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方案.docx
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动全省港航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建设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集装箱江海直达和大宗货类江海联运为核心,以深化港口资源整合、优化枢纽功能布局为抓手,高标准建设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为安徽省全面建成协同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内河枢纽港,打造“三地一区”提供坚实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一体化”发展。依托芜湖、马鞍山紧邻沪苏浙的区位优势和皖江深水岸线资源,深入推进区域港航协同发展。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发挥比较优势,深度参与长三角港口群分工,加强与长江、淮河中上游港口合作,提升枢纽龙头引领作用,扩大枢纽辐射带动范围。坚持“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在保护生态和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条件下推进枢纽建设。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的港口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突出枢纽发展示范作用。(三)发展定位1 .国内领先的江海联运内河港口枢纽。优化整合、有序开发深水岸线资源,提升港口和航道条件,增强集装箱和大宗货类的接卸和中转能力,构建对接长三角联通国际、辐射中西部有机统一的江海河联运综合港口枢纽,打造我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2 .国内一流的现代内河航运服务基地。充分发挥芜湖船舶交易市场的基础优势和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的平台优势,加快航运要素集聚,创新航运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航运服务功能,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水平,建设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现代航运服务基地。3 .国内先进的大宗商品储配交易中心。以煤炭、铁矿石、绿色建材、汽车、粮食、冷链、LNG等为重点,加强大宗商品储配、加工、保税、交易等功能,探索建立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共同打造长江中下游具有较大规模、显著影响力的芜湖马鞍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4 .国内知名的港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塑造枢纽发展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经济,加快智慧物流发展,推广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着力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强化船舶技术服务,提升绿色船舶、智能船舶、江海联运船舶等修造比例,突出枢纽高质量发展示范作用。(四)功能布局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总体上划分为三个功能片区:集装箱联运片区、大宗货类联运片区、航运服务业集聚区。1 .集装箱联运片区。以芜湖朱家桥港区、马鞍山郑蒲港区和中心港区为集装箱联运主要阵地,合理分工、错位发展,有效分离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进一步丰富完善集装箱运输体系,共同打造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集装箱江海联运中心。2 .大宗货类联运片区。主要依托芜湖港、马鞍山港沿江核心港区,优化调整港区功能,集中布局和升级一批铁矿石、煤炭、钢材、LNG、水泥建材、滚装汽车等大宗货类码头泊位,提升枢纽大宗货类江海联运承载能力。3 .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主要依托芜湖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和要素大市场等区块,集聚搭建一批船舶交易、金融保险、航运咨询等江海联运高端服务平台,提升枢纽航运服务水平,致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现代航运服务基地。(五)建设目标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精准补齐发展短板基础上,整体提升枢纽江海联运服务水平。至2025年,基本形成围绕芜湖马鞍山港的“南北畅通互联,东西直达入海”内河高等级航道网,新增一批万吨级深水泊位,港口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以集装箱和大宗货类为主的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内河航运服务水平和大宗商品交易影响力大幅提升,枢纽江海联运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示范作用更加突出。二、主要任务(一)建设干支联动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充分发挥长江干线的核心通道作用,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长航局推进长江干线深水航道至芜湖。以长江干线为主轴,以芜湖港马鞍山港为核心,深入实施安徽省干线航道网规划,重点建设四级及以上长江支流航道。北向加快建成引江济淮工程、合裕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滁河、清流河、驷马山干渠等航道建设;南向积极打通水阳江等航道,提升姑溪河通航能力,开展秦淮河安徽段线路方案研究;东向加快协调江苏疏通芜申运河下游通道,西向开展兆西河高等级航道前期研究,围绕芜湖马鞍山港形成“南北畅通互联,东西直达入海”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格局。专栏一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航道建设项目1 .合裕线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按照2000吨级(II级)改建裕溪船闸老闸和巢湖船闸老闸。2 .滁河清流河驷马山干渠航道整治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完成滁河汉河集船闸工程,按IV级标准整治清流河航道15公里。3 .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按IV级线型、In级断面整治航道43.9公里,改建桥梁1座,建设水阳In级船闸1座等。4 .引江济淮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段输水航运河渠工程;新建、改建根阳等8大枢纽工程;新建4处跨河渡槽、倒虹吸等建筑物工程,新建、改建跨河桥梁130座(含铁路桥5座、渡槽3座)等。(二)建设国内领先的江海联运内河港以芜湖港朱家桥、裕溪口、三山、荻港港区,马鞍山中心、郑蒲、慈湖、太平府港区等为重点,整合港口岸线资源,优化枢纽功能布局,加快建设和升级江海联运专业泊位,增强集装箱、LNG,滚装汽车和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类海运接卸和转运能力,建成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码头工程,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内河自动化码头;建成芜湖港三山港区高安用作业区长江液化天然气内河接收转运站码头工程;开工建设郑蒲港区皖江散货砂石集散(公、铁)联运中心码头工程,加快马鞍山港中心港区码头泊位升级改造,满足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靠泊要求。专栏二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港口建设项目1.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码头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3个IooooDWT多用途泊位(结构兼顾20000DWT);吞吐量:375万吨/年。配套道路、堆场等设施。5 .马鞍山港中心港区码头泊位升级改造,主要内容包括:1-4码头升级改造2个5000吨级泊位至20000万吨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860万吨。9号码头将现有3个3000-5000吨级泊位升级改造为20000吨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989万吨。6 .芜湖港三山港区高安坪作业区长江液化天然气内河接收转运站码头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建设3个LNG接卸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200万吨;IjLNG加注泊位、1个集装箱泊位。7 .郑蒲港区皖江散货砂石集散(公、铁)联运中心码头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建设3个20000吨级通用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1022万吨。(三)建设立体互联的枢纽集疏运通道以芜湖港和马鞍山港重要港区为主战场,以集装箱和大宗货类等重点货种“公转水”“铁水联运”为主攻方向,建设立体互联的枢纽集疏运通道,推动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立体化发展。推进芜湖港朱家桥多式联运(铁路站场改造)项目、华东区域商品车江海联运物流枢纽项目、慈湖港区、三山港区疏港道路等工程实施。在芜湖市、马鞍山市沿江港口布局建设及改造现代化大型煤炭储备基地,配套建设配煤设施,建设长三角煤炭储备基地。支持枢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和跨境铁路物流园区建设,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建设,以信息化为抓手,统筹航运、公路、铁路等物流资源,推动枢纽对外双向开放和多式联运智慧化发展。(四)建立通江达海的物流运输体系1.进一步丰富完善集装箱运输体系。持续完善航线设置和加强芜湖港“长江空箱调拨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密芜湖-上海洋山/宜东既有“一核”航线,强化芜湖-上海外高桥点到点航线,筑牢“一核”航线基础;升级“两翼”航线,沿长江和江淮运河不断向上延伸,扩大辐射和服务范围。依托江淮运河,增强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与合肥江淮联运中心、蚌埠淮河航运枢纽协调联动,加密蚌埠-上海/太仓/连云港直达航线,开通阜阳/周口-蚌埠航线。2 .充分发挥煤炭区域储配调运功能。以直达运输和长江沿线转运为主,发挥芜湖裕溪口煤炭码头传统铁水联运优势,承担省内淮南、淮北、皖北、新集四大煤矿以及山西、河南等部分省外煤矿的煤炭堆存、中转和运输业务,辐射“一江两河”(长江、芜申运河、京杭运河)流域等能源需求旺盛地区。大力发展海进江煤炭转运业务,发展水水转运、水铁联运,推动江海联运和铁水联运大综合煤炭物流发展,辐射省内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建立全省煤炭集中储配交易中心,鼓励和引导全省煤炭等生产、销售和消费上下游、全链条关联企业集中交易,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能源安全。3 .不断完善其他重点货种运输系统。铁矿石钢材方面,不断深化与宁波舟山港等铁矿石江海直达业务合作,依托马鞍山港中心港区等开展外贸进口铁矿石、钢材中转业务,为长江沿线冶金企业提供中转运输服务,通过合裕线、江淮运河等向淮河流域调运。LNG方面,建成芜湖三山港区高安坪作业区LNG接收站码头工程,支持芜湖三山港、马鞍山郑蒲港开展LNG罐箱江海联运业务,建设芜湖LNG罐箱公铁水中转中心、储存集疏中心,构建LNG内河接收站和罐箱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水泥建材方面,支持芜湖裕溪口煤炭码头和鼓励马鞍山郑蒲港开展水泥建材等转运,建设全省重要的水泥建材集散中心。4 .提升通关运输便利化水平。深入实施芜湖港、铁路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工程,建立进出口商品全流程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推动港航物流信息接入,助力实现物流和监管等信息全流程采集。优化海关监管模式,简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推进口岸管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五)建设一流的现代内河航运服务基地积极整合芜湖船舶交易市场,不断完善船舶交易、货运代理、航运金融、信息咨询等服务,创新航运服务业发展模式。持续加强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布局船舶停泊、能源加注、安全救助、船舶交易、政务服务等功能,实现要素集聚、业务集并、功能集中,提升芜湖现代航运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港航政务中心,推动船检、港航、海事等管理部门提供“一站式”港航政务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港航政务的集中化办理。依托芜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增强枢纽与物流园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高效联动,创新枢纽与现代金融、现代信息等融合联动,聚焦报关、加工、包装、库存管理、配送、金融、信息等服务为一体,提升枢纽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六)建设先进的大宗商品储配交易中心统筹整合芜湖、马鞍山大宗商品交易机构,以煤炭、铁矿石、绿色建材、汽车、粮食、冷链、LNG等为重点,积极发展商业储备、加工,加强大宗商品储备功能与交易功能联动,建设芜湖智慧物流枢纽综合服务平台及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探索建立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共同打造长江中下游具有较大规模、显著影响力的芜湖马鞍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提供线路监控、设施共享、仓储管理、班轮预定、金融结算、信用建设、服务指数、行业报告、信息追溯等一体化信息集成和物流数据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宗商品交易贸易商和交易会员,不断提升交易规模和影响力。(七)建设知名的港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港航管理、海事管理、投资建设、港口运营等体制机制。加快推广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港口行业研究及应用,以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码头工程为依托,进一步加快智慧港口建设。鼓励行业数据标准化建设和数据共享,进一步推广电子单证应用,推动与国铁、海关等跨部门数据开放共享。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能源体系,港口码头配备岸电设施,完善港口码头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着力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江海直达船型研制和推广应用,提升绿色船舶、智能船舶等使用比例。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保障。发挥交通强国建设办公室协调督促作用,统筹推进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协作配合。芜湖市、马鞍山市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承担起枢纽建设主体责任。(二)强化政策保障。各地各单位要提高对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环保、财税、金融、投资、产业、贸易等政策与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相关政策协同,共同推进。市、县编制本级国土空间规划时,要统筹和综合平衡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发展的空间需求,并依法编制详细规划。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予以保障。(三)加强资金保隙。建立健全各级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相关资金补助,充分发挥省属港航企业的市场化投资融资平台和建设主力军作用,依法依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政府债务风险。(四)建立推进机制。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和督导,各成员单位加快推进职责范围内事项。省、市、县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定期分级调度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各层级间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枢纽建设有序有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