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组公路建设工程(第一批)桐岭村公路设计总说明.docx
图五:道路现场图(支线二起点)图六:道Jfr现场图(支线二终点)(=)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I-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后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F20-201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四)设计原则现状公路部分能达到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四级公路(I类)标准,局部路段为等外级公路。经与业主沟通后,主要利用既有公路平纵线形,为节约投资、减小工程量,本次设计路线平面及纵断面采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中四级公路(I类)标准进行建设。项目全线平面一般最小半径采用15m,道路最大纵坡采用10.6%(五)设计内容设计总说明一、概述(一)任务依据(二)原路概况现状公路为农村公路,路基宽度6.5-7.5m,路面为碎石路面,平面线形指标差,弯道多,最小弯道半径15m左右,最大纵坡达10.6%,原路面坑洼不平,公路行车舒适性较差。部分路段路基排水工程缺失,涵洞稀少、挡防工程大部分为干砌挡墙,存在破损情况,既有老路边侧护栏破损严重,行车安全障患大。为进一步加强巩固巫溪县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巫溪县菱角镇桐岭村的发展,须对该公路进行改建。图一:道路现场图(主线起点)图二:道略现场图(主线终点)图三:道路现场图(支线一起点)图四:道路现场图(支线一终点)路线平面布置尽量与沿线地形、地貌相适应并注重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按照“尽量利用原路,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降低造价”的原则布线。路线按直线一圆曲线一直线基本型进行设计,走向与老路基本一致。2、曲线的超高及加宽本路段按规定进行超高,最大超高4乐超商旋转轴为绕路基中线。由于地理位置受限,且路基宽度为6.5-7.5m,业主要求本项目设计仅对地形条件良好的地方进行加宽,加宽宽度详见路面加宽表。(二)路线纵面设计1、路线设计南程的控制本次设计利用既有老路平纵线形,故路线纵断面设计标高为路基顶面设计标高。2、纵断面设计原则本次设计尽量减少拆迁,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水土流失,采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四级公路(I类)技术指标下限,尽量不占用有限耕地资源和诱发新的路基病害和地质次生灾害。四、路基(一)路基横断面型式路基宽6.5m=0.25m硬路肩+2*3.0(行车道)+0.5m硬路肩,路基路拱横坡为2%,其结构型式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宽7.501=0.5111硬路肩+2*3.25(行车道)+0.5111硬路肩,路基路拱横坡为2%,其结构型式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二)路基设计1、填方略基据项目前期与业主单位沟通确认,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是利用既有老路平纵线形。主要分项工程为:路基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防护工程等)、涵洞排水工程、路面工程及交通安全防护工程(仅波形梁护栏及道口桩)、平面交叉工程。二、技术标准根据项目特点和沿线居民出行要求,考虑到本项目是桐岭村内道路,交通量较小。故本项目采用设计时速15kmh的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四级公路(I类)标准,最小平面半径15m,路基宽度6.5-7.5米,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序号项目单位规范值采用值备注1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152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20203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15204回头曲线最小半径米1515利用既有老路平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Z纵线形。6最大纵坡%1210.67最小坡长米45608路基宽度米6.56.59路肩宽度米2×0.252X0.2510桥涵荷载级公路一H级公路一H级11路基、小桥及涵洞洪水频率1/251/25三、路线(一)路线平面设计本项目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大地高程系统,根据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采用GPS实地定测平面线位。1、直线、曲线及缓和曲线一般土1:0.751:1.25泥灰岩、泥岩、页岩1:0.1-1:0.751:0.3-1:1灰岩、白云岩1:0.11:0.31:0.31:0.53、特殊路并处治1)路基境挖交界处治对于坡比陡于1:2.5的纵向半填半挖路基,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早期开裂错台现象,对于路基填挖交界处,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O-2015)挖纵向台阶。2)新旧路衔接设计本项目利用老路路基,在原路基上铺筑5cm厚石渣调平层+20Cm厚C25混凝土,由于旧路路基沉降已经完成,而新建路基沉降才开始就造成了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路面建成后如果处理不当,新旧路基搭接处容易产生裂缝,反射到基层、路面上。设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新老路基拼接处,为确保拼接处的新老路基的拼接效果,应拆除原有公路的防护工程,并清除坡面松土,沿老路坡面开挖台阶,自下而上逐层填筑路基,加强新老路基的整体性。©新拼接路基宜选用透水性好、强度高、具有良好级配的粗粒土作为路基填料,若采用细粒土作为填料,应满足路基土最小强度(CBR)要求,并加强路基内部(特别是新老路基结合部)的排水。必要时,可设置横向排水盲沟,排除路基内部枳水。拓宽原有路堤时,应在原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根据近年来实际施工情况,为切实保证开挖台阶的质量,要求台阶开挖宽度突破路基规范所要求的不小于LOm,而应达到2.0-3.0m,对于加宽拼接宽度小于0.75m时,可采取超挖填筑或翻挖原有路基等工程措施。合对于拓宽路提为切实有效控制新路基的沉降问题,可根据需要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进行增强补压及铺设土工格栅等综合处治方式,以消减新老路基拼接拓宽的差异变形。(三)路基防护工程1、路基防护与工材料要求挡土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片石,当墙高大于8米时采用C20片石杜。断面尺寸按标准图采用,因无地质勘探资料,基地承载力应满足挡土培标准图要求强度。挡墙必须分段跳路基的填方首先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路堤填料不得采用有机土,当采用风化严重的软石、粉土作填料时,应采用土质改良措施,低填处要考虑地下水和毛细水的作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路基稳定。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要全部挖除并将炕穴填平夯实。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在深耕地段,必要时,应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压实。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60cm,并予以分层压实。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压实。路堤经过水田、池塘、洼地时,应根据具体情兄采用排水疏干、换城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确保路提基底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路基在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必须满足压实的要求。其压实度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土基压实度表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值上路床0-30295方下路床308095路上路堤80150294基下路堤150以下292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52、挖方路基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挖方边坡坡比按下表所列数值采用。非方边坡坡率我岩土种类边坡高度(米)20>20砌体用砂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砂浆拌和均匀,和易性好。片块石强度必须达到MU30以上,不能用风化石,砌筑时组砌方法正确,砂浆填塞密实,墙面勾箕牢固。五、路面本路段功能定位为:方便群众出行的轻交通量荷载农村公路,车辆类型以小汽车、小货车为主,车流量不大。5.1 设计荷或设计荷载:公路一U级。5.2 主要技术指标面层:C2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基层:采用5cm石渣调平层。路基:顶面弯沉值W250(0.01mm)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路面10年。路拱横坡:路面设置双向横坡,标准横坡为2机5.3 现状交通量及荷傲(1)现场调查掌握并结合乡镇、村提供意见该路段平均日交通量如下:平均日交通量车辆类型小货车小汽车平均日交通量(辆/日)853(2)荷载各类型代表车辆计算荷我车类别前他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日均交通量(新)小货车13.5527.21双轮组8小汽车19.327.91双轮组535.4 路面结构组合本项目路面设计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100KN,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应业主要求采用以下路面结构:面层:C2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槽开挖,开挖后及时砌筑。墙背回填应尽量采用填石或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并应充分压(夯)实。砌体用砂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砂浆拌和均匀,和易性好。片块石强度必须达到MU30以上,不能用风化石,砌筑时组砌方法正确,砂浆填塞密实,墙面勾缝牢固。2、路基防护需工要求施工前应作好地面排水工作,在任何地段,基坑不得全段开挖,以免在挡土墙完工之前发生土体坍塌,必须采用跳槽开挖、及时分段砌筑的方法施工。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基础与设计要求有出入,应根据情况调整设计;挡土墙的底部、顶部和墙面外层,直选用较整齐的大块石砌筑;挡墙基坑在墙身砌筑一定高度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作成外倾斜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的稳定:挡墙应错缝砌筑:墙背回填需待砂浆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进行,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应逐层填筑,逐层夯实,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开挖台阶,然后再回填。墙身材样采用墙身采用M7.5砂浆砌片石,NlO砂浆勾缝,石料强度不得小于311.578。墙面应选用较大和较平整的片石砌筑,墙身高出地面部分,每隔2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孔内预埋MOcmPVC管,PVC管应长出墙背IoCnb),墙背填料为砂性土,境土的内野擦角35°。为使墙后积水不渗入基础,在最底排泄水孔设置粘土隔水层,墙身沿路线方向每隔1015cm,设置伸缩缓一道,缝宽002m,缝内沿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絮,其深度不小于0.15m。挡土墙应分段(25m)跳槽开挖,随挖陵砌,当基坑开挖较深且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切实保障施工及人身安全。石料、水泥或水泥砂浆应符合设计要求。(四)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路基边沟排水和桥涵组成。并与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及边坡的稳定。(1)路面排水:路面、路肩均以2%的横坡排出路面积水。(2)路基排水:为保证路基稳定,挖方路基两边设置边沟,为保证水流顺利排出路基,要求排水沟纵坡大于0.3%,排水沟中的水一般均巳引入天然河沟或涵洞并排出路基外。细砂90-10055-8516-400-250-150-10C.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公称粒径31.5mn,碎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1-3.1-4碎石技术要求表1-3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表1-4碎石压碎指标(%)<30岩石抗压强度(MPa)沉积岩260变质岩>80岩浆岩NlOO针片状颗粒含量<10硫化物及硫酸含量(折算为S(U(%)<2.0含泥量(冲洗法)(%)<1标准级配范围表1-4级配类型粒径(mm)方饰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计缔余(以质量计)(%)合成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路面施工技术要求(1)水泥混凝土面层所用材料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中的有关规定。(2)本路段面层水泥硅的配合比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M)的要求。施工前,应对所备的材料进行各项检查及试验,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试验。试验时,水灰比不得大于0.48,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塌落度控制在0.52.0厘米之间。(3)为保证施工质量,建议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厂拌法应在设计配合比基础上增加0.5%的水泥剂量,在正式拌和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试材料的配合比。基层:采用5cm石渣调平层。路基:顶面弯沉值W250(0.01mm)5.5 材料技术要求(1)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板采用20Cm厚C251面板,混凝土抗折强度不小于4.OMpa;混凝土水灰比不大于0.48.路面的抗滑以构造深度不低于0.6mm,掺用的外加剂应经配合比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材料要求a.水泥要求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为42.5级。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并附带厂家提供的水泥品质实验报单及合格证等证明。要求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b.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1-1、1-2。天然砂的质量标准表1-1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表1-2含泥量(冲洗法)(%)W3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0.5有机物含量(比色法)颜色不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标准皴配范围表1-2砂分级方筛孔尺寸0.150.300.601.182.364.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台背填土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进行,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分层夯填。台背填土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保证内磨擦角不小于35°°盖板预制时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允许脱底模、堆放和运输。堆放和运输时,必须在登板端部用两点搁支,并不得使上、下面倒置。吊装钢筋应与板底主筋焊接。斜交涵洞端部异形板应采用现浇。阶梯涵基础底部务必平置,并做好防滑处理,尤其是纵坡较大的涵洞。台基与台身均采用片石碎时,台基与台身接触面应保证有一定量的片石互相嵌入,提高接触面的摩擦系数。4)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填卵石土对称夯实,相对密度达到95%5)施工过程中,当洞顶覆土厚度小于0.5米时,涵顶及涵两侧填土在两倍孔径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方法分层夯实;当洞顶覆土厚度在0.51.0米时,涵顶可通过施工车辆,但压路机必须采用静压。6)施工中应尤其注意填实之处应确保回填密实度达到要求砂浆饱满。所有涵洞施工要求及材料质量均应合符现行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7)涵洞完成后,当涵洞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的回填。涵洞洞身填土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填土高度的一倍,亦不应小于设计值,应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地进行填筑,压实度不应小于96%。八字翼墙、一字墙的养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回填,应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地进行填筑。填土的具体方法应按照现行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相关规定办理。8)涵背回填均不单独计量,分摊到涵洞用工内,回镇应严格按桥涵技术规范进行。9)施工前,应对现场的进、出口地面标高进行复核,若因涵洞进、出口设计标商未与路基边沟完全接顺而影响水流的,可视施工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涵洞进、出口标高,确保进、出口排水通畅。(4)浇筑硬路面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板内预埋拉杆(纵缝)、传力杆(施工缝或胀线),并在振捣时防止钢筋变位,安装传力杆和拉杆时应严格与板的端面垂直,传力杆须用支架固定。(5)处路面的横向缩缝(假缝)应在杜达到适当强度(6-12MPa)后及时用锯建机切割,不得迟误。切缝后应尽快采用沥青掾胶类境缝料填缝,缝隙必须清洁,不得有杂物和尘土。(6)基层表面必须平整,其路拱应与路面一致,施工时应严格遵照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标准,配料应准确,洒水、碾压应均匀、养生要及时。(7)基层碾压结束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基层顶面的弯沉值应在养生完成后14天完成检测,采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进行弯沉检测,检测频率为每车道每10米两点;对弯沉过大的点,应进行局部处理,同时还应对基层的宽度、标商、路拱、和表面平整度进行检测,如有不符,必须予以修整,脸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施工。六、桥涵工程本项目不包含桥粱,本次共设计15道涵洞,新增4道铜筋混凝土圆管涵,2道波纹管涵,9道原涵利用。涵洞施工方法及注怠事项1)涵洞施工中,必须注意其基底承载力的要求。全段的涵洞基底标高可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满足基底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酌情调整基底标高。2)据地质勘察结果,凡基底为土层或软基,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均需采用换填处理。若开挖后基坑底面的地基承载力达不到相应涵洞基底承载力的设计要求时,需采取换填或其它加固措施。换填面应做好排水处理。3)钢筋柱盖板涵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为使涵台与盖板连接起到支撑作用,涵台顶面作成椅背与盖板顶面齐平抵紧。台帽椅背若用浆砌块石砌筑者,应在台帽上用C30小石子杜找平,以保证登板与台帽均匀接触,受力均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在台帽上设置三角垫层,以使涵面形成1.5%的横坡。台帽或涵台顶面,应铺设厚度不小于ICm的油毛毡垫层。波形梁板、立柱、端头、防阻块、托架、横隔梁、加强板等所用基底金属材质应为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指标应不低于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规定的Q235牌号钢的要求。连接螺栓、螺母、垫圈、横梁垫片等所用基底金属材质应为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指标应不低于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规定的Q235牌号钢的要求。拼接螺栓连接副应为高强度拼接螺栓,其螺栓、螺母、垫圈应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制造,其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应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2015)或合金结构铜(GB/T3077-2015)的规定。连接副技术要求应符合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2-2008)的规定。护栏的所有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镀锌进行金属表面防腐处理,其防腐层要求应符合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的规定。热浸镀锌应为锌锭(GB/T470-2008)中所规定的0号锌或I号锌,镀锌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波形梁板、护栏立柱、端头、柱帽、托架、横梁垫片为600gm镀锌厚度为85um;螺栓、螺母、垫圈的镀锌量为350gm,镀锌厚度为50m0护栏端头贴以黄黑相间颜色反光膜CII类)。1.3JfeX立柱放样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立柱放样,并以涵洞等结构物控制立柱的位置,进行测距定位。立柱放样时可利用调节板调节间距,并得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应调查立柱所在处是否存在地下管线、排水管等设施,或构造物顶部埋土不足的情况。端头3片波形梁范围内采用加强型立柱,即端头12m范围内立柱间坦为2m。立柱安装立柱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并与公路线形相协调。位于土基中立柱,采用挖埋法或钻孔法施工。立柱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损坏立柱端部。采用挖埋法或钻孔法施工时,采用MlO水泥砂浆浇注。位于石方区的立柱,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设置混凝土基础。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和竖直方向应形成平顺的线形。护栏渐变段及端部的立柱,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进行安装。10)部分旧涵进、出口堵塞严重,施工中清淤后应对旧涵进、出口标高进行复测,并据此调整涵洞进、出口设计标高和接长部分的纵坡及实际接长位置。11)施工中应做好基坑的临时排水及临时支护,开挖后应及时施工涵洞基础,避免基坑长期暴露于野外环境之中。12)未尽事宜按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要求执行。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根据本项目技术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设计波形梁钢护栏。1、波形梁护栏1.1设置原则由于本项目地形高差大,路线边坡较高。本次设计结合重庆市“安保工程”要求,在公路临崖、临水段以及局部危险路段进行了护栏设计。本次设置的护栏级别为:C级,波形梁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28m,两段波形护栏设置间距不到28m时,在两段之间连续设置。行车道外侧3m以内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护栏,防护等级不应低于C级:(1)侧有深度30m以上的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2)路侧有江、河、湖泊、海、沼泽等水深1.5m以上水域时。(3)小半径曲线外侧3m内或填方段坡底有居民房屋的路段。(4)边坡坡度陡于1:1,且填方高度大于4m的路段。(5)急弯或连续下陡坡路段小半径曲线外侧,且填方大于4m的路段。1.2材料要求路侧波形梁护栏所用的各种材料规格、材质均应符合现行公路波形梁钢护栏(JTT281-2007),公波形梁钢护栏(第一部分:两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1-2015),公波形梁钢护栏(第二部分:三波形粱钢护栏)(GBT31439.2-2015),优质碳素结构纲(GB/T699-2015)等标准、规范的要求。2、道口桩起着注意路口、引导车流、危险警示等作用,一般都安装在公路叉口、村庄路段,每边两根。道口t便行驶的机动车辆起到警示作用,一旦撞上也不会造成第二次伤害。白天红白颜色醒目明显,晚上的晶格套能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提醒驾驶员注意,道口桩埋置深度为0.4m,外露尺寸为0.8m。八、交叉工程本次设计公路与现状沥青公路相交。考虑经济原则,在交叉口处硬化时进行竖向顺接即可,不单独对交叉口部分进行搭接。施工方法及注怠事项平交道加铺转角范围的路基质量要求与主路一致,以免将来出现损坏而殃及主路路基。平交道加铺转角范围路面施工时,其质量管理要与主路路面一致,要严格控制好各控制点的高程,路面应衔接顺适,路拱横坡应与主线相适应,以保证各平交道口线形衔接顺滑,并保证排水顺畅。平面交叉前后各交叉公路的停车视距长度构成的三角形范围内,应确保通视。受到地形或其他特殊条件限制时,可设置限速标志等措施来降低停车视距长度。由于本路段为路面硬化工程,与现状公路相交,因此,施工时应做好施工组织管理,以保证交通安全及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其它未尽事宜请执行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九、环境保护工程路线线形布设时考虑了与地形、地物、环境、景观及规划的相互配合,尽量少占地、少拆迁,减少工程对景观的破坏。尽量保持已有水利设施及径流系统,理顺因工程建设而改变的排灌系统,确保水流畅通,减少水土流失。合理设置管涵构造物和平交道口,不因公路建设而给沿线群众过多地带来生产、生活的不便。做好施工组织计划,使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工程完工前,做好沿线场地清理平整工作,整饰路容,对已破坏的地表,要进行重新整平、恢复,公路用地范围应适当栽种树木进行绿化。节约用地措施。波形梁安装护栏板应通过拼接螺栓相互连接成纵向横梁,并由连接螺栓固定于托架上。护栏板拼接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立柱间走不规则时,可利用调节板、梁进行调节,不得采用现场切割护栏板的方法。所有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应在护栏的线形达到规定要求时才能拧紧,终拧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波形梁护栏板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的终拧扭矩规定值螺栓类型螺栓直径(mm)扭矩值(N.m)普通螺栓M1660-68M2095102M22163170高强螺栓315430柱帽、托架及端头安装托架应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护栏板和立柱之间,在拧紧连接螺栓前应调整托架使其准确就位。各类护栏端头应通过拼接螺栓与护栏板牢固连接,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端头安装各类护栏端头应通过拼接螺栓与护栏板牢固连接,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1.4歌收护栏立柱的埋深、基础规格、土基压实度、端部和过度段处理应符合设计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规定。立柱位置、立柱中足、垂直度、横梁中心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构件不应因运输、施工造成防腐层的损坏。直线段护栏不得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现象;曲线段护栏应圆滑顺畅,与线形协调一致。波形梁板搭接方向应正确,搭接平顺,垫圈齐备,螺栓紧固。托架、端头的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安装到位,不得有明显变形、扭转、倾斜。波形梁板和立柱不得现场焊割和钻孔。立柱及柱帽安装牢固,其顶部应无明显塌边、变形、开裂等缺陷。7、若现场情况与设计图有不一致之处,请及时联系设计单位,以便及时研究处理,切忌盲目施工。8、除本设计已作说明外,未尽事宜参照有关规范执行。因考虑到本项目为旧路改造,故开挖量很小,开挖土石方及由此产生的废方很小,首先利用挖方中的石方填筑路基,其余少量废方弃于当地村镇建筑填料弃渣场内,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环境。本次设计不包含弃土场设计,弃土场由当地乡镇指定。十、筑路材料说明(一)主要筑路材料1、本项目所采用的筑路材料主要为石、砂、水泥、铜材、木材等。(一)主要料场分布情况为了满足工程建设对各项筑路材料储存的需要,主要料场设置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项目实际施工组织在公路沿线选取临时施工料场。(=)主要材料采购及运输1、本路段内路基填料丰富,在工程建设期间,路基填料应充分利用路基开挖土石。2、本项目中粗砂、碎石可就近购买,运距IOkm;水泥可在渝溪水泥厂采购运距36km,该厂生产各种型号水泥,产量大,质量稳定,能满足各种工程需求;沿线所用钢材可通过汽车运输在巫溪县采购,运距31km:木材可在当地就近购买。十一、熊工注怠事项1、施工前请施工单位核对整个公路的放线,确保各结构物放线准确,衔接顺畅。2,施工前,必须调查清楚地下管网等各种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并请相关单位派人现场监护和指导施工。3、路基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中发现有未曾查明的地下管涵以及地质情况有变化时,应通知设计单位与其他参建各方合理处理。临近现状桥涵、房屋等建筑物的开挖应注意观测和防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确保建(构)筑物的施工安全。路基施工过程如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应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研究解决。4、施工时应做好临时排水,应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汇入施工场区后积成水坑,以免影响路基的强度及安全性。5、公路施工时应注意与两侧拟建速筑之间平面位置及标高的衔接。6、应进行封闭做到文明安全施工,采取措施确保行人及居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