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学设计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

    • 资源ID:1114108       资源大小:127.6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学设计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

    教学校:毓文中学学设计小组负责人:王也丹课题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型新授设计人王也丹课标(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要(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开展的重大意义。求考纲考点:新文化运动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性、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特点。应注重对传统文化解的正确态度以及站在今天看新文化运动这个角度。读标内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1、新文化运通过创设新通过新文理解对新文化文化运动兴化运动的学新文化运动动兴起的概况.2、新文新文化运运动背景、起主体内容习,培养学生化运动前期内容;3、后动的背景,内容的史的情境,的爱国主义情以及对辛料分析,培启发学感和社会责任亥革命的养学生运生讨论对新感,以及为拯马克思主义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概批判性与用史实论文化运动的救国家、改造继承性。证问题的认识。社会不断追求传播况及成果能力。真理的精神。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主要内容。难新文化运动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性;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点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泼、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对图文并茂、真实性的历史有着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真正的理性和全面性。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采用启发式讨论法,完本钱节课教学,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开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一、课前导学及提问(附h导学案):二、导言方案:播放配乐情景再现: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袁世凯称帝,质疑:中国出路在哪里?导言:当中华民族徘徊、迷茫之际,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由此一段激情岁月燃烧了整个华夏大地。今天就让我们重新Pl味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导入新文化运动)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策略:(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屏幕展示史料,师生互动,共同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得出结论:材料一:五人民蠢«秘«之n) 六人民*住«徒之口 m 七人民有彷It之U由 笫七«人民有MHJ2之Nt 第八修人民*(«烫行ttRK./ «九修人K有诉 ¾RsnME 第十脩人艮at於直业&律制H: «十一«人民W费常考M之M材料二:(袁世凯)为了称帝,通令全国要“尊崇孔圣”,“务 以孔子之言为旨归”。材料三:1915. 5.9日本强迫中国签订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材料四:先进知识分子奋起还击共案个案在分析讨论根底上得出结论:(1)政治根底:辛亥革命后,列强侵略,军阀专制,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2)经济根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3)思想根底: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专制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4)领袖推动: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推动。进而师生探究: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们是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站在今天看,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是什么?(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概况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梳理教材。(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指导思想是什么?宣传阵地在哪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哪里?(2)学生答复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说1915年新青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屏幕展示史料,师生互动,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1:“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一一陈独秀材料2:“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一一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3:打倒“孔家店”一一吴虞材料4:“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吃人”一一鲁迅狂人日记材料5: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进刍议材料6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共案个案师生互动的根底上,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即四提倡四反对在此,弄清楚以下概念: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屏幕展示材料,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阔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送,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一一李时岳材料四: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一一毛泽东在分析材料的根底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A、进步性: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开展,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根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宣传发动作用。B、局限性: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没同广阔群众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的肯定或否认。进而师生探究:站在今天,从新文化运动与国学的对立关系看,你如何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教案附页:共案个案(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新开展)师生共同梳理教材之后总结出:1 .第一阶段:李大钊先行号召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拟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2 .第二阶段:广泛传播新青年出版讨论“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出现一批先进马克思主义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等。出版面向工人的进步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3 .第三阶段:政治成果一一1921年中共诞生四、问题探究与解决方案建议:探究一: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们是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站在今天看,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达成共识:新文化运动是根本否认辛亥革命的成果的,这与今天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同;站在今天应看到新文化运动是继辛亥革命之后,思想领域出现的深刻革命。即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与开展。探究二:站在今天,从新文化运动与国学的对立关系看,你如何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达成共识:既要看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又要看到新文化运动使国人出现了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极大危机,这种认同危机一直持续所带来的影响。探究三:当今国家提倡振兴国学,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各抒己见。不必达成共识。五、小结与知识梳理(附2:知识树教案附页:共案个案六、课后练习: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二3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请问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材料二的主张有什么重大影响?参考答案:区别:材料一是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与科学,材料二是宣传向俄国学习,走俄国的道路。联系:都主张学习西方拯救中国政治的黑暗,所以,材料二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新开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七、课后作业设计:以今天的视角,就整个新文化运动说说你的看法。八、习题补充与知识拓展(分层次教学)“儒学的历史与现状”。(小论文、手抄报)九、每课小测(附3:每课一练)十、单元检测中难经典试题积累(附4:单元习题库)教案附页:板书设计»15«球:化运动与马克愚主义的传播ttttMfiS*Br1MR.*Il1.MWM.十月”胜利Oeflhft*AflI2.MM*.fiMiMMI*2.2±*的,2g3jmmfiwmJHJIlt,先E文化"导聂第二财段,广出9AMi电心地l-14.1HW珏,文学T文”,PQII,三WHR政治威事教学后记一、本课特色与可取之处二、本课缺乏之处及改进方案三、学生反应与小测中常见问题四、备课组交流与反思附h导学案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根底知识填空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经济上:一战期间经济进一步开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经济根底。政治上: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废除实行,准备O思想上:一方面掀起逆流;2、兴起概况兴起标志:年,创办,并发表一文;代表人物:任北大校长,在学术上实行方针,推动新思想在传播、等成为主要干将。主要阵地:和O号:先生和先生,即和。3、内容前期:提倡和,反对和;提倡反对,提出口号;提倡反对,也是一切革命。后期:以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竭力宣传,使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时期。4、评价r前期性质:积极影响:A.动摇了统治地位(最重要的影响)B.人们的思想尤其的思想得到空间的,也为传播奠定了思想根底,是又一次运动。C.推动了中国的开展。(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但并不影响其作用。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 .背景:1917年,俄国爆发。2 .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和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旗帜。1919年,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主编的刊登了李大钊的,比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 .影响:一批研究出现;、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重要概念民主与科学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那么和科学精神。重难点知识解析一、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那么。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效劳的本质,正如陈独秀一针见血所指:“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可见反对旧道德在本质上是撤除封建专制势力的精神保护伞。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效劳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根底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阔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标准。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那么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二、比拟维新变法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力图将西方政治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以便在策略上减少变法的阻力。新文化运动运动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对被封建统治改造过的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的同时,也对孔子和儒学进行了绝对否认,以期彻底扫除旧制度。考点串讲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对封建思想的冲击。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剧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了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二、高考试题中表达的对新文化运动的学术评价1.关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原因。(1)龚书铎在辛亥革命与文化中认为:“'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应该说是辛亥革命时期文化革命的继承和开展。”这样就把新文化运动的源头指向辛亥革命,明确了两者的内在联系。(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新文化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总体性的理性批判”。(3)欧阳哲生在试论新文化运动的起源一文中,联系了明代以来的古籍整理和反传统的思想源流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根源。2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精神和成就。(1)耿云志认为新文化运动对科学的奉献表达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人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地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第二,呼吁为科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爱真理的人文精神。第三,对近代科学事业的开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四,营造了传播新思想、新理论的大好机遇。(2)李刚、陈勤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三大奉献:一是开始在思想文化层面寻求现代化的中国开展范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海防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潮。四大近代思潮的依次推进,既影响着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又反映着中国近代社会开展的主流和方向。前两种思潮仅仅说明中国人在物质器物层面对现代化的认同;后两种思潮又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人在政治制度层面对现代化的认同。二是这场运动所激发的民族情绪和爱国热情完全摒弃了“华夏中心观”,突破了“种族中心主义”的困局,开始形成一种健康开放的泱泱大国所应有的民族意识形态,不仅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开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且使中国的现代化保持了传统文化认同的价值选择性。三是首次触及了人的现代化问题。这场运动中提出的“个性解放”、“改造国民性”等问题,无疑指明了现代化进程的着力点。此外,王元化等也把追求个性解放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精神和成就。王元化更是认为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是“五四”首要的精神和成就,而提倡民主和科学是它的次要精神和成就。3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失。(1)王元化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激进主义、庸俗进化观、功利主义和意图伦理等四大缺失。他认为激进主义是指态度偏激、思想狂热、趋于极端、喜爱暴力的倾向,是后来极左思潮长期盛行的思想根源。他还认为庸俗进化观的根本特征就是僵硬地断言但凡新的必定战胜旧的,这种观点不是直接来自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是源于严复将赫胥黎与斯宾塞两种学说杂交起来而撰成的天演论。在他看来,“五四”时期激进主义盛行跟庸俗进化观密切相关。(2)谢友祥也提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缺失包括:提倡的个性解放没有被当作目的,而是沦为具有明显功利性的手段;强化了道统为政统效劳的传统,加剧了学术沦为政治附庸的趋势。另外,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意义及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等问题,也仍是几年来研究的热点。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彭明的五四运动史和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等书对新文化运动都有精辟的论述。政治方面: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权。J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开展,背景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开展资本主义。I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民主共和的思新青年的诞生想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I兴起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文化运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大(口号:民主和科学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内容I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新4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获得空前解放、进步性1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开展评d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根底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认的偏向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3-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各地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附3:每课一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每课一练根底小测一、选择题1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说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2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3 .以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说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之 Il HHWM i* 使,* rn持蛇mta w k>HK布设政Hfr交 4» 4 * 发 * * * *jM W r *1 "1 Ui H W «管山筌不以CBV 件 “穴公 1»H t?ft a H ½ n® rt 我次大为“ vnwHti 拿R <f*nnMfftm R AltKM4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二、非选择题5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日,须讲求文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日,务去烂调套语。六日,不用典。七日,不讲对仗。八日,不避俗字俗语。“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一)情感。诗序日:'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咏歌之。咏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谓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二)思想。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思想三者而言。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那么虽面目较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文学无此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华美富厚之外观,抑亦末矣胡适文学改进刍议新青年第2卷材料二“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日,推倒雕琢的、阿庾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日,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日,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请答复:(1)以上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什么内容?(2)胡适与陈独秀的思想有什么异同?提能演练一、选择题L“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那么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根底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2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3 .历史上大凡剧烈变革和动乱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7世纪初期20世纪初期A.B.C.D.4 .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二、非选择题5、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鲁迅和新青年材料二中共一大会址1原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材料三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厉)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请答复:(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概述鲁迅和新青年的关系。(2)材料三中的劳动界是什么性质的杂志,创办主体是什么?(3)一个工人的宣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劳动界刊登的这个宣言说明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思潮?(4)三那么材料组合在一起有它的用意,请推测命题的用意之后,说明三那么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高考经典训练一、选择题1. (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说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开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2. 1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开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3. (2011年安徽卷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二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缺乏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根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4. (2011年浙江卷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二、非选择题5. (09年浙江卷)(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一一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去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附4:单元习题库一、选择题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如果你是洋务派,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你将得出的结论是A.闭关自守B.完全西化C.中体西用D.推介中国文武制度3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人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这一思想主张当属于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B.康有为认为应该“托古改制”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民而已J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A.严复继承了黄宗羲的民主思想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5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映的实质问题是A.康有为认为改制应代表平民利益C.平民改革难以防止失败6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那么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那么事易就,二者斯强矣。”这一观点引发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戌戊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7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假设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陈独秀在此提到的历史事件不包括A.百日维新B.辛亥革命C.袁世凯复辟D.新文化运动8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J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A.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一文B.共产党宣言在东方杂志发表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D.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9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A.B.C.D.10 .1922年4月,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的知道自己的缺乏了。这点觉悟,一方面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缺乏,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缺乏,第三期,便是文化根本上感觉缺乏”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进这些缺乏,所进行的努力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A.B.C.D.二、非选择题IL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既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大总统发布尊崇孔圣令材料二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部都踏倒他。鲁迅华盖集材料三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其时一般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半都是如此。瞿秋白饿乡纪程请答复:(1)材料一中的文告是什么政府颁发的?其政治目的何在?其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分别引发了怎样的还击事件?(2)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讲,材料二中,鲁迅所讲的“这前途”的含义是什么?“全部都踏倒他”的“他”指什么,“全部都踏倒他”表达了鲁迅怎样的姿态?材料三中,瞿秋白所讲的“隔着纱窗看晓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和爱国知识分子的什么状况?“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又是什么含义?(4)上述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中国思想领域何种变化趋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2.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开展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根底小测1、C2、B3、B4、D5、(1)文学革命,即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胡适主张文学改进,主要是内容和文体等方面的改革。陈独秀号召文学革命,明确提出推倒封建主义的文学,建立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还指出要革新政治,必须进行文学革命。提能演练1、B2、D3、D4、A5、(1)鲁迅是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他借新青年而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新青年是鲁迅表达民主、科学和新道德思想的载体。(2)是由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面向工人的刊物。(3)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工人当家作主的社会。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4)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创立奠定了思想根底。高考经典训练1、D2、A3、A4、B5、C)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透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根底(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寓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表达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开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思想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单元习题库一、选择题I. A2.C3.B4.C5.D6.B7.D8.D9.C10.D二、非选择题II. (1)袁世凯政府。目的是为其称帝复辟制造舆论。在政治上,引发了反帝制的护国运动,在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2)“这前途”: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的弘扬。“他”是指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表达了鲁迅要彻底打倒封建思想的革命姿态。(3)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流派众多,知识分子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感觉迷惘。思想解放但是方向不明。(4)由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到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再到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前一此变化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和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后一次是十月革命及其五四运动的推动。12.特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举办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展资本主义),进行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共同之处:挽救民族危亡。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注意事项

    本文(教学设计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