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道改造工程设计说明.docx
车行道改造工程设计说明GB50162-92GBJ124-88CJJ37-2012DBJ50/T-064-2022CJJ194-2013CJJ169-2012CJJ36-2006JTG D50-2017DBJ50-T-237-2016 (重庆)15MR201GB5501-2021一、工程概况江北区是重庆直辖市的主城区之一,位于长江、嘉陵江北岸,有长江岸线53公里、嘉陵江岸线19公里,是重庆市规划的信息、金融、文化艺术中心,是涉外领事馆区和交通抠纽。总面积22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65万。经济基础雄厚,地理位置优越。江北区是重庆直辖市的主城区之一,位于长江、嘉陵江北岸,有30多公里漫长的江岸线,是重庆市规划的信息.、金融、文化艺术中心,是涉外领事馆区和交通枢纽。总面积213平方公里,人口45万。经济基础雄厚,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水陆交通便捷,有7座大桥横跨长江和嘉陵江,另有3座大桥正在规划。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渝怀铁路正在兴建中。本工程车行道整治路段大致位于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春晖园、小苑村等路段,对整个观音桥街道的市容发展极为玳要。故本次车行道整治工程是有必要的。本工程路段为已建市政道路,机动车道路况相对良好,局部沥青路面破损,井盖下沉,今应业主要求,我公司将承担本工程人行道整治项目的设计工作。二、工程范围本次车行道整治范围为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路段车行道路面修补、拆除下沉原有井盖并进行补强提高。因地制宜、应现场得要而实施,其具体范围详平面布置布置。三、现状分析及建设必要性由于规划设计和道路建成年限不同,道路周边开发参差不齐,建筑物退让宽度不一,原本有车行道沥青路面局部损坏较严重,局部下沉,标线磨损丢失,这些隐患对城市形象、居民出行安全、社会经济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推动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城市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促进观音桥街道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该地段的车行道进行改造设计,加强道路交通服务功能和改善道路景观效果,提升新区的城市品位。四、主要设计内容及依据4.1、 设计内容我公司受业主方委托对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路段车行道进行改造设计,设计内容对破投、下沉沥青车行道路面铲除重新摊铺至原路标高,拆除下沉井盅补强提高,检查并提高到与车行道同一标高,原井靛恢复。4.2、 设计依据(1)我公司实测的1:500地形图;(2)与业主签订的本项目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3)业主提供的现状道路及其它相关资料;(4)道路周边企事业单位分布调查情况:五、设计采用的规范及标准(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2)道路工程术语标准(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7)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9)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10)城市道路-沥青路面(1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六、道路设计6.1 设计原则本次设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正确处理远期规划和近期实施的矛盾,在设计中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分期建设的需要,重视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功能齐全。根据业主要求和建设需要,在本次道路改造设计的工程中应尽量维持道路的平面、纵坡、横断面路幅宽度不变,整治既有车行道病害并修红,根据需要改造路缘石,完善交通附属设置等。本次改造还应遵循以下原则:(I)对原道路的平、纵不做调整,道路横断面原则上不做调整:(2)车行道标高根据既有车行道标高(车行道外侧)标高作为定点依据进行推测:对原本有路缘石段则将依现状实际高度确定(人行道不在本次道路整治项目中,人行道结构详见景观专业图纸)车行道具体标高还应参照建筑±0.00标高而定,施工方需做到灵活施工原则进行处理。(3)本次改造设计重点范围为车行道至建筑部分,该范围内纵向坡度应与道路坡度一致,横向坡度为2.0%(局部路段可微调),做到安全、美观、便捷、经济;(4)改造后的车行道应在正常交通增长的情况下,安全运营达到预定年限:(5)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6)保持不中断交通的快速改造:(7)针对路面破损的现状,维修处治方案应做到实事求是,易于操作。6.2 平面设计本次改造主要是对既有车行道进行优化设置,并对病害进行处治。本次设计保持既有道路平面线形不变,因此不做平面线性设计。沥青路面修补结构: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TRHMA-ACT3上面层厚40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3.6Lm1)沥青路面下沉修复结构: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TRlIMA-AC-13上面层厚40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30.6L11f)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厚60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6改性乳化沥青透层(0.7-1.5Lm,)C30水泥混凝土基层厚200C20水泥混凝土底基层厚200碾压密实路基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结构: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TRHMA-AC-13上面层厚40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36Lm,)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拉毛处理6.3 纵断面设计车行道纵断面设计标高与道路现状车行道保持一致,本次不做设计。6.4 横断面设计车行道横断面设计标高与道路现状车行道保持一致,本次不做设计6.5 新旧路面接缝处理现状车行道基层为水泥混凝土基层,新旧混凝土之间采用中25拉杆连接,拉杆长450mm,间距300mm。若实际开挖后为水稳层则可取消拉杆。七、路基设计7.1质量标准(1)土质路基土质路基经压实后,路基表面应平整、密实、无湿软、“弹簧”及不小于15t压路碾压后无明显碾压轮迹,路拱平顺,排水良好;边线直顺,曲线圆滑。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通过试验确定,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如下,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徙: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最小强度(CBR)(%)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压实度(%)压实度(%)填上路床0-30865>96>95>94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最小强度(CBR)(%)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压实度<%)压实度(%)卜路床30-80543>94>95>94上路堤80-150433>94>94>93下路堤150以下322>93>92>9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865>96>95>943080543>94填方高度小于80cm,原地面以下。8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零填及挖方路基”一栏的要求。纵断高程:+10nm,-15nn(快速路、主干路):+10nm,-20mm(其他道路)中线偏位:30un平整度:15ran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横坡:±0.3%,且不反坡弯沉值:不大于设计要求值(详“路面结构及绿石大样图”)1)填料要求土质路基路基填上不得使用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上、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母的士以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料土等,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OmnI(路床填料最大料径应小于IOomn1),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坑、洞、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上时,应先清除有机上种植上、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85%(次干路、支路),路基填上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压实度不得小于零填及挖方路基的要求。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陡于I: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眼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3)填筑土质路基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0加。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nI。对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蜃的双向横坡,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7.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掺量4%)7.2.1 质量标准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7%平整度:12mm(快速路主干路>:<15mm(其他道路)中线高程:+5mn.-15mm(快速路主下路);+5mm,-20mm(其他道路)横坡:±0.3%且不反坡(快速路主干路):±0.5%且不反坡(其他道路)厚度:+20mm,-10%层厚(快速路主干路);+20mm,-15%层厚(其他道路)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03.0MPa(快速路主干路);1.52.5MPa(其他道路)弯沉值:不大于设计要求值(详“路面结构及缘石大样图”)7.2.2 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水泥材料要求采用强度等级为42.5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小于IOh,水泥质量必须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有关规定,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压碎值30%(快速路主干路):35%(其他道路),其级配组成如下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37.531.519.09.54.752.360.60.075液限塑性指数通过质量百分率(%)100W-I(X)679045-6829-5018388220-7<28<97.2.3 外观质量要求混合料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明显离析;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施工接茬平整。7.2.4 养生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分层施工时,下层水泥稳定碎石层碾压完后,在采用玳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宜养生7d后铺筑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层。在铺筑上层稳定土碎石层前,应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涧,并宜在下层表面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底基层养生7d后,方可铺筑基层。7.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水泥掺量5.5%)基层施工前,应将下层养生用材料彻底清理干净,采用人工、小型清扫车以及洒水冲刷的方式将一点点层表面的浮浆清理干净,并彻底清理干净底基层局部存在的松散现象。7.3.1 质量标准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8%平整度:10mm(快速路主干路);12mm(其他道路)中线高程:+5mm.-IOmm(快速路主干路):+5mm,-15mm(其他道路)横坡:±0.3%且不反坡(快速路主十路);±0.5%且不反坡(其他道路)厚度:+2Omm,“0%层厚(快速路主干路):+2Omm,-15%层厚(其他道路)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4.0-6.0MPa(快速路主干路);2.54.0MPa(其他道路)弯沉值:不大于设计要求值(详“路面结构及缘石大样图”)7.3.2 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压碎值026%(快速路主干路);30%(其他道路),其级配组成如下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集料级配方筛孔尺寸31.526.5199.54.752.360.6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7.4 稀浆封层7.4.1 质量标准稀浆封层铺筑机工作进应匀速前进,铺筑厚度应均匀,表面平整,无拖痕,无显著离析、接缝顺畅。稀浆封层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序号项目质fit要求或允许偏差检验频率范围点/次1油化比()±0.3每日I次总量评定2厚度(%)±10每公里5个断面3渗水系数(mlmin)o每公里3个点4矿料级配0.075mm(%)±2每日1次取2个试样筛分的平均值0.15mm(%)±30.3mm(%)±4序号项目质呈要求或允许偏差检验频率范用点/次0.6、1.18、2.36、4.759.5(mm)(%)±55湿轮磨耗试验(浸水Ih)<800gm2每周1次7.4.2 材料要求稀浆封层混合料可拌和时间应120s,稠度23cm°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采用级配如下表所示。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要勺之(厚47mm)方筛孔尺寸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5-10065-9045-7030-5018-3010-21575表6-6: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要求(厚810mm)方筛孔尺寸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70-9045-7028-5019-3412-257185-157.4.3 施工技术要求1)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2)稀浆封层施工前应先彻底清除原路面上的泥土、杂物,修补坑槽、凹隐,较宽的裂缝宜清理灌缝。3)稀浆封层的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IOeC,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铲除。4)稀浆封层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80c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5)稀浆封层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和缺料现象,用3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不平整度不得大于6mmo6)稀浆封层施工严格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与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J“66-2011)中相关规定。7.5 透层、粘层、防水粘结层1)透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须喷洒透层油,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继续稀浆封层的施工,气温低于I(TC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用量为0.71.5LZm2O透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梢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面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撤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随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确保液体沥青中的稀释剂全部挥发,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然后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2)粘层各层沥青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并在层间洒粘层沥青。粘层油选用快凝喷洒型道路用改性乳化沥青,沥青层间粘层用量为030.6Lm2,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面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寒冷季节施工不得不喷洒时可以分成两次喷洒。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以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透层、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7.1-2中所提技术要求。八、路面设计8.1橡胶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道路沥青上面层采用SMA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TRSMA/3(连续级配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TRHMA-AC-13),厚40m。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混合料性能检验技术要求序号项目TRHMAAC13技术要求TRSMA-13技术要求测试方法1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SFaO54,构造深度TD0.65mm横向力系数SFC6o54构造深度TD>0.65mmT0965/T0961/T09632高温稳定性60C动稳定度)30次mm3000次mmT07I93水稳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285%7东融劈裂试验疲裂强度比80%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285%冻融劈裂试验疲裂强度比80%T0709/T07294渗水系数120ml/min80mlminT07305抗裂性能极限破坏成变(>>2500极限破坏应变(G>2500T07158.1.1 质量标准橡胶沥青路面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纹、推挤、油斑、油包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压实度(最大理论密度):98%平整度:标准差。(mm):1.2厚度(mm):2设计厚度值的90%宽度:2设计宽度纵断面高程(mm):÷15中线偏位(mm):±20mm横坡:±0.3%弯沉值:不大于设计要求值(设计要求详“路面结构图”)8.1.2 材料要求(1)路用橡胶粉选用常温研磨粉碎的废旧轮胎胶粉,且宜选择斜交胎胶粉或天然胶含量较高的胶粉,并应满足相应物理、化学指标。橡胶粉颗粒不得含有可见的木屑、砂砾、玻璃等杂质,粒径宜在30目60目之间。橡胶粉用量宜为16.7%22%,不应低于结合料总量的15%。橡胶粉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物理指标相对密度1.101.20GBb19208水分含量()<1金属含量:(%)o.o纤维含量()<0.5颗粒的单边长度(mm)4.75其他杂历含量()0化学指标丙丽抽提物()6-16GB<3516灰分(%)<7GBAT14837炭黑含量()28橡胶碳辄化合物含量(%)42-65(2)路石油沥青采用A级70号沥青,其质量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基质沥青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C,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l-l.51.0T0604软化点(TRAB)(C)46T060660C动力黏度(Pas)180T0620I(TC延度>20T060515C延度>100T0605蜡含量(蒸慵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匕)>260T0611溶解度()>99,5T0607密度(15C)(gcm3)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0.8T0610残留针入度比()>61T0604残留延度(10'C)(cm)>4T0605(3)橡胶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橡胶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C,100g.5s)0.1mm40-60TO6O4针入度指数Pl-0T0604延度(5*C.5cmmin)cm>10TO6O5软化点TrabC60T0606135U旋转粘度Pas3T0625闪点>230T0611溶解度%>97.5T0607弹性性品(25'C)%>65T0662储存稔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异?<3T0661TFOT(或质量变化范用%<±1.0T0610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RTFOT)后针入度比(25"C)%>65T0604延度(5C)cm>5T0605(4)橡胶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5级。橡胶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指标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26T03i6洛杉矶磨耗损失%28T0317磨光值PSV>42T0321表现相对密度2.60T0304吸水率%<2.0TOXM坚固性%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15T0312其中粒径大于9.5mm%<12其中粒径小于9.5mm%8水洗法VOo75mm颗粒含量%<1T0310软石含量%3T0320粗集料与沥甘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TO32O(5)橡胶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碎石石屑或机制砂,细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细集料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2.50T0328坚固性(0.3mm部分)%12T0340含泥量(0.075mm的含量)%3T0333砂当量"(>60T0334亚甲蓝值g/kg<25T0349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0345(6)热拌沥青混合料用填料宜采用经磨细的石灰岩石料矿粉,矿粉应干燥、清洁,不得使用回收粉,烘干的热集料中粉料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新矿粉加入量不应小于75%,矿粉技术要求符合下表要求:矿粉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2.50T0352含水量(%)1T0103度图粒范<0.6mm(%)100T0351<0.15mm<%)90-100<0.075mm(%)75-1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全性实测记录TO355(7)酸性粗集料应采用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剥落剂可采用消石灰、水泥或化学抗剥落剂。2)消石灰和水泥的用量宜为1%2%和1%3%。3)化学抗剥落剂应采用热稳定性好的耐热抗剥落剂,添加剂量应根据供应商的规格确定。4)抗剥落剂的性能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的有关规定,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应小于80%o(8)稳定剂宜采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表要求。木质素纤维技4二维等,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应符合下相要求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1纤维长度(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2灰分含量(%)18±5高温590*C650t燃烧后测定残留物3pH(a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4吸油率工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破后称盘5含水率(以质量度)(%)<5105t烘箱烘2h后冷却衡量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不宜直接使用石棉纤维。8.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道路沥青上面层采用SMA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TRSMA-13(连续级配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TRHMA-AC-13),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的级配范围。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16.013.29.54.75TRSMA-1310090100507520-34TRHMA-AC-B1009070068-8538-68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2.361.180.60.30.150.075TRSMA-1315-2614-2412-2010-16915812TRHMA-AC-B24-5015-3810-287-206-164-8橡胶沥青混合料应符合下表要求。橡胶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单位TRSMA-13技术要求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双面各75马歇尔试件尺寸mmlQ1.6x63.5空隙率VV%34矿料间隙率VMA%>17.0粗集料fl架间隙率VCAmiX-<VCAdrc稳定度MSkN6.0沥青饱和度VFA%75-85沥吉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158.1.4 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压实(1)橡胶沥青路面的生产、运输、摊铺和压实应采用机械化连续施工,各种设计应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及确保达到环保要求。(2)橡胶沥青混合料严禁在雨、雪天气及低于I(TC的环境中施工。(3)橡胶沥青路面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在铺筑试验路段进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试拌与试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制定正式的施工程序。(4)橡胶沥青路面施工工序的各阶段温度应符合下表规定。橡胶沥青路面施工工序各阶段温度要求工序TRHMA-AC-B控制温度(C)TRSMA-13控制湿度(C)橡胶改性沥青温度170180175785集料加热温度190-200190-200混合料拌合温度170-180175185成品料出料温徵165-175170-180气温与待摊路表温度(*C)气温与待摊路表温度(V)>18I<18>18I<18摊铺机斗内混合料温度160175165-175160175165-175摊铺机熨平板正方刚摊铺好的铺层温度150165155165150165155165初年开始温度15(M65155165150165155165初压结束温度140155145-155140-155145155复压结束温度>125>125>125>125开放交通温度S4040(5)橡胶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6)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划分为初压、复压与终压三个阶段,各阶段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的原则进行。(7)施工完毕后,应在24h后或路面温度低于40后方可开放交通(8)本次设计采用橡胶沥青路面技术标准(CJJZT273-2019)进行设计,未尽事宜请参照以上规范执行。8.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面层施工前l2d内,应清理基层顶面,彻底清除基层顶面养生期间的覆盖物,并采用人工清扫、小型清扫车、空压机以及洒水冲刷等方式将基层表面的浮浆清理干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表面达到无浮尘、无松动状态。2)清理出小坑槽时,不得用原有基层材料找补。3)清理出较大范围松散时,应重新评定基层质量,必要时宜返工处理。路面面层分为上下两层,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厚4cm;下面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C(掺抗车辙剂),厚6cm。沥青路面技术指标项目目标值测试方法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SFaO不小于54、构造深度TD不小丁0.55mmToo65、T0961、T0963高温稳定性改性SMA-I3动稳定度N3000次mmT0719改性AC/3C改性AC-16C改性AC-20C动稳定度200次mm改性AC-16C(掺抗车辙剂)改性AC-20C(掺抗车辙刑)动检定度24800次mmAC-20CAC-25C动稳定度1000次mm水稳性改性SMA-13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用稳定度280%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280%于T0709,T0729改性AC-13C改性AC-16C改性AC-20C改性AC16C(掺抗车辙剂):改性AC-20C(掺抗车辙剂)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5%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次0%于AC-20CAC-25C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0%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5%于抗裂性能改性SMA-13改性AC-13C改性AC-16C改性AC-20C改性AC-16C(掺抗车辙剂)改性AC20C(掺抗车辙剂)极限破坏应变22500T07I5AC-20CAC-25C极限破坏应变20008.2.1质量标准压实度(实验室标准密度):96%(快速路主干路):95%(其他道路):98%(SMA)平整度:标准差(mm):1.5(快速路主干路);2.0(其他道路)最大间隙Ah(mm):3(快速路主干路);5(其他道路)厚度(mm):+10,5中线高程(mm):±15(快速路主干路);±20(其他道路)中线偏位(mm):20mm横坡:±0.3%且不反坡(快速路主干路);±0.5%且不反坡(其他道路)井框与路面高差(mm):4(快速路主干路);5(其他道路)渗水系数(mlmin):300(快速路主干路);一(其他道路);200(SMA)弯沉值:不大于设计要求值(设计要求详“路面结构图”)(2)材料8.2.2 材料要求(1)道路石油沥青采用A级70号沥青,其质量应符合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O78-2016表631-1规定的技术要求。(2)沥青层用粗集料粗必须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道路序号项目技术指标技术指标上面层其他层I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302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353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n3)2.62.52.454吸水率,不大于(%)2.03.03.05坚固性,不大于()1212一6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51218181520207水洗法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18软石含量,不大于()3559磨光值PSV,不小于()42一一10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544(3)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道路序号项目技术指标技术指标1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2.52.452坚固性(X).3mm部分),不大于()123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垃),不大于(%)354砂当址,不小丁()60505包甲蓝值.不大于(gkg)25一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三)30(4)改性剂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第I类SBS类改性剂,或第In类改性剂如高效温拌沥青改性剂STKo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如下表。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SBS类(I类)EVA、PE类(In类)试验方法I-CI-DIII-CIlI-D针入度(25*C,100g,5s)(0.1mm)60-80306040-6030-4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40-0.6-0.4TO6O4延度5*C,5cmZmin>不小于(cm)3020TO6O5软化点Tr&b,不小于(C)55605660T0606运动粘度135"C,不大于(PaQ3T0625.11)619闪点C,不小于匕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O6O7弹性恢熨25C,不小于(%)6575T0662粘韧性,不小于(Nm)T0624韧性,不小于(Nm)T0624指标SBS类(1类)EVA、PE类(Ill类试验方法I-CI-DIll-CIII-D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T0661TFOF(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C,不小于(%)60655860T()6(M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