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字理识字传承汉字文化 论文.docx
践行字理识字传承汉字文化摘要: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传承和使用至今的古典文字,本身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汉字文化可以说指的就是以汉字为载体所记录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识字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字理识字为本,多种识字方法并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培养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关键词:字理识字,汉字文化引言:随着“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以及国家语委提出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通知中提出“做好甲骨文、汉字溯源及简化字来源整理研究,支持编写语言文化大众读本,普及汉字知识,传承汉字文化,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凸显了汉字的教学,强化对汉字文化的教育和认同。字理识字教学恰好与课程改革理念和时代背景。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低年级识字教学,字理引入较少,缺乏字理教学意识。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使用字理识字教学的同时,渗透汉字文化进行思考,期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对汉字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一、追本溯源,让汉字文化走进课堂2021年全国新高考H卷,作文题目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漫画作品如下图,命题以漫画的形式直观体现考试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以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特点的书法为载体,考察学生的传统意识、发展为全面的“人”等相关方面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当今对于汉字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的重视。在小学初步学习汉字的基础阶段,不仅要认识汉字,更要将汉字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掘汉字内涵,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图1识字方法有很多,但是字理识字教学是最能体现汉字本源的方法,它依照汉字构造的理据,把汉字的音、形、义三者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字理识字教学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被正式系统研究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机械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依然占据识字教学的主要地位,教师将孩子能够记住生字为主要教学目的,这使识字教学缺少趣味性和文化性。如果教师能在小学生识字之初,通过字理分析造字之法,探究汉字之源,进而渗透传统文化,这更能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内驱力,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也为日后古诗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破解汉字密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图文比对,从本记形在造字的伊始,汉字就是画出来的。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日月水火采用象形识字的方法,以图文结合方式展示“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8个生活中常见象形字。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了解象形字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如“日,先出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日”就是“太阳”,再出示“日”字的演变过程,“日”最早的字形,就是一个圆圆的太阳,甲骨文在圆形里面加了一个点,这个点是一个“符号,为了突出太阳很重要,把太阳和其它圆圆的字形区分开。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让学生理解“日”大部分都和太阳有关。教师通过图片的比对,学生能够根据事物的形象特点识记汉字之形,理解汉字之义,感受象形之美。2 .分解组合,理解会意许慎言:”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拔,武信是也。”会意就是把意义上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形形相加,会合表意,以“男字为例,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田+“力就是男,就会出现记字容易解字难的状况,汉字背后的意义更无从谈起。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先拆解成两个象形字,“田字学生容易理解,甲骨文的“力字,是一种农具的形状,有一个略微弯曲的长柄,尖头,靠近尖头的位置有一个横木,可以用脚踩踏。后来,横木变成了横折钩,长柄变成了一撇,就有了今天的力字。农业劳动很辛苦,要费很大的力气,人们就用这种农具来表示力量。然后出示男子在田间劳作的画面,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明确字义:男子在田间劳作,要费很大的力气。通过将两个合体字分解成独体字,借助图片发挥想象,揭示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3 .掌握规律,归类形声根据调查显示,汉字中“形声字”最多,占到汉字的80%O对于识记形声字,了解特点、掌握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一单元第3课的小青蛙,课文中的“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做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把这些长得像的字找出来进行比对,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明确字音,利用之前学习偏旁表意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字义。掌握了课文中的“青字家族的字,适时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青字家族的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二、巧设活动,让汉字文化延伸课外1.汉字故事增趣味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一个汉字就像一个故事。字画交融,故事助推,这样的识字方法既新颖独特又直观形象,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识字的方法。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善于把识字与故事融为一体,识字课堂就会妙趣横生。教学“十”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缺一少十的故事:郑板桥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年除夕,到大街上去察访民情。这时,家家大门上都贴出了吉祥如意的春联,但有户人家却贴了一副怪春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过年。郑板桥看了直皱眉,就让差役去拿一些银钱、米面和棉衣,送去那户人家。主任收到东西喜出望外,千恩万谢。别人问为什么,郑板桥说:“你看,对联里缺一(衣)少十(食),再加上横批,显然是说有东西过年'嘛!孩子们听完故事恍然大悟,纷纷感叹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了拓展汉字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编故事,并画出图画。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农村,学生自创自编能力依旧需要教师的引导,我向孩子们推荐小学生说文解字(李鹏飞主编)这本书,并和他们共同学习,在认识字形、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编类似下图的故事。这无疑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也体会”字里有乾坤,字理也有趣,真正做到课堂内外智趣识字。2.字理微课助讲解在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们由于字理知识的匮乏,往往只是着重让孩子们记忆字形、会做题目,而不会过多的讲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也很少向孩子们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久而久之孩子们会觉得识字乏味无趣。丰富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容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微课动画的运用更符合低学段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比如在教学动物儿歌时,关于“虫字旁的理解,就可以运用探索虫字旁奥秘的微课。微课中先讲解虫字字源,然后再说明“虫”字旁的构字规律,虫字旁一般都和昆虫有关。那为什么彩虹的“虹”也是虫字旁呢?微课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紧紧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原来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在造字时,就用“虫”字做了偏旁。在课上,通过微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解决教师“想讲而不敢讲的困难。在课下,教师可以收集汉字演变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家看,有利于巩固课堂学习效果,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孩子们主动识字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汉字的字义、内涵、相关历史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汉字文化悄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三、以字共情,让汉字文化浸润心灵“浓浓汉字意,悠悠中华情,变化的是字形,不变的是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它不仅能够传达信息、表达情感、隐含深意,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识字教学中,要让汉字文化之精神渗透在孩子们的心中。1 .精选汉字,弘扬中华文化如在统编教材二年级下第三单元神州谣一课中,学习了“州”以后,适时引出中国除了“神州这个称呼以外,还被称为中华“华夏,指导学习华字。让学生观察图片和字形的演变,了解“华”的古文字就是花朵的样子。说文解字说,“华"就是“葩“,是花儿繁茂的样子,后来,"华"字引申有"华丽"华美的意思,又引申有“光华”的含义,“华”还是中华民族的简称。介绍了“华”的字义以后,展示祖国发展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祖国就像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此时孩子们的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这也为理解本课“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主旨做了铺垫。2 .找准切点,赋予时代内涵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时代的变迁,有些汉字已经不再是一个字或者词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了精神的象征。在教学中将这些字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例如,讲授红”这个字,在认识这个字以后,延伸到词语红色,在低年级孩子的脑海中,红色就是一种颜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征程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向学生渗透“红色”还代表着一种信仰和精神,是爱国爱党,是勇于拼搏,自强不息,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让“红色基因写进孩子们的生命里。世界上,似乎没有其它哪个民族的字,能够穿越数千年而没有中断,让后人能够在前人叠起的层层履印中,找到集体情感的浩瀚共鸣。运用字理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走出”字难记、音难读、义难解的学习困境。伴随识字的开始,进行初始的爱国教育,逐步培养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感受并继承浸润在汉字里的民族精神。参考文献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部编二年级教学用书,百度文库3识字教学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入手,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