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药新药审批及注册申请现状情况分析.docx
通过收集20122019年中药新药审批完成及20152020年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数据,从中药新药审批及申报数量、注册分类、申报主体、剂型分布、治疗领域及来源等多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多维度分析其现状,探讨中药新药申报的特点及现存问题,并提供相应建议。20122019年,中药新药审批完成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批准率有所提升;20152020年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量出现明显下降,6类新药注册申请数量最多,未见2类、4类新药注册申请;申报单位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前5名地区申报数量占比高达48%;新药剂型以普通口服制剂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重大常见疾病领域;新药来源主要为临床验方及科研院校科研成果。总体而言,我国中药新药申报质量有所提升,但申报量处于低谷期,各相关方需多措并举,合力推动中药新药研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国家发布系列政策文件指导中医药工作,明确将中药新药创制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特别是2020年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对中药新药研发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同时也为中药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近年来,学者们对中药新药研发情况开展了一些研究,但针对审批及注册申请现状的研究多集中于2015年之前,缺乏对2015年之后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现状的全面研究1,2,3,4。此外,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5年发布严查新药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文件,中药新药注册申请至今仍深受影响5。因此,分析2015年以来我国中药新药的审批及注册申请现状,进一步总结发掘现存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本文重点梳理了20122019年中药新药审批完成及20152020年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据,结合审批及申请数量、注册分类、剂型分布、治疗领域、申报单位及来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探析目前中药新药研发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中药新药研发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相应的建议。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中药新药审批完成及注册申请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方网站()公开的受理品种目录、临床试验数据库以及年度药品审评报告,同时通过各相关单位官网、药智网等平台进一步检索收集详细信息。1.2 统计方法本文采用Excel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研究需要合理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性分析。1.3 数据整理说明根据药品注册管理法2007年版规定:注册分类16类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和8类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因此,本文所收集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据仅包括16类,选取的样本期为20152020年。另外,新药品种来源通过各申请企业官网及网上信息检索获得,可能存在个别遗漏情况。2中药新药审评完成及注册申请情况2.1 审评完成情况根据CDE年度药品审评报告公布的数据,20122019年累计完成中药新药审评1280件,批准401件,平均批准率为31.33%o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vestigationalnewdrug,IND)新药生产上市申请(newdrugapplication,NDA)及仿制药申请(abbreviatednewdrugapplication,ANDA)等3种申请类型的具体审批元成情况见表Io从表1中可以看出,申请批准率由高至低依次为IND,ANDA,NDA,其中IND的批准率远高于其余2种类型,达48.47%o进一步分析审批完成数量及批准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见图1和图2JND及NDA的审评完成数量从2016年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ANDA的审评完成数量则从2014年就呈现下降趋势,目前3种类型申请的审批完成数量均处于低谷期;IND的批准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NDA从2016年开始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而ANDA在经历了2016年的大幅下降后,至今仍处于低批准率状态。这是因为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5年7月针对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和规范性等问题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严查新药临床试验数据造假,通过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现场全面核查,发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质量问题较为突出5。同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指出,要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明确要求提高中成药质量水平,遏制中成药的低水平仿制行为。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政策收紧导致3种类型的注册申请及审评数量从2016年开始长期处于历史低位,其中ANDA的批准率更是出现大幅下降并长期维持低批准率。表120122019年中药新药审批完成情况WiflHEXCEL申请类型审批完成,件批准情励件批准率为%IND55526948.47NDA3535916.71ANDA3727319.62rai+128040131.33a.批准率=当年批准件数/亩批完成总金X100%(下同)图120122019年各类型中药新药审批完成数量eI基岑=二设丞二一年份图220122019年各类型中药新药批准率2.2 注册申请数量及分类情况20152020年CDE受理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共计218件,其中IND数量为181件,NDA数量为27件。具体见图3,1ND数量在2016年和2019年出现大幅度减少,NDA数量则在2016年大幅减少,此后持续处于低位阶段,年均申请量不足4件,但两者在2020年均出现增长迹象。药品的注册分类伴随中药新药研发、审批、生产、上市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药品分类不同对新药选题、科技支持、药品定价以及临床用药等环节产生深远的影响6。图320152020年各类型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9月新发布了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规定了新的中药注册分类,因此对2020年的注册分类不做分析。根据2007年颁布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定,中药注册分类共有9类,其中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20152019年的注册分类情况见表2,6类新药(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的注册申请数量最多,占比高达73.39%,其次是5类新药(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和1类新药(有效成分及其制剂),占比分别为8.72%和5.96%o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类新药(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和4类新药(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统计期内未发现注册申请。注册分类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i+比例/%1类9O220135.962类0000000.3类0010010.464类0O00000.5类52462198.726类592925311616073.3923注册申请单位情况如表3所示,IND的联合申报比例为24.31%,NDA的联合申报比例为40.54%,NDA的联合申报比例远高于IND。申报主体根据单位类型区分,科研院校、医院共参与65件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其中作为第一申报单位的共有28件,总体参与率为29.82%,参与程度可以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分析各地区申报情况,具体情况见图4,排名前5的江苏、北京、广东、新疆、上海等地区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量分别为34,28,18,14及12件,合计注册申请数量占总注册申请量的比例在48%以上。其中江苏及北京申报量占比均超过了12%,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表320152020年中药新药联合申报情况申报类型2015年2016年2017年201碑2019年2020年比例/%IND单独4523232091775.69988116224.31NDA单独11O13165946注入8OO52O40.54江苏15.60%图420152020年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地区分布情况3中药新药品种情况3.1 剂型及治疗领域分布情况20152020年,CDE受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计207种。按照普通口服制剂、注射剂、黏膜给药和外用制剂、特殊制剂等4类剂型进行分类统计,具体情况见表4,由此可发现普通口服制剂仍是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主要剂型,占比高达90%以上,其中又以颗粒剂、片剂及胶囊剂为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新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结合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特点,将治疗领域分为14类,并以此为标准对中药新药的品种进行分类,分类情况见表5。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是中药新药品种的主要治疗领域,占比高达63.77%,但同时也发现国家一直提倡的儿科领域新药品种占比极低,仅有2件。治疗领域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mt比例/%呼吸系统1565444381836心脑血管系统992503281353消化系统822443231111妇科844114221063内分泌、营养和0457142110.14肌肉胃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421424178.21神经及精神系统621302146.76泌尿生殖系统611030115.31皮肤和皮下£且织疾病11421110483肿痛5021008386外科用药3021006290五言20111052.42J帚00011020.97其他10010020.973.2 来源情况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7。中药新药研发的主要来源是中医药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现有的中药复方新药研究多是基于已有临床实践经验和确切疗效的中药方剂基础上的研究,其来源主要包括经典名方、临床经验方、民间药方等8。因此,将新药研发来源分为临床验方、科研院校科研成果、企业自主研发及其他3类进行统计汇总,其中的中药新药品种数分别为73,32和102件,临床验方及科研院校科研成果占比在50%以上。各年度具体占比情况见图5,由此可明显看出,临床经验方占比在2016-2018年呈下降趋势,但后续出现快速增长;而企业自主研发及其他占比在2012019年呈上升趋势,但在2020年出现明显大幅下降。%、五¾睡米松源这年份图520152020年中药新药品种来源情况4讨论4.1 中药新药研发积极性仍需进一步激发20122019年我国每年中药新药的审批完成数量变化极大,IND,NDA及ANDA的审批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其中IND和NDA的批准率目前处于明显上升状态。这说明受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政策及其他因素影响,目前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量仍处于历史低位,中药新药申请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中药仿制药的研发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以提升其申报数量及通过率。IND和NDA批准率的提升说明中药新药研发的规范性及科学性有了明显提升,申报单位的研发能力及水平明显提高,但中药新药申请注册数量长期处于低谷也表明中药新药研发的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各类研发主体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激发。中药新药研发主体处于观望状态的原因在于:医药领域具有研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高等固有特点,尤其是中药新药审评通过率偏低且其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需承担的研发风险更高。中成药利润率低于化学药和生物药,但中药行业销售费用率较高,造成中药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且易受政策影响,难以维持稳定的资金来源开展中药新药研发9。中成药临床应用受限,医疗机构受医保控费、控制药占比等政策的影响减少中成药配置,同时大部分中成药说明书缺乏西医疾病定位及安全信息,而临床用药多按照西医辨病用药思维将中成药视作西药进行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致使中成药临床价值受到质疑UOlo4.2 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以6类新药为主2015-2020年,我国每年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量变化较大,申报类型主要为IND,其中IND及NDA申报数量在2020年均出现了上升的迹象。同时对2015-2019年的中药新药注册分类分析发现,6类中药新药一直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主体,而2类及4类中药新药统计期内未见注册申请。这是因为6类新药主要来源于临床经验方或院内制剂,临床已有较为广泛应用,其人体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为确定可靠,且具有更为普遍的临床需求,研发风险相对较低,同时这也是目前中药新药研发主要鼓励的方向11。4.3 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地区分布差异较大通过对2015-2020年注册申请单位的数量及所在地区进行分析,NDA的联合申报比例明显高于IND。这是因为IND的目的是获批临床试验,其后续还需大量的研发费用,风险性较高,而NDA的目的是获批药品生产,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确定性更高,因此医药企业参与意愿更高。此外,注册申请量排名前5的江苏、北京、广东、新疆、上海这5个省市自治区合计申请量占总量的48%以上,新疆地区充分利用了本地的维吾尔医药资源,开发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中药新药,这对其他民族医药的开发提供了启示;而江苏、北京等其他地区由于当地的医药企业、科研院校及大型三甲医院聚集,中医药科研实力雄厚,科技创新更为活跃,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新药成果产出。4.4 中药新药品种的剂型、治疗领域及来源特征明显2015-2020年我国中药新药品种的剂型以普通口服制剂为主,这说明普通口服剂型的制剂技术更为成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更有保障,应用更加广泛。同时这也说明中医药产业需要开发多样化剂型,一方面适应不同中药复方的应用要求,确保充分发挥中药疗效;另一方面满足不同人群的用药习惯,使用中药新药更加方便。中药新药品种的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等5个领域。一方面,因为这些治疗领域是中医药优势领域,且市场需求旺盛,该类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后市场竞争力更强,医药企业预期收益更高;另方面,除妇科外,其余领域均属于常见重大疾病领域,也是国家新药创制支持和鼓励的重点方向,该领域的中药新药研发能够获得更多科技支撑和资金扶持12。但同时也发现国家一直提倡的儿科新药的注册申请量极低,这说明中药新药研发主体需要基于市场需求,发挥中医药优势,进一步丰富儿科用中成药品种。从来源来看,中药新药品种的来源以临床验方及科研院校成果为主,其中临床验方的占比近年来也出现了提升,这是因为其长期应用于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更为确切,受到医药企业的青睐。同时这也反映了中药新药的研发思路正在转变为以临床疗效及需求为导向,更加关注临床实际使用的中药复方的再次开发利用。5建议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整体发展较快,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由于长期缺乏资本进入及产业升级缓慢,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仍面临科技创新主体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中药新药研发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基于中药新药审批及注册申请现状及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5点建议。5.1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政府在中医药重点领域,新增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中药新药基础研发,注重基础研究科研资源投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步伐;政府设立支持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基金,为重大科研专项提供持久稳定资金来源,鼓励开展中药新药创制研究;中医药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合理统筹研发资金,增加中药新药研发的投入,以技术创新驱动利润增长;科研院校筹措专项资金,支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点研发计划''等已有基础的新药成果开展临床试验研究,申请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5.2 注重研发人才培育科研院校注重加强跨学科人才及团队的培养,引导中药新药研发人员既立足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也要掌握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互动,以中药新药研发的实际需求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企业从事新药研发工作,促进各方科研人员沟通交流,共同推动中药新药研发。5.3 加强上市后再评价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等主体共同制定完善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技术规范,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模式,强化政策引导促使中药企业针对已上市产品开展安全性、有效性和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综合评估,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并辅助政府管理决策,加快中药产品优化及产业升级。5.4 深入强化各方合作中药新药研发各相关方优势互补,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各类中医药创新平台为纽带,推动临床验方及重大项目成果转化为中药新药成果;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畅通中药新药成果的研发路径;探索构建资源共享机制,汇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共同申报国家重大专项等科技研发项目支撑中药新药研发。5.5 积极参与制度建设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及行业协会应积极参与中药新药研发、审评、审批全过程的相关管理制度、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的制定,结合中医药发展实际需求,制定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系统化政策制度;积极为各有关部门管理制度修订提供政策参考,确保各类政策形成协同效应,合力引导中药新药研发的良性发展。2020年7月1日,我国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中药注册管理再次迈入崭新时期。新版办法突出框架性原则,对新药研发具体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不再进行规定,而是以技术指导原则等配套文件的形式另行发布。通过系统回顾办法2007年版实施期间的国内中药新药注册审批情况,实证分析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的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版办法中药相关配套文件的制定提供参考。中药产业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领域,中药的监管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自1985年原卫生部颁布新药审批办法首次将中药与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同列为3大类新药管理,历经1999年新药审批办法和2002、2005、2007年3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办法),尤其办法2007年版在规范中药注册行为,引导新药研发和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因监管政策的频繁变更,让药品注册管理政策的合理性、连续性和可预见性屡受诟病1-2。2015年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开启新一轮药品监管改革后,新版办法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其突出框架性原则,不再具体规定新药研发中涉及的技术要求,而是以便于适时调整的技术指导原则等配套文件的形式另行发布,如新的化学药品和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均以“通告”的形式予以发布3-4;“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已上市中药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等有关中药注册的更多配套文件亦正在制定当中5。这种方式既能兼顾法规制度的稳定性和技术体系的灵活性,又能更好地适应目前我国制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目前办法2007年版尽管已被废止,但其实施了13年时间,相关配套文件“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6首次提出了中药注册应体现中医药特色,也是目前新版办法第19条提出“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的最早雏形。因而,办法2007年版不仅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发展完善的阶段性标志1,而且反映了我国中药新药研制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其实施期间,我国中药新药的注册审批情况,实证分析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当前新版办法后续有关中药的配套文件制定提供一定参考。1数据来源与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办法2007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其中,中药新药包括第16类中药,第1类中药是指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第2类中药是指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第3类中药是指新的中药材代用品;第4类中药是指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第5类中药是指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第6类中药是指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新药注册申请包括临床试验申请(investigationalnewdrugapplication,IND)和生产申请(新药上市申请,newdrugapplication,NDA)这2个阶段,分别为完成药物临床前研究和完成临床研究后报送的申请。通过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MedicaiproductsAdministration,NMPA)药品数据库、NMPA药品审评中心(CenterforDrugEvaluation,CDE)网站、药智网和米内网等商业数据库,结合中国知网、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以受理号计,系统收集2007年10月1日一2019年12月31SCDE受理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据,对各申请审评结论的统计时间为2020年6月30日。将审评结论分为批准、不批准和结论待定3类。其中,参考张晓东等报道的标准,退审、企业撤回、由于各类原因终止审评程序等情况,均视为不批准;结论待定,包括审评意见为资料发补或书面发补、需进一步咨询、生产现场核查及缺失技术审评结论的情况。以总批准件数在总受理件数中的占比计算总体批准率,以截至本文统计时间获批的中药新药申请件数在其受理年度总申请总件数中的占比,计算年度批准率。采用EXCeI2016统计处理数据。2办法2007年版实施期间中药新药注册审批情况分析2.1 受理及审评概况20072019年CDE共受理980件中药新药申请,含IND686件和NDA294件,见表K从受理总量的逐年变化趋势而言,20082014年均维持在约100件/年,此后出现回落,2015年约68件,2016年降为31件,至2019年减至18件;细分为IND和NDA后,其变化趋势与总受理量类似。在批准情况方面,截至本文统计时间,有955件中药新药申请完成审评,其中388件获得批准,包括IND343件和NDA45件,总体批准率分别约为50%、15%。从总体批准情况的逐年变化趋势看,与受理总量的变化相似,但细分为IND和NDA发现,NDA获批申请的受理时间分布更加集中,绝大部分于20072011年受理,约占总批准件数的81%,2014年后受理的NDA申请降至0批准,且持续至2017年,2018和2019年小幅回升;而IND虽然自2014年后,其年批准件数亦逐年下滑,但仍维持在1525件/年。因而,尽管2015年后IND受理量急剧下降,其年度批准率却出现提升,2016年受理IND的批准率提高至71.0%,2019年甚至达100%。«12007-2019年CDE受理中药新药申谪的审评情况Tabk1RevieWOfaPPIkatiOnSfornewChinesmedicineMstradoninChinfrom2007to2019年份申请阶段受理/件批曲件不批准/件结论不详/件审评中/件批准率7%2007IND4322210051.2NDA16556031.32008IND7837410047.4NDA44101816022.72009IND7637354048.7NDA371113B029.72010IND7542312056.0NDA37519B013.52011IND6329295046.0NDAM6199017.62012IND5333155062.3NDA3001313402013IND78262527033.3NDA303BB110.02014IND6016932326.7NDA3802610202015IND52254221481NDA160106002016IND312206371.0NDA000002017IND3119093613NDA1001002018IND312008364.5NDA8301437.52019IND1515000100.0NDA3200166.7合计IND6863432101201350.0NDA294451361011215.3ft计9803883462212539.6此外,在已完成审评的申请中,还有346件为不批准,这当中除了审评结论明确为“不批准”的申请264件,其余大部分为企业主动撤回(69件),均为20152016年撤回的NDA。另有221件结论不详,主要为要求企业补充技术或其他资料,或审评结论缺失的情况。2.2 中药新药的注册类别20072019年CDE受理的中药新药申请以第6类中药最多,共计789件,占总受理数的80.5%;其次是第5、1类中药,分别有135、41件,占比约13.8%、4.2%o第2、3、4类申请极少,分别仅受理7、5、3件。核实品种信息后发现,在第2类中药申请中,仅有莽吉柿及其胶囊制剂的IND于2009年获批,且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信息显示至今仍处于11期试验招募中;在5件第3类中药申请当中,有.4件为办法2007年版前提交的NDA,并非其规定的“新的中药材代用品”,因而实际仅有1件IND(人工熊胆粉)为第3类中药;第4类中药均为IND。可见,截至本文统计时间,20072019年未有第2、3、4类中药新药获得NDA批准。进一步分析CDE受理的主要注册类别(第1、5、6类中药),同前述总体批准情况一致,20072019年这3类中药总体的IND批准件数和批准率均明显高于NDAo但从获批申请的受理年度分布看(表2),这3类中药IND和NDA的差别则较大。在批准的IND中,第6类中药的年度分布相对均匀;第5类中药以2010-2011年受理者居多,在2014年后出现了批准为0的现象;第1类中药主要分布在办法2007年版实施前期和近3年。在批准的NDA当中,第6类中药主要在20072011年间受理的申请,占批准总数的84%,而在20142017年连续批准数为0;第5类中药仅分布在2008、2009和2018年,分别占43%、38%、29%;第1类中药为0。*220072019年CDE受理的第1、5、6类中药新药申请的受理与批准情况Table2Acceptanceandapprovalfor1st,Sth,and6thnewChineseIDHiidneregis11'at>onappbcAfionsinChimom2007to2019ND/件NDA/件年份第1类第5/第6类笫1类第5/第6类受理批准受理批准受理批准受理批准SS批准受理批准200730953017000014420084212260310013329720094230693500423192010401265936301033520112010650220050296201221224930205023020B401445922008020320142050521520B02302015310049242050902016002129210000002017223025160010002018222227160042412019002213B000032总数3210763057129890597218372.3 中药新药申请涉及的治疗领域在980件CDE受理的申请中,有2件申请未能获取治疗领域有关信息,故本部分共纳入978件申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9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所涉及的治疗领域有13大类。无论总体申请,还是细分为IND.NDA后,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用药和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均是申请最多的前5类,合计约占70%,其余还依次涉及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五官科、皮肤科、儿科、肿瘤疾病、补气补血类和其他。以受理数与批准数的比值(批准比值)反映各治疗领域申请获批的难易程度(表3)可以发现,各领域的批准比值约为2:13:1,总体上的获批难易程度相似。进一步细分为IND和NDA后,IND阶段各领域的批准比值较接近,约2:1,而在NDA阶段则相差甚远,泌尿系统疾病和补气补血类用药尚无NDA批准,在有NDA批准的其余治疗领域中,以神经系统疾病用药最难,批准比值约26:1,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约11:1,之后是五官科和妇科用药,分别约为10:K7:1,皮肤科用药最易获批,比值约为2:1。表32007-2019年CDE受理中药新药申请的治疗整域情况TaNe3TherapeurirareaofnewChinesemedicineregistrarionapplkarionsinChinafrom2007co2019治疗犊城合计INDNDA受理数批准数批准比值受理教批准数批准比值受理数枇准效批准比值心胸S管疾病169652.6:11015917:1686113:1消化系统疾病ISO632,4:1114562,0:13675.1:1呼吸系统疾耕133612.2:198541.8:13575.0:1妇科118412.9:183362.3:13557.0:1骨骷肌肉系统疾病Ill452.5:178372.1:13384.1:1棹经系统疾病55183.1:1291717:1261260:1泌以系统疾病51182.8:138182.1:1130五官科47153.1:137142.6:110110.0:1皮肤科33152.2:126122.2:1732.3:1儿科32142.3:1171017:115438:1肿瘤疾病31B2.4:124112.2:1723.5:1补气补类28122.3:123121.9:150其他2072.9:11662.7:1414.0:12.4 中药新药申请涉及的剂型20072019年CDE受理的中药新药申请中,涉及制剂的申请共有897件,主要为普通口服制剂(87%)、黏膜给药和外用制剂(11%)、注射剂(2%)这3大类,且细分为IND和NDA后仍呈类似分布。就具体剂型的构成而言(表4),在普通口服制剂申请中,总体申请及细分为IND和NDA后,均以胶囊剂、颗粒剂和片剂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合计约88%,另有约10%为口服液和丸剂,约2%为糖浆剂、散剂等。在黏膜给药和外用制剂申请中,IND和NDA则表现出了不同的构成特点;IND涉及最多的为外用膏剂(33%),其余依次是喷雾剂(14%)、凝胶剂(11%)、栓剂(11%)、贴剂(10%)、滴眼液(7%)擦剂(6%)等;而NDA制剂申请以贴剂(46%)最为多见,其余主要还涉及外用膏剂(17%)、凝胶剂(13%)、喷雾剂(8%)和栓剂(8%)等。注射剂共涉及22件,这类剂型自2011年起少有涉及,近3年未见申请。*420172019年CDE批准的中药新药申请相关剂型情况Table4APPrOVedphauceurica!do<u>geformsofnew(Iiineseme<iidnelustrationappbcanonsinChinafrom2007to2019普通口/制剂玄陵给药和外用制剂剂型DiDNDA剂型IND受理数批准数批准比值NDA受理数批肃数批准比值受理敏批准数批准比他受理故批准数批准比值JK费剂188862J:191146.5:1外用青剂26132.0:1431.3:1颗粒剂182981.9:177126.4:1嚓雾剂1052.0:120片剂(含也116631.8:13248.0:1凝胶剂861.3:1313.0:1片)丸剂(含清27151.8:112514:1贴剂7418:11125.5:1丸“服液(含25161.6:11326.5:1性剂851.6:120J)口JK青剂5413:110滴眼液515.0:100口服散剂212.0:110摞剂4000糖浆剂431.3:100洗剂3000酒剂1000灌胸液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