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训练4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docx
-
资源ID:1128153
资源大小:23.0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课时规范训练4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docx
课时标准训练卷(四十)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开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开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以下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局部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拟图。读图完成12题。1 .上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A.南高北低B.南北低,中部高C.东高西低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 .以下图显示,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开展影响较小8 .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开展影响不大解析:第1题,从图甲中的图例可知,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平衡,甫北低、中部高;中部地区东西高,中间低。第2题,从图乙中看出,区位交通条件在四个城市中对苏州的影响最小,对苏州本身而言,五个因素中动力最小的也是区位交通。答案:1.B2.A(2019广东岭南质检)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开展图,完成34题。9 .关于沿淮城市群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11 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承接地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安徽旅游示范区A.B.C.D.解析:第3题,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安徽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第4题,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兴旺,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距长江三角洲近,是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旅游业示范区。答案:3.4.C(2019淮南二模)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以下图表示某国I960-2019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57题。12 以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A.B.C.D.13 该国最可能是()A.美国B.中国C.巴西D.日本14 该国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开展()A.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动力导向型工业解析:第5题,1960197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减少的不多,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很快,说明其他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快,总就业也增长,排除B、C;1980199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都迅速增长,也反映这一时期就业人口增长快。第6题,根据2019年总就业人口接近8亿,可以推知为中国。第7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大量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集聚。答案:5.D6.B7.C(2019福建质量检测)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以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19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89题。15 与甲地相比,乙地开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价较低B.历史悠久C.交通便捷D.原料充足16 图中所示的2019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导致()A.城市化水平提高B.高新技术产业开展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上海,地价较高,乙地离上海较远,地价相对较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选择与其开展历史关系不大;乙地交通通达度不如甲地;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其进行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原料是否充足。第9题,由图可知,2019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上海附近地区,就业人口密度更大,说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与劳动力素质有关,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减少,并不能说明第一产业产值降低;环境人口容量是否增大与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关系不大。答案:8.A9.A(2019江西名校联考)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下表是长沙市2019年和2019年产业结构偏离度表。据此完成1011题。2019年和2019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年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第一产业偏离度第二产业偏离度第三产业偏离度20199.738.651.751.823.324.9-0.810.661.0820194.356.139.624.433.242.4-0.830.69-0.0717 .根据信息,可以判定()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说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说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18 .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19年以后一段时间内()A.第三产业开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开展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解析:第10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1说明就业比重增加带来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提升,该产业随就业人数的增加,产值大幅上升,因而能扩大就业。第1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1,说明工业还可以大量吸纳就业人口,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开展。答案:10.C11.B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高考经典题)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答复以下问题。(28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开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开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根底设施存在差异。1982年、2019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9年人口分布的根本格局。(6分)(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9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4分)(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答复此题需要认真读图。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拟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根底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开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开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时机多。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开展,但是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拟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根底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任答两点即可)。经济开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开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时机多。(4)机械增长。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开展;促进城市化开展。(任答两点即可)负效应:资源供应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13.(2019保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28分)京津冀一体化开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以下图为京津袋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1)指出与石家庄相比,保定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中的地理位置优势。(6分)(2)说明京津粪一体化可能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12分)(3)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开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开展应采取的措施。(10分)解析:第(D题,结合图示,从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相对位置方面入手,说明保定的地理位置优势。第(2)题.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可以从经济(产业升级、经济开展)和社会(根底设施、就业、区际联系)方面分析。第(3)题,要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将河北省作为京津人口疏散地。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协调开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等措施。答案:(1)与石家庄相比,保定距离北京、天津更近;保定处于北京到石家庄的中间点;保定位于河北省的中心位置。(2)完善交通等根底设施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强区际联系,更好地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化开展和城乡一体化。(答出四点即可)(3)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