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docx
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杜金智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与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矛盾日趋突出,因此,发展“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已成为建筑业的必然选择。文章就“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两者的异同点作论述。两者都表现出很好的节能特性,但其基本特征、发展历程、设计要求和效益等方面又存在异同。发展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已成为我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中文关键词:生态建筑;节能建筑;设计要求;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大陆人口只有五亿四千万。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的需要,致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截止到2015年初,我国总人口己达136782万人,约14亿,为世界总人口数的18.84%。人口剧增,致使人均资源急剧减少,再加上滥砍滥伐,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严重失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和一些内陆城市的迅速崛起,伴随着大批的住宅楼、办公楼、商业综合楼等迅速新建,以致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总面积己经超过50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同时,我国的建筑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占自身寿命周期碳排放量的80%-90%,普遍能耗较低,碳排放居高不下,直接影响我国的“绿色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节能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这说明发展“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以及生态城区是绿色发展的重点。因此,对建筑的生态化、节能化将是建筑业的主导发展趋势,这不仅响应了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而且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综上所述,倡导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市场机遇已日趋成熟,有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和人们对新观念、新理念的认同。1 “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1.1 “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CCOlOgiCaIbuilding)是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设计、建造、运营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建筑室内具有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目标和谐统一,1.2 “节能建筑”的概念节能建筑(Cnergy-SaVingbuilding)是指遵循环境规律和节能技术,对建筑规划、设计(朝向、间距)、外部环境(太阳辐射、风向)等进行研究后,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的建筑物,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物的能耗。2 “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的相同性2.1 都是节能的建筑不管是节能建筑还是生态建筑,必须是节能的、节约资源的。在节约能源方面:这两类建筑都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同时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节约资源方面: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2. 2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意味着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仍必须保持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但是,我国人均煤炭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在SARS期间,办公楼、住宅等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接着,又是持续的高温,带来了用电高峰,这两件事对我们国家的触动是很大的,大家认识到有些实验成果必须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2005年原建设部更明确地提出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四节一环”的建筑作为工作重点,也是“十一五”的重点,虽然字很少,但每两个字都涵盖着很深的技术力量。在现有的基础上来节能、节地、节水等是要靠技术来支撑的,从研发到实施再到法规到导向等一系列工作,都存在很大的空间,所以这是我国“十一五”的重点和重心,也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节约能源、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愈加重视,相继颁布和实施节能建筑或生态建筑的标准规范以及法律法规,对于节约能源、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生态建筑刻不容缓。3“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的不同性3.1 特征不同3.1.1 节能建筑主要强调节能节能建筑是通过节能材料的应用、先进技术的使用、合理设计的调和达到用户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在这三者中,合理设计重要性大于技术因素,技术系统的重要性又大于单纯材料。要达到高舒适度、低能标准,需要较多的技术支撑和设计经验,包括五大方面:规划整体布局。有整体采光、自然通风、建筑空间、节能、节水、节材;小气候环境的研究。有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运用、原生地貌与建筑的融合、原生生物的保留;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含体形设计、开窗比例、遮阳设计、外墙保温隔热等;内部各技术系统之间的配合。如零耗能、热泵、光纤照明、中水回收、变频;生态能源系统的应用等。如太阳能、余热回收、蓄能、能耗模拟评估及检测。节能建筑主要有如下3个特征:地域性i,考虑因地域不同、环境差异导致的气候、生活习俗、建筑形式等方面的差别是巨大的;可控性t卷,是最重要的原则。同一个地域的同一建筑物也会因为其年月日时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湿度、温度、光照、气流,从而导致建筑物的能耗随时间涨落;经济性,节能建筑的造价不宜超出同类建筑的20%。3. 1.2生态建筑主要强调环保生态建筑是在节能的基础上,强调环保。它基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则,以“可持续”经济为基础、“可持续”社会为内涵、“可持续”技术为支撑。它在研究方面将建筑、人、环境纳入一个统一的整体。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和谐一。在设计方面,主张自然、和谐。提倡在技术上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要做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自身必须适应环境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建筑物坐落的地理条件,要求土壤中无有毒的物质,地温相宜,地下水纯净、地磁场适中、无灾害性地质条件;生态绿色建筑完全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树皮、毛竹、石头、石灰或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建筑材料来建造,对这些建材还必须经过检验处理,以确保其无揖无害,并具有隔热功能,有利于供暧一体化,以提高热效率和节能,在炎热季节还可降低户外高温向户内传递和辐射;生态绿色建筑根据所处的环境设置太阳能装置或风力装置等,以充分利用天然、再生资源,达到既减少污染又节能环保的目的;生态建筑内要尽量减少废物的排放;有合理的立体绿化,能有利于保护、稳定周边地域的生态;富有生态文化及艺术内涵。根据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的研究显示,世界各国的生态建筑研究大体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节能环保、生态绿化和舒适健康。各国从最先面临的省能省资源出发,逐渐认识到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转而为生态绿化,最后回归到人类生活基本条件:舒适与健康。4结语(1)发展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是建设领域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2)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示范楼集成了国内最新的建筑技术成果,是建筑技术研究与集成的平台、教育培训展示基地、推广和应用的示范;(3)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学科交叉,还需要研究、设计、建设等多方的相互配合、协作;(4)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发展要以经济基础为支撑,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导向。同时,需要研究、开发、设计、施工等各方面形成共同的愿望和推动力;(5)发展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可带动30多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必将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6)发展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文献:1张存,袁庆娟.论绿色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内江科技,2007(10):69-70.2仇保兴.介绍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R,2008.3耿瑞涛.绿色建筑与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08(10):42-444李明,张景梅.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5):106-108.5曹海瑛.节能建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6(11):123-125.6杨子江.绿色生态住宅刍议J.工业建筑,2004(2):7-8.7王汉立.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差异性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8):56-59.8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2010(1):46-49.9张弓.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5):169.10陈海玉.试论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的差异J.居业,2015(10):110111.11郭猛.浅谈中国建筑节能发展趋势JL建筑节能,2013(1):74-76.12熊运华.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江西建材,2016(1):42.13曹通,邢啥.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的应用J.门窗,2014(6):229.14李浩明.浅谈建筑节能与环保J.科技信息,2012(27):334.15陈文建,季秋媛,王一斐,等.浅谈未来节能建筑的应用与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报,2013(1):122-125.16李桂祥.谈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与趋势J.山西建筑,2014(36):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