的排油烟烟道。二次装修设计时,厨房副食烹饪灶台排风设置油烟净化装置(气体收集、洗涤、反应吸收、洗涤剂循环、机械过滤器、气体输送、降温防火等结构单元),油烟去除率可以达到90%,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I8483-2001)要求。8.4 其他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及防火墙处时,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OIn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7建筑电气9. 1概况本次单体分别为仓库1、质检楼、食堂。仓库1总建筑面积20555.2m2。建筑层数为地上五层,无地下。建筑高度为22.9m。本工程生产类别为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计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7度。本工程防火分区见图纸“防火分区示意图”。质检楼总建筑面积8255.5m2,建筑占地面积为2431.9m2。建筑层数为办公楼四层,质检楼三层。建筑高度为19.35°本建筑类别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计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7度。本建筑防火分区详见图纸“防火分区示意图”。食堂建筑面积为3061.93m2,建筑占地面积为1457.0m20建筑层数为地上二层。无地下室。建筑高度为H.250mo本建筑建筑类别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设计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建筑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消防控制室设置在厂区人流主入口门卫,管线分别埋地引入各单体建筑,预埋足够根管线。厂区消防系统采用集中控制报警系统,消防主机放置在厂区门卫,设计包括应急照明疏散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防火门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可燃气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