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福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124924       资源大小:180.27KB        全文页数:1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XXX-20X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XXXX-20XX福建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sforGreenRenovationofExistingBuildingsinFujian(征求意见稿)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目录1 .总则52 .术语63 .改造前评估与策划83.1 一般规定83.2 改造前评估10I场地环境现状10II建筑现状13III结构现状15IV给水排水系统现状17V暖通空调系统现状20Vl电气系统现状22Vn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243.3 改造策划254 .场地环境264.1 一般规定264.2 场地安全284.3 场地资源利用304.4 场地室外环境335 .建筑385.1 一般规定385.2 建筑空间布局445.3 安全耐久465.4 围护结构与节能505.5 室内环境536 .结构576.1 一般规定576.2 建筑结构596.3 非结构构件及其连接666.4 结构材料选用677 .给水排水707.1 一般规定707.2 给水排水系统757.3 节水器具与设备817.4 非传统水源利用848 .暖通空调888.1 一般规定888.2 冷热源与能源综合利用908.3 输配系统988.4 末端设备1058.5 室内环境1089 .电气1149.1 一般规定1149.2 2供配电系统1149.3 照明1189.4 电气设备节能1219.5 5计量与智能化12110 .可再生能源利用12310.1 一般规定12310.2 太阳能系统12410.3 空气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12610.4 地源热泵系统12911 .施工管理13211.1 一般规定13211.2 绿色施工13412 .运行维护13812.1 综合效能调适13912.2 运行管理14412.3 建筑主体维护14512.4 设施设备维护14712.5 室外环境维护14712.6 监测系统运行维护14813 .改造后评估149本标准用词说明151引用标准目录1521 .总则i.o.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福建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建筑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既有民用建筑绿色改造。1.0.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既有建筑现状和改造目标,采用适宜的技术,提升既有建筑的综合性能,减少建筑碳排放。1.0.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绿色改造greenretrofitting以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等为目标,对既有建筑进行维护、更新、加固等活动。2.0.2绿色改造技术greenretrofittingtechnology基于改造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周围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使被改造建筑实现绿色改造目标的适用技术。2.0.3改造前评估pre-assessmentforretrofitting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资料审阅、软件模拟等方法对既有建筑现状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2.0.4改造策划retrofittingplanning根据项目地理位置、市场分析、开发周期以及改造诊断结果,提出改造目标、改造功能、技术方案、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活动。2.0.5改造后评估post-assessmentforretrofitting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后,对单项改造措施效果和综合性能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2.0.6结构整体改造globalstructureretrofitting适用功能改变引起荷载明显增加,或引起主体结构体系改变、主体结构布置明显改变,以及存在加层、插层或平面规模扩建的改造。2.0.7结构局部改造IOCalStrUCIUreretrofiUing改建仅涉及原有结构局部区域的个别非抗侧力构件,并确保原结构整体抗震能力不被削弱的结构改造。2.0.8综合效能调适commissioning在建筑建造的全过程管理中,对建筑各个系统在现场检查、平衡调适验证、设备性能测试及自控功能验证、系统联合运转、6综合效果测试验证的整个体系过程进行管理的控制方法。2.0.9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为延长建筑、结构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结构损伤、设备故障,提高既有建筑可靠性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3.改造前评估与策划3.1 一般规定3. 1.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综合考虑项目现状、改造定位、功能需求、实施策略等要求,进行现场查勘与评估、技术经济性分析、业主改造意愿等因素进行改造前评估与策划。【条文说明】既有建筑改造前的评估与策划对改造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评估与策划可以对既有建筑各方面的性能现状进行全面了解,确定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潜力和可行性,为改造规划、技术设计及改造目标的确定提供主要依据。在进行评估与策划时,应充分考虑既有建筑所处区域的整体规划要求、改造采用的投、融资模式、改造前后建筑功能变化等,保证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4. 1.2改造前评估和改造策划宜根据改造需求,按照建筑相关专业开展局部或全面评估与策划,主要包括总平面、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可根据改造资金、改造需求等选择分步实施单项改造或综合改造,在进行评估策划时,可以按绿色改造涉及的专业内容,对总平面、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开展局部或全面评估策划,在评估与策划过程中应注意各方面的相互影响。5. 1.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前评估可采用现场查勘、问卷调研、资料审阅、现场检测、软件模拟等办法,确定建筑现状及运行效果。【条文说明】对既有建筑改造前应采取多维度的调查评估,以准8确的确定既有建筑的现状及运行效果,作为既有建筑改造的设计依据。6. 1.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前评估阶段,应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概况;2评估依据;3评估过程和结果;4评估过程与改造建议。【条文说明】评估结论基于局部或全面评估工作得出,应明确既有建筑是否要进行绿色改造,并给出具体的绿色改造建议。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改造前的能耗、水耗等运行数据以及总平面、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等专业相关内容。7. 1.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策划阶段,宜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改造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改造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概况;2绿色改造的必要性;3改造方案的分析比较;4经济性分析;5资源利用与环境效益分析;6风险控制策略;7结论与建议。【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策划阶段,可根据项目改造的繁简和难易程度,出具具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改造方案。当改造内容较多、牵涉范围较广时,宜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改造的必要性、技术方案、经济性及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当项目进行单项改造时,宜根据评估结果、改造目标等,给出适宜的改造方案。3.1.6既有建筑设计绿色改造部分竣工图纸等相关资料不全时,应结合现场查勘,进行补充完善。【条文说明】当既有建筑建设年代久远,相关被工图纸没有或不全时,宜结合现场查勘等方法,对建筑图纸进行补充完善,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设计提供支撑和依据。3.2改造前评估I场地环境现状3. 2.1既有建筑场地安全性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安全性及稳定性,包括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影响,场地及周边存在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电磁辐射影响、土壤污染状况等;2场地无隙碍设施的设置,包括场地内道路、组团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设置情况等;3场地内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方法: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场地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竣工图纸、无障碍设计图纸,现场检查。【条文说明】本条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场地安全性提出评估。评估既有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是否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的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是否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对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或有害物质是否采取有效的治理与防护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综合评估场地安全是否符合各项安全标准;场地无障碍设计是否合理,并满足使用要求。以上内容,若存在不符合要求的,需要给出改造建议。场地抗震防灾评估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IK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及防洪标准GB50201:土壤污染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电磁辐射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场地无障碍设计等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o3. 2.2既有建筑场地环境布局,宜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及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场地及周边园林绿地、河道水系、道路、既有构筑物、构件和设施等现状;2建筑环境,包括建筑室内外日照、风、声、光环境质量;3场地交通及停车设施,包括场地内车行、人行路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置等:4场地绿化用地,包括场地内绿地率、集中绿化的现状,复层绿化的布置等;5场地雨水控制利用现状,包括场地雨水管线设置和排水能力,场地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等布置情况,是否存在场地内涝情况等;6建筑与周边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消防车道及应急救援条件的布置与现状等。评估方法:查阅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竣工图纸、景观竣工图纸、雨水管线竣工图纸,建筑环境分析报告、停车设施运行记录、消防设施布局图等,并现场核实。【条文说明】建筑环境质量与日照密切相关,日照直接影响居住者的正常生活和居住质量。我国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医院、疗养院等公共建筑的日照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应评估周边建筑是否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对于原先未满足日照标准的周边建筑,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时,建筑群布局调整方案宜统筹考虑场地实际风环境的检测结果,风环境的质量主要关注冬季、过渡季以及夏季的典型风速和风向工况的舒适性。同时,场地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当噪声敏感建筑不能远离噪声源时,给出合理降低噪声的措施。建筑与公共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十分重要,既有建筑改造中应重视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的便捷联系,合理设置出入口。同时,机动车停车应符合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科学合理组织场地交通流线。评估时现场查看建筑附近公共交通站点、建筑场地交通流线及停车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给出优化策略。场地绿化用地评估包括对场地内绿地率、绿地的空间分布与结构、集中绿化现状等,并对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的要求相对比,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宜给出改造建议。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合理利用场地现有条件设施场地雨水设施。对于场地占地面积大于10万m”的改造项目,宜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不大于10万户的改造项目,宜根据场地条件合理采用雨水控制利用措施。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宜合理引导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包括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评估时查阅雨水专项设计方案及相关漆工图纸,并现场查看和询问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地面生态设施的设置情况。既有建筑场地中存在区域内道路宽度、承载能力或净空不能满足消防车停靠需要的情况,为灭火救援带来不便。评估时现场查看建筑周围地面和消防设施设置情况,对是否满足灭火救援场地、消防车停靠、消防员登高操作的要求做出判断。II建筑现状3. 2.3既有建筑功能与布局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建筑功能空间的分布和利用情况:2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评估方法:查阅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竣工图等,现场检查。【条文说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目前建设用地紧张、既有建筑普遍存在停车难等问题的背景下,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时对地下空间进行扩建或合理利用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既有建筑受建造时技术、经济水平及功能需求的制约,可能存在建筑使用功能不完善或原有使用功能不适应当前的需求,因此在进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前,需要对建筑使用功能或功能空间分布等进行评估。通过查阅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立而图、剖面图等,了解既有建筑功能空间的设计情况,同时对既有建筑实际功能空间分布及利用现状进行现场查勘,全面掌握既有建筑功能布局实标信息。对于已存在地下空间的建筑,应分析其利用效果,给出科学合理的改造建议;对于无地下空间的建筑,应通过查阅建筑竣工图纸、现场查勘,对既有建筑空间、结构条件等进行评估论证增加地下空间的可行性。3. 2.4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性能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1外墙构造形式、传热系数及热工缺陷;2屋面构造形式及传热系数;3外窗、透光幕墙、屋顶透光部分传热系统、太阳得热系数/遮阳系数及气密性;4地下室、外墙、室内、屋面防水安全性及可靠性。评估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外窗、透光幕墙、屋顶透光部分物理性能和热工性能检测报告,地下室、外墙、恻浴间地坪、楼板、屋顶渗漏检测报告等,现场检查。【条文说明】外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以检测报告为准,如没有检测报告,应现场确认保温材料种类;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规定进行检测并结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计算得到;外墙外保温系统热工缺陷检测应采用红外热像法和敲击法,且采用红外热像法应全数检测,并应采用敲击法复核缺陷部分。屋面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以检测报告为准:屋面传热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77的规定进行检测并结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计算得到。外窗、透光泉墙、屋顶透光部分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针对公共建筑)/遮阳系数(针对居住建筑)及气密性能应以检测报告为准,当存在异议或无检测报告时,外窗、透光幕墙、屋顶透光部分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遮阳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和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地下室防水等级的划分及渗漏水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相关规定。外墙防水检测可选用淋水法:室内地坪和楼板防水检测可选用蓄水法;屋顶防水检测主要是观察法,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h后,观察是否渗漏:具备蓄水条件的檐沟、天沟应进行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h。3.2.5既有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评估宜包含下列内容:1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2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评估方法:查阅建筑竣工图纸,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检测报告,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检测报告。【条文说明】部分既有建筑受建造时技术、经济水平及功能需求的制约,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等,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以及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等不适应当前的需求,需要对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进行检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控制人所处环境的噪声级,提高隔声性能,减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IH结构现状3.2.5既有建筑安全性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1地基基础的检测鉴定;2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完损状况、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及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可靠性检测;3结构构件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及主体结构和构件的变形检测;4根据既有建筑结构的现状和改造目的及后续使用年限,依据相关标准,综合评估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方法: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图纸、使用情况和修缮资料,现场检测,分析验算评估,出具安全性鉴定报告。【条文说明】一般情况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在既有建筑结构现状和使用用途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实施的改造活动,根据相关规定,应对后续使用年限内的既有建筑结构进行安全性鉴定,以确保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后的使用安全。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等标准的相关规定,对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性进行鉴定。1地基基础的安全性鉴定,可通过评定地基变形或地基承载力来确定。地基变形可根据地基沉降速率以及上部结构损坏情况确定: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安全性评定过程中,若无法获取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参考房屋附近的地质资料,或进行补充勘察确定。2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检测应包括结构构件的材料强度、稳定性、延性与刚度,预埋件、紧固件与构件连接,结构间的连接等:对于物体结构,还应包括局部承压与局部尺寸:对于混凝土结构,还应包括短柱、深梁的承载性能:对于钢结构,还应包括构件的长细比、钢筋锈蚀状况等。3结构和构件的变形检测应包括结构顶点和层间位移,受弯构件的挠度与侧弯,墙、柱的侧倾等。对结构、构件的变形,应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整体结构和其中有明显变形的构件进行检测。当既有建筑结构在绿色改造时,对主体结构进行改建、扩建、加层或改变使用用途使其荷载发生变化时,除对既有建筑进行安全性鉴定外还应进行抗震鉴定。3. 2.6既有建筑结构耐久性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既有建筑物所处的工作环境;2结构构件材料的耐久性检测。评估方法: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图纸和资料,环境调查记录、修缮改造资料、结构构件表面覆盖的材料等,必要时对结构耐久性能进行现场检测。【条文说明】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及协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等对既有建筑的耐久性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可包括两部分:材料剩余价值,包括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抗压强度、抗渗性、抗冻融性能:目前材料受到的损伤情况,包括碳化深度、裂缝及缺陷、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及分布情况、钢筋锈蚀情况、化学腐蚀情况等。3. 2.7既有建筑材料性能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力学性能;2耐久性;3回收利用价值。评估方法:查阅设计文件、材料性能检测报告;现场检测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性,测算建筑材料节能环保价值。【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时,应充分利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有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合理使用。根据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对材料性能进行合理推断和折算,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材料性能进行抽样检测。既有建筑材料性能评估主要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砌筑砖强度、物筑砂浆强度、钢材品种、木材强度等结构承重材料的性能,同时也应对建筑内装修材料,如灵活隔断、玻璃栏板、吊顶材料等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可回收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可采用钻芯法、回弹法、贯入法等检测方法对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IV给水排水系统现状3. 2.8既有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供水系统设置和运行合理性,包括供水方式、供水系统分区、供水管网水质、末端用水压力、是否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等;2供水系统水质检测;3用水计量装置设置情况和建筑用水量,包括是否按供水用途、管理单元或付费单元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用水计量装置的读数准确性,建筑总用水量及不同用途用水量;4热水系统设置合理性,包括系统循环和管道保温情况、配水点出水温度达到46C的时间、是否有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制热形式和水加热设备能效等级;5排水系统的设置合理性和使用现状,包括雨污水是否分流排放、排水管是否出现堵塞渗漏现象、污水排放水质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等;6给水排水管道使用年限和运行使用情况、管材、管件及管网漏损情况;7给水排水系统隔声减振措施的设置合理性,包括设备是否存在噪声振动干扰、给水排水管道水流声是否存在对噪声敏感房间的干扰等。评估方法:查阅给水排水系统竣工图纸、设备材料表、产品说明书、产品合格证,水平衡测试报告、污水水质检测报告等,进行二次供水设施进出水水质检测、末端用水水质、压力随机抽样检测,进行水压试验,现场检查。【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给水排水系统的评估主要包括供水系统、水质、用水计量装置和用水量、热水系统、排水系统、管道及管材、隔声减振等7项内容。当采用原设置二次供水设备时,应进行二次供水设施进出水质检测,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供水末端的水质检测至少应包括色度、浊度、嗅味、肉眼可见物、PH值、大肠杆菌、细菌总数、余氯等指标,取水点宜设在水池(箱)出水口和管网供水末端出水口。原有给水系统没有完全拆除时应检测末端用水水质。供水管网末端用水压力可根据供水系统分区抽样,抽取各分区内最高层和最底层供水末端压力。建筑总用水量及不同用途用水量可根据用水计量装置估算,即总水表等于分水表之和,若未安装用水计量装置,可委托第三方进行水平衡测试,测试方法可参照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BZT12452o管网漏损情况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进行检测和寻找漏水点。管网漏失量包括:阀门故障漏水量、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水池及水箱溢流漏水量、设备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污水排放水质检测宜包括PH值、COD、BOD、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色度等指标。3. 2.9既有建筑用水器具与设备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各类卫生器具的使用年限、完好程度、数量、用水效率等级、节水器具使用比例等;2储水及消毒设施的使用年限和运行使用情况,包括储水设施的材质、附属配件、漏损情况等和消毒设施的消毒方式、消毒效果等;3水加热设备的使用年限和运行使用情况,包括材质、换热效率、水侧阻力和能效等级等;4循环或加压水泵使用年限、额定参数、运行效率及能耗;5绿化灌溉方式、绿化灌溉设备及运行情况、绿化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及用水量;6空调冷却水补水量、冷却塔蒸发耗水量、冷却水水质。评估方法:查阅给水排水、暖通、景观竣工图纸,给水排水设备表、产品说明书或节能性能检测报告,绿化灌溉用水计量装置计量数据、绿化灌溉及冷却水系统运行记录、冷却水系统用水量计量报告、冷却水水质检测报告等,现场检查。【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给水排水系统的评估主要包括卫生器具、储水及消毒设施、水加热设备、循环或加压水泵、绿化灌溉用水、空调冷却水6项内容。卫生器具的评估主要通过现场核查,用水效率等级可根据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如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K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2,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8.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9等。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指排出冷凝热所需的理论蒸发耗水量,可由冷却塔年冷凝排热量除以水的汽化热得到,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及评价技术细则的要求计算。3. 2.10既有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非传统水源利用,包括是否采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用途、利用率、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和防止误接、误饮、误用的安全措施等;2景观水体补水水源、补水量、处理工艺、水质等。评估方法:查阅给水排水、景观竣工图纸,非传统水源当地相关主管部门证明【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给水排水系统的评估主要包括非传统水源利用、景观水体2项内容。非传统水源用于景观用水时,水质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要求进行;用于车辆清洗、绿化浇灌等杂用水时,水质测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要求进行。V暖通空调系统现状3. 2.11既有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通风空调系统基本信息,包括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及末端系统的形式、通风系统的形式、系统使用年限及运行现状、管道使用状况、设备能耗、自控系统配置及运行情况、调节控制策略,以及不同空调区域业态、每日空调运行时段及时长等;2通风空调系统运行状况,包括空调系统能效比、空调末端能效比,冷热源供回水温度、供水量、运行效率,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冷却水系统冷却效果,末端设备的送风量及送风参数,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等;3节能运行措施,包括系统节能运行策略、能量回收装置设置、管道保温性能、分项计量设置、能耗管理系统设置等;4通风空调系统能源耗量,包括建筑总用电量,冷热源设备用电量、输送设备用电量、末端设备用电量,燃料消耗量等。评估方法:查阅通风空调系统竣工图纸、分项计量竣工图纸、设备材料表、设备产品合格证,系统运行记录、能源审计报告、节能运行管理文件、能耗管理系统技术文件、能源管理系统统计数据等,现场检测。【条文说明】通风空调系统作为建筑中的耗能大户,是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中的改造重点,在进行评估时应注重对设备、整体系统目前运行状态、耗能情况进行摸底。由于通风空调系统评估涉及内容较多,可分为初步评估和深度评估两个步骤开展,初步评估主要是了解通风空调系统基本信息、节能运行措施及目前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度评估通过查阅相关检测报告、运行记录,以及通过现场检测等方法,对通风空调系统运行状况及能源耗量进行全面摸底。评估时,应注重对通风空调系统节能运行措施的梳理和电耗、燃料耗量等分类、分项能耗数据的整理,通过实际运行数据挖掘既有建筑的节能潜力,为改造方案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3.2.12既有建筑内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1室内热湿环境,包括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建筑室内通风状况、住户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感受等;2室内空气品质。评估方法:以现场检测为主,辅助进行用户问卷调研。【条文说明】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对人们的健康、舒适有重要影响,提升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是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估主要包括空调各使用区域室内温湿度、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室内风速、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感受等,采用现场查看和检测、用户问卷调研等评估方法,其中室内温湿度、室内风速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及福建省相关标准进行评估计算。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指标中室内二氧化碳浓度、PMlO浓度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进行检测和评估;甲醛浓度、茶浓度、氮浓度、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进行检测和评估。Vl电气系统现状3.2.13既有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1供配电系统变压器装机容量及设备布置方式。2供配电设备设置及运行状况。3供配电系统电缆设置现状。4电能质量。5电费收费制式和费率标准。6近年用户用电量、电费及消纳率。7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运行的气候条件。8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设置情况。3.2.14既有建筑电气设备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电气设备的节能指标;2电气设备的控制方式及运行情况:3电气设备的运行时间及使用寿命:3.2.15既有建筑照明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照明灯具类型。2照明控制方式。3照明数量及质量。4照明功率,密度。5照明灯具运行情况。评估方法:查阅电气竣工图纸、产品说明书、自控装置产品型式检验报告,能源审计报告、照明质量检测报告、照明功率密度值检测报告、运行能耗数据等,现场检测。3.2.16既有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及智能化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能耗监测系统设置及运行现状。2智能化系统设置及运行现状。3信息化系统设置及运行现状。评估方法:查阅电气竣工图纸、智能化系统专项深化设计竣工图纸、信息化系统专项深化设计竣工图纸、电梯梯控系统专项深化设计竣工图纸,能源审计报告、运行能耗数据,现场检查。Vn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3.2.17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系统类型、集热器类型、集热器总面积、太阳能保证率、贮水箱容积、辅助热源类型及容量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系统效率、贮水箱热损因数、供回水水温、水压及水质等;2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系统类型、热泵机组性能参数、贮水箱(罐)容积、供回水水温、水压及水质、辅助热源类型及容量,系统及机组运行能效等;3太阳能光伏系统类型,主要设备、部件的设置和技术参数,电能计量装置的设置情况等;4地源热泵系统的系统类型、热泵机组性能参数、地源换热器形式及数量等,地源热泵系统地源侧、机组用户侧进出水温、水流量,系统及机组运行能效等;5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及运行参数。评估方法:查阅可再生能源系统竣工图纸、设备材料表、设备产品合格证、系统运行记录等,现场检测。【条文说明】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迅速发展,建筑中采用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和地热能,如太阳能或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及水(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提供生活热水、向建筑供电、作为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等,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较少。本标准中重点是对太阳能或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及水(地)源热泵系统进行评估,当建筑中采用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时,应根据系统类型按现行国家及福建省相关标准对其性能参数及运行参数进行评估。3.3改造策划3.3.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策划应包括评估结构分析、项目定位与分项目标分析、技术方案确定、静态投资回收期分析、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分析、评估结构、功能需求、经济投资等确定。3.3.2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使用需求定位等确定分项目标、技术方案及落实措施,选择的技术路线、技术措施、设施设备及材料应相互匹配。3. 3.3绿色改造技术方案应优先考虑下列内容:1涉及安全性、健康性、功能性的内容;2涉及淘汰设备、禁限材料的内容;3涉及被动式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的内容。3.3.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策划方案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或系统的应用潜力,并应在现有设备或系统不适宜继续使用时,再进行局部或整体改造更换。4.场地环境4.1 一般规定1. 1.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场地应安全,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危险,无危险化学品等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超标电磁辐射、污染土壤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危害,当无法满足时应进行相应的治理。【条文说明】改造前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的场地应结合场地生态条件、安全因素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当场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保证场地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或次生灾害、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超标电磁辐射、污染土壤等危险、有害有毒物资有充分的抵御能力。4. 1.2进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场地内不应有排放污染超标的污染源,当无法排除超标的污染源时,应采用相应治理措施。【条文说明】改造前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的场地应结合场地生态条件、污染物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当场地存在未达标或超标排放的污染源,例如噪声污染、油烟或污水排放未能达标,污染物超标的垃圾堆场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使排放达标。5. 1.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设计应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大拆重建,通过合理化改造,实现与周围建筑空间的有机融合、与现有功能的良好衔接。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定。【条文说明】既有建筑改造应遵循当地的规划原则,避免大拆重建,更好地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促进绿色发展:改造既要有机融入城市更新的上位规划,同时应避免破坏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尊重特定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条件,从建筑功能、结构、和风格等方面开展规划与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定。6. 1.4既有建筑改造不应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改造后功能变更为居住、学校、医院等对日照有要求的建筑,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日照标准的相关要求。【条文说明】日照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对于提高建筑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造后功能变更为居住、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疗养院等对日照有要求的建筑,应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日照标准的相关要求。因此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时,应保证满足相应的日照标准要求,以及建筑周边建筑的日照要求。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证建筑改造后原有建筑及周边建筑仍符合日照标准要求;改造前不满足日照标准时,改造后不应降低原有建筑及周边建筑日照水平,可采用日照模拟分析优化和评价场地日照条件。7. 1.5既有建筑场地内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应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优化。1建筑室内公共区域、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及道路无障碍改造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的有关规定。2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条文说明】场地内人行通道及无障碍设施是满足场地功能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各类人群方便、安全出行的基本设施。因此场地内新增或原有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d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的规定,并且场地内外的人行设施应无障碍联通。人行通道、绿地、停车场、建筑出入口不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应进行改造,增设坡道、扶手等设施。4.1.6既有建筑场地内的现状树木应最大限度地进行保留利用,加强对场地内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场地改造应实现场地环境与现状树木的有机融合,且保证现状树木拥有适宜的自然生长环境。【条文说明】福建省具有丰富的森林及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历史和文化。现状树木的生态价值有固碳释氧、保持水土、防尘减噪等,而古树则由于它的体量大,可能会形成一个小的生物栖息环境,为各种其他生物提供了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对现状树木乃至原生植被进行保留利用,可以有效地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同时也避免带来不必要的工程投入以及高昂的后期维护成本。4.2场地安全4.2.1宜根据既有建筑总平面布局,结合场地或景观改造形成可降低坠物风险的缓冲区、隔离带。【条文说明】既有建筑外墙饰面、外墙粉刷及保温层等掉落伤人的现象在国内各个城市都有发生。由于建筑物外墙钢筋混凝土、填充墙体、水泥砂浆、外贴保温、外墙饰面层及门窗等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建筑设计时虽然采取设墙面变形缝的措施,但受环境温度、湿度及施工质量的影响,各种材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材料连接界面破坏,出现外墙空鼓,最后导致坠落影响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要求采取被动方法降低坠物风险,在建筑物入口、建筑物周边区域设置隔离带、缓冲区(绿化带或裙房等)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4.2.2既有建筑改造时,应调查场地历年洪涝情况,对容易受淹区域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涝措施,地下建筑出入口、下沉广场、天井、风井等应采取防止雨水倒灌的措施。【条文说明】本条根据福建省气候多雨,多地容易内涝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既有建筑场地及建筑物的防涝设计要求。地下停车场、下沉广场等建设项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