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分析.docx
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谢与配方式分析引言:园林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衡生态结构的关键性要素。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在提升城市景观风貌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释放生态效益,对形成绿化系统、构建多层次景观效果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植物选择与配置的意义在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改善和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也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我国风景园林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对植物进行选择和配置,始终贯彻落实绿色生态环境的施工理念,结合风景园林的地理环境因素,能够进一步突出风景园林的景观特点,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效果,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建设,为社会环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风景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城市绿地改造、优化植物群落、增强绿地景观效果及花园城市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风景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地的建设也逐步从量到质进行了提升,景观精品化、特色化也在不断提升。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在进一步打造特色景观效果、增加景观层次、营造生态环境系统、增强艺术美感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每个园林工作者不断思考和不懈努力的方向1。2 .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原则2.1 适宜性园林植物作为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能有效地美化景观,增强风景园林建设区域的整体景观效果,连片的生态绿地也能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与生长空间。因此,风景园林与园林植物之间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独立存在。在风景园林植物选择以及配置的过程中,应对工程项目实际所在地的环境气候状况、土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根据现状分析结果,按照适宜性的基本原则,选用乡土树种或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能大幅提高苗木种植的存活率、优化生物品种多样性。同时,充分认知各种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生长规律,是保证园林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化过程,适宜的气候环境、充足的水分和土壤质量有利于植物的健康成长,也对景观效果的营造奠定了基础。园林植物配置时还要注重周边的环境风貌,恰当的乡土植物结合不同类型的环境场景,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意境,增强特殊地区的归属感,营建出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景观效果与和谐的景观风貌。2. 2生态性风景园林从山石、水体、建筑及植物四个要素出发,结合园林设计理念,对各类园林绿地进行生态构建,形成城市绿地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的园林造景也逐步从游憩、观赏功能扩充至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等更高层次的功能需求。选择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同时具有净化空气、防尘降噪等生态作用的园林植物,通过科学的配置,建立具有合理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在植物配置中,应充分考虑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特征和功能、时间及空间中的地位,通过合理选配植物种类,以形成结构层次合理、功能健全多样、种群稳定、和谐共生的植物群落结构,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2。3. 3效益性随着节约型园林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发展,植物配置中的效益性也逐步成为人们考虑的重点,节能、节水、养护成本低、自育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等都成为植物材料选择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常绿与落叶、阳性与阴性、针叶与阔叶、深根与浅根等多种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搭配,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可以提高自我的调节和自我维护的能力,增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能力,也可以大大降低养护成本,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与林缘线,提高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彰显生态特性。4. 4观赏性风景园林是融合了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人文美、艺术美等于一体,是以自然美为主要特征的空间环境艺术。因此,在园林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时,不仅要满足园林绿地的功能效果,也要考虑整体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效果,使其在生物学特性上和艺术性效果上达到有效统一。优先考虑整体美,遵循对比与和谐、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出发,在符合风景园林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及种植形式,尊重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有利于体现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特色,提高整体观赏效果与艺术效果,并充分反映风景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审美价值。3.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3.1 选择方式3.1.1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在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中,结合当地实际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及生命力较强的园林植物品种进行配置,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分析的内容之一。这不仅能降低植物的死亡率,还能快速形成自然景观。多层次、多种类园林植物的应用,能确保景观建设效果,使植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下健康、稳定地生长,与周边环境形成良好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此外,植物的配置应用还要考虑园林视角,在园林景观的各个方位形成完整的视觉体验,以避免出现园林景观的空洞情况。在园林植物适应性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着重分析降水量、土壤质量、病虫害情况等内容,确保植物能在项目当地环境下持续生长,实现园林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南、北方地区之间也应根据湿度、温度等基础条件的不同,选择相应喜阳、耐热、耐干旱或耐阴、耐寒等不同的植物品种,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为基本原则,并加强各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提高土壤质量和建设养护管理水平,以减少植物的死亡率、更好地控制工程建设成本3。3.1.2 选择本土生长的植物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的准备阶段,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品种选择与配置,是提升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效果、提升景观风貌的关键因素。园林植物存在着较强的地域性,经过长期特定的自然选择、物种演替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这与当地的历史发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和相互补充,以园林植物为载体的文化传承,代表了城市中独具地域特色的景观面貌和文化底蕴。本土植物长期以来可以稳定适应当地的气候因素,与外地引进品种相比,在养护管理上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本地植物所蕴含的人文特征,赋予人们特殊的人文感受。因地制宜的园林植物配置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园林绿化施工中不同的植物种类,不仅能体现园林景观特色文化内涵与景观效果,也能体现城市发展的精神面貌,带动园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3.1.3 选择无毒无害的植物植物选择与配置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果植物选择缺乏合理性,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因此,选择和配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具有无毒无害的植物进行种植。有毒有害的植物类型,容易使游客触碰或者吸入后对游客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植物选择中,除了要判断无毒无害的植物属性外,还要尽可能避免选择带有飘絮、茎秆带刺等类型的植物,以避免这类植物对游客的身体伤害,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在风景园林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中,对植物的选择只有充分从“人的安全”这一基本要求为出发点,选用满足树冠浓密、无污物、无毒、无刺、无飞絮等要求的植物,才能达成后期风景园林绿地的有效管理4。另外,如拥有座位的休憩场所,应尽量设置一些具有靠背或可遮挡的乔灌木丛,以满足民众心理上的安全要求。3.1.4 选择适宜属性的植物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不同,有些植物自身的成长过程也会存在明显的转变。为了更好地保证植物生长的效果和质量,在园林植物选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根据植物的基本属性和种植当地的实际环境情况对植物进行综合判断,确保风景园林项目能够严格按照植物特性,进一步提升植物的生长效率。不同地区的植物对于生长环境具有不同的要求,对土壤的湿度和厚度也有着不同的标准。在植物种植阶段的准备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土壤酸碱性的调整,可以更好地提升植物的成活率。此外,还需要加强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就地取材,同步考虑近期、远期设计效果。这不仅能够保证风景园林的建设成效,也能满足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基本要求,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结构。3.2 配置方式3.2.1 植物色彩搭配在城市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以保证植物色彩搭配的效果和质量。第一,大面积单色植物的应用。大面积色彩可以保证景观园林色彩统一性的面貌呈现,如统一选择单种颜色、以大块色彩的方式进行造景,可以使主景植物与建筑物、其他构筑物之间的颜色与背景色相协调,给人以简单、大方、宁静、豪迈的心理感受。第二,双色搭配的应用。主要通过不同颜色的强烈对比,不断对单调的色彩形式调和、补充,以强调色彩搭配的效果和质量。对不同的景物主体使用不同的颜色,形成生动活泼、和谐的植物景观效果,或强烈色彩明暗对比的色彩感觉,彰显风景园林景观的特色和效果。第三,多色搭配的应用。风景园林色彩的多样化,可以选用不同色彩植物的搭配应用,结合不同的季节变化情况,营造出不同季节的季相景观。第四,类似色或渐变色的应用。通过园林植物的选择,采用颜色之间的逐步渐变和深浅色处理,使风景园林同一空间的景物相互过渡,整体相互协调、色彩节奏一致,给人们创造舒适的游园环境5。园林植物配置中,还可以强调白色花木和花卉类植物的运用。园林色彩喜好明快、亮丽,而暗色调的园林植物中加入白色等浅色系颜色,可以使色彩明快起来。饱和对比补色的配合中,加入大量的白色,可以使强烈的色彩对立得以缓和。另外,类似色观赏植物的组合,如不同深浅绿色植物的搭配,或者常绿针叶、常绿阔叶植物和落叶阔叶植物的搭配组合,可以让整体的色彩、景观质感富于变化。3.2.2 空间整体布局风景园林作为三维立体的空间环境结构,使人们在不断游园的过程中,体会园林景观带来的乐趣。因此,园林植物的整体空间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园林景观可以按照静态空间与动态序列两种不同的方式布局。不同的视距和视角,产生不同的风景感知。通过平视、仰视、俯视等错觉的运用,强调不同的风景效果。在考虑整体艺术布局时,可以使用对景、透景和障景等处理方式,使园林景观与园林植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观望,以丰富城市的景色,增加双方的风景艺术评价。还可运用框景、漏景、借景等方式,丰富园林植物景观的可赏性。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景深的处理,前景与后景的景观层次安排、色彩及明暗的处理等都可以加强景深的感染力。在处理前景时,要尽可能让前景具有深远的透景线。透景线可以很好地安排园林内的各处空间分隔,以供人游憩娱乐。而前景的植物配置处理,也可以从近景、中景和远景等多种分层结构中安排,层层叠叠的景色可以引起空间深远的错觉,加强景深的感染力。园林空间的分隔,还重在强调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的关系,园林植物的种植中也应做到有疏有密、视移景异,整体形成序列空间布局。园林植物配置的整体空间布局还要参照对立统一的原则,使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两者共存、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整体风景园林的风景评价。连续的风景序列布局,其序列的连续方式与节奏的规律变化,可以形成园林的动态序列布局。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断续的方式,使连续风景产生节奏的变化。如道路绿地中,交替使用地被种植与乔木草坪等疏林草地的配置方式。也可以运用起伏曲折的方式,如林冠线、林缘线的处理变化,形成动人的观赏路线。还可以运用简单反复、交替反复等处理方式,如花镜植物配置中以一个花丛为单位反复出现,形成特殊的花丛印象;或者运用两个相似花丛为单位反复出现,或轮流出现等方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差异感受。不仅要有空间开合、起伏、反复等节奏变化,植物配置中还要注意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与配调的关系。主景突出,运用背景突出主景、运用配景陪衬主景,通过连续布局使植物配置的主调贯穿全局,可以起到烘云托月的视觉效果。通过连续序列的分段处理,可以产生景观整体的序景、高潮、结尾,使主景构图相连、副景布局为配景6。3.2.3 植物季相搭配植物景观配置还需注重植物的季相搭配。随着季节的推移和变化,植物产生的季相变化可以引起风景园林景观构图、景观面貌的变化。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可以将风景园林的多种功能要求和艺术节奏相互结合,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形成季相交替构图。根据不同的景观需要,选用早春开花植物与常绿乔木的搭配,或是选用春花秋叶型植物配置,都是季相景观配置中的常用手法。在季相构图上,同空间布局一样,一年四季的植物变化也要有序曲、有高潮、有结尾,形成园林景观的交响乐。在风景园林工作中,做到四季美观是基本的要求,更要重点突出春、秋两季具有明显季相特色的季节。但各个公园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特色,如夏花主题、秋果主题等。突出春季植物景观时,在确保植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花期较长的植物,彰显百花齐放的效果。突出夏季植物景观时,因为夏季温度较高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可以选择耐热性较强的植物,在长时间高温和日晒的情况下,仍能确保植物生长的效果。突出秋冬季植物景观时,因为气候环境温度较低,为了减少植物死亡率,可以选择茎叶形态较为良好的常绿植物,也能在冬季增加良好的景观色彩感受,进一步为风景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奠定基础与保障。另外,季相特色的园林植物配置,不能面积过小,要产生整体景观的氛围感。同一个花坛、花镜或者花群,一年四季都可以有不同的季相安排,必须根据各种植物类型的季相表现、植物生长期的物候表现和生态要求共同结合考虑。结语:在现阶段的风景园林施工建设中,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优化风景园林施工建设的效果。我国的植物种植资源丰富,品种类型繁多。加强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分析,能够保证风景园林景观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有利于创造更加良好的园林景观特色,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建设的基本要求。不断创新风景园林建设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展示各地区的植物景观特色,值得我们共同为之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