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陈渝光第5版习题答案.docx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第4版)参考答案解析第1章自动控制系统概述1、习题1-6图1T6为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角位移(t)的阶跃响应曲线。曲线I为系统未加校正装置时的阶跃响应,曲线II和In为增加了不同的校正装置后的阶跃响应。试大致估计I、IKIIIH种情况时的动态性能指标、3、N,并分析比较I、II、In三种情况技术性能的优势。图1-16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角位移阶跃响应曲线答I:最大超调量b45%,调整时间Sgo.37s,振荡次数'比3,技术性能最差。II:2420%,ts20.12s,N2l,技术性能较好。III:3%6.8%,UO.7s,N3O.5,技术性能最好。2、习题1-7图1-7为一晶体管稳压电源电路图,试分别指出哪个量是给定量、被控量、反馈量、扰动量?画出系统的框图,写出其自动调节过程。解要画出控制系统方块图,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搞清系统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在如图1-17所示的电路中,被控量是负载(电阻RL)上的电压Ul(输出电压)。若不采用稳压电源,将负载直接接到整流电路(图中未画出)的输出电压U上,则当负载电流IL增加(RL减小)时,整流电源的等效内阻上的电压降落将增加,使整流输出电压U(此时即为负载上的电压)降低。当然,若电网电压波动,也会使整流输出电压产生波动。设整流输出电压的波动为AU,它是造成负载上电压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今增设了稳压电路,此时负载上的电压不再是整流电压U,而是整流电压在经调整管V2的调节后输出的电压UloV2导通程度愈大,则输出电压UL大些,反之将小些。由图可见,调整管V2的导通程度将取决于放大管Vl的导通程度。Vl管的发射极电位由电阻R2和稳压管V3构成的稳压电路提供恒定的电位。Vl管基极电位UA取决于负载电压UL(由R3和R构成的分压电路提供输出的负载电压UL的采样信号U八)。当负载电压UL因负载电流增加(或电网电压下降)而下降时,则UA下降;由于Vl发射极电位恒定,于是Ulbe将减小;这将导致VI的集电极电流I一减小,此电流在电阻Rl的压降(IclRI)也将减小;这将是调压管V2的基极电位升高,V2的导通程度加大,使输出电压Uz增加,从而起到自动补偿的作用。其自动调节过程参见下图。图(1-1)稳压电源电路的框图及自动调节过程由以上分析可知,此系统的输出量为Ul,给定值取决于稳压管V3的稳压值,检测元件为R3、R构成的分压电路,反馈信号为电压负反馈,执行元件为调压管V2,放大元件为V1,扰动量为整流输出电压的波动au.由此可画出如图所示的框图。3、习题1-8图1-18为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试说明自动控制大门开启和关闭的工作原理。如果大门不能全开或全关,则怎样进行调整?解在图1-18所示的控制系统中,合上开门开关(“关门开关联动断开),给定电位器便向放大器送出一个给定电压信号。此时反映大门位置的检测电位器向放大器送出一个反馈电压信号。这两个电压信号在放大器的输入端进行迭加比较,形成偏差电压。此电压经放大后驱动电动机带动卷筒使大门向上提升。这一过程要一直继续到大门的开启位置达到预期值,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相等,偏差电压为零时才停止。若大门开启的程度不够大(门未全开),则可调节给定电位器,使与“开门开关相连的触点上移即可。由以上分析可知,此系统的控制对象是仓库大门,执行单元是直流电动机和卷筒,给定信号由开门(或关门)开关给出,调节给定电位器(的触点)即可改变大门的开启(或关闭)的程度。(当然,整定检测电位器触点与大门的对应位置,也可调整大门的开启程度)。通过与大门相连的连杆带动的检测电位提供位置反馈信号。由以上分析可画出如下图所示的系统组成框图:执行元件图(1-2)仓库大门控制系维成框图*4、题1-9图1T9为一自动绕线机的速度控制系统的示意。试分析其自动绕线、排线的工作原理,画出系统的框图(排线机构为齿轮与齿条的组合件)。a)机构示意图b)电气控制示意图图】49自动绕线机速度控制系统I一拉故机构2一撑级机构3绕线机构4一比较叁S一薯幼放大养SM一直流伺服电动配TG测速发电机图1-19系统组成框图如下:a)m成框图Usif-AJHUsi-UfnOl(使2与nl同步变化)二P(Us)*Uaf-*Uaf-Jlt.UfnLJ(稳定转速)b)自动调节过程图(1-4)自动浇线机的方睚9和自动能节过程*5、习题1-10在卷绕加工的系统中,为了避免发生像拉裂、拉伸变形或褶皱等这类不良的现象,通常使被卷物的张力保持在某个规定的数值上,这就是恒张力控制系统。在如图1-20所示的恒张力控制系统中,右边是卷绕驱动系统,由它以恒定的线速度卷绕被卷物(如纸张等)。右边的速度检测器提供反馈信号以使驱动系统保持恒定的线速度(驱动系统的控制部分,此处省略未画出)。左边的开卷筒与电制动器相联,以保持一定的张力。为了保持恒定的张力,被卷物将绕过一个浮动的滚筒,滚筒具有一定的重量,滚筒摇臂的正常位置是水位位置,这时被卷物的张力等于浮动滚筒总重力W的一半。在实际运行中,因为外部扰动、被卷物料的不均匀及开卷筒有效直径的减少而使张力发生变化时,滚筒摇臂便保持不了水平位置,这时通过偏角检测器测出偏角位移量,并将它转换成电压信号,与给定输入量比较,两者的偏差电压经放大后去控制电制动器。试画出该系统的组成框图。今设因外部扰动而使张力减小,请写出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开卷管图l20 卷绕加工的恒张力控制系统速度给定UN卷筒驱动系统卷筒UiV(卷筒线速度)速度反情速度检测器卷筒拉力(卷绕驳动恒速控制系统)开卷筒阻被卷物偏角检测器浮动滚筒JW-L 一电制动器阻力,一张力Ff(被卷物张力)张力检胸节(卷绕加工恒速控制系统)a)组成框图直至尸=叼2,浮动濠筒不再移动,电制动器限力不再变化为止b)自动频过程图(I-S)卷绕加工恒张力控制系统的方磔和自动调节过程6、题1-11图1-21为一直流调速系统。图中TG为测试发电机,M为工作电动机,SM为伺服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将驱动电位器RP2的滑杆上下移动。试画出该系统的组成框图,写出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设转速n因负载转矩TL增大而下降)ffl 1-21直流调速系统解图1-21所示系统的组成框图和自动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转速给定USn 4U控制调节元件功率放大元件放大器Ul伺服 电机 SM2 I P 制位R 控电器触发电路整流电路转速尸测速发电机TG检测元件a)蛆成框图, f_ n _ _ Nq-%) - 5>o>0PR2SM 一 触点一珠.一 ¼ _ n 正转上移I 1 I直至转速H回复原状,力二L,O=0,5=。,SM停转,RP2触点停止时为止b)自动调节过程三(1-3)直诲调速系绫组成框图和自动调节过程第2章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1、题2-1己知微分方程为u(t)=Ri(t)+L嘤+e(t),求电流i(t)的拉氏式。解I(三)=噜詈2、题2-2求F(三)=三不的拉氏反变换式f(t)。S(S+2)f(t)=2(l-e21)3、题2-3应用终值定理求下列象函数的原函数f(t)0 F(S)=4(s+5)(s+8) F(S)5s(s+i)F(s)=F(三)=磊解0;5;8;0。第3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题3-2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比例环节?又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积分环节?答:惯性环节在动态响应初期,它近似为一积分环节,而在响应后期(近稳态时)则近似为一比例环节,此外,从频率响应看(参见第4章分析),在高频段,惯性环节近似为积分环节,而在低频段则近似为一比例环节。2、题3-3一个比例积分环节和一个比例微分环节相连接,能否简化为一个比例环节?答:不能。从它们串联(或并联)后的等效传递函数来分析,就可得到这个结论: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l(三)二篝也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2(三)=K2(s+1)C!(1)两者串联后的传递函数G(三)=G1(s)G2(s)=My+i)K2(s+l)由上式可见,无论参数如何调节,都无法使G(三)=K(2)两者并联后的函数G'(s)=Gl(三)+0(s)=Ki(?s+i)+Q(s+1)TlS由上式同样可见,无论参数如何调节,也都无法使G'(s)=K'3、题3-9求取图3-26a、b、c、d四个电路的传递函数。图中物理量角标i代表输入,。代表输出。图326/用环节的电路解a)G(s)=-=-(由分压公式求取)UI(三)RIClS+1s÷1上式中=RiQ,此为一惯性微分环节。b)G(三)=麒=胆卓(由分压公式求取)UKS)2s+l上式中K=St,1=R1C1,2=(C1+C2),此为无源校正环节(这在K1+K2K1+112第六章中介绍)。C)G(三)=然=乎吟由G(三)=-祟求取Ui(三)(t2s+1)ZO(三)上式中K=R"Ro,1=R0C0,2=R1C1,此为有源校正环节(这在第六章中介绍)。d)G(三)=匹=K(TW+1)UMS)(T2s+i)上式中K=R2R0,T1=R1C1,T2=(R1+R2)C14、题3T0图3-27为一控制系统的电模拟电路,试画出此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并注明各参数的数值。图327控制系统的电模拟电路解与图3-27所示系统对应的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图中Gl(三)为比例系数可调的比例积分(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GI(三)=K(产+1)。1Is由图3-27可见,此运放反馈回路取样电压不是Utp而是Uo经3.3KQ电位器与300Q电阻分压后的U>由图可见:IT/_(O.33.6),11X11u-3.6KU0-(-l)U0反馈电压的减小,相当反馈电阻增大为(121)倍,因此其增益为K1=(112)R1R0=(l-12)51K10K=(112)X5.1其时间常数Tl=R1C1=51×IO3×1×106=5.1×102S(2)G2(s)为比例J环节G2(s)=K2=R2Ro=100K10K=IOo(3) G3(s)为比例微分环节G3(s)=K3(3s+l)式中K3=R3R0=20K10K=2,3=R0C0=10×IO3×0.1X106=1×103S(4) G4(s)为惯性环节S(三)=磊式中K4=47K10K=4.7,T4=R4C4=47×103×2×10-6=9.4×IO-2S(5) G5(s)为积分环节Gs(三)=4殳5'/T5SS式中(6) -E-(io×o3××o-6)-100/s(6)由于G1(s)G5均为反相输入端输入,G(三)中均应带一负号,由于书中约定,为简化起见,一般将此负号省略,最终极性有实际状况确定。此处由五个(奇数)环节,所以极性应变号,因此,此为负反馈。其反馈系数Y由分压电路可知Y=0.1K1.1K=0.0905、题3T1图3-28为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其中R(三)为给定量,Dl(三)与DKs)为两个扰动量。求取系统在R(s)、D1(s)和D2(s)同时作用下的输出C(s)卬S)(*)也。干H)将录H,叶11中图328某自动控制系统框图解由图3-28并参考式(3-45)有C(三)_KIK2K3(T1S+I)R(三)+K2K3K1S+l)D1(s)+K3D2(s)()S2(T2s+1)+K1K2K3(T1s+1)5、题3-12化简图329a、b所示的系统框图。a)图3-29自动控制系统框图答:3)R(s)Gi(三)G2(三)-/1(s)G3(s)C(s)1+Gi(三)G2(三)-H1(三)G3(三)W2(三)b)R(s)G(三)G2(s)G3(s)G4e)c(。1+G3(三)G4(三)H2(三)+G2(三)G3(三)H1(三)+G1(s)G2(s)G3(s)G40)7、题3-13应用公式求取图3-29ab所有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s)=C(s)R(s)图3-29自动控制系统框图解(1)对图3-29a所示系统,要特别注意的是:系统框图中的HI(三)构成的回路不是反馈回环,而是Gl(s)、G2(s)的并联支路。于是先并联后,再应用式(3-38),可求得C(s)_Gs)G2(s)+H1(s)G3(s)_GI(三)G2(s)G3(s)+%(s)G3(s)丽1+IG1(三)G2(三)+H1(三)G3(三)H2(三)1+G1(三)G2(三)G3(三)H2(三)+G3(三)H1(三)H2(三)(2)图3-29b的闭环传递函数可直接应用式(3-46)求得C(三)Gl(三)G2(s)G3(s)G4(s)R(三)l+G1(s)G2(s)G3(s)G4(s)+G2(s)G3(s)H1(s)+G3(s)G4(s)H2(s)8、题3-14图3-30为一调速系统框图,其中Ui(三)为给定量,AU(s)为扰动量(电网电压波动)。求取转速对给定量的闭环传递函数N(三)/5和转速对扰动量的闭环传递函数N(s)U(s)o为什么这两个传递函数有很大的差别?解由图3-30并参考式(3-45)有N(s)Gl(S)G2(S)Ui(S)+G2(s)AU(s)l+G1(s)G2(s)盗途+】)Ui(S)+jAU(s)1, T1s+isms+t)KKm5(s)+Km(TS+l)AU(s)s(Tms+l)(T1s+l)+K1Km第4章分析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常用的方法1、题4-11画出题4-9中所列的比例积分调节器的对数幅频特征L(3)(Bode图)。解先将Pl调节器传递函数化成标准形式:G(三)=四等=理啖2=*鬻于是L(a)如图4-18b)所示,其低频渐进线为一20dBdec斜宜线,转角频率3="=看=10rads,L(3)经3处变为水平线,其高度为201gK=201gl0=20dB°图读者自画。2、题4-12画出第3章习题3-9(图3-26)中C图所示的调节器的对数幅频特征L()(Bode图)。设图中Ro=10k,R1=22k,C0=0.2F,C1=lF°解由题3-9解答有G(S) =KCCIS+1) (2s+l)上式中,K=R1R0=(22×103)(10XIO3)=2.2201gK=20lg2.2dB=6.85dB1=R0C0=10×IO3×0.2X10-6s=0.002s1=l1=l0.002s=500rad/s2=RiC1=22×IO3×1×106s=0.022s2=l2=1/0.022s=45.5rad/s于是可画出对数幅频特征L(3)如下图所示图(4-1)由于Q>其中惯性环节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因此它是一个相位滞后的环节。3、题4-13已知某随动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4-40所示。图中的GC(三)为检测环节和串联校正环节的总传递函数。现设GC(三)=Kq】s+i),其中=2,T1=0.5s1Is试写出该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画出该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征L(O)(伯德图)。伺服电初机图4-40某随动系统框图检测与校正环七功率放大由图4-42可见,系统的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G(S)=50×20×0.1100s(0,25s+l)s(0.25s+l)串联Pl调节器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GC(三)GKS)=X=40(05s+一C,l,OSSs(0.25s+l)s2(0.25s+1)上式中,K=400,.201gK=201g400=52.0dB;T1=0.5s,.*.1=-=2rad/s;T2=0.25s,.,.2=-=4rads(>于是可画出如下图所示的对数幅频特性L(3)°4、题4-14若上题中,GC(三)为比例调节器,并设KC=O.5,重解上题。若Kc=0.5,则串联比例调节后的开关传递函数为10050G(三)=Gr(s)G1(s)=0.5X=I,s(0.25s+1)s(0.25s+1)在上式中,K=50,20lgK=201g50=34.0dBT1=0.25s,1=4rads(>于是可画出如下图所示的对数幅频特性L(3)图(4-3)5、题4-15已知某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的对数幅频特征如图4-41所示。写出该调节器的传递函数。图4-41某PID调节器的对数幅频特性由图4-41可见,此环节有4个交接频率,他们分别是:1=0.8rad/s(T1=1.25s),2=4rad/s(T2=0.25s),38rad/s(T3=1.25s),4=100rad/s(T4=0.01s)o此环节低频渐近线为OdB/dec水平线,所以不含积分环节。另由水平线高度为20dB有,201gK=20dB可得K=I0。因此,由图可得出其传递函数为G(S)=K(T2S+l)(T3S+l)_Io(0.25s+l)(0125s+l)(T1s+l)(T4s+l)-(1.25s+l)(O.Ols+l)6、题4-16求取题4T3所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s).并应用MATLAB软件,求取(s)的零点与极点。并在S复平面上,标出零点与极点的位置。»nwh=(200,400;»den=O25,1,200,400,»G=tf(ftw,den)Tr*nsfrfunction200s÷4000.25s*3s2+200s+400»Gl=xpk(G)Z*ropolecn800(三*2)(4201)(«*2+199x+796)»GlpUla&s三-O9950+281959-O9950-281959-2.0100»Z=ttr(Gl)Z=7、题4-17求取题4T4所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s)°并应用MATLAB软件,求取(s)的零点与极点。并在S复平面上,标出零点与极点的位置。»zuw=50;»dn=O2S,l,5O,>>G三tf(n,dn)Transferfunction50O25s2÷»+50»Gl=zpk(G)Zropolg*n200(s*2+4s+2)»Gl.pl)«ns三-2.OOOO*14.OOOOi2.0000-14.OOOOi»Z三tr*ro(GI)Z三E®PIymatrixO-by-l8、题4-18应用SnIULINK软件,建立如题4-13所示系统的仿真模型,并求此系统校正前、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1)校正前,系统仿真及阶跃响应曲线NSc<e,回凶I昌自aaa适隔台I J ScopeElP)篱ITmeOtfset0(2)比例积分(PI)校正后,系统仿真及阶跃响应曲线昌图aaaas三20.511522.533.54455TimeoffsetO9、题4-19应用MATLAB的SlMULINK工具箱,建立如图4T4所示系统的仿真模型,并求此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比例(P)校正后,系统仿真及阶跃响应曲线10、题4-20比较题4-18所示系统与题4-19所示系统输出的技术性能,从中分析校正装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答)参见题5-24(3)解答中的分析第5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1、题5-1今将一调速系统改制为位置跟随系统(以位置负反馈取代转速负反馈),系统的其他结构、参数未变。若原调速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则由它改制的位置控制系统是否也将是稳定的?为什么?答由于位置跟随系统的输出量为角位移仇而调速系统的输出量为转速n,两者间的关系(s)=称:N(s)。因此,在同一个系统中,作为位置跟随系统将较调速系统多包含一个积分环节,它将使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显著下降(减少90。),系统的稳定性明显变差。因此作为一个稳定系统的调速系统,当它改作位置跟随系统,采用位置负反馈后,便可能成为一个不稳定系统(这也是在位置跟随系统中,较少像调速系统那样,直接采用PI调节器,而是采用PID调节器来作为位置调节器的主要原因)。2、题5-2在调试中,发现一采用Pl调节器控制的调速系统持续振荡,试分析可采取哪些措施使系统稳定下来。答当速度调节器为比例积分(PI)调节器的调速系统发生持续振荡时,可采取的措施有:(1)(PI)调节器的传递函数G(三)=Kn(TnS+l)/(TnS),减小PI调节器的增益K11,可使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相位裕量Y增加)。(2)适当增加速度调节器的时间常数Tn(即增大Cn),这一方面可使系统的总增益下降注意Pl调节器传递函数分母中G(三)含有TnL有利系统稳定。另一方面,G(三)的分子(TnS+1)中的Tn增加,使它产生的相位(+arctanTn3c)增大,它使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增加,系统稳定性改善。(3)将构成PI调节器的运放电路中的反馈电容Cn短接。这样便将比例积分(PI)调节器变换成比例(P)调节器,这将使相位稳定裕量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改善。原先PI调节器使相位滞后的电角为(-900+arctanTn3c,如今变为0。但这是以牺牲稳态精度为代价的(详见第5章5.1节分析)。(4)与Pl调节器反馈回路并联一个高值(14MC)电阻。这会使调节器造成的相位滞后减少,相位稳定裕量增大,系统稳定性改善。当然这种办法也会使稳定精度有所下降,但较上一种办法影响小。因此这是常采用的方法之一。(5)在Pl调节器输入回路电阻RO上并联一个电容C0,这实质上便增加了一个比例微分环节,它将使相位裕量增大,系统稳定性改善。但这时的调节器己不再是PI调节器,而是PID调节器了(详见第6章分析)。以上这五种办法中,(1)、(2)是调节PI调节器参数,(3)、(4)、(5)是将PI调节器变成其他类型的调节器,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3、题5-3在研制具有厚度检测反馈控制,以电动机为驱动部件的铜箔轧制系统时,发现轧制出来的铜箔严重厚薄不匀,你认为对检测-加工系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改进与调整?答铜箔轧制系统通常是由多台电动机同步联动驱动的,若电动机转速不稳定,便会产生铜箔厚薄不均匀的现象。因此当发现轧制出来的铜箔严重不均匀时,便可推断可能是电动机的转速不稳定造成的。对这种传动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场合,一般都采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而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稳定裕量,常常采用上题(52题)解答中介绍的(1)、(2)、(4)三种方法。并且尽量采用转动惯量较小的电动机和尽量使铜箔厚度检测点靠近轧制点(以减少反馈量在时间上的延迟)。4、题5-7不用计算或作图,对照式(5-7),判断下列闭环系统的稳定状况(稳定、不稳定、稳定状况无法确定)。下列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s(0.1s+l)K(O45S+1)(O.4S+1)(O.5S+1)(O.6S+1)答稳定,稳定边界(属不稳定),不稳定,稳定,稳定。5、题5-8某系统对跟随信号为无静差,则对扰动信号是否也是无静差?反之,若对扰动信号为无静差,则对跟随信号是否也是无静差?为什么?答若某控制系统对跟随信号为无静差,对扰动信号则不一定为无静差,因为这要看系统所含的积分环节在扰动量作用点之前还是之后,若是后者则为有静差。若对扰动量系统为无静差,这说明前向通路中含有积分环节。这样,对跟随信号也将是无静差的。6、题59在分析系统性能时,对调速系统为什么通常以阶跃输入信号为代表;而对追随系统为什么又通常以速度输入信号为代表?答由于调速系统为恒值控制系统,所以通常以阶跃信号作为典型输入量(阶跃信号的稳态即为恒值信号而在随动系统中,输入量一般是变化着的。在不断变化着的信号中,等速信号是最简单的一种,所以在分析跟随性能时,通常以等速信号作为典型输入量O7、题5-21证明典型二阶系统G=Ks(TS+l)在K>1T时,c=提示:在Bode图上,对等分坐标,纵坐标为20lgK,横坐标则为lg;这样,便可用几何图形的方法,求得L( 3)与横轴的交点3c (下同)。 答:Bode图如下M3) g(1)-lg(c)-40,H 201g201g(3)= lg(1)-lg(c)得出 >c = 5K1<,8、题5-22证明图5-28所示的典型11型系统的穿越频率仅=工。答:II型系统低频延长线与横轴交点频率=ltL(1)=40Ig=201g,得出5=替所以,c=09、题5-23若如图5-28所示的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求此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Y为多少?图528某典型自控系统的伯德图解由图5-28有20lgK=40dB,.K=100;T1=0.167s;T2=6.67X103s,c=K1=100/6=16.7rads,所以r=arctanT1c-arctanT2c=arctan(0.167×16.7)arctan(6.67X103X16.7)=70.3°-6.4°=63.9°10、题5-24判断第4章习题中下列系统是否稳定,并求其相位稳定裕量Y为多少(利用在上章中已解习题的伯德图)4T3题所列系统4-14题所列系统比较题4-13和题4-14所列系统的差别(分析不同调节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解(1)3C=J詈=28.3rads,r=arctanT1carctanT2c=arctan(0.5X28.3)arctan(0.25X28.3)=85.95°-81.95°=4.0°(2)校正前c=yK1=100×4=20rad/s=90°arctanT1c=90°arctan(0.25X20)=90°78.7o=11.3°(3)校正后c=yK,1=50×4=14.1rad/s,=90°arctanT1c=90°arctan(0.25×14.1)=90o74.2o=15.8o(4)分析:校正前Y=II.3。,比例校正使增益降为1/2,使V=I5.8。,相对稳定性有改善,但不明显。采用PI调节器后Y变为4。,相对稳定性变差,接近稳定边界,所以不宜采用.11、题5-25在如图3-12所示的轧钢机的自动控制系统中,若已知此系统未计检测延时的影响时,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三)=5s(0.1s+l)(0.01s+l),轧制速度V=Ioms,问若要求此系统能正常运行,测厚仪的检测点离轧辐中心的最大距离d为多少?(1)先求出系统在未计及测量环节在时间上的延迟时的相位稳定裕量。此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三)s(0.1s+l)(0.01s+1)由上式可知,此时K=5,T1=0.l(1=lT1=10rads),T2=0.l(32=lT2=lOOrads),由上述数字可知,此时K<1T,所以穿越频率3c=K=5,于是可得相位裕量Y=180o-1×90o-arctan(Tic)-arctan(T2<*>c)=180o-900-arctan(0.1×5)-arctan(0.Ol×5)=90o-26.6o-2.9o=60.5o=1.05rad(2)若计及延迟环节影响,要使系统能稳定运行,则延时环节造成相位上的滞后0(c)=0c,不能超过相位裕量。即°34由于测量环节延迟的时间°=du,带入上式有吆<丫,于是有U=0.63myu1.05radx3m/sc5rads有以上计算可知,测量仪器离轧制点的最大允许距离为0.63m(63cm)。12、题5-26在如图5-18所示的系统中,若比例调节器的增益Kk=8,求此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解图5-18所示系统为三个惯性环节,它的Bode图如图5-10曲线所示。由图5-18可见,开环增益K=8×40×8.33X0.01=26.6,1=yj=10rad/s.32=诚=50rads,33=康=200rads;此时的算越频率牝如图(5-2)e所示,于是有:c=5K12=26.6×10×50=115.3rads,于是由式(5-7)有:=180o-arctanT1c-arctanT2c-arctanT3c=180o-arctan(0.1X15.3)-arctan(0.02X115.3)-arctan(0.005X115.3)=180°-85°-66.5°-30°=-1.5°(己不稳定)13、题5-27图5-29为一随动系统框图,设图中&=2V(°),K2=10o(Vs),Tx=0.01s,Tm=0.1s,输入量仇为位移突变10。,扰动量为电压突变+2V,求此系统的稳态误差(e”)。该系统为几型系统?此时系统的输出量为的稳态值为多少?图529某随动系统框图解(1)由图5-29可见,系统前向通路中含有一个积分环节,由于给定输入量为阶跃信号,所以其跟随稳态误差essr=O0(2)由图可见,在扰动量作用电前不含积分环节,v1=0,所以扰动误差为s(v1+DS2V40essd=FD(三)=研=l°于是ssd=ssr+ssd=1°(3)此系统对跟随信号来说为1型,对扰动信号来说为0型系统(4)系统的稳态输出系统的输出量(拉氏式)由图5-29可得KIK2K2e_Txs+s(Tms+i)10,S(TmS+1)2Oo(三)-+1+k?;(TXS+1)S(TmS+1)(TXS+1)S(TmS+1)系统输出量得稳态值可应用终值定理求得,即oss=lim0(t)=lims0(s)ts0以前式o(s)代入上式(当STo时,o(s)分母中的“1”与1/s项相比,可略而不计,于是当Sfo时,°(s)可简化成®O(三)=竺+;,代入上式于是有SKlS°ss=Iimso(s)=Iims(7+)=Ho14、题5-28图5-30为某调速系统框图。求该系统因扰动而引起的稳态误差4no求该系统的静差率?(设如图所示的转速为系统额定最低转速)。怎样才能减小静差率?怎样才能实现无静差?用连帆图S30京利速系统枢图(1)图5-30所示系统中,扰动量作用点前,不含积分环节,由于Vl=O及v2=0,不可采用近似公式,所以,由式(5-27)有SK2D(三)sX520essd=Um-=Iim-=-ll.lr/minSTO1+KIK2。STo1+0.01×4×40S(2)此时的转速n由终值定理可求得s×4×40×525-20n=盘SN(三)=1+4x40x0.01×?+1+4X40X5X0.01×(丁)=177.8-11.1=166.7rmin(题意即na)静差率s=-×100%=10°%=-6.66%11min166.7(3)增大增益K,在D(s)前采用PI或PID调节器15、题5-29图5-31所示为仿型机床位置随动系统示意图。求该系统的:阻尼比及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3n°(2)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动态性能超调量。,调整时间*(6=2%)及振荡次数N。图5-31位置随动系筑示意图解与标准形式对照得3=0.167,n=3radsiT=1s。由以上参数由公式或曲线图得。=59%,t3=8s,N=34次(显然,动态指标很差)。第6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1、题66为什么PID校正称为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而不称为相位超前滞后校正?相位即滞后又超前,能否相互抵消?能不能将这种校正更改为相位超前滞后校正?若作这样的变更,对系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答PID串联校正是在低频段使系统的相位滞后,可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而在中频段,它使系统的相位超前,可增加系统的相位裕量和穿越频率,使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得到改善;由于人们分析频率特性时,通常由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的顺序去探讨问题的,因此按此顺序命名为相位滞后-超前校正。此外,由于相位的滞后与超前,不是在同一个频率点发生的。因此不能相互抵消。若采取在低频段使相位超前,而在中频段使相位滞后,则效果与上述相反,将使系统的稳态性能和稳定性,快速性全面变差,因此,这是不可取的。2、题67在位置随动系统中,采用位置的比例加微分负反馈,试问在信号综合处(比较点处),反馈信号代表的是什么物理量?答在教材图6-lla所示的随动系统中,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1.,、T1s+10.025+1GC(三)=-=tT2s+10.0U+1与T1对应的x=VT1=1/0.02=SOradIs与心对应的在=1/n=T=100raJ/5此校正环节的伯德图如图(6T)所示。由图可见,它为相位超前校正,将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使最大的超调量减-90°图(6-1)校正环节的伯德图小,振荡次数减少,调整时间缩短。3、题6-9图6-23为一随动系统框图,框图中标出各种可能增添的环节(从),试说明它们的名称。图623随动系统假图答比例(P)串联校正;比例加微分(PD)串联校正;比例加积分(Pl)串联校正;比例加积分加微分(PID)串联校正;转速负反馈(位置微分负反馈);转速微分负反馈(角加速度负反馈);位置负反馈(主反馈);扰动顺馈补偿;扰动微分顺馈补偿;输入顺馈补偿;QI)输入微分顺馈补偿。4、6-10应用MATLAB/SIMULINK,求取例62所示系统校正前、后的斜坡输入响应曲线,并通过比较,分析PID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答:校正前:10校正后:4、题6-11图6-24为某单位负反馈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对数幅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