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32篇).docx
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32篇)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通用32篇)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1_同学是三中八年八班的一名学生,她既是一名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也是一名乐于助人的共青团员,而且在德智体方面都积极上进,并且积极帮助班主任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上,严格按照团章严格要求自己,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较强。一、亲情重于泰山每天上下学都和爸爸妈妈打招呼,回到家报声平安后,认真地去完成作业,作业做完富余的时间,她知道妈妈忙里忙外非常辛苦,而且还上班,应当需要多休息,所以她还会经常帮助做家务,洗衣服,洗碗,扫地,整理房间。二、勤奋学习需苦功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同学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勤奋分学习,刻苦研究,因为有些科目底子薄,所以要比别人多下些功夫,因此,每次考试都有所收获,并能往前提名次。学习中还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三、乐于助人利于己平时,她很自立,除了干好份内的事情外,还经常帮助同学们完成本组的任务,时常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总之,一同学是一名思想上进,热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道德向上的好学生,不愧是一名优秀的“道德之星”。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2李利脾气好,性格温和谦逊,对待老人孩子更是细心加耐心。家里爸爸妈妈、公公婆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几位老人无论是健康问题还是情绪问题,她都悉心照顾、耐心劝慰。换季了,嘘寒问暖;有新奇美味的食品,总是先送给老人尝尝。老人年纪大,难免病痛住院,无论多忙多累,下班后她都会精心做好适口的饭菜,赶去医院照顾和陪伴,用亲情温暖老人的心,让他们安心修养、早日康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李利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20年12月初,早年与李利家相识的两位老人从市区坐公交车回石化社区时走散了,走丢的是位80多岁的老人,他没带手机,下午5点多还没归家。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另一位老人焦急万分,想起前几天碰到过李利,便试着给她打了个电话。知道情况后,李利立即行动起来,一边联系公交公司,一边驱车沿5路车行驶路线找寻,逐个站点查看。新桥头是换乘车站,她更是来回跑着在马路两边的公交站附近仔细搜寻,向周围的商户打听,“会不会忘了换车?”她又沿着另一条路线寻找晚上8点多老人平安到家了,李利才放心回家吃饭。事后,她又细心地为老人制作了写有家属电话和家庭住址的随身小卡片,订购了轻巧的硅胶防丢手环,老人感动地说:“真是贴心的孩子,我女儿都不一定能做到这样。”一个冬天,李利陪女儿在广场骑车,一些孩子们在那儿玩耍,一个4、5岁的小女孩在攀爬嬉闹中不慎掉进了广场中央的喷泉池。虽然喷泉当时没有开放,但池中还有不少水,孩子半身都浸在冰冷的水中。情急之下,李利一个箭步冲过去,用力把孩子拎出来,帮她脱掉湿透的外衣裤,迅速脱下自己的羽绒服,包住小女孩,紧紧抱在怀里。接到电话后赶来的孩子父亲连连道谢,她笑着说道:“不用谢,不用谢,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太冷了,快带孩子回家。”予人玫瑰,细微之处蕴深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日常生活中,遇到别人有困难,李利都会真诚帮助或捐钱捐物。近三年来,她捐款超过20_元。每年她都会整理女儿穿小了的衣物,挑选出质量好的,重新洗晒,仔细叠好,寄给物资缺乏的山区孩子。一位朋友在贫苦地区支教,李利主动向他提出让女儿与当地的两名中学生结对帮扶,定期寄去课外书、作业本、笔、橡皮擦、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而且和女儿一起通过信件等方式给予学习指导和精神鼓舞。“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雅琴最棒,相信你一定能行!”“我们和你一起,在你左右”“知识改变未来,科技改变家乡”“生活因爱和付出而绚丽,学习因习惯和方法而优异”温暖和爱心插翅飞到乡村里关心带来和谐,关爱创造美好。对待同事朋友、邻里邻居,李利总是尽量予以方便,需要帮忙的,尽己之力给予帮助。一次,李利发现小区新来的女保洁总是很晚下班,还随时带着个小男孩,后来了解到那位女的丈夫因故离世,她独自带着儿子,每天打两份工,生活艰难,李利便常常邀请小男孩去自己家玩或休息,给女儿买零食时也时常多买一份,给小男孩送去。后来,女保洁在附近小店做生意,李利不仅自己在那儿买东西,还发动亲朋好友照顾小店的生,思、O倾情付出,平凡岗位也精彩李利在发展计划部造价中心从事预决算管理,工作专业性强、数据量大,业务繁杂,她始终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项工作,力求尽善尽美。今年7月份,她因骨伤需住院治疗,期间,她将笔记本电脑搬上床头,远程办公,同事们称她:“工作、休假两不误。”“做一件事就把它做好,自我加压,严格要求”已经是她的工作习惯。一次,在结算审核过程中,因结算资料内容不详尽,甲乙双方对工程量的计算存在差异,各执己见,虽然外面下着雨,她断然拒绝乙方提出的电话请别人帮忙查看的建议,顶风冒雨赶到现场核实清楚才放心下班。通过细致扎实的结算审核及工程造价过程管理,每年为公司节约数百万元。她还承担了培训管理、信息化管理、降本减费等部门公共事务,即使是兼职业务,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挤时间赶进度,加班加点,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得到了领导和们的充分认可。她撰写的培训课题研究论文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模式探讨获分公司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集团公司职教评比,获二等奖。20年,公司选择培训管理专业组织全厂各单位进行业务竞赛,李利代表发展计划部参赛,获全厂第一名。20_年培训季启动之初,李利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培训计划,除了按要求明确培训内容、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授课老师,还专门提出了培训目标,培训完成以后,针对每次培训进行效果分析、总结评估,被有关部门作为模板。人间真情,无处不在,流淌于工作生活之中,附着在日常琐碎之间,而那儿,传播着阵阵温馨的气息,散发着缕缕沁人的芳香。李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点滴小事和默默付出,让周围人感受了生活的温暖和世间的芬芳。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3,女,17岁,胶州市实验中学学生,班长、学生会主席,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省级优秀学生。曾获全国中学生能力竞赛一等奖以及山东省赛区决赛最佳口语单项奖,青岛市双语比赛特等奖,“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舞蹈十级。作为校学生会主席,王昱丹勇于承担责任,迎接挑战,并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作为班干部,她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每一位同学,在班级中形成了团结友好的氛围。王昱丹爱好非常广泛,热爱读书,热爱运动,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她尤其擅长乒乓球,并获得胶州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团体冠军以及个人亚军;同时,她还十分热衷社会公益活动,经常组织同学们参加微尘报纸义卖、清理违章小广告,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看望福利院的孩子们,并将自己的书籍、省下的零用钱捐给贫困学生。她以乐观开朗的天性,阳光积极的心态,尽善尽美的品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展现新时代中学生应该具有的美德,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孝顺父母的好女儿,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尽职尽责的好学生干部。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4,男,58岁,山东省临沂市郑城县红花镇谢好子村党支部书记,山东省第一届道德模范。为了众乡亲能够过上好日子,一年以来,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费兴修水利,每年都无偿放水,供村民灌溉用水;他绿化荒山,荫福后代子孙。缺水一直是困扰沂蒙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大难题。一年3月,经当地党委、政府批准,拿出毕生积蓄和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钱,又从信用社贷了20万元,共计60万元,历时两年,在马陵山上修筑了蓄水量达20万立方米的蓄水堤坝,可为周边5个村的近万亩农田进行灌溉,开创了沂蒙老区个人筹资兴建水库的先例。修筑堤坝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活。山路迂回盘旋、崎岖不平,运送建材物料的车只能开到山脚下,只好和工人们用手推车一点点往山上送。一天下来,山上山下穿梭往返二十多个来回,胶鞋磨破了底,脚掌磨出了泡,晚上躺下来,浑身像散架了一样。因为修筑堤坝,他借钱借遍了亲朋好友,有的只借到40元钱,现在仍有20万元贷款没有还清;因为修筑堤坝,他吃住在山上,两年没下过马陵山;因为修筑堤坝,80多岁的老母亲去世,他都没有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为了这名朴素汉子内心永远的痛。一年堤坝修筑完工以来,每年都无偿放水,为水库周围5个村提供农田灌溉用水。如果说修筑蓄水堤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么绿化荒山的手笔则更让人感觉到震惊。他自筹资金专门聘请林业专家进行勘测规划,请来石料开采专业人员在岩石缝里打炮眼,只要能蓄水保土栽植花草、树木的地方,几乎全被他开垦起来了。先后在草不生、树不长的荒山岗轰炸岩层560余亩,开挖果树带680亩,绿化面积达1800余亩。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岗,如今已经成为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旅游观光胜地。做的好事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村民们都把他当作贴心人。20_年春,以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带着谢好子村党员群众的厚望,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从治理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入手,先后筹资30余万元,对村里所有巷道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昔日泥泞遍布、污水四溢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环境优雅、花红柳绿的文明村。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等还完了款,有了积蓄,就实施水库二期工程,将水库大坝加高、加长,实现蓄水50万立方米。”目标虽然艰难,但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如果我累倒了,也会让儿孙们接着干下去”。这就是沂蒙山优秀儿女铮铮誓言,他用执着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执着信念和朴实情怀。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5是村村民,从小父母离异,从16岁起,便与父亲开始了一段角色互换的人生。由于父亲因突发性脑干出血,失去了说话和自理的能力,从此她就是父亲的眼、父亲的耳、父亲的拐杖。时隔五年,她逐渐地感到笼罩在她生活上的阴霾被一层层打破,希望的光芒一点点升起,虽然现在父亲依旧是不太会说话,大小便失禁,行动有障碍,需要坐轮椅,但是对她而言父亲就是她的全部,她将陪伴着父亲继续坚持走下去。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部可以书写的传奇,而她的人生经历却是一朵绽开的鲜艳之花,不仅开的靓丽,散放的花香也熏陶了人们的心灵,她就是高县胜天镇孝心女孩一一。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母亲自离婚以后便再没有出现过,她只记得母亲一些模糊的身影,和看不清的面庞,所以对于她来说,母亲只是一个称呼,母爱也只是一个概念词。通常情况下,缺失母爱的孩子往往会性格孤僻,但生活中的却开朗、乐观。她是父亲一手拉扯大的,又当爹又当妈的父亲让深深体会到了醇厚如山的父爱和温润细腻的母爱。当父女俩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日子慢慢开始有起色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降临在这个平凡的家庭。20_年12月25日的那个夜晚,父亲突然毫无征兆的倒在她的面前,当时的她手足无措,好在有亲戚朋友的帮忙,连夜把父亲送到医院。在赶往医院的路途中,父亲迷迷糊糊的醒来,看到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的女儿,他紧紧抓住了女儿的臂膀,一直没有松开。到了医院,父亲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在重症监护室里,看见父亲满身插满了医疗器材、昏迷的父亲紧皱着眉头,眼角留下了眼泪,嘴里隐约有着模糊不清的吃语,像是在叫女儿的名字。当医生的检查结果出来后,她感受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绝望。她觉得周围安静的可怕,只有几台医疗检测的仪器不时传出的滴滴声伴随着父亲似有似无的呼吸声,她突然感到浑身的血液都像是被凝固住了一样。接到病危通知书,医生告知,父亲的脑干出血十分严重,可能离开,就算抢救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需要亲属签字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但只有16岁她,连为父亲签字的权力都没有,内心的恐慌,杂乱的思绪深深的围绕着她,只有等着爷爷赶往医院。当熬过了在重症监护室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父亲终于从重症监护室转出。但父亲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话的父亲所有事情都需要她去猜,长期的相依为命已经使她和父亲有了某种默契,不管他想要喝水、翻身,还是要上厕所,她总能够第一时间发觉,每天早上她都要给父亲用热毛巾热敷,每天晚上都守在父亲的身边,看着父亲输液。好多个晚上都不敢闭眼,生怕一闭眼就再也看不到父亲了,就算睡着、脑海里全是父亲在重症监护室那一幕可怕的场景,心总是抽搐的发疼。在医院住院一年多,这对父女终于可以回家了。但回到家,父亲依旧不会说话,大小便失禁,行动有障碍,需要坐轮椅,需要人照顾。本该回到学校继续上高中学习的她,毅然决定放弃学业,留在家里照顾父亲。因为她知道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爷爷身体一直不好,本来就需要人照顾了,除了她再也找不到第二个适合照顾父亲的人了。父亲刚出院的那2年多,她总是24小时在父亲身边陪护,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就会小便,轮椅也总是坐不稳,有时候还会摔下来。她知道父亲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她帮父亲修指甲,剪头发,还一直帮助父亲做康复训练。她在网上买了很多康复训练的器材和小黑板。有空的时候就教父亲在黑板上写字,就像当初父亲手把手的教她写字一样,陪着父亲一起重新走过以前父亲陪她走的路,虽然父亲学一个字、走一步路都很费劲,今天学的明天就忘了,今天走了明天依然不会走,但她发现父亲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因为父亲行动不便,很少出门,为了不让父亲无聊,她会每天把附近的新鲜事和街坊邻居的变化讲给父亲听,她就是父亲的耳朵和眼睛,代替父亲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也会在网上学习新的菜品,做给父亲吃,父亲也会开心的像个小孩子费劲的为她竖起大拇指来。慢慢地以前喂版一个多小时到现在的10多分钟左右,令她欣慰的是一切状况都在逐渐的走向好转。曾经有朋友对她说毕竟是女儿,很多时候都不方便,不如给父亲找个男看护或者让爷爷奶奶来帮忙照顾,这样她还能出去上班。但在她看来,生命都是父亲给的,没有父亲就没有她。小时候父亲也给她换尿片、洗衣服,三更半夜还要起来冲奶粉给她喝。那个时候父亲都没有嫌弃她、没有放弃她,那么将心比心,如今轮到她照顾父亲了,她会像父亲当初照顾她一样,好好照顾父亲。如今,不过是父亲养她长大,她照顾父亲到老,只是角色互换了一下而已。记得20_年6月的一次地震,抖动得相当厉害,当时的她第一反应就是背起父亲赶快往外跑,到楼下的时候,她像父亲当初背她时逗她一样对父亲说:“你看你再长胖,我就背不动你了”。父亲听得咯咯发笑。回想着曾经在父亲的关爱下提桶水回家都很困难的她,如今一口气能背着父亲跑下四楼,因为她知道人的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是那么的脆弱,父亲就是她的全部。时隔五年,笼罩在她生活上的阴霾被一层层打破,希望的光芒一点点升起。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也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现在的她选择了离家进的一个美容院上班,虽然每月只能领着1200元左右的工资,但她每天能回几次家给父亲做假、喂饭、背父亲睡觉、帮助父亲上厕所等。她就这样一直坚持着,她也不再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反而感谢生命中的一切。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角色对换,作为子女往往很多做不到像父母对子女那样无私,有的人不孝敬父母,对父母不管不顾,甚至出现了抛弃父母,不赡养父母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赡养父母,善待长辈,不要在失去之后才后悔,希望通过姑娘的故事,使更多人能早日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6,女,土家族,1928年9月生,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村民。35年来,精心照料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患上乙型脑膜炎、严重智残、按政策应由政府抚养的儿子。虽然充满艰辛,甚至被儿子打瞎一只眼睛,但她始终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儿子是立了军功的军人,我是军人的母亲。绝不能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给儿子脸上抹黑。”1978年,家住鄂西深山中的,果断接回执行特殊任务时突发意外精神失常的儿子,悉心照料至今。35年来,为照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每天都要发病的儿子,脸无数次被儿子抓破,胳膊和手被咬伤,全身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一次,她帮儿子洗澡,儿子突然一拳挥来,把她的右眼珠打了出来,她失去了右眼。每年,她都将家里的口粮卖掉一半,领着其他孩子拔野菜、挖葛根填肚子,攒钱买儿子喜欢吃的大米。她买来绞剪和剃刀,每月给儿子理发,儿子不听话,她为之理一次发短则三四天,最长的一次用了七天。为了顺应儿子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在吊脚楼住房周围建起一米多高的木栅栏,修了一条环形走道,带着儿子跑步“训练”。由于儿子对军队生活记忆深刻,吃饭喝水一定要用部队的搪瓷碗。翻山越岭,到处寻找、购买类似部队发的搪瓷碗。至今,儿子摔坏了100多个搪瓷碗、折断了一万多双竹筷。不让医生给儿子注射镇静剂,也不让家人用铁链锁住儿子,儿子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全天候照料儿子吃喝拉撒睡。曾有医生预言,儿子活不过40岁,但是她用母爱创造了奇迹,今年_85岁,她62岁的儿子身子骨依然硬朗。先是送弟弟入伍,接着送儿子入伍。73岁那年,她又送孙子参军。每天不管多忙,她都把家门楣上方的“光荣军属”牌和儿子的军帽、军功章认真擦拭、整理一遍。她说:“当兵是保卫祖国,是最光荣的事!”荣获全国双拥模范个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7,女,班长。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连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她尽责奉献,积极进取,是老师的好助手。刚当班长时受了不少“委屈”,也哭了几次,但总是擦干眼泪后继续坚持做好。有一次临近放学突然下起暴雨,学校通知要紧急联系家长提前来接学生,她帮助班主任查家长联系方式、打电话通知,等送走最后一个同学才发现忘记通知自己的爸爸。她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班里桌凳坏了,总是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维修。她始终保持班级前五名的学习成绩,并主动结对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做班级勤奋学习的“领头雁”;主动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做好老师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做文明班级创建的“粘合剂”;同学有了困难就主动帮助,违反校规班规就坚决制止,连一些调皮男生也服从她的“管理”了,成为同学们的“主心骨”。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工人,收入非常低,但她从不攀比任性,衣服、学习用品也是买最便宜的,从来不觉得丢人。因为她相信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万事德为先。她始终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做一朵美丽的小花朵,祖国大花园就会更美丽!她在父母的影响下,努力成长为一个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孩子。平时,每天吃完晚饭,就主动洗碗,帮妈妈整理厨房。每到周末,做完功课,都会打扫房间,或洗衣服、做饭。妈妈不让她做这些家务,怕影响她学习。她总是笑笑说:“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做家务等于是休息嘛!”父母有时因工作或生活琐事,心情烦闷,每到这时,她就用平时看到的一些幽默滑稽的笑话来逗父母开心。总之,她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好少年!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8同学是一位品学皆优、懂事热情、全面优秀发展的好学生。除文化成绩优秀外,思想道德方面表现特别突出。一、尊敬师长、团结友善自从入学以来,能坚持每天早到学校,路上碰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早自习期间能按照老师要求认真阅读,遵守纪律,不讲空话。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放学能自觉独立完成各项家庭作业,并把老师布置的其他任务传达给父母。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强,在年级组迎面接力比赛、跳绳达标测试中都表现出优良的成绩;对待同学非常友善,在学习上能互帮互助,平时书包里总要多带一本课外阅读书,以备同学不带时,可以帮忙。二、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对待长辈非常有礼貌,每次看到长辈都会主动问好;懂得关爱亲人,每次父母身体不适或劳累时,总能变得更加安静听话,生怕影响休息。在生活上能做到不乱花钱,能做到勤俭节约,养成了零花钱储存习惯,用于购买学习和体育用品。三、热爱劳动、恪尽职守她的每一天都精气神十足,学习之余会把书桌收拾干净,每天自觉整理自己的书包,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都会及时整理归位。每当她值日的那一天她都会比平时到校更早一些,打扫卫生时她总是不怕脏、不怕累。总之,在孝老爱亲、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团结友爱五方面都能做到优秀的一面,符合一个五星级美德少年的行为典范。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9,男,1950年4月生,硝里街道谢家岭村村民。谢发强是砌里街道谢家岭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儿子是聋哑残疾人,女儿是听障残疾人,老伴瘫痪在床。面对重重困难,种种压力,谢发强不认输、不气馁、不懈怠,用自己的辛勤付出、顽强拼搏为家人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在爱的沐浴中成长生活。他悉心照顾儿女,在孩子们年幼时到处寻医问药,为孩子们积极治疗。面对孩子们的苦恼他耐心开导,用爱心培育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性格,两个孩子都顺利从聋哑学校毕业。为了培养儿子的一技之长,他陪儿子一起在工地干活,充当翻译,鼓励儿子主动和工友交流,尽快适应环境。在他的培养下,儿子成为了一位技术精湛的瓦工,常年在西安装修行业工作,并受到业主的好评和欢迎,也因为自己的阳光乐观收获了幸福的家庭。女儿在他的教育培养下,取得了手语、茶艺、救护等文凭,自信乐观,工作出色,担任了西安市残疾联合会聋人协会副主席、莲湖区春晓康复中心副主任和未央区启点之星成人康复中心主任等职。经常参加省、市重大残联工作的研讨,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老伴偏瘫七年来,谢发强天天为老伴穿衣做饭、端屎倒尿。春天用轮椅推她散心赏花,夏天为她扇凉驱蚊,常年围着她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面对家庭的困窘,旁人总会用同情的眼光来看他们,但看到现如今谢发强一家人满溢自信乐观笑容的“全家福”,都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眼光。这个不幸的家庭,没有笼罩不幸的阴霾,相反却充满幸福的爱的力量,这份“爱”有谢发强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韧劲,更是他对家人不离不弃的爱和责任。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10她生活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有着普普通通生活和再平凡不过的父母。就是这样的平凡的生活和母亲对她不平凡的教育造就了她从小自强自立的性格。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在当地的纺织厂和食品厂度过了自己初中和高中的寒暑假时光。不管是纺织厂做健纫还是食品厂做包装,她都做的如鱼得水,都受到了负责人的表扬。更让她体会到了父母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从小她就有一个舞蹈梦,可是因为家庭原因她不得不放弃。高考结束了,她没能走自己梦想中的艺术道路,她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于是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找到了一份艺校兼职老师的工作。虽然每天都要穿着7公分的高跟鞋上6个小时的课,然后还要备课,接送学生上下课。但她很珍惜这份工作,能有让她继续深造舞蹈的机会,更让她收获到了一笔心目中的大学学费。所以纵使每天很疲惫,她也一直坚持着。来到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她依然选择了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在新生军训中,她就拿到了“军训标兵”的荣誉称号。她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例如:运动会,校园迎新晚会,参加过多个系的元旦晚会,在6月份的“中国城市天使大赛”中荣获“优秀城市天使”称号,并晋级到淄博广电参加复赛。这些荣誉并不能成为她骄傲的理由,她仍继续前行。大二开学后,她有幸成为学校国标舞社团社长,这使她万分激动,带领社员们刻苦训练,排练出了多个大型舞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次次的惊喜生活中勤俭节约,自立自强铸就了她不怕挫折的高尚品质;思想上积极向上,追求独立孕育了她乐观开朗的性格。假期勤工俭学,在校园里积极参加多种活动,培养了自立自强的意念,她还是个舞者,在青春旋律下舞出精彩人生,她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舞精灵董蒋雪!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11小明同学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在实践中能够勤于动手,敢于开拓创新;在班级工作中,能出色的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并多次受到表彰。他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一、阅读美丽着他的天空。他的父母都是文学爱好者,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了她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从会拼音开始,他就尽量自己拼读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图书。随着识字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不断增强,他对阅读的兴趣更是与日俱增。平时他踏实的课前预习、认真地课上听讲、专心地课后巩固,不仅让他每天都能轻松地理解新知,而且也为他赢得充足的读书时间。睡前的一小时阅读总是难以满足他强烈地求知欲,常常都是在妈妈反复地催促下才极不情愿地合上书。他每年都会用自己的压岁钱订阅绝妙小小说天天爱学习儿童文学等期刊,只要期刊发到他的手上,他就如获至宝手不释卷。课间常会看到他静坐桌前,手捧着书本,时而咬紧嘴唇、双眉紧蹙;时而两眼弯弯、忍俊不禁。他投入阅读的样子感染着身边的同学,他们也会兴味盎然地凑过去和他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他的阅读面极广,既有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也有悬念迭生的科幻小品;他不但有耐心阅读语言生动、思想深刻的经典小说,而且也有足够的好奇心去涉猎涵盖面广、思维缜密的百科全书。他不断地从这些美妙的文字中汲取着精神的营养,他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了。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二、实践丰富着他的体验。他爱看书,但绝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勇于去实践。一次班主任老师要选班干部,他想到了“毛遂自荐”的故事,于是主动站起来推荐自己。说的有条理有思想有逻辑,同学们当即举手通过。任职之后他本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很快就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和支持。生活中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常在休息日找来废旧的日用品包装盒、易拉罐等,运用所学将其加工成新的日用品或玩具。然后反复观察思考实践,发现有什么不足再想办法弥补。正是这样的活学活用,使他养成了乐于钻研,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手工课上他的作品总是鹤立鸡群,班级的桌椅、备品有什么小故障他总能很快排除。三、兴趣挖掘着他的潜能。他兴趣广泛,喜欢画画、朗诵、阅读、手工制作、下棋、英语等等。比如说下棋,他平时虽然好动但对弈起来却是稳如泰山,从容自如。在下棋的过程中,他学会了正视失败、学会了慎重、更学会了全面周密地看问题。现在他的五子棋已达到了一段的水平,围棋也大有进步。英语是他的最爱,平时他在生活中总会主动使用英语和同学、妈妈对话,还自己查找了一些英语歌曲、口语交际的音像材料,坚持每天听十五分钟,培养自己的语感。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他的英语成绩一直是年组第一。他还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同学,他们效仿后也进步很大。开始的成功增强了他的自信,课外他还参加了英语提高班的学习,和四年级的同学在一起上课,他的成绩依然是名列前茅。四、倔强放飞着他的梦想。他小时不爱运动,身体瘦弱,经常生病耽误上学。他多么想自己也能像其他同学那样生龙活虎的永远不脱离班集体呀!于是下定决心开始参加体育锻炼。首先练习滑板,起初不得要领,不知摔了多少次,妈妈总是想去扶着他,但他总是推开妈妈,非要自己滑。摔倒了,他就再爬起来。后来他终于不再摔了,但是速度总是上不来,他就开始观察别人的动作,和自己比较,然后不断改进。就是凭着这份倔强这份不满足,不到一周的时间,他的滑行速度就已经可以和别的同龄孩子一样了。但他还想更快更好,于是有空就到高手多的地方去练习,直到练出几招花样滑法才罢休。后来几次大型运动会上,他的滑板、短跑都获得了一等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同时他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小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既能坐下来潜心阅读,又能站起来躬身实践;既兴趣广博又精益求精的好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学业之途中他将再接再厉,不断进步,成为一颗名副其实的“道德之星”。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12小余是高县胜天镇共和村村民,从小父母离异,从16岁起,便与父亲开始了一段角色互换的人生。由于父亲因突发性脑干出血,失去了说话和自理的能力,从此她就是父亲的眼、父亲的耳、父亲的拐杖。时隔五年,她逐渐地感到笼罩在她生活上的阴霾被一层层打破,希望的光芒一点点升起,虽然现在父亲依旧是不太会说话,大小便失禁,行动有障碍,需要坐轮椅,但是对她而言父亲就是她的全部,她将陪伴着父亲继续坚持走下去。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部可以书写的传奇,而她的人生经历却是一朵绽开的鲜艳之花,不仅开的靓丽,散放的花香也熏陶了人们的心灵,她就是高县胜天镇孝心女孩一一小余。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母亲自离婚以后便再没有出现过,她只记得母亲一些模糊的身影,和看不清的面庞,所以对于她来说,母亲只是一个称呼,母爱也只是一个概念词。通常情况下,缺失母爱的孩子往往会性格孤僻,但生活中的小余却开朗、乐观。她是父亲一手拉扯大的,又当爹又当妈的父亲让小余深深体会到了醇厚如山的父爱和温润细腻的母爱。当父女俩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日子慢慢开始有起色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降临在这个平凡的家庭。20_年12月25日的那个夜晚,父亲突然毫无征兆的倒在她的面前,当时的她手足无措,好在有亲戚朋友的帮忙,连夜把父亲送到医院。在赶往医院的路途中,父亲迷迷糊糊的醒来,看到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的女儿,他紧紧抓住了女儿的臂膀,一直没有松开。到了医院,父亲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在重症监护室里,看见父亲满身插满了医疗器材、昏迷的父亲紧皱着眉头,眼角留下了眼泪,嘴里隐约有着模糊不清的吃语,像是在叫女儿的名字。当医生的检查结果出来后,她感受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绝望。她觉得周围安静的可怕,只有几台医疗检测的仪器不时传出的滴滴声伴随着父亲似有似无的呼吸声,她突然感到浑身的血液都像是被凝固住了一样。接到病危通知书,医生告知小余,父亲的脑干出血十分严重,可能离开,就算抢救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需要亲属签字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但只有16岁她,连为父亲签字的权力都没有,内心的恐慌,杂乱的思绪深深的围绕着她,只有等着爷爷赶往医院。当熬过了在重症监护室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父亲终于从重症监护室转出。但父亲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话的父亲所有事情都需要她去猜,长期的相依为命已经使她和父亲有了某种默契,不管他想要喝水、翻身,还是要上厕所,她总能够第一时间发觉,每天早上她都要给父亲用热毛巾热敷,每天晚上都守在父亲的身边,看着父亲输液。好多个晚上都不敢闭眼,生怕一闭眼就再也看不到父亲了,就算睡着、脑海里全是父亲在重症监护室那一幕可怕的场景,心总是抽搐的发疼。在医院住院一年多,这对父女终于可以回家了。但回到家,父亲依旧不会说话,大小便失禁,行动有障碍,需要坐轮椅,需要人照顾。本该回到学校继续上高中学习的她,毅然决定放弃学业,留在家里照顾父亲。因为她知道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爷爷身体一直不好,本来就需要人照顾了,除了她再也找不到第二个适合照顾父亲的人了。父亲刚出院的那2年多,她总是24小时在父亲身边陪护,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就会小便,轮椅也总是坐不稳,有时候还会摔下来。她知道父亲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她帮父亲修指甲,剪头发,还一直帮助父亲做康复训练。她在网上买了很多康复训练的器材和小黑板。有空的时候就教父亲在黑板上写字,就像当初父亲手把手的教她写字一样,陪着父亲一起重新走过以前父亲陪她走的路,虽然父亲学一个字、走一步路都很费劲,今天学的明天就忘了,今天走了明天依然不会走,但她发现父亲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因为父亲行动不便,很少出门,为了不让父亲无聊,她会每天把附近的新鲜事和街坊邻居的变化讲给父亲听,她就是父亲的耳朵和眼睛,代替父亲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也会在网上学习新的菜品,做给父亲吃,父亲也会开心的像个小孩子费劲的为她竖起大拇指来。慢慢地以前喂版一个多小时到现在的10多分钟左右,令她欣慰的是一切状况都在逐渐的走向好转。曾经有朋友对她说毕竟是女儿,很多时候都不方便,不如给父亲找个男看护或者让爷爷奶奶来帮忙照顾,这样她还能出去上班。但在她看来,生命都是父亲给的,没有父亲就没有她。小时候父亲也给她换尿片、洗衣服,三更半夜还要起来冲奶粉给她喝。那个时候父亲都没有嫌弃她、没有放弃她,那么将心比心,如今轮到她照顾父亲了,她会像父亲当初照顾她一样,好好照顾父亲。如今,不过是父亲养她长大,她照顾父亲到老,只是角色互换了一下而已。记得20_年6月的一次地震,抖动得相当厉害,当时的她第一反应就是背起父亲赶快往外跑,到楼下的时候,她像父亲当初背她时逗她一样对父亲说:“你看你再长胖,我就背不动你了”。父亲听得咯咯发笑。回想着曾经在父亲的关爱下提桶水回家都很困难的她,如今一口气能背着父亲跑下四楼,因为她知道人的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是那么的脆弱,父亲就是她的全部。时隔五年,笼罩在她生活上的阴霾被一层层打破,希望的光芒一点点升起。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也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现在的她选择了离家进的一个美容院上班,虽然每月只能领着1200元左右的工资,但她每天能回几次家给父亲做假、喂饭、背父亲睡觉、帮助父亲上厕所等。她就这样一直坚持着,她也不再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反而感谢生命中的一切。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角色对换,作为子女往往很多做不到像父母对子女那样无私,有的人不孝敬父母,对父母不管不顾,甚至出现了抛弃父母,不赡养父母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赡养父母,善待长辈,不要在失去之后才后悔,希望通过小余姑娘的故事,使更多人能早日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13谢,男,1950年4月生,硝里街道谢家岭村村民。谢是碗里街道谢家岭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儿子是聋哑残疾人,女儿是听障残疾人,老伴瘫痪在床。面对重重困难,种种压力,谢不认输、不气馁、不懈怠,用自己的辛勤付出、顽强拼搏为家人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在爱的沐浴中成长生活。他悉心照顾儿女,在孩子们年幼时到处寻医问药,为孩子们积极治疗。面对孩子们的苦恼他耐心开导,用爱心培育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性格,两个孩子都顺利从聋哑学校毕业。为了培养儿子的一技之长,他陪儿子一起在工地干活,充当翻译,鼓励儿子主动和工友交流,尽快适应环境。在他的培养下,儿子成为了一位技术精湛的瓦工,常年在西安装修行业工作,并受到业主的好评和欢迎,也因为自己的阳光乐观收获了幸福的家庭。女儿在他的教育培养下,取得了手语、茶艺、救护等文凭,自信乐观,工作出色,担任了西安市残疾联合会聋人协会副主席、莲湖区春晓康复中心副主任和未央区启点之星成人康复中心主任等职。经常参加省、市重大残联工作的研讨,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老伴偏瘫七年来,谢天天为老伴穿衣做饭、端屎倒尿。春天用轮椅推她散心赏花,夏天为她扇凉驱蚊,常年围着她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面对家庭的困窘,旁人总会用同情的眼光来看他们,但看到现如今谢一家人满溢自信乐观笑容的“全家福”,都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眼光。这个不幸的家庭,没有笼罩不幸的阴霾,相反却充满幸福的爱的力量,这份“爱”有谢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韧劲,更是他对家人不离不弃的爱和责任。道德之星的事迹材料范文篇14,男,19_年2月生,滦镇街道喂子坪村村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拮据,他早早便走出校门,做起了“小大人”,肩负起家庭生活的担子,夏天在家搞农家乐,冬天坚守道路救援,维持家里的基本生计。受家庭环境影响,把志愿公益当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时里村民有困难他都会热心帮助,日子久了,他便成了村里大人小孩嘴里常说的“公益小哥”。20年,从新闻上看到全国人民都在防疫抗疫后,第一个报名成为志愿者,与村干部及爱心村民一起在村口24小时轮流值班,每天背着50斤的消毒液行走3公里,在村里进行消杀。疫情最严峻紧张的时候,村里村外无法正常出入,就担当起村里的“快递员”“采购员”,一周下山两次为村民采购生活用品,将每户所需详细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精心采购,送货上门,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称赞。20_年5月4日上午10点左右,还和往常一样,从滦镇为村民采购生活用品驾车回家,行驶到210国道喂子坪村九龙潭地段时,突然看见路边站着多名游客,在吵杂声中有人大喊“救命啊,救命啊",急忙停车察看,听说是一名男性游客不慎溺水。“快让开,快救人!”他高喊着拨开人群。在清澈见底的山泉溪水潭中,他看到一名男子躺在水潭中,一动不动。他赶紧问了一句“这个人掉进水潭多久了?”“五六分钟!”有人回答。时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