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
资源ID:1116550
资源大小:19.5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钟侍坐,日:“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重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溪之阳,庐、睾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蒙河而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小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日:“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矣。”(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对上面文字,宋代鲍彪作过原注,元代吴师道作过补正,原注和补正内容如下:原注起传有,小异。补正起传与说苑文同,末云:“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君若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史迁曰:“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扬雄曰:“美哉言乎!使起之用兵每若斯,则太公何以加诸?”二子论当矣。然其言不可以人廖也。(节选自钦定四库全书。战国策校注卷七)材料二: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日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日:“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日:“亡,更言之。”对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矮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孙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J君曰:“善J乃辍城薛。(节选自战国策齐策)10.原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靖郭君将城A薛B客多C以谏D靖郭君E谓F谒者曰G无为H客通。I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带,这里指环绕,与成语“一衣带水”中的“带”词义和用法都不相同。B.从,使跟随,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从”用法相同。C.废,指废弃,与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中的“废”词义相同。D.阴,此指庇护,与苏武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阕氏归汉”中的“阴”词义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臣王钟在魏武侯旁边陪坐,当听到魏武侯自赞河山险峻坚固时,就附和魏武侯的看法,认为好好地修整这样的河山,那么就可以成就霸业了。B.吴起用三苗、夏、殷纣破亡的史实及“胜降城”的事实说服了魏武侯,魏武侯认识到吴起之言乃圣人之言,决定把西河的政事托付给吴起。C.齐国门客把“海大鱼”比作薛地,把海中的水比作齐国,认为鱼失去了水,那么蟋蚁都能随意地摆弄它,他用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服了靖郭君。D.魏武侯和靖郭君都认为险要的地理形势对他们而言特别重要,吴起和齐国门客却不赞同他们的观点,认为拥有险要的地理形势不如实行德政。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美哉言乎!使起之用兵每若斯,则太公何以加诸?(4分)译文:(2)君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4分)译文:14 .材料一中吴起的观点是什么?吴师道是如何评价吴起的?(3分)【答案解析】10 .BDG(原文标点: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日:“无为客通J)11 .B(文中的“从”是使动用法,“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从”是动词的一般用法)12. D(曲解文意。“认为拥有险要的地理形势不如实行德政”不正确,齐国门客没有涉及到有关实行德政之内容)13. (1)吴起的德政言论好啊!假如吴起常常像他说的那样行军征战,那么司马迁凭什么会把不好的评论放在他身上呢?(得分点:主谓倒装、“使”、“何以”、“加诸”各1分,共4分)(2)您失去了齐国,即使让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还是没有用。(得分点:“虽“隆”、“犹”、“益”各1分,共4分)14. (1)吴起的观点:治政为善(以德治政),可有霸业。(1分)(2)吴师道的评价:认为吴起言行不一致(认为司马迁与扬雄指责吴起是恰当的);不因人废言。(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魏武侯和大臣们乘船在西河上游玩,魏武侯赞叹道:“河山这样险峻,边防难道不也确实坚固吗!”大臣王钟在旁陪坐,说:“这正是晋国强盛的原因。如果好好地修整,那么称霸天下的功业就具备了。”吴起回答说:“我们君王的话,是危害国家的言论;可是你又来附和君王,这就更加危险。”武侯气愤地说:“你这话有何理由可说吗?”吴起回答说:“河山的险峻,确实是不够用来保障的;这称霸天下的功业,不在河山险要处产生。从前,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文山居南面,衡山处北面。虽然依仗这些天险,可是政事治理不好,结果大禹赶走了他们。夏桀的国家,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右边是天溪河的北边,庐山和睾山在它的北部,伊水和洛水流经它的南面。有这样的天险,但是没有治理好国政,结果被商汤攻破了。殷纣的国家,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漳水和淡水,前有黄河环绕,后有太行山将其遮蔽。虽有这样的天险,然而国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讨伐。再说您曾经亲自率领我们打胜了、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墙不是不高,人不是不多,然而能够吞并他们,就是他们政治腐败的缘故。由此看来,凭借地形险峻,怎么能足够地成就霸业呢!”武侯说:“好。我今天才听到贤明之人的话!西河的政事治理,就全把它托付给你J对上面文字,宋代鲍彪作过原注,元代吴师道作过补正,原注和补正内容如下:鲍彪原注史记吴起列传有记载,内容略有不同。吴师道补正史记吴起列传与说苑内容相同,文章最后说:“由此观之,成就霸业在德而不在河山险固,如果您不行德义,舟中的人都会成为敌对的人J司马迁说:“吴起劝说魏武侯时认为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对人民施行德政,可是他在楚国的治政行为,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扬雄说:“吴起的德政言论好啊!常常像他说的那样,那么司马迁凭什么会把不好的评论放在他身上呢?”司马迁、扬雄两人对吴起的评价很是恰当。可我们对吴起的言论不可以因为他的行为缺点而加以废弃(否定)。材料二: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不少门客对此事加以谏阻。靖郭君对主管通报的侍吏说:“不要替劝谏的门客通报J有个请求谒见靖郭君的齐国人说:“我只请求说三个字就行,多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靖郭君于是接见他。门客小步快走来到靖郭君跟前进言说:“海大鱼。”于是转身就走。靖郭君赶忙说:“这位门客有话可留下来说!”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靖郭君说:“没有(超过三个字就受烹刑的事),再说下去。“门客说:“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渔网不能捕获它,钓钩不能钩住它,如果摇荡而离开了水,那么螃蚁也能随意摆弄它而感到得意。现今的齐国就如同您的水您长久拥有齐国的庇护,要坚固的薛城有什么用呢?您失去了齐国,即使让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还是没有用。”靖郭君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