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赞诺夫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RozanovandPost-ModernistRussianLiterature.docx
罗赞诺夫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RozanovandPost-ModernistRussianLiterature作者:纪薇作者简介:纪薇,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原文出处:俄罗斯文艺(京)2013年第1期第99-104页内容提要:本文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土性谈起,以西尼亚夫斯基、维涅季克特叶罗菲耶夫、维克多叶罗菲耶夫、马克哈利托诺夫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为例,探讨罗赞诺夫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度关联,印证了罗赞诺夫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另类文学”的精神资源之一。ThispaperbeginswiththediscussionabouttheaboriginalityofpostmodernistliteratureinRussia,andthenexemplifiesitwithrepresentativewritersindifferentperiodsofpostmodernistliteratureinRussia,includingSinyavsky,VenediktErofeev,VictorErofeevandMarkKharitonov.Bymeansofthisexploration,thepaperisintendedtodemonstratethein-depthconnectionofRozanovwithpostmodernistliteratureinRussia.TheanalysishascorroboratedthatRozanovisoneofthespiritalresoursesofpostmodernistliteratureinRussia-thealternativeschoolofRussianliterature.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3年06期关键词:罗赞诺夫/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本土性ROZanOV/postmodernstIiteratUreinRUSSia/aboriginality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罗赞诺夫(BBPO3aH0B,1856-1919)是俄国白银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著作等身,所涉领域广泛,是俄国文学史上堪称为一种"现象"的大家,非常值得予以多方位有深度地考察。用"天才”这个词来形容罗赞诺夫最恰当不过了,他被誉为"俄罗斯的尼采"、"俄罗斯的劳伦斯”.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多次提倡"读读罗赞诺夫吧。"文学泰斗高尔基称赞罗赞诺夫是"俄罗斯当代最有意思的人"。大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瓦罗赞诺夫是我一生中遇见的最不寻常、最独特的人之一,这是一个真正罕见的人物。他身上有着典型的俄罗斯特征,同时他又与任何人都毫不相似。"口(52)舍斯托夫认为:"罗赞诺夫是俄国当时最杰出的哲人。"口(20)一句话,俄罗斯一流的文学家、思想家一致认为,罗赞诺夫不容置疑地属于俄罗斯白银时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之列,是19至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化品格的建构者之一。罗赞诺夫生前备受争议,死后在苏联成为被禁作家,60年代的解冻思潮使被遗忘的他再一次涌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首先,从时间上来说,俄国对罗赞诺夫的研究热潮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萌生、发展和盛行是密切关联的。一般认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盛行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而罗赞诺夫恰恰于60年代开禁,80年代末成为热点研究对象,这种时间上的吻合绝非是一种偶然。其次,劳伦斯(1894-1956)本人对罗赞诺夫推崇备至,说他是Y"极富当代性”的作家。劳伦斯曾说过"他(罗赞诺夫)的作品仿佛就是今天写的,现在读来依然清新,依然充满活力,充满现实意义。”2(322)罗赞诺夫不是在为同时代人写作,他仿佛就生活在当代,抒发着当代人的某些感受,而且罗赞诺夫在当代获得世界范围内的瞩目本身就是有一种更为深刻的当代性体现。再次,罗赞诺夫在思想气质上确与尼采有相似性。在创作风格上,罗赞诺夫受尼采的影响,采用松散的警句和格言式片段,不囿于传统的结构严谨的鸿篇巨著,对自己的观点不进行系统阐述;尼采与罗赞诺夫在对待基督教、历史文化的态度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均对基督、基督教持批判态度,对历史文化均持有“重估"观念,而且这种“重估”是一种旨在重新建构的积极虚无主义;尼采与后现代主义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哈贝马斯称尼采为“进入后现代性的转擦点",德里达认为尼采是最卓越的解构思想家。英国学者戴维罗宾逊在尼采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简练而出色地阐述了尼采的诸多原创性思想对后现代著名思想家福柯、德里达、利奥塔尔等的影响,将尼采视为第一位伟大的后现代主义者。中国学者关于尼采与后现代思想亲缘关系的论述也颇多,认为“解构精神”是尼采思想中最典型的后现代因素。罗赞诺夫天性叛逆,对大多数人的意见、社会公认的准则与评价持否定态度,这种与生俱来的后现代感很强的“解构精神"像极了尼采。笔者从上述三点受到启发,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土性谈起,以考证罗赞诺夫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度关联为主旨,进一步印证俄中学者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发生学的共识:白银时代的罗赞诺夫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有深远影响,正是这种共识使我们的探讨成为一种可能,罗赞诺夫的遗产也就具有了跨时代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罗赞诺夫的文学思想没有给予足够自觉的关注,对罗赞诺夫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关联的阐述不多见,还有待我们去做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本文成为引玉之砖,使读者能够看到罗赞诺夫更多的文学、文化思想价值,重新审视罗赞诺夫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一、罗赞诺夫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土启蒙者俄国学术界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滥觞和发展进行了多方探讨,俄国学者普遍认为“我们决不要把俄国后现代的出现归功于西方的、国外的文学(请记住,彼托夫自称是在完成普希金之家之后才读纳博科夫的作品)。无论我们怎样想成为欧洲人,但必须承认俄国文学传统的胎记始终显露在我国后现代主义的肌体上。"3(63)在这一点上,中国学者持同样看法,"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影响是流,而不是源因此,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应当从俄国自身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去寻找。"4(51)”我们要强调的是,尽管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但作为一种在俄罗斯本土广为流行的思潮和现象,它的产生绝对不可能仅仅是外部因素使然,而是内因为主,外因促进的结果。实际上,俄罗斯国内的文化和文学本身存在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才使得外来火种刚落入俄罗斯大地就发展成燎原之势。"5(44)一言以蔽之,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并非移植于西方,而是延续本国的传统土壤,受益于俄苏文学自身的另类叙事经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生长在俄罗斯土地上的独特产物,具有鲜明的俄罗斯地域特质,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展现出独特的俄罗斯民族风采。俄国文学史家利波维茨基指出"我们的现代主义被意义重大的危急之锁卡住了"(33)“但解冻思潮又重启了他们,它们很快潜入不满苏联主流话语的知识分子意识中,促成了维涅吉科特叶罗费耶夫、萨沙索科洛夫、安德烈彼托夫、弗谢沃洛德涅克拉索夫等普通人物创作出了堪称苏俄后现代主义文学经典的作品。”(33)正如林精华所说,"俄国理论家在寻求本土后现代主义文化资源时,更多的是着眼于俄国宗教哲学、现代主义、先锋派传统和苏联主流文学和边缘文学交界处,认为它们给恰当表述I960年代以来苏俄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能性。"7(166)"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自诞生起,就不是推开现代主义,而是很快就光顾被终止了的和被禁止了的俄罗斯现代主义经验。"(34)1955-1968年白银时代诗人、作家的回归"使现实的解冻要求得到了白银时代创作方法多元化传统的支持”。8(76)余一中强调,"俄国后现代主义是在西方文化影响和俄国本世纪初所谓白银时代文学传统(俄国后现代主义作家都强调他们继承了这一传统)的显征(雅各布森语)的共同产物。”9(IoO)刘文飞也指出,"在20世纪的一头一尾,俄罗斯作家都在真诚地面对文学,潜心地进行文学实验,执着地捍卫文学的自由和自主,两代作家的态度和精神是具有相近和相同之处的。"口0(22)由是观之,俄国学者和中国学者都认为,俄国"后现代主义"孕育于俄国"现代性"之中,它是俄国“现代性”母胎的产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白银时代文学有着内在的渊源关系。20世纪60年代的解冻思潮打开了思想通道,白银光华浮出水面,在当代悠远回响,和当代思想产生深层次的共振,以先锋的姿态开启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们回望被粗暴地中断了的白银时代这一本民族文化,开采思想与主义狂欢时期的白银时代黄金思想,从而使俄国文学的发展路径不因制度变化而完全断裂。中国学者对罗赞诺夫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联持肯定态度。林精华指出,"哈桑的俄尔甫斯的解体:走向后现代主义文学(1971)已从现代主义中寻找后现代主义,甚至把现代主义大部分流派的许多重要作家皆视为后现代主义先驱或当做后现代主义作家。"(160)董晓认为,“白银时代艺术家们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并没有因白银时代在苏联国家乌托邦主义压迫下迅速完结而自行消逝。"口1(289)张冰强调,"十月革命前后的俄罗斯思想大规模回归,构成了当今俄国思想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但这一过程并非始于苏联解体后的90年代,而是从解冻时期Q9551962)即已开始。1954年斯大林去世次日,此前就被封禁的洛斯基的俄国哲学史就由莫斯科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初版只印了1000册,而且只限在少数专家圈内发行。这成为俄国思想家大规模回归的先声。1988年,联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出版"俄国哲学思想史系列丛书"的决议。在决议公布后不到三年中,弗索洛维约夫、瓦罗赞诺夫、尼别尔嘉耶夫等十月革命前俄国思想家的论著,便出版了数十种之多.当下更成为今日俄国书籍出版业的热点之一。"12Q71)赵丹明确提出,罗赞诺夫"介绍了新型的思维模式,提倡思想的多元性和独立性,不尊崇权威对俄罗斯第一代后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76)温玉霞也持同样观点,"20世纪60年代开禁为后现代新书写体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对尼采自由创作和诗歌美学观的重新评价,以及对被称为'俄罗斯尼采的瓦西里罗扎诺夫学说的开禁,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了理论上的准备。"口3(86)钱中文进一步强调,罗赞诺夫"自青年时代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取向:追求内在的自由,反对公认的权威和行政当局,不问外界事变而专注自己的内心。在研究写作中,他善于接受不同的传统和影响,把矛盾对立的东西融合一起,避免极端而求兼收中和。因此,在当时常难为人理解,被斥为缺乏原则。数十年后的今天,俄国后现代作家都在罗扎诺夫身上看出了后现代文化思想的先驱。"口4(40)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著名文论家伊斯科洛帕诺娃(M.CKOPorlaHOBa)也指出罗赞诺夫的创作具有后现代主义的诸多特征,其无所畏惧的独立思想,对权威的不敬,本真的写作,非同寻常的风格,这些后现代主义特征深深地吸引着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综上所述,俄中学术界对罗赞诺夫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土启蒙者这一问题基本达成共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在西方的外部因素与本土的内部因素的合力推动之下形成的,但是西方后现代思潮仅仅是诱因,俄国本土资源才是关键。二、罗赞诺夫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的深度影响维涅季克特耶罗菲耶夫的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1973年在以色列首度出版)、安德烈比托夫的普希金之家(写于1964-1971年,初版于1978年的西方,1987年在国内出版)以及西尼亚夫斯基的与普希金散步(写于1966-1968年,1975年在伦敦出版)被奉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由此,维涅耶罗菲耶夫、安德烈比托夫、西尼亚夫斯基被称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开路者。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们把罗赞诺夫的文学一哲学三部曲(隐居和两卷落叶集)当作自己取法的典范对象,在创作探索上也以罗赞诺夫为旗帜、标杆,从罗赞诺夫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安德烈多纳托维奇西尼亚夫斯基(AHAPe丘AOHaTOBHqChhabckmm,1925-1997)”有一个知名度不亚于其本名的笔名阿勃拉姆特尔茨(A6paMTep)据说,这原是敖德萨一个犹太海盗的名字,西尼亚夫斯基取了这个笔名,既有开玩笑的成分,也无疑含有某种对自由自在和离经叛道的欣赏和追求。"10Q93)1968年西尼亚夫斯基在劳改营里,满怀着解构的冲动,写出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与普希金散步。西尼亚夫斯基的与普希金散步与罗赞诺夫的赫尔岑("epqeH”,1911)一文可谓异曲同工,都体现出对伟大人物的戏说、平视、反观、脱冕与去中心化。1973年西尼亚夫斯基创作的来自合唱队的声音完全是在模仿落叶集的体裁:杂乱无章、形式松散、冗长啰嗦衬托出多声部的美妙合唱,与罗赞诺夫的缤纷落叶相呼应。如果不指出作者是谁,读者定会认为这是同一个人的作品。在进行创作模仿的同时,西尼亚夫斯基的评论文章在果戈理的阴影里对果戈理也持批判的否定态度。"西尼亚夫斯基的乱思乱想和来自合唱队的声音所使用的文体,和落叶集的文体完全相同。他对果戈理的评价也十分接近罗赞诺夫的观点。如果说,罗赞诺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继承者,那么,西尼亚夫斯基当之无愧地是罗赞诺夫的继承者。"口5(序13)此外,西尼亚夫斯基还撰写有关罗赞诺夫的评论专著。1982年西尼亚夫斯基所著的瓦瓦罗赞诺夫的落叶集在巴黎由结构学杂志社出版,1999年在俄国再版("OnaBiune刀HCrb只"B.B.P3aHBaAHpenCmhsbckww-M.3axapob,1999.)0这部著作根据作者1974-1975年间在巴黎索博纳大学所讲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深刻剖析了罗赞诺夫的个性与思想,从多角度评析了落叶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国学者薛君智指出,"西尼亚夫斯基关于落叶集的评著,不仅对罗赞诺夫在其创作高峰期所写成的最为成熟也不易理解的这部著作,而且也对罗赞诺夫整个创作的社会背景和艺术特征进行了清晰的理性的剖析,使人们重新认识到罗赞诺夫创作的学术价值。"口5(序12)西尼亚夫斯基认为"他(罗赞诺夫)的学术地位应该属于古埃及与巴比伦的文化世界。"口5(序12)我国学者吴泽霖强调,"斯科洛帕诺娃认为,囿于条件,西尼亚夫斯基没有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直接影响,他是独立地走到了后现代主义的跟前。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作品从思想资源到叙事内容、风格都显然充溢着俄国社会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这说明俄国土壤已具备了孕育生成和积极接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内在条件。"4(52)可见,罗赞诺夫对西尼亚夫斯基的影响尤大,西尼亚夫斯基对罗赞诺夫十分青睐,甚至对其人其思加以推扬。美国学者埃科柳斯认为,"西尼亚夫斯基特尔茨是第一个承认自己在精神上与罗赞诺夫相近的解冻时期作家。”口6(247)维涅季克特耶罗菲耶夫(BeHeAHKTBaCuylbeBHqEpoee,1938-1990)将罗赞诺夫视为自己的偶像。不仅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的体裁与罗赞诺夫的我们当代的启示录的体裁某些因素相近,而且在他的随笔式短篇小说怪人眼中的瓦西里罗赞诺夫(nBacMTiMMP3aHBMaaaMH3ceHpna”,1978)中罗赞诺夫成为文学作品当中的文学人物,作者呈现出文学叙述与文学评论的杂糅,"把现实的同非现实的东西搅和在一起,既写了阅读罗赞诺夫作品的感想,又写了同这位已故作家的会见"017(694)这部以罗赞诺夫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不只是重新诠释思想家罗赞诺夫传记,而是把苏联时代认为不合时宜的传记材料从边缘位置移到中心,在消解物理时空过程中使读者与思想家发生对话,因而发现了超越意识形态的罗赞诺夫形象。"口8(49)可见,维涅季克特耶罗菲耶夫不仅模仿罗赞诺夫的创作体裁,而且以罗赞诺夫为题材进行创作,还将其奉为前辈,去与之"会面”求教,消泯苏联界限与罗赞诺夫展开智性对话。正如科柳斯所说:”在对罗赞诺夫的写作思维和风格的创造性把握上,维涅季克特耶罗菲耶夫比特尔茨更复杂、更有趣。"口6(248)维克多叶罗菲耶夫(BHKToPB/iaMMHpoBHMEpoee,1947-)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第二阶段的著名代表作家。他主编的罗赞诺夫文集生存之不相容反差(HecoBMecTMMbieoHpacb*hth只11oao6e丘PeAaKHHe丘B.B.EpoyeeBa-MHcyccBz1990.)收录了罗氏不同时期反映各种文学、美学问题的论著,包括以独特视角阐释陀氏创作的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1894),以独一无二的"罗赞诺夫式"的作家个人日记体裁方式创作的隐居(1912)和我们当代的启示录(1917)的部分片段,将罗氏鲜明的、矛盾的创作个性以及至今让人惊叹不已的怪诞离奇的评判与论断呈现给读者。维克多叶罗菲耶夫还为此书作了名为罗赞诺夫思想的多彩马赛克("Pa3H0LBeHa只M03anapo3aHBcoMbIcnkr)的序言。维克多叶罗菲耶夫还撰写了评论文章罗赞诺夫反对果戈理("P3aHOBPOTMB001Am),分析了罗赞诺夫对果戈理负面评价的原因,认为罗赞诺夫是从全新的角度阐发了果戈理之谜。看来,维克多叶罗菲耶夫对罗赞诺夫关注度也非常高,对其文学思想表示赞同,甚至尊崇。马克哈利托诺夫(MaPKCepreeBMMX叩HTOHOB,1937-)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第三阶段的著名代表作家。批评界把其小说命运线,或米拉舍维奇的小箱子(写于1984年,到1992年才发表)所用的这种带有片断性和不连贯性的结构和写法专门称为“糖纸体裁"(4>aHn"Hb曲xap)笔者认为,在形式上,作品中的一张张无序、互不连贯的“糖纸"犹如罗赞诺夫的"落叶"一般被统筹在一筐或小箱子中,这个小箱子就像是迷宫、魔方、万花筒,而这些糖纸、落叶就犹如马赛克一般在其中能够随意组合出新的图景。另外,在内容方面,任光宣先生也曾指出小箱子的两位主人公米拉舍维奇及其研究者利扎文都热衷于罗赞诺夫的宗教哲学思想。主人公之一米拉舍维奇(MHyla山eBnq)是20世纪初的宗教哲学家罗扎诺夫的影子,他的那些记录在糖纸上、锁在小箱子里的充满哲理的格言是罗扎诺夫的宗教哲学思想的遥远的闪光。.米拉舍维奇是位独具一格的哲学家、思想家和作家。他把自己一生中的思想、感受和断想都写在糖纸背面,这是他的痛苦和他的思维的见证。书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叫拉扎文(lW3aBHH)一次偶然的机会("命运的轨迹")让他从档案处发现了米拉舍维奇的那个装着上面写有格言的糖纸的小箱子,于是便开始了米拉舍维奇与拉札文的对话。这是一种多层次、多声部的对话,他俩在这种对话里交换着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对信仰的看法,交换着个人的痛苦和孤独的经验。拉札文翻阅、整理米拉舍维奇留下的那堆写满格言、劝瀛口警句的糖纸中,发现了在米拉舍维奇的平凡哲学中,在他那意味深长、言简意赅的思想里,有着伟大的真理,而且从这些写在糖纸的格言中渐渐地浮现出宗教哲学家罗扎诺夫的形象。这样,米拉舍维奇就变成罗扎诺夫的思想双重人,表现出罗扎诺夫的宗教思想。而拉札文在研究米拉舍维奇的穷困、奇特、悲剧的一生时,渐渐接受了后者的思想,又成为20世纪末的米拉舍维奇。19(105)此外,比托夫实际上是解冻思潮所培育出来的文学青年,在普希金之家中比托夫在讲到祖父莫杰斯特普拉托诺维奇奥多耶夫采夫的哲学思维风格时以及在小说末尾的作者注释中不止一次地提及罗赞诺夫。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家米别尔格(MHXaHBe”)在苏联解体后出版了过去在地下出版物刊发的作品,其中包括字里行间,或者阅读回忆录,可能就是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Me*aycpo,MJiMMMTaaMeMoPHn,aMoxe,popoBacnzinhBaCHylbeBuq”,1982年完成、1991年出版)。德加尔科夫斯基在其长篇小说没有尽头的死胡同中运用了罗赞诺夫的诸多思想,而且还写有有关罗赞诺夫的批评文章。结束语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们与罗赞诺夫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从他们的代表作品中可以明显地发现罗赞诺夫式的种种创作影子,对罗赞诺夫的精神内涵及美学观念的借鉴。他们的体裁模仿、文学创作、文集汇编、文学评论为我们将罗赞诺夫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联增添了有力的佐证,也为探寻罗赞诺夫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渊源开辟了一扇新窗。罗赞诺夫受到西尼亚夫斯基、维涅耶罗菲耶夫、维克多叶罗菲耶夫、哈利托诺夫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的认祖归宗,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土启蒙者,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滥觞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打入冷宫的罗赞诺夫在苏联时期的影响并未断流,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另类文学"的精神资源之一,有隼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注释:在中国BBPsaHOB的名字有多种翻译形式:洛扎诺夫、罗赞诺夫、罗萨诺夫、罗札诺夫、罗森诺夫、梁赞诺夫等,在引用时保留上述译名,本论文通篇采用罗赞诺夫这一译名。关于"尼采思想中的后现代因素”问题主要参见:杨恒达:尼采与后现代性外国文学J,2004年第6期。参见CKc)POnaHoBaM.C.Pycca只ocMAepHnccaflnepaypa-MHHTa:HayKa,2001.疑是误译,又译为利扎文。l.qna只P3aHBa.2.eHMeHP03aH0Ba.3.P03aH0BMpyccwneap.4.0pyccoMuocoe3aM0iBHeciobo.原文参考文献: 1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o 2郑体武:危机与复兴一一白银时代俄国文学论稿M,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 3林精华:合法的另类文学:后苏联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构成问题俄罗斯文艺J,2010年第4期。 4吴泽霖: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外国文学评论J,2004年第3期。 5李新梅:现实与虚幻:维克多佩列文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图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林精华:苏俄后现代主义的俄罗斯性中国图书评论J,2008年第3期。 7林精华:苏俄后现代主义:消解现代性在俄国变体形式的另类叙事社会科学战线J,2010年第5期。 8赵丹: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俄罗斯的命运当代外国文学j,2001年第4期O 9余一中:俄罗斯文学的今天和昨天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口0刘文飞:文学魔方: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董晓: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娉变:苏联文学发展历程论M,花城出版社,2010<> 12淼华:20世纪世界文化语境下的俄罗斯文学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o 13温玉霞: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外语教学J,2003年第4期。 14钱中文主编:读俄罗斯M,泰山出版社,2008。 15俄西尼亚夫斯基:笑话里的笑话M,薛君智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o 16KJiioc3.3KCUeHTPl4uHoecaMoco3HaHwe:Po3aHOBrji-a3aMHA6paaTePUaHBeHenaEpoeeBa/HacjejeB.B.Po3ahoBCoBPeMeHHoCTb:MaTePHaJlblM e » y h o h e p PoccHftapHftH-ayHH11eHUHHC,A.II.IIHKOJIK)KHH:M.:cah110JiHTH4ecaH9HUHKJIO11eHH,2009. 17李辉凡,张捷: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M,青岛出版社,2004o 18林精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一种地域化的叙述策略与功能外国文学J,2002年第1期。 19任光宣:任光宣集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