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钤大道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渝铃大道新建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新余市交通运输局编制日期:20制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渝铃大道新建工程项目代码/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江西省(自治区)新余市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管委会境内地理坐标起点:东经114。5026.598,北纬27。516941"终点:东经114。42,35.789”,北纬27°50'11.160"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二、交通运输业130等级公路-其他用地(用海)醐(Irf)/长度(km)永久用地面积为1090.08亩,临时用地面积为176.75亩长度13.656km建设性质O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口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口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胤新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余发改产业字(2022)2号总投资(万元)82903.7164环保投资(万元)100O环保投资占比(%)0.12施工工期两年是否开工建设口否口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表1-1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表专项评价的类别涉及项目类别本项目情况设置情况地表水水力发电:引水式发电、涉及调峰发电的项目;人工湖、人工湿地:全部;水库:全部;引水工程:全部(配套的管线工程等除外);防洪除涝工程:包含水库的项目;河湖整治:涉及清淤且底泥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项目不涉及无需设置地下水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全部;地下水(含矿泉水)开采:全部;水利、水电、交通等:含穿越可溶岩地层隧道的项目不涉及无需设置生态涉及环境敏感区(不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不涉及无需设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置大气油气、液体化工码头:全部;干散货(含煤炭、矿石)、件杂、多用途、通用码头:涉及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项目不涉及无需设置噪声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业涉及环境敏感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区的区域)的项目;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全部本项目属于一级公路,且涉及敏感点设置环境风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全部;油气、液体化工码头:全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线(不含城镇天然气管线、企业厂区内管线),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不含企业厂区内管线):全部不涉及无需设置注:“涉及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位于、穿(跨)越(无害化通过的除外)环境敏感区,或环境影响范围涵盖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针对该类项目所列的敏感区。规划情况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一、与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相符性分析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交通系统发展目标:公路:在新余现有的沪昆高速、大广高速、樟吉高速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新余与周边区域、新余中心城区与市域乡镇的快速交通联系,提升改造省道、县道,建设城市环线,建立货运公路通道,提高网络整体等级,形成多层次且衔接紧密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实现中心城区、县城及乡镇间的快速联系,到达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时间重点城镇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一般城镇控制在1小时以内。渝铃大道新建工程位于新余市北部,连接分宜县S222与新余市G533绕城路,是分宜县至新余市的快速通道,强化了新余与周边区域、新余中心城区与市域乡镇的快速交通联系,与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相符。一、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一级公路建设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本项目不在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之中,属于允许类。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规定。且项目已取得“新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渝铃大道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余发改产业字(2022)2号),故项目建设符合江西省产业政策要求。综上,本项目符合国家与江西省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三、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符合性分析表14项目与(建标(2011)124号)的相符性分析其他符合性分析(建标(2011)124号)要求本项目情况总体要求2.1.I公路建设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节约集约用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2.1.2公路建设应在满足工程实施、安全运营、管理养护、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前提下,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范施工、严格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集约用地,积极进行改地造地、复垦,对建设用地进行优化配置和科学利用。根据新余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对渝铃大道新建工程用地预审与选址的初步意见及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土地规划。项目在满足工程实施、安全运营、管理养护、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前提下,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范施工、严格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集约用地,积极进行改地造地、复垦,对建设用地进行优化配置和科学利用。2.2. 1公路规划阶段,应深入 调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 发展、区域产业布局、交通 运输需求的分布和发展、区 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出行需 要以及占用土地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路网布局。公路规划阶段,已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布局、交通运输需求的分布和发展、区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出行需要以及占用土地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路网布局。设 前 期 研 究2.2.2 公路建设项目立项研究阶段,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现有路网状况和交通发展需求,综合考虑环境、土地、资金等条件,科学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规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2.3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在深入调查公路建设项目立项研究阶段,已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现有路网状况和交通发展需求,综合考虑环境、土地、资金等条件,科学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规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已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的基础上,科学论证比选路线走廊带和主要控制点,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尽量减少占地,避让基本农田和经济作物区。论证比选路线走廊带和主要控制点,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尽量减少占地,避让基本农田和经济作物区。公路设计2.3.1公路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理念,提高水平,合理选用技术指标,优化方案,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约用地。公路设计已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理念,提高水平,合理选用技术指标,优化方案,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约用地2.3.2路线设计应将占用土地数量作为重要因素纳入路线方案比选,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布线,最大限度减少占地,特别是耕地。在本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在路线、路基工程、桥涵工程等方面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路线:在本项目路线设计时,合理掌握线型指标,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并注重平、纵线型的协调性。2、路基:在路基设计中,在路线纵坡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路堤的高度,在占用耕地集中的路段设置必要的挡土墙,以减少耕地的占用。3、桥涵构造物:在构造物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对当地土地利用和水利设施的影响。4、在设计文件中明确路基开挖、取土弃土等占地范围,并提出相关要求,不在耕地范围内取土弃土,不允许超出设计文件规定的征地范围等。2.3.3路线设计应合理选用平纵、横技术指标,特别是直接影响占地的车道数、中间带和硬路肩(紧急停车带)宽度等,避免片面追求高标准。项目路线设计已合理选用平纵、横技术指标,特别是直接影响占地的车道数、中间带和硬路肩(紧急停车带)宽度等,避免片面追求高标准。2.3.5对必须通过耕地的路段,路基设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设置边坡挡土墙、采用节地型排水沟和压缩护坡道、碎落台宽度等可行措施,以减少占地。项目通过耕地的路段,路基设计采取设置边坡挡土墙、采用节地型排水沟等措施减少占地2.3.6路基填挖方应认真勘察、精细计算合理调配,力求自身利用平衡,减少设置取、弃土场;必须设置取、本项目路基填挖方已认真勘察、精细计算合理调配,力求自身利用平衡,减少设置取、弃土场,工程沿线不设置取土场,缺方全部外购,弃土场时,应与改田、造地、复垦相结合。共设置弃土场5处。本项目施工结束后弃土场均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完工后应迅速实现弃土区、开挖区、边坡等的草皮覆盖,可以先植草再种树,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形成多层植被的形式。2.3.7需借土填筑路堤时,应在技术、经济可行的条件下,考虑利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业废渣及其他建设工程(如河道整治、水库开挖、鱼塘建设等)的废弃土方。本项目借土来自其他建设工程的废弃土方2.3.8路基排水设施的断面形式和尺寸,应根据公路实际情况,经计算后合理确定,不应采用超过排水能力需要的断面形式和尺寸。本项目路基排水设施的断面形式和尺寸,均经计算后采取排水能力需要的断面形式和尺寸公路施工2.4.1在公路施工中,应收集并保存公路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以用于造地、S垦或恢复植被。取、弃土场的施工防护应符合要求,以防止水土流失。本项目开挖的表土暂存于堆土场,后期均用于项目复垦及植被恢复。堆土场的施工防护符合水土保持方案要求。2.4.2在满足公路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施工临时用地应严格控制,并根据工程进度统筹安排,尽可能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解决,或利用荒地、废弃地,尽量不占用耕地。对于必须占用耕地的,在完工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复垦。本评价要求项目临时占地在工程完成施工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复垦。由上表可知,本项目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相符。四、项目“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相符性分析根据新余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图,本项目不在生态红线范围内。项目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国家公益林等需要特需保护的环境敏感区,项目符合新余市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2、与环境质量底线相符性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底线为:环境空气质量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项目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2类标准;邻近交通干线两侧(距道路边界线外35m内)执行4a类标准。采取本环评提出的相关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不会突破区域环境质量底线。3、资源利用上线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公路项目,本项目不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企业,用水来自市政供水管网,用电来自市政供电。建成运行后通过内部管理、设备选择、原辅材料的选用和管理、废物回收利用、污染治理等多方面采取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有效的控制污染。水、电等资源利用不会突破区域的资源利用上线。4、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明令禁止和限制的项目,也不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的建设项目;不属于污染量大、污染控制难度大和环保投资高的项目。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三线一单”控制要求。(1)与新余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与新余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的相符性分析见下表。表12与新余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的相符性分析维度清单编制要求生态环境准入要求本项目空间布局约束禁止开发建设活动的要求禁止新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现有产业改、扩建不得使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规定的淘汰类规模和生产工艺。本项目属于公路建设项目,不属于生产型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的要求I.在绿色农(副)产品基地、有机农(副)产品基地、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国家、省法律保护的自不涉及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化遗产地、历史文物所在地、重要渔业水域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保护区禁止新建或改扩建钢铁(铁合金)、电石、水泥、造纸(制浆)、农药(原药生产)、电镀、皮革、焦化、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印染、陶瓷、化纤(黏胶)、医药原料药等高能耗、高排放建设项目。2.在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区域如居民集中区、医院和学校附近、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等,以及因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的区域内,禁止新建或扩建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项目。严格控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冶金、纺织印染、危险化学品仓储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3 .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环境质量超标区域、土壤事故频发区域新建、改建、扩建增加对土壤产生污染的项目。4 .在城镇居民聚集区域、规划区,主导风上风向,以城镇中心为界限,向外延伸5公里内,禁止新建化工、农药(原药生产)、钢铁、焦化、水泥(熟料)、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型项目。5 .新余市范围内全面禁止采砂。不符合空间布局要求活动的退出要求1 .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促使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以及环境风险、安全隐患突出而又无法搬迁或转型企业,依法实施关停02 .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3 .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4 .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落实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淘汰老旧落后船舶。5 .加大推动带钢酸性平台,淘汰带钢不涉及落后酸性工艺。6 .小(二)型及以上的山塘水库退出承包养殖,实行人放天养。7 .淘汰设区市建成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有序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分散供热锅炉全部淘汰,不再新建分散供热锅炉。污染物排放管控允许排放量要求1 .到202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1097吨、2345吨、39784吨、25689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4.3%、3.8%、26.67%和12.51%。2 .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0.5%o不涉及现有源提标升级改造1.2020年底前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2 .在用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完成提标升级改造,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3 .推动全市水泥企业完成原辅料堆场及其他生产设施的无组织废气排放治理工作,并开展废气治理升级改造工作,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中特别排放限值。不涉及环境风险防控联防联控要求1 .加强赣西片区对袁河水质的共同保护,建立健全执法联动和突发环境事件跨区域合作应急机制。2 .增强与萍乡、宜春等地的联系,完善流域合作,推动建立跨区域的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不涉及用地环境风险防控要求严格管控类耕地禁止种植粮食等农作物和牧草;安全利用类农用地制定农用地等安全利用方案,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已污染地块需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治理与修复,符合土地利用属性相关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后,方可进入用地程序。不涉及企业环境风险防控1 .生产、存储危险化学品及产生大量废水的企业,应配套有效措施,防止因渗漏污染地下水、土壤,以及因事故废水直排污染地表水体。2 .产生、利用或处置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的企业,在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过程中,应配套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涉及水资源利用总量要求1 .至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8.18亿H?,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降低33%,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降低26%,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1。2 .至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8.24亿n?。不涉及资源利用效率要求地下水开采要求不得在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取用地下水。不涉及能源利用总量及效率要求1.到202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090万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5%。其中渝水区、分宜县、高新区、仙女湖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分别为18%、18%、17%、17%o2.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以上。不涉及禁燃区要求1 .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一切建设项目(含新建住宅楼)。2 .禁燃区内的单位和个人要逐步淘汰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改用集中供热或气、电、油、成型生物质等清洁燃料或采取集中供热形式。不涉及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符合新余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2)本项目与新余市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沿线经过的主要城镇有仙女湖区观巢镇、渝水区界水乡及分宜县湖泽镇,经对照新余市环境管控单元分布图,本项目位于新余市仙女湖区一般管控单元1(编码:ZH36050230004),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优先保护单元1(编码:ZH36050210001)及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一般管控单元2(编码:ZH36052130002),本项目与所在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要求的相符性分析详见下表。表i3本项目与所在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要求的相符性分析观巢镇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序号维度清单编制要求准入清单本项目1空间布局约束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的要求1 .孔目江两岸不得新建有污水排放的工矿业企业,不得新设立动物饲养场和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不得新建有污水排入孔目江水体的宾馆、餐饮企业。2 .限养区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禁止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不涉及2污染物排放管控污染物排放绩效水平准入要求1.非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品制造等项目污染物排放应满足总量要求。不涉及湖泽镇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序号维度清单编制要求准入清单本项目1空间布局约束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的要求1.限养区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禁止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不涉及2污染物排放管控现有源提标升级改造1.现有涉水企业开展提标升级改造,总磷水污染物根据赣环水字(2018)51号文件要求达到特别排放限值。不涉及3新增源排放标准限制1.新建项目的总磷水污染物根据赣环水字(2018)51号文件要求执行特别排放限值。不涉及4污染物排放绩效水平准入要求1.非金属矿采选业、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水泥制品制造等项目污染物排放应满足总量要求。不涉及界水乡1空间布局约束允许开发建设活动的要求1.仅允许开展符合区域主导生态功能等不损害或有利于维护区域主导生态安全的活动。本项目为公路项目,符合区域主导生态功能等不损害或有利于维护区域主导生态安全的活动。2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的要求1 .限制开展有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质量的开发建设活动。尾2 .限养区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禁小牖J止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符合所在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要求。综上,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域“三线一单”的管理要求。五、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项目立项(附件2)及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附件6),本项目选址是可行的。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项目 组成 及规 模渝铃大道新建工程为新余市东西走向的公路,沿线经过的主要城镇有仙女湖区观巢镇、渝水区界水乡及分宜县湖泽镇,设计起点桩号K0+000于观巢镇汉泉村附近与新余绕城公路平交,途经案山上、龙背上、高地后下穿浩吉铁路再上跨大广高速,之后经罗沙、尚睦后与拟建湖泽至分宜S222一级公路共线(共线长度3.96km,目前已开始施工),终点K13+746.885与S222平交,路线全长13.656km(短链96.566m,长链6.065m),其中新余至湖泽段长9.696km,湖泽至分宜段3.96km(与在建湖泽至分宜S222一级公路共线)。1、项目由来渝铃大道新建工程位于新余市北部,连接分宜县S222与新余市G533绕城路,是分宜县至新余市的快速通道。随着新余市及分宜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区框架的拉大,交通量也迅速增加,目前,分宜至新余仅通过G533、G60沪昆高速及S3"连接,新余市与分宜县之间交通不畅的弊病已经日趋严重,时常发生拥堵现象,极大制约了分宜县与新余市交通融合发展,因此渝铃大道的建设迫在眉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规定,项目需办理环评手续。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五十二、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中“130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生命救援、应急保通工程以及国防交通保障项目;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V中“其他(配套设施除外;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三级、四级公路除外)”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新余市交通运输局特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派遣技术负责人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编制了本环评报告表,从环保角度论证项目建设可行性,提出防治污染环境的对策与措施,为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现呈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查。2、项目组成情况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表2-1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工程分类建设内容主体工程道路工程K0+0()0K13+656段公路等级纪设计速度60knh路基宽度24.5m路面结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2年设计荷载公路一级桥梁大桥1座:共383米中桥4座;共208米涵洞涵洞66道,共2317.1m,含箱涵通道17座交叉立交2处(卜穿浩吉铁路、上跨大广高速)平交11处(主要被交等级公路有G533国道及省道S222,其它均为地方道路)临时工程施工场地本项目设置.1个混凝土拌合站,一个水稳拌合站、一个钢筋加工厂施工营地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租赁当地居民点,不设置施工营地。取土场及弃土场全线挖方806007m3,填方11267760P,根据调配情况借土方571042.lm工程沿线不设置取土场,缺方全部外购,全线共设置弃土场5处,具体位置及取弃土量见表2-6、表2-8辅助工程绿化工程全线土路肩喷播草籽绿化,高填方处应及时种植绿化。因修路砍伐的树木要及时补种。公路两侧的树木及边坡草皮绿化应与筑路工程同时完成。通信工程按规划新建通信管网,详细技术指标及工程量见下文。照明工程按规划设置照明、供电装置。电力工程按规划布设电力通道。公用工程给排水路基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一般用于填方路堤段。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沟底宽底cm,沟深80cm,顶宽140cm;用C20混凝土预制块砌筑,预制块厚度8cm。路面设置2%路拱横坡,路面水由路拱横坡向两侧自然分散排出,并通过路基边坡、护坡道流入路基水沟。环保工程大气环境加强机动车辆的运输管理,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定期委托洒水车进行洒水和路面清扫。固体废物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扫。声环境加强交通管理,严格管理和控制车辆鸣笛等;加强路面维护保养,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和行车的平稳性。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表2-2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公路等级级设计速度km/h60路线长度km13.656路基宽度m24.5行车道宽度m4×3.5最小平曲线半径m341.943最小竖曲线半径凸m3600凹m4500最大纵坡%4.496最短坡长m171.238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公路一级设计洪水频率1/KX)本项目路线全长13.656公里,共有大桥1座,长383米;中小桥4座,长208米;涵洞66座,长2317.1m,含箱涵通道17座;交叉13处。3、道路主要建设内容(1)路线布设拟建项目为东西走向,设计起点桩号K0+000于观巢镇汉泉村附近与新余绕城公路平交,途经案山上、龙背上、高地后下穿浩吉铁路再上跨大广高速,之后经罗沙、尚睦后与拟建湖泽至分宜S222一级公路共线(共线长度3.96km,目前己开始施工),终点Kl3+746.885与S222平交,路线全长13.656km(短链96.566m,长链6.065m),其中新余至湖泽段长9.696km,湖泽至分宜段3.96km(与在建湖泽至分宜S222一级公路共线)。(2)路基工程路基宽度本项目一般路段路基宽采用24.5米的标准建设。整体式路基路幅布置为:0.75米(土路肩)+3.0米(硬路肩)+2x3.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2.0米(中央分隔带)+05米(路缘带)+2x3.5米(行车道)+3.0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如图所示:路拔标准横嘶而图2-124.5m宽路基标准横断面图K2+460下穿浩吉铁路,采用分离式路基,单侧路基路幅布置为12.25m=0.75米(土路肩)+0.75米(硬路肩)+2X3.5米(行车道)+3.0米(硬路肩)+0.75米(±路肩)o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如图所示:路斯标准”航由分期K路祭图2-212.25m宽离式分离式横面图路基高度原则上挖方路基边坡高度控制在30In范围内;对于路基中心挖深大于30m路段,进行深挖路基设计;填方路基边坡高度一般控制在20m范围内,对于填高超过20m高路堤,将作为高填路基设计。路基边坡填方边坡一般为1:1.5;当填料为粘性土、砂性土或者为卵石土、砾类土、碎石土,边坡高度大于8米小于20米时,上部高度&0米范围内,边坡为1:1.5,下部边坡1:1.75,变坡处不设平台,采用折线式。土质挖方边坡设计视边部高度、土质类型、密实度和干湿类型确定。一般情况下,边坡高度小于20米时,胶结质土边坡为1:0.5-1:0.75,中密、密实土为1:0.751:1.0,较松土为1:1.0-1:1.5;边坡高度在2030米时边坡采用1:1.0-kl.5o岩石挖方边坡视岩性、地质构造、风化破碎程度、边坡高度、地表及地下水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边坡高度小于20米时,边坡采用1:0.51:1.0。路基防护对于路堑边坡,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对坡面绿化防护类型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在坡面防护上,根据地形、地质选择合理的型式,综合景观设计,以杜绝坡面型式单调、呆板的现象,使整个公路沿线景观丰富、自然协调。对于稳定边坡,主要以植被防护为主。防护类型有植草、挂网植草、衬砌植草、客土喷播、喷混植生。岩石边坡或植草难以直接生长的边坡以客土喷播、喷混植生为主,其他边坡类型以植草、挂网植草、衬砌植草为主。对于因开挖欠稳定或不稳定的边坡,应以加固为原则,并尽可能多的对坡面进行绿化设计。稳定加固型式采用锚杆、锚索等措施。对于不良地质地段,将采用不同的处置措施。路基排水路基排水通过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平台沟急流槽等形式,与沿线涵洞、通道、桥梁等构造物综合考虑,形成完整的路基排水系统,以保证路面排水和路基及其边坡稳定。1)本项目挖方段顺坡较少,少量顺坡路段汇水面积较小,不设置截水沟;平台设置平台沟收集坡面雨水,平台沟通过坡面埋设集中排水管(3040米设置一道)接入边沟。2)挖方边坡雨水通过边沟急流槽流入路堤排水沟。3)在填方路堤凹曲线底部设置拦水坡将路面雨水由路面排水急流槽导入排水沟。老路基拓宽改建本项目青草湖至茂田段利用在建分宜至观巢二级公路拓宽改建为一级公路。1)公路路基拓宽改建设计前,应对既有路基和拓宽场地进行调查、勘探和测试,查明既有路基的填料性质、含水率、密度、压实度、强度,以及路基的稳定情况,分析评价新拼接路基或增建路基对既有路基沉降变形和边坡稳定的影响。2)根据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既有路基现状及拓宽后的交通组成,综合比较确定既有路基的利用与拓宽拼接方案,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拓宽改建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3)合理利用既有路基强度,并根据既有路基的回弹模量、含水率和密实状态,综合确定既有路基的处理措施。4)做好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拓宽部分的路基应与既有路基之间保持良好的衔接,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防止产生纵向裂缝。其余未尽事宜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要求执行。特殊路基处理路线范围内主要不良地质现象表现为局部低洼地和水塘处的软弱土;特殊路基主要包括深路堑、半填半挖路基、陡坡路堤等。根据地质调绘资料、外业勘查结果和勘探报告资料,沿线软弱土表现为分布范围小、埋藏深度小、厚度小等特点,对路线布设影响小。1)深挖方本项目无深挖方路堑。2)高填方路堤本项目全线没有出现超过20m的高填方路堤。3)半填半挖路基路线通过稳定斜坡产生半填半挖路基。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直接填筑路基;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先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再将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m、内倾横坡为4%的台阶;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按陡坡路堤设计。除以上一般要求外,对于横向半填半挖和纵向半填半挖路基,设计中还考虑以下处治措施。横向半填半挖:当地面线与路槽底部交于填方半幅时,挖方路基从路床顶向下超挖80cm回填碎石土压实;当横向IOm长范围内填方高度大于4m时,除做上述处理外,在填挖界处路床范围内铺设二层双向土工格栅。纵向半填半挖:从填挖交界至挖方侧纵向IOm范围内超挖80Cm回填碎石土压实;从填挖交界至填方侧纵向IOm范围内填筑碎石土压实,碎石土按1:1.5放坡,并开挖成2m宽、内倾4%横坡的台阶;当填方段纵向IOm范围内高差大于4m时,除做上述处理外,在路床范围连续铺设二层双向土工格栅,并用碎石土填料铺筑IOm长过渡段。地下水丰富段增设横向渗沟。4)陡坡路堤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按陡坡路堤设计。根据外业勘察,陡坡路堤段地基不存在软弱层,因此,对于陡坡路堤,设计中主要考虑路堤沿斜坡地基的稳定性,处理后的稳定系数不小于1.25。对于陡坡路堤采取的主要处理措施如下:a清除地表草皮、腐土和覆盖土,将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m、内倾横坡为4%的台阶;b在路堤上侧坡面上设置截水沟,以阻止地面水浸湿基底;C地面以上Im范围内采用粒径大的填料,填料应嵌入地面;d陡坡路堤下侧按三级填筑,第一级路肩边部以下8m边坡坡率取为1:1.5,第二级8m以下12m边坡坡率取为1:1.75,第三级20m以下边坡坡率取为1:2.0,每级边坡之间设置宽2m、外倾坡度3%的边坡平台;对于坡脚地面坡度较陡路段,采用M7.5浆砌片石垛收脚防护。5)低填浅挖路基为了保证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小于2.0m(不小于重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或挖方高度小于2m的土质路段。开挖至路床底标高后,超挖80cm,然后换填碎石土及未筛分碎石并且保证路床底的压实度要大于94%o(3)路面工程路面结构分析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24x107辆,属重交通荷载等级。路面结构推荐方案上面层:4cm厚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砂(AC-130中面层:6cm厚中粒式SBS改性沥青碎(AC-20C)下面层:8cmATB-25密集配沥青碎石上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5Cm厚级配碎石(4)桥涵工程桥涵概况本项目新建大桥383米/座,中小桥208米/4座,涵洞66座,含箱涵通道9座,同时对现有三座桥梁进行拆除重建。表2-3桥梁布置一览表序,弓中心桩号桥名交角(0)梁长>m桥全I桥梁宽度(m)结构类型备注上部构造下部杉J造墩及基础台及基础新余至湖泽段(K()+()()()K9+792.052)1K0+287汉泉中桥904524.53-13力混空应筋土板预钢凝心柱式墩接桩基础肋板台接桩基础新建,分宜陵村对外道路(四级公路)下穿本桥,桥下净空4.5m2K1+625中左岭(细桥l三)1206612.03-2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小箱梁式接基柱墩蛇础板接基肋台桩础新建,桥底为等外机耕道及灌溉渠下穿K1+614.3中右岭(细桥Ig)12.()3ZK2+457.7浩路穿铁(下吉桥幅9083.16123-25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小箱梁式接基柱墩桩础台帽接桩基础羽,1x用分离式路基下穿浩吉铁路YK2+463.8浩路右穿铁(,下吉桥幅124ZK2+577高地小902212.251-16预制预/台帽新建,桥桥(左幅)应力钢筋混凝±空心板接桩基础下为等外机耕道及排洪渠YK2+5853高桥幅12.255K3+918.5大广高速跨线9038324.540+(50+75+5()+4*40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变截面连续梁式接基引:式接基主桥板墩tt础桥柱墩tt础板接基肋台桩础新建,上跨大广高湖泽至分宜段(K9+792.052K13+746.885)6K9+824.0铁路铁路跨线1206724.53-2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小箱梁式接大础柱墩扩基板接大础肋台扩基拆除重建,上跨铁坑铁路专用线7K1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