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合集.docx
1.骨骼【教学目标】1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 .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3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4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5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多方面的作用。6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贴在硬纸板上的人体骨骼图。学生材料:每组鸡腿骨1根、小石块1块、放大镜1个、锤子1把、猪腿骨1根、实验记录单1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 .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 .(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 .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 .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 .学生交流方法。3 .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4 .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5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6 .出示人体手骨的X光照片,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学生讨论。最后师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7 .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骨头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8 .游戏: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引导组内学生好好合作,看看哪一组装得又快又准确。9 .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10 .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1)摸一摸耳朵,感觉到了什么?(2)耳朵中含有软骨。(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除了耳朵的软骨外,我们的鼻尖、膝盖等处还有软骨。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1 .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2)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然后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再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比较一下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 .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交流。3 .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4 .师小结:通过对鸡腿骨和石头的比较,将更好地发现骨头表面结构紧密、坚硬、质量轻等特点。四、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1 .讲述: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它们能长长,也能长粗。2 .观察活动:提供猪腿骨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3 .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4 .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五、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1 .出示幻灯片(人站立图,胸廓图,人体游泳图),问: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2 .学生交流讨论。3 .小结:人的骨骼具有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等多种作用。4 .安全教育。六、作业1 .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2 .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板书设计】1 .骨骼成人的骨骼:206块人体的支架构成:头、躯干、手臂、腿脚作用:运动、支撑、保护2 .关节【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关节并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节的位置;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钱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的活动形式和关节的作用。2 .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3 .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教学难点】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人体骨骼模型。学生材料:每组不同长短的木棒各36根、绳子若干、回形针若干、小口瓶1个、豆粒若干。【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观看视频,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 .课件出示机器人行走、人类运动的视频,观察对比: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人类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 .学生交流介绍,演示机器人行走和人类行走的动作。3 .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4 .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1 .讲解:什么是关节?(借助图片半导体天线、挖土机手臂来解释骨头与骨头能活动的相连的地方叫关节)2 .讲述后提问:我们都知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人体的支架。每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之间由关节相连。那是不是所有的关节都能运动呢?简单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在解剖学中关节指的是活动的关节。4.小组活动(同桌):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6 .游戏:猜一猜: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关节,学生积极发言回答关节名称,教师标明图片中关节的名称积极的鼓励并给予评价。7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课件中完成有关关节图片的猜猜游戏后,教师取出实物人体骨骼模型让同学们指一指、说一说。8 .谈话并设疑: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小组活动:(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9 .汇报实验结果,交流体验的感受。10 .学生回答后总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关节的作用:L运动更灵活。11 .提问:教师列举某2个关节,他们都可以怎样活动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简介关节的几种活动方式,并提出本册教材对关节的三种分类方法:(1)钱链关节(2)旋转关节(3)球状关节12 .游戏:对号入座根据教师给出的关节名称按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操作。13 .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三、总结拓展1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2 .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3 .活动体验与回忆: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回忆体育课上教师教授的立定跳远,在完成最后一个落地动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板书设计】2.关节类型: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钱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肘关节槎尺关节肩关节膝关节髅关节指头关节腕关节作用:运动、缓冲3.肌肉【教学目标】1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2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3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教学难点】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学生材料:每组手臂活动模型1-2套。【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2 .提问:你有办法让这幅骨骼模型的四肢动起来吗?3 .谈话: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1 .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2 .学生交流。3 .介绍:肌肉的类型。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4 .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5 .小结。6 .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7 .学生交流。8,小结: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1 .谈话:做几节广播操或做几个体育运动的动作,听口令停止动作,然后摸一下运动部位的正反面肌肉,你发现了什么?2 .小组内交流,汇总。3 .学生结合示范动作,进行汇报。4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各种动作都是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四、从典型运动看一般规律1 .分组活动:每组选两位大力士进行扳手腕比赛。2 .其他组员触摸他们的前臂和上臂正反两面肌肉的软硬程度。3 .分组汇报:手臂用力弯曲时,内外两侧的肌肉各有什么特点?4 .观察手臂模型,当肌肉收缩时,相连的两块骨头的运动状态如何?在运动中,肌肉和骨骼各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观察:认识全身肌肉1 .观察挂图,看一看我们全身的肌肉。2 .查阅资料,知道我们全身的肌肉一共有多少块。3 .思考:这些肌肉还能完成哪些动作?4 .延伸:肌肉除了协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内脏器官的肌肉有哪些作用?5 .小组讨论、汇报。二、制作一个肌体的运动模型1 .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2 .请学生讨论一下制作材料的材质特点和制作要领。(代表骨骼的材料选用硬质材料,代表肌肉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关节部位要做成课活动的结构)3 .学生制作。【板书设计】3 .肌肉骨骼:支撑保护作用关节:转动移动作用肌肉:伸缩牵引作用4 .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目标】1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2 .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3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教学难点】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分。【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学生准备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或图片,例如轮滑的护膝、头盔等;学生搜集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1 .播放广播操或者运动场景,让学生活动起来。2 .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3 .谈话:骨骼和肌肉维持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相当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4 .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 .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2 .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体育课、间操的图片。)3 .学生交流介绍。4 .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5 .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自由阅读教材资料。)6 .思考、比较、讨论:你的身体欠缺的是什么?你会选择哪一种体育运动,为什么?7 .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8 .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三、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 .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Oo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2 .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玉米,鸡蛋,黄豆,豆腐,花生,肉类(鸽肉,猪肉,兔肉特别推荐)贝类,香菇,菠菜,鱼肉等等。讨论、交流:含钙的食物有哪些?牛奶、海带、豆制品、动物骨头、蔬菜和虾皮等。(友情提醒:容易对海制品过敏的人们要小心食用哟。)3 .拓展:营养与健康。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得。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四、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1 .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游泳时腿抽筋;某位同学在轮滑时膝盖摔伤。讨论:我们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2 .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3 .活动指导:很多同学喜欢轮滑,轮滑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滑两步,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4 .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5 .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3)防护知识介绍。五、拓展延伸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2.延伸:身边的科学。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播放太极拳录像,介绍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益处。然后与同学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板书设计】4.骨骼、肌肉的保健合理锻炼:举重、体操、游泳丰富营养:多吃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急救措施1.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2 .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3 .知道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4 .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教学难点】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 .(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种子、是虫子、是蚂蚁的卵、是苍蝇的卵)2 .教师谈话: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3 .学生猜想。(这是蚂蚁的卵、青蛙的卵、苍蝇的卵、鱼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飞蛾的卵)4.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蚕茧,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二、我想知道的问题1 .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2 .学生汇报。(蚕要吃桑叶、蚕会结茧、蚕茧可以做成丝绸的衣服)3 .教师讲述: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4 .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6 .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为什么蚕结的茧是圆的?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它还能不能吃别的?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为什么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7 .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8 .教师讲述:同学们就蚕提出了各种饶有兴趣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有的可以通过一边养蚕一边研究。三、观察蚕卵1 .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注意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同学们的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要注意要小心。2 .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形状怎样?大小怎样?3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蚕卵是圆形的。蚕卵中间有点凹下去。蚕卵的颜色是黑灰色的。蚕卵和一粒米差不多大)4 .教师小结:蚕卵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出的卵黑灰色。卵只剩空壳是白色的,壳上有小洞。四、观察蚁蚕1 .出示蚕卵孵出的图片。思考:有什么新发现?2 .(用毛笔轻轻把蚕卵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蚂蚁,所以叫蚁蚕;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虫子,所以叫虫蚕)3 .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喂它吃东西。给它建一个家。给它找一些好朋友)4 .教师小结:蚁蚕是黑色的,像小蚂蚁似的。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2 .教师讲述: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下一课我们将举行领养活动,请大家作好准备。【板书设计】1.我们来养蚕观察蚕卵:黑色、很小、12毫米观察蚁蚕:黑色、像蚂蚁、34毫米养蚕活动2.给蚕宝宝记日记【教学目标】1 .学会喂养蚕。2 .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3 .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4 .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教学重点】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教学难点】能够较长时间的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做好养蚕的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蚕的一生标本。【教学时间】序号教学内容授课时间1蚕宝宝出生了部分蚕出卵后2蚕宝宝蜕皮了34天后3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了1820天后4蚕宝宝开始结茧了2730天后5蚕蛹羽化成蛾子3541天后6蚕蛾交配产卵43天以后【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时段(蚕宝宝出生了)教学时间:40分钟一、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和蚁蚕:1 .谈话: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养蚕活动,今天就要开始了。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在视频投影仪上出示蚕卵。2 .学生观察。3 .谈话: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从蚕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方面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4 .学生汇报交流。5 .谈话:今天,我们看到的蚁蚕是从淘宝买的,由于“五一”节后,内地天气热,在路途上已有大部分蚁蚕出卵。那么蚕卵到底是怎样孵化出蚕宝宝的?刚出壳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呢?6 .教师:展示蚁蚕破壳而出的资料。7 .学生观察:蚁蚕。8 .提问:谁能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子?9 .学生汇报交流。10 .谈话:为了能充分展示出蚕宝宝的生长全过程,培养大家长期观察和记录的科学习惯,从今天开始,你们在饲养蚕宝宝的时候,就要为它们记录成长的变化过程。我们把这个就叫“给蚕宝宝记日记”(板书课题)11 .谈话:现在将你们观察到的蚕卵和蚁蚕的样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12 .学生汇报活动记录。13 .讨论:你是怎样给蚕宝宝记日记的?14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16页,了解观察日记的样式。15 .你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完善自己写的日记?16 .小结:(略)二、感受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1 .谈话:蚕宝宝会不断成长,你知道蚕宝宝吃什么?(要注意桑叶的干净和新鲜。)2 .讨论:在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和你想研究的问题吗?3.引导学生说出: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蚕宝宝只吃桑叶吗?蚕宝宝还吃哪些植物的叶?用榆树叶喂蚕,蚕也能吐丝吗?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4 .如果研究: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该怎样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养蚕?(注意:最初喂的是什么,就一直坚持喂到最后,中途不能改。)学生汇报交流。5 .提问:通过你们的收集资料,谁能说出饲养蚕宝宝的方法。学生汇报交流。6 .教师介绍:蚕宝宝的饲养方法。(1)刚出身的蚁蚕宝宝最怕冷,温度要控制在26C左右。(2)蚕宝宝的“家”,最好用铁盒子或塑料盒子,盖上湿毛巾,保持较高的湿度。(3)蚕宝宝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一般应多采傍晚的桑叶。(4)给蚕宝宝的“家”,打扫卫生时,要等蚕宝宝爬到新桑叶上后移到新纸上,少数没上去的用毛笔扫下来放在新桑叶上。(5)要保持蚕宝宝的“家”,清洁卫生,每天打扫,及时清除蚕粪和病蚕。打扫完毕后,要洗净手,再喂蚕。7 .制定养蚕宝宝计划,小组内分工。8 .小组长带着养蚕用具,到老师那里领取二龄蚕。第二时段(蚕宝宝蜕皮了)教学时间:20分钟1 .谈话:蚕宝宝生长四天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2 .请了解的学生介绍:蚕宝宝是怎么蜕皮的?,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3 .提问:蚕宝宝为什么蜕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4 .预测:蚕宝宝一生中要蜕几次皮?5 .展示蚕宝宝蜕皮的过程。6 .谈话:同学们,关于蚕宝宝观察要点,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7 .引导学生明确以后一段时间的观察要点(即蚕的外形变化、吃食情况、眠起、蜕皮的过程)。8 .教师:将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比一比谁的日记记得最详细、最认真。9 .学生汇报交流。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会蜕皮?第三时段(蚕宝宝开始吐丝了)教学时间:15分钟1 .师生交流活动。(1)谈话:同学们,读一读,你写的观察日记,能说一说你养的蚕宝宝有什么新的变化,蚕宝宝长大了多少?(2)学生汇报、交流观察日记。评出能坚持每日一记的学生和记录日记有创新学生。2 .教师讲解:(1)现在,我们的蚕宝宝已经进入五龄生长期了。有的蚕宝宝已经逐渐停止进食了,它们的身体逐渐由青白色转为蜡黄色,变得半透明了,这时的蚕叫:“熟蚕”,它们马上就要吐丝了。(2)介绍上族的方法:展示蚕宝宝上族的过程。3 .教师要求学生准备蚕宝宝上族的材料。4 .了解蚕宝宝吐丝(1)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了,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它会形成什么?(2)展示蚕宝宝吐丝过程。(3)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宝宝吐丝时的情形。5 .教师:将观察到的蚕宝宝吐丝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第四时段(蚕宝宝开始结茧了)教学时间:20分钟1 .同学们,读一读,你写的观察日记,能说一说你养的蚕宝宝有什么新的变化?2 .布置: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学会用天平称一称一只茧子有多重?用尺子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结的茧更大、更白?3 .请同学们拿着蚕茧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看看里面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办法能观察到里面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4 .学生剪开一个茧子观察里面的蛹,再用手碰一碰,你发现了什么?5 .预测:剪开茧子的蛹能活吗?剪开茧子的蛹是否还能变成蚕蛾?6 .学生预测结果,并做对比实验观察。7 .学生把观察蚕蛹的情形记录或画在第68页,并与同学交流。第五时段(蚕蛹羽化成蛾子)教学时间:10分钟1 .谈话: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写的观察日记,说一说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2 .展示蚕蛾资料。3 .学生交流汇报。4 .学生观察并描述蚕蛾是什么样子的。(蚕蛾肚子、触角、几对翅、几只脚、雌雄等方面)5 .将蚕蛹羽化成蛾子情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8页活动记录上。第六时段(蚕蛾交配产卵)教学时间:20分钟一、师生交流活动1 .谈话:谁说一说蚕宝宝又有什么新的变化?2 .雌雄蚕蛾如何交配的?什么样的蚕蛾产卵?、雌蚕蛾是怎样产卵的?3 .学生交流汇报。4 .学生活动:数一数,一只雌蚕蛾能产多少卵,观察交配的蚕蛾和没有交配的蚕蛾产的卵有什么区别。5 .谈话:将蚕蛾交配产卵情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9页活动记录上。6 .学生交流二、归纳:蚕的一生汇报。1 .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为几个阶段?2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3 .展示蚕的一生的标本。4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的蚕蛾已经产下了卵,它们的一生即将结束,一批新的蚕宝宝即将诞生。生命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三、布置作业1 .记好观察日记,写出养蚕体会,我们还会经常进行交流的【板书设计】2 .给蚕宝宝记日记蚕的一生:蜕皮四次蚕卵幼虫蛹蚕蛾3 .我们来抽丝【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2 .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抽出丝。3 .能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教学重点】抽丝和测一根丝的长度。【教学难点】找准茧上的丝头。【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丝绸制品、抽丝工具(炊帚、小锅、小苏打、缠线板、直尺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 .(展示蚕茧)提问:老师为你准备了这样一个物体,认识吗?它有什么作用?(丝,蚕,丝蚕,蚕茧)2 .蚕茧抽出来的丝可以做衣服。还可以做棉丝被。看来这样的一个蚕茧,作用很大。这样一个蚕茧,把丝都抽出来,它有多少?3 .学生猜测。二、观察蚕茧,了解抽丝的方法1 .看看蚕茧,外面毛茸茸的丝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学生观察。2 .这么大的蚕茧,它的丝都抽出来,丝有多长?每个同学都试试看,能不能抽出一根丝?学生实验。3 .刚才的活动有什么感受?(很柔软,很容易断).是不是我们的抽丝方法有问题呢?我们看看传统的抽丝录像。你有什么感受?三、浸泡蚕茧1.我国很早就掌握了剿丝技术。那要把丝抽出来,先要干什么?(放到水里煮一下,用开水浸泡)4 .在浸泡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建议。先把外面的乱丝清除,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杯子,里面放了些小苏打,这样可以减少浸泡的时间。在浸泡的时候,蚕茧浮上来,可以用棍子按下去。5 .学生浸泡蚕茧。四、抽丝方法指导1 .请组长按住蚕茧,其他同学都坐下,看老师这里。假如这个蚕茧已经浸泡好了,那该从哪里开始抽丝呢?(要找到头)2 .哪里找到头呢?看老师这里(教师演示)一一你看到什么?(丝)3 .学生实验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部分小组的丝头断了重新比较难找。个别组的绕丝方法比较慢。)4 .汇报交流:刚才的抽丝有什么感觉?(很难,容易断,很长,好像抽不完)5 .测量汇报一下各组的抽丝长度,教师评价鼓励。【板书设计】3 .我们来抽丝抽丝蚕妇丝绸先浸泡再抽丝4 .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目标】1 .交流“蚕的一生经过了几次变化”。2 .画蚕一生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蚕一生的变化图,初步形成“变态”的概念。3 .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异同。引导孩子们发现,虽然蚕蛾和蝴蝶的外形有诸多差异,从而用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4 .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5 .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教学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教学难点】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结果。【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养蚕日记、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堂1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现在都长成什么样子了呀?2 .看起来同学们对蚕宝宝照顾的都非常好,老师相信这期间你们一定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一起来交流、总结一下自己的养蚕经验吧。二、成果展示1.各小组派代表上来给我们讲诉这段时间的养蚕成果。(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拿图片演示。有的是蚕卵,那是交配后产下的;有的是蚕蛹被剪开后;有的是蚕蛾)三、结合自己的蚕宝宝日记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1 .Dfp:刚刚老师看到,你们展示的蚕宝宝都非常健康,这说明啊!同学们之前这一个月对蚕宝宝的照顾真的都非常细心,展示的都很好。那你们在精心照顾蚕宝宝的这一个月里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呢?比如说(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2 .师:我们每个小组都记有自己的蚕宝宝日记的,对吧?现在啊,小组翻看自己组内的蚕宝宝日记,一起谈论一下,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整理出来。一会我们再请小组跟我们分享自己小组内记录的蚕宝宝的生长历程。(预设学生行为,拿着自己小组记录的蚕宝宝日记本上台演示,讲诉养蚕过程中的发现和变化。)四、结合老师的蚕宝宝日记及蚕一生的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学生归纳总结1.师生总结重点记录,交流养蚕发现。3 .师:恩!同学们都讲的非常的棒,看来同学们小组合作做的非常非常的好,那其实老师也跟同学们一样,为自己养的蚕宝宝写了日记的,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老师写的是不是跟你们一样呢?(课件展示老师的养蚕日记。)3,师:老师的日记记得怎么样?好,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蚕一生的生长历程,注意观察每一个环节,看老师和你们是不是都记录了哦!(看总结视频)4 .评价各小组的记录,交流表现。5 .讨论。6 .师:(好,我们把蚕宝宝的整个过程都回顾了一遍,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和大家记得蚕宝宝日记,你们发现蚕的一生一共要经过几次变化?来,各小组一起讨论、总结一下。看看这几次变化里,蚕宝宝都是从什么变成什么?)五、指导学生将蚕的一生画下来1 .谈话:集体思考一下看哪个组能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跟我们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2 .学生分组讨论。3 .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并进行讲解。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六、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1 .引入“变态”概念,引出与蝴蝶的比较。师:(大家都完成的非常棒,我们看看在蚕宝宝的一生中哪个过程是最有意思,最神奇的啊?)预设回答:结茧之后变蛾的部分。师:(对,老师也觉得这里最神奇,蚕宝宝会自己结个茧,然后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其实啊,这种变化过程在科学上我们叫做“变态”。)2 .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对照书上24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3 .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出示蚕蛾的细节图与蝴蝶的细节图给学生作比较。)4 .小组讨论,进行比较。5 .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概念。(蚕蛾和蝴蝶的外形有诸多差异,但身体都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背部都有两对翅膀,胸部都有三对足,从而用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生长过程:都要经历变态)6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七、了解昆虫和人类的关系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板书设计】4.养蚕经验交流会蚕的一生: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蛹、蚕蛾、产卵完全变态:蚕、蚊、蝇、蝇等不完全变态:蟋蟀、蝗虫等1.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目标】1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2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3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教学难点】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记录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出“运动”的话题1 .谈话:大家都听过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吗?那你们说说那个丢剑的人为什么就找不到自己丢到水里的剑了呢?怎样才能找到剑呢?2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3 .讲解:船是运动的,对于剑来说它是不动的,所以以船上的记号来找剑是找不到的了。对“运动”的常识不了解是多么的可笑,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