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docx
缠就题I程宣例题向因财析R5滕引言: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当前的建筑市场上陆续产生了诸多的新工艺、新技术,对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人们越发追求低碳环保,传统的施工工艺下存在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再加上繁杂的施工流程下,工程质量和效益很难保障。而装配式建筑具有经济性、技术性、环保性优势,为提高施工建设整体水平,工程企业在参与装配式建筑时需加强全过程管理,引进全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1 .装配式建筑工程概论1.1 作用建筑行业在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陆续诞生了新理念、新工艺,而装配式建筑就是新工艺的直接表现。不同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为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方式,在组装工艺下将不同预制构件相连接构成结构完整的装配式建筑,该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功能一样,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1.2 功能独特的工艺使装配式建筑具有多样化功能,具体表现为:结构体系中的大部分预制构件均可在工厂完成标准化加工,不仅可提高加工效率,更能保障加工质量,构件尺寸等基本能达到施工要求;大部分组件均安装在建筑工地,现场安装更为便捷和高效;预制构件的施工与设计具有一体化特征,即使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质量等问题,有关人员也能立即发现并开展专业化处理,能保障问题处理的及时性,更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质量,促进质量、进度等管理;预制工艺下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均可引入信息技术,可提高信息化水平,减少人工工作量;现场施工作业少,可减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中的物料投入少,可实现环境保护、成本控制。2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建筑项目中如采用装配式工艺,其工艺优越性明显,即使施工方法相对简单,为减少质量或者安全等问题,工程企业也需在装配式建筑中加强工程管理,以通过全过程管理协调施工工序,合理调配资源。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装配式建筑中的工程管理,可指导相关部门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作业,并起到监督施工过程的作用。如预制构件被运往施工现场后,有关人员只需参考既定方案完成布置与组装即可,整个过程中的工程量小,投入的人工、材料等相对较少,可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另外,因为能提前安装,避免了在现场安装中的噪音或者各类安全事故,能实现环境保护。因此,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具备多方面作用,可有效解决现场的质量、安全、技术等问题。(2)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均可引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支持下可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设计、施工的很多工作均可由信息化模块自动完成,人工需完成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经由全过程工程管理,可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性,保障工程质量、功能和效益,使更多人意识到装配式建筑的突出优势,从思想上重视装配式建筑,逐步带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促进项目的高效、有序实施,减少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等问题,促进绿色化施工,摒弃原先落后的施工工艺与方法。3 .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3.1 设计管理影响无论何种类型及规模的建筑,在项目实施中设计都为关键环节,因为现场作业完全参考设计方案来组织,如设计存在问题,施工必受影响。装配式建筑中也是如此,为减少施工问题,工程企业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需重视设计工作,使设计方案符合经济性、技术性、安全性等要求,确保设计对施工的指导意义。但目前的部分工程企业,其在长期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都更为关注施工阶段的工作,并未注意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未在设计方面投入更大精力关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等1。如设计人员在设计装配式建筑时未进入现场展开实地调研,得到的方案与现场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后续依此方案施工可能涉及变更问题。3.2 预制构件因素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为不可或缺的要素,因为其建筑结构为许多不同尺寸、类型的构件组装而成。如构件尺寸不合理、连接不当,都会引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不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目标。因此,任何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有关管理人员都需将预制构件作为关键的管理内容,加强预制构件设计、生产、组装等管控,避免构件不符合建筑规定。依据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实施情况,部分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工艺不熟悉,未在预制构件设计、运输、施工等方面展开监督与管控,经常存在预制构件尺寸不合理、质量不达标、运输不当等问题,难以发挥各预制构件在建筑结构体系中的作用。3. 3制度影响当前建筑行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装配式工艺越发成熟,各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中工程企业可引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障技术的先进性。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制度因素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企业内是否建立有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将影响管理效能。如工程企业中形成了健全的装配式建筑管理制度体系,有关部门和岗位人员可依据制度规定合理安排管理任务,有利于保障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实际上,一些工程单位虽掌握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但在企业内部却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如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同部门、各岗位人员的管理任务有交叉和重复性工作,无法通过管理工作来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益。3.4人为因素装配式建筑中涉及了诸多的工程要素,这些都是管理的重要方面,但管理水平也深受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影响。为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工程企业在参与装配式建筑时应保障管理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后续这些管理人员可发挥专业优势,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诸多问题。显然,目前市场上部分工程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时管理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所导致,如部分管理人员直接从其他岗位抽调而来,企业内未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也未重视管理人才的培训,没有在企业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一旦在工程建设中遇到了问题,管理人员无从应对。3. 5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施工技术是否完善且先进,将影响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与成本。正是因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工程管理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使工程企业在参与装配式建筑时能合理应用技术,保障技术的规范性。目前装配式建筑虽在工程市场上广受关注,但行业内的施工技术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并未掌握装配式工艺,具体的施工作业中常常未合理采用新技术,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装配式建筑管理中相关人员未重视技术管理所导致:正式施工作业开始之前有关人员未进入现场展开一系列调研,无法选择最为科学的施工技术;现场施工作业中未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现场的技术监督,施工技术应用不规范;工程企业内未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有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无体系指导。3.6协同因素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虽相对简单,但在现场作业中必须加强协同管理,以增强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性,使施工作业更为高效。但是,现阶段一些装配式建筑,在建设施工中的工序划分、岗位配置都呈现精细化特征,设计、加工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协同难度较大,不利于实现工程管理目标,这也是工程管理方面需重点关注的方面。4.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策略4.1 提高设计标准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设计问题,有关管理人员在项目中需充分理清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从思想上重视设计工作。具体来说,管理人员在参与项目时应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与协商,在全面了解了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后审核设计方案,适当提高设计标准,使设计人员能立足现场情况并参考标准开展设计。另外,为减少设计方面的问题,管理人员也需与设计、施工人员相互合作,审核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技术性、安全性与实用性,使该方案完全可行,一旦发现设计方案中的问题,考虑实际情况采取优化措施,形成最为科学、可行的方案2。最后,管理人员也需引进新技术辅助设计,如利用BIM实现深化设计、碰撞检查。4. 2做好构件管理工作装配式建筑中构件为关键构成要素,为避免构件存在问题而影响项目的建设质量,管理人员需从以下方面管理构件:(1)设计阶段。在设计各种预制构件时相关人员需结合建筑的结构特点,优化预制构件细节,保障设计质量。现阶段建筑行业迅猛发展,标准化为重要趋势,装配式建筑中为实现设计、管理的标准化,在企业内需建立多方参与的预制构件设计团队,该团队内应包含建筑工程师、设计师等,该团队应综合工程项目的诸多信息优化预制构件设计方案,当形成了方案后,再由施工方、监理方等参与进来,共同审核预制构件设计方案是否存在质量问题3。因此,有关人员在设计预制构件时关键应考虑结构要求,设计合理的连接结构,并保障各构件的尺寸等参数符合规定。当前装配式建筑广受青睐,施工工艺与技术越发成熟,国家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法律法规,在设计预制构件时有关人员需严格遵守这些设计标准,注重设计细节的把控。(2)加强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需着重关注各个部分。因为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构件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每个预制构件都有其独特的质量标准,为减少构件的质量问题,相关人员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首先,规范生产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选用高质量材料,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否则,一旦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人员存在不规范操作,将导致预制构件的性能达不到要求。如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相关人员应清楚每一个构件的尺寸、厚度、平整度要求,在生产期间加强对这些参数的控制,监督生产流程。其次,加强对机械设备的调配和管理,因为预制构件生产时主要为机械化方式,任何一个机械设备存在故障或者其他问题,都会影响预制构件的生产。从控制预制构件质量角度,管理人员需根据构件需求合理调配设备,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设备维修和保养,在生产期间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3)加强运输期间的管理与控制,因为预制构件为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方式,工厂生产出的预制构件需运输到现场,运输期间可能损坏预制构件,为避免这一问题,管理人员需督促施工人员加强构件防护,并在卸载时轻拿轻放。4. 3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制度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装配式建筑中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工程企业需不断总结经验,并立足项目本身,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该制度中明确规定管理要求、方法、重难点,并细分管理责任,以发挥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作用。每个装配式建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为达到最佳的管理目标,管理人员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其中考虑项目的特殊性,使后续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可严格执行制度,保障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如在管理制度中应包含责任体系,该体系中指出工程管理任务由专业的管理部门来负责,并为该部门分配专业管理人才,其他部门和岗位人员需配合管理部门的工作,切实完成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等管理工作。4.4 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根据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经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管理水平,工程企业需着力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将员工培训纳入常态化工作,通过培训让施工人员熟悉装配式建筑的最新施工理念、方法与技术,并掌握施工流程和规范。但为保障培训的有效性,除了需在培训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外,还需在培训结束后开展严格考核,通过考核来评估、检验施工人员的学习情况,通过严格考核使每个人员重视培训工作。另外,工程企业需与地方高校等合作,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并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展开一系列培训与研发工作,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最后,人才引进方面,企业需逐步构建完善的招聘机制,细化招聘流程,加强在招聘中的考核,检验人才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只有考核通过的人才方可进入企业从事相应工作。4.5 引入先进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施工单位也需提高技术水平。首先,装配式建筑项目中,BIM技术具有模拟性、可视化、协调性等特点,规范且合理应用该技术可解决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行信息化管理。当然,应用BIM技术还能促进工程协同设计,使各项管理工作更为便捷和高效,专业人员在整合了大量的工程信息后可建立BIM模型,该模型具有立体化特征,可直观还原项目情况。设计人员通过BIM模型能评估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借助BlM模型的模拟功能,可还原结构形式,系统能根据模拟结果发现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及时引导相关人员调整和优化方案。装配式建筑中引入BlM技术,同样能利用该平台的共享性特点,使不同部门之间能共享数据,构建科学且合理的管理体系,为设计、生产、施工等部门的工作提供保障。其次,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也需合理审核施工图纸的细节,通过审核及时发现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在施工之前调整与优化方案,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变更等问题。通常来说,工程施工之前,管理人员需与设计、施工人员等做好对接,讨论施工图纸的细节,分析图纸内容,提前做好材料、设备、人员等准备工作,并做好技术交底,使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能正确把握施工意图,在后续的施工作业中严格执行该方案,保障施工规范性。施工期间由于涉及了诸多的工程要素,管理人员需全面管理各种技术档案、工程文件,使这些工程资料可作为管理的依据。最后,持续创新技术,管理人员在岗位上需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向、技术趋势,不断引进新技术,用新技术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4.6 强化协同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难度较大,管理要求较高,为着力通过全过程、动态化管理解决施工建设中的诸多问题,管理人员需从思想上重视协同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协同管理策略,使各项管理工作都符合协同性要求。装配式建筑的协同管理可保障预制作业流程符合施工标准,使各环节施工作业符合行业规范与标准,减少质量问题;现场作业中引入协同管理思想,可对不同环节的施工内容实施专业化管理,保障施工效率,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协同管理思想下施工过程、内容均能按既定计划实施,可维持高效、有序的现场作业氛围,促进不同部门、岗位人员之间的配合。正是因为协同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工程企业在装配式建筑中除了需从思想上重视协同管理,还需加大在此项管理中的资金投入,使管理部门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全新的管理方法及技术,并配备专业化管理人才。当然,管理人员也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施工要求制定完善的协同管理机制,在其中明确指出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如何实现协同管理、各部门和岗位人员之间如何配合,指导实际的协同管理工作。结语:由于装配式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施工工艺有所不同,在工程建设中的管理要求更高。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效果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管理效率、水平,企业需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标准,引进全新的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构建科学且合理的工程管理体系,指导、协调施工任务。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相关人员需持续研究装配式工程管理,构成全新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