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艺术天才加“昏德公”.docx
赵佶:艺术天才加昏德公”数年前,北京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在昆仑饭店,拍卖宋徽宗(公元一。八五一一三六)的写生珍禽图卷分,各路收藏大腕轮番举牌竞相追拍,气氛异常热闹。人们喜欢赵佶的花鸟画不是没有缘由。当年,他曾被人称为“神笔”,“写江乡动植之物,无不臻妙。”差不多一千年以后,图卷依然如新,工夺造化,怎么下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呢!最后,这件著录有绪的花鸟画卷,竟以两千三百五十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了中国画拍卖的最高值。其实,宋徽宗赵佶不仅精于花鸟画,而且擅长山水。所作“潇湘夜雨”、“洞庭秋月”、“江天暮雪”等八胜图,咫尺千里,虽云“戏笔”,却有天入主极趣。山水之外,又能人物。赵佶曾作十八学士图,大观录说是“笔法直是唐人。”当然,他画得最好的还是传统的工笔重彩花鸟,传说他画翎毛,多以生漆点睛,隐然高出纸素,把禽鸟画活了。现代画家邓白曾说:这是一种独创的技法,如果确能证明属实,那是值得重视的。此外,他还善于画马、画蟹、画草虫、画墨竹。画史会要里说到他的墨竹:“繁细不分、浓淡一色,焦墨丛集处,微露白道,自成一家。”据说,他一生好画,创作的作品可累至“千册”,数量和质量都是十分可观的。然而,岂惟画画,赵佶又长于书法。独创“瘦金体”,运用行书笔法写楷书,把我们带进一个新天地:笔划惊人的纤细,姿态异常的优美,线条充满活力和弹性。欣赏他的书法,如同欣赏一场优美的舞蹈。写字就好像是少女们轻松自如地舒展一下腰肢,跳起来,舞起来。一行行汉字,就是一个个舞姿造型。不过,这些起舞的少女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训练的:修长、匀称、轻盈、灵秀、风情万种,顾盼传神。在书法艺术史上,“瘦金体”是唯美主义风格的一个创造。赵佶目光犀利,艺术鉴赏的水平很高,当年,他让宣和画院的画家画正中午的月季花,几乎没有一件让他满意的。随后,他说出一番道道:月季花月月、时时开,但是花瓣、花蕊、花叶的形态和色彩都是不相同的,能够“尽物主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还有一年,宣和殿前种植的荔枝结了果实,恰巧又有一只孔雀正在树下,赵佶一时高兴,又令画院诸人对景写生。众画师“各极其思”,把孔雀和荔枝树画得“华彩烂然。”大家心里都想:这下他老人家总该满意了吧!谁料,他还是不满意。画师们一个个都感到奇怪,但又不明就里。过了数日,赵佶又把他们叫到跟前,询问他们想明白了没有,众人还是“不知所对。”然后,赵佶告诉他们说:“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你们怎么都把它画成先举右脚了呢?画师们回去以后仔细观察,这才“克服”。对景写生,没有一双精细入微的锐眼,画得最好,也是假的。让你不能不佩服赵佶的慧眼。此外,赵佶还能诗能词,有他的眼儿媚为证: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分明写出了一个亡国之君,“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痛苦之情、无奈之心。赵佶作了亡国奴,金人听说他蹴鞠,“气空一似鳏胶枯在身上的”,觉得好玩。请他表演球技,传授诀窍。那场面,使我联想起一部“二战”的电影:在德国法西斯集中营中组织的一场死亡足球赛。人家是拿你逗乐,你却在临死前玩命。一个多才多艺的赵佶。如果他只做一个艺术家,也就罢了。如果只做端王,“嗜玩早已不凡,所事者,独笔砚丹青,图史射御而已”(铁围山丛谈)。可是,阴差阳错。历史偏偏选择了他做大宋的皇帝。赵佶自己可从来没有想过哪一天要穿龙袍登上金銮殿。他十四岁为端王,就和琴棋书画结下不解缘。没有正经事干就玩乐,放风筝、斗蟋蟀、踢球打弹,无一不能,无日不歌欢作乐。他被人目为“轻佻”,当然“不可以君天下。”可是,宋哲宗一死,身后又无儿子,那皇位不是缺着?大宋江山可不能一日无主啊!没有类似“玄武门之变”的宫廷夺权和血腥屠杀,而是幕后几个人一策划,这黄袍加身的喜剧就让赵佶充当了主角,赵佶是神宗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也即来哲宗的弟弟。元符三年(公元一一。年)赵佶登基,是为徽宗。那时,司马光、欧阳修、吕公著、王安石等那一代的人才,己是往昔已矣。苏东坡正远贬海南,黄庭坚则谪居巴蜀。朝廷上的清议批评之路已经堵塞,至大至刚的思想与文章再也难以问世,国家之组织、元气,已经出现腐坏和衰微的迹象,他糊里糊涂地当了皇帝,也糊里糊涂地行事。可是,寻欢作乐却是他的本色行当。他读柳三变、周邦彦的艳词,不仅读懂了,而且读出了情调,竟撇下后宫三千。寻求新的刺激。他异想天开的在开封皇宫与镇安坊的青楼之间挖了一个隧道,一有机会,便丢下皇帝的尊严与京都当时的名妓李师师幽会。他是为她不俗的美貌而去的。有个妃子曾经这样问他:“何物李家儿,陛下悦之如此?”你道赵佶怎么回答?他非常坦率:“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装,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对于女人和美的特殊鉴赏力,透露出来的是一个艺术家敏锐的审美情趣。有一次,赵佶与李师师幽会,偏偏又让长于长短句的周邦彦撞见。文人好奇亦好文,便有了少年游这首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己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虽不及柳三变“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知名度,但在北宋末年,也是贵人、学士、市僵、妓女,皆知其词可爱的人物。街坊、青楼一传唱,便成了京师的一大“爆炸性”新闻,差一点让周邦彦惹出大祸。徽宗先是借故革了他的职,押解出京,后来又由于李师师的说情,让他返京提举为大晟府(管理乐府的官吏)。如此毫无法度的行事方法,还能管理经国之大事?更不用说他要中兴帝业,励精图治,赢得千秋万岁名。我甚至认为,他昏昏然,飘飘然,从来没有想过治国安邦的大事。他富有艺术鉴赏力,可是在用人问题上却忠奸不分好坏不辨。高俅因为踢得好球,后来派他做了太尉。宦官童贯善阿谀奉承,封他做了节度使。奸臣蔡京写得一手好字,“天下号能书”,评者谓其正书“如冠剑大夫议于庙堂之上”。可是,其为人则阴冷猥辣,有百毒之心。王安石变法时,他以“改革派”自居;司马光复出以后,他又摇身一变,成了反对变法的人物。曾布曾举荐他人朝做官,当曾布成为他仕途上的绊脚石的时候,他又罗织罪名,最后让他逐出朝廷而死于流放路上。这样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招降纳叛,结党营私的奸贼,赵佶却把他扶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历史反复证明,靠不正常的手段爬上高位的,没有一个不搞阴谋诡计,以售其奸的。蔡京上台伊始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排斥异己。他把哲宗时上书反对“绍圣绍述”的官员定为“邪等”、“奸党”,圈定司马光、范纯仁、吕公著、苏轼、黄庭坚等三百零九人为“元祐党籍”,并刻石立碑,以示永不录用。他排斥的是忠心爱国的有德有才的时代精英,他网罗的是卖身求荣的无德无才的奸佞小人。在蔡京为相期间,卖宫鬻职,市有定价,日“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朱弁曲消旧闻)。送的是赵姓的宫爵,饱的是蔡氏的腰缠。至于冗员超负,支出的是国家的库银,搜刮的是百姓的钱财,他可从来不用发愁。为了粉饰太平,取悦赵佶,蔡京又倡丰、亨、豫、大之说,在大肆挥霍府库蓄积的同时,极力搜刮百姓,使得税负“辗转增加,民无所诉,这样一个黑暗而又混乱的朝政究竟还能支撑多久?“花石纲”最后导致了梁山泊好汉齐集“聚义厅”,打出了“替天行道”的造反大旗;方腊呼啸山林,斩关夺隘,搅得赵家王朝寝食不宁。除了内患,还有外忧。在白山黑水间崛起的辽国,赶走了渤海国的贵族,侵占了燕云十六州,然后挥戈南下,问鼎中原。北宋皇帝赵佶和李师师在床笫缠绵之时,正是金人跃马渡河之日。当金国大军压向京都开封的时候,赵佶却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当时,金军只有六万,而北宋各方召集的勤王之师却号称二十万。二十万对六万,三人抵一,总不成问题吧?赵佶却是一筹莫展,群臣在是和是战问题上争论不下,中央指挥系统的严重虚脱和人心涣散,无疑地加强了失败前的军队的惊惶失措,又是这个蔡京!为了保全自己的一条狗命,劝说赵佶选择了逃跑的决定。画得画、写得一手好字开创“瘦金体”的宋徽宗,他那柔弱的臂力再也难以支撑这样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匆匆地完成了他的交接班仪式,让位给他的儿子赵桓(即宋钦宗)。便和蔡京一起逃之夭夭,丢下一堆烂摊子给儿子经营To那一年是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这个赵桓,也患有软骨病。让他当皇帝,他死活不千,宋史说是“泣涕固辞,因得疾,又固辞,不许。”无可奈何之下,带着一副病讽恢的气色。强打起精神坐上金銮殿。以后战事的发展是可想而知的。金军渡过黄河,下拱州,陷亳州,直遇开封,京都失守。说起来也真叫人哭笑不得,金军围攻开封时,宋朝斥走了李纲,朝廷上下竟无退兵之策,六神无主时竟相信了妖人“神兵退敌”的瞎吹,撤掉守城将兵,大开城门,最后导致了城破国亡的结局,史称“靖康之耻:至此,北宋的气数已尽,只能让那些扼腕痛哭的“英雄”们,比如主战派将领李纲、宗泽等,栏杆拍遍,扯一块歌女的红巾翠袖,为主人搞一把伤心的泪水。现在,该轮到赵佶以泪洗面了。他在五国城过了九年屈辱的生活,写了这样一首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据说这是赵佶的“绝笔”,可是他至死都念念不忘他的“故宫”,没有一点警醒,也没有任何反思和自责,怎么也无法让人同情起央。死时,为高宗绍兴六年(公元一一三六年),只活了五十四岁。赵佶在位二十六年,重用“六贼”(即蔡京、童贯、王楠、梁师成、李彦、朱勘)政治上昏庸无能,被金人封为“昏德公”。然而,他在艺术上却颇多建树。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美术学院一直和画院,创立画学分设专业,画学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个专业,并辅之以说文、尔雅、释名等基础学科,这样一个画院的专业设置,即使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是相当合理的。他把画院变成科举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改革画院入学办法,不论士流、杂流(一般地主和平民子弟)皆可通过考试而入学,由于其开放性,使得大批社会底层的优秀人才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官场,他还亲自到画院教学并指导学生作画,培养出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的名家和高手,比如南宋画派的开创者,“可比李思训”的李唐等等,使得当时的画院达到了鼎盛时期。他还主持编纂了宜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使书画艺术、文物鉴定及考古工作在北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本来应该是教育家艺术家做的事,现在都让皇帝亲自做了,而且做得不错。编撰宋史的元代大臣脱脱曾经掷笔长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王土祯池北偶谈)。这究竟是历史的误会还是赵佶的过错?曾经有人假设:如果当年不是选择赵佶当皇帝,北宋很可能是另一种结局。然而,历史无法假设。依然按照它的惯性和逻辑,演绎千古兴亡改朝换代的历史。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艺术天才,矛盾而又统一于赵佶,千秋功罪,留多少话题让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