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类院校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1131585       资源大小:202.2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类院校调研报告.docx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类院校调研报告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职院校共有235所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468所,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占高职院校总数的16%,平均每省有7所院校开设。随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背景(一)国家“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为专业发展提供契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深入实施一系列强国战略。其中,人才强国战略居于重要位置。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培育和造就一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队伍,为中华民族强起来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委主线,推动经济发展变革,加快建设新型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将人才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如何管理和服务好人才是重要工作。随着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人才红利渐失,人力资源成为国家和用人单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国家而言,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充分挖掘劳动力的潜力,提升劳动者素质,有效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直接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人力成本大幅提高,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大力发展为专业发展提供空间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兴领域,对于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需要提供大量人力资源支持和服务,同时作为新兴产业,自身也需要大力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服务业,2017年国家发布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北京市也出台了相应意见,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产业结构鼓励类目录,标志着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业向新时代的人力资本服务业顺利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并要“培育人力资本服务领域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人力资源要素得到充分重视,并提出了人力资本服务的新理念,必将大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全面深入发展。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变革时期。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96万家,行业从业人员67.48万人,全年营业总收入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5.2%、10.3%。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步增长,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供求对接旺盛,服务业态全面发展,反映了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集聚发展效应日益凸显,从2010年起,陆续建成19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截至2019年底,各国家级产业园已有入园企业超2700家,园区营业收入1950亿元,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历史较早,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正在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态势。目前,随着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的确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势必带来人力资源的结构性调整,需要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提供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培育和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以促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据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底,北京已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909家,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全年通过网络发布求职招聘信息L35亿条,帮助1235.19万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全市80%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多家机构提供了“共享用工”等新形态服务。2020年9月23日起,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将人力资源服务业纳入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拟建立完善的非标准用工制度,为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等新就业形态提供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成长快,发展空间大,人才需求旺盛,正向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这无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还是培养质量都带来更多需求,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为专业发展创造机遇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搭建和谐平等的沟通平台,打破了企业内部层层管控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扁平化和去中心化,提升内部效率。人力资源管理的三支柱模式,也是现今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转型的总体发展趋势。这一模式基于将人力资源专家中心(HRCoE)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的结合,共同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驾马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会向“自助服务”及“远程集中服务”转型,机器人已经在冲击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正在向“自助服务”及“远程集中服务”转型。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人力资源的选、育、用、留都可以纳入到量化范畴,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具备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正处于转型期,随着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组织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要越来越要贴近业务,更要把掌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工具、方法论运用于企业实践,对于业务更要有洞察力,通过数字要懂得业务的发展状况,提供业务解决方案。未来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赋能员工,关注人才能力的开发,让人才发挥价值,并让一支多元化的员工队伍贡献更多价值。据统计,全国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已达数千万人。根据领英和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年中国HR职业发展状况报告的大数据显示,HR总体平均从业年限为7.68年,仅有19%的HR从业者在校学习时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一方面说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专业不对口,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2016年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报告显示,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从业人员总量的63.9%,本科学历占33.5%,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6%,大专及以下学历是人才需求的主体,同样呈现出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也说明该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变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从业时间短、专业不对口,说明人才培养数量难以满足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升,为专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二、全国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情况(一)历年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数量情况从教育部20132020年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如图1所示,2020年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院校数量为231所,平均每个省份有8所开设。从20132020年来看,开设院校数量略有起伏,有增有减,2016年达到最高值,共263所,自2016年以来开设院校数量呈下滑趋势。图120132020年全国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院校数量表120132020年各省份高职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情况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开设数量241255250263259236235231开设省份2929282828282828平均每省开设数量8.38.88.99.49.38.48.48.3未开设省份青海西藏青海西藏青海西藏吉林青海西藏吉林青海西藏吉林青海西藏吉林青海西藏吉林青海西藏吉林数据来源:教育部2013-2020年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二)不同地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情况截至2020年,共有235所高职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中,广东、河南、江西、山东、广西、河北开设数量位居前六名,广东省开设院校数量最多,有35所,青海、西藏和吉林省三个省份没有开设。从表2不同地区开设情况来看,西部较东部和中部开设数量少,西部平均每个省份有5所院校开设,东部为IO所,中部为10所。图22020年全国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院校数量排名表2不同地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地区开设省份数量开设院校数量平均每省开设院校数量东部109810中部87910西部10545<M-282318.3(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及就业率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公布的结果,截止2017年12月30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规模为1200014000人,平均每个院校毕业生人数约为4550人,其中,文科占69%理科占2设,男生占24乐女生占76乐全国就业率2016、2017年均为90席95%估计在校生人数为24000-26000人,在校生和毕业生合计的人才培养规模约3600040000人。三、调研基本情况(一)调研目的为了了解全国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概况、专业建设现状、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等,以摸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诊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全国高职同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院校共26所,其中,北京院校共5所,主要为国家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参建单位。表3调研院校基本情况序号院校序号院校123(三)调研内容本次调研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基本情况;二是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情况;三是人才培养规格情况;四是专业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四)调研时间本次调研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历时近两个月。(五)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使用网络调查,利用网络网站设计问卷并通过微信二维码和网站链接的形式进行分发填写,并通过开展座谈会,德尔菲专家咨询意见等方式展开调研。(六)质量控制为了保障问卷质量,调查前,专业教师充分研讨、反复修改,借鉴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标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等规范和标准,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中,要求资源库主持和参建单位填写,并要求填写人为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或骨干教师,对所在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全面深入了解,以保障问卷填写的准确无误。四、调研院校情况(一)专业开设时间大多数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时间在20002010年,共有17所院校,占65.4%,20112018年开设的有8所,占30.8%,有一所院校未填写。可见,在20002010年十年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得以大力扩张和发展,此后开设院校数量缓慢增加。(二)专任教师数量由表4可见,专任教师数量主要在10人以下,约占92.3%,最多的在510人之间,占65.4%,每所院校专业教师平均为6.7人。表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5人以下726.926.926.95101765.465.492.3102027.77.7100.0总计26100.0100.0(三)在校学生规模由表5可见,大部分院校在校学生规模在300人以下,以每班40人计算,平均每个年级23班的规模,有7所院校在300人以上,其中,3所在500人以上,每个年级平均约4个班。平均每所院校在校学生规模为277人,平均每级学生为92人,约23班规模。表5人力专业在校生规模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50人以下27.77.77.75010027.77.715.41003001246.246.261.5300500726.926.988.5500人以上311.511.5100.0总计26100.0100.0(四)毕业生供求状况绝大多数院校认为该专业供求基本平衡,占65.4%,有5所院校认为供小于求,4所院校认为供大于求。由表6可见,从院校的心理判断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表6毕业生供求状况判断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供大于求415.415.415.4供小于求519.219.234.6供求基本平衡1765.465.4100.0总计26100.0100.0(五)毕业生去向分析通过图3对毕业生主要去向进行词云分析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主要毕业去向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岗位为主,辅助以行政、文员、文秘、营销等岗位。中小企业比可贵么,B珠二再3Q贝人事助理Xt*a+(t»/贝教师行政文员职自g二署销秘书人事° 口人力密懑冷理机汇0位Q粉觥专H招聘专员人力,。/,二GdJ广偶尔有企事叱牛色图3毕业生主要去向词云五、问卷调研结果分析(一)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情况1 .实习实训建设由表7可见,调查院校有3所没有专业实训室,以13个实训室为主,占53.8%,拥有3个及以上实训室所占比例较少,仅有1所院校,还有2所院校与其他专业共用实训室。由表8可见,对于专业实习实训条件总体评价为一般的最多,占53.8乐其次是比较满意,占23.1%。可见,对于实习实训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表7专业实训室建设情况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没有专业实训室311.511.511.5与其他专业共用27.77.719.2有1个实训室623.123.142.3有13个实训室1453.853.896.235个实训室13.83.8100.0总计26100.0100.0表8专业实习实训条件评价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非常满意13.83.83.8比较满意623.123.126.9一般1453.853.880.8不满意415.415.496.2非常不满意13.83.8100.0总计26100.0100.02.校企合作建设情况由图4可见,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做法的前五位依次为: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教师企业实践、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均超过60%。对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师为企业进行社会服务、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等方式相对比例较低,均低于40%。通过表9各院校对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评价结果来看,认为较好以上的占38.5%,认为一般的占53.8%,说明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仍需加强。通过将校企合作做法与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评价进行深入分析来看,选择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高。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教师企业实践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师为企业进行社会服务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台俏8写教材现项目郃校企共建校内实训I基地其他教师企业实践、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等合作方式的院校评价较80.8%UlllIlimillllllIIIIIBI65.4%IMnllml眦UufflInilIIIiuilul65.4%IIJ1165.4%MMllIIimmIHmnl34.6%30.8%JllllllllllllllllinillllllllIIHIIII30.8%!IMul30.8%23.1%IimiiimiiH19.2%/3.8%图4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方式表9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评价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比较好1038.538.538.5搬1453.853.892.3较差13.83.896.2非常差13.83.8100.0总计26100.0100.03.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借鉴国家公布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列举了13门课程供各院校选择最重要的八门课程。从图5来看,依次为:薪酬管理、招聘与测评、员工关系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劳动法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管理沟通、人力资源市场服务,除员工关系管理和管理沟通两门课程外,与专业教学标准确定的其他六门核心课程完全吻合。96.2%96.2%薪酬管理招聘与测评员工关系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会理的实务A资源管理基础管理沟通人力资源市场踊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人力资源统计劳动经济学创新创业图5认为重要的课程排序由于绝大多数院校均为教学资源库(备选库)参建单位,智慧职教云课堂和智慧职教网站位居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前两位,分别占76.9%和53.8%,其次是超星、自己学校开发或购买的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钉钉、雨课堂,见表IOo除此之外,还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开展信息化辅助教学。可见,信息化教学尤其是手机移动端的教学已成为常态。表10信息化教学方式响应信息化教学方式个案数百分比个案百分比2028.60%76.90%1420.00%53.80%1115.70%42.30%811.40%30.80%68.60%23.10%45.70%15.40%22.90%7.70%总计70100.0%269.2%(二)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规格1.知识通过图6可见,认为该专业最应具备的知识依次为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组织行为与管理沟通、计算机办公软件与互联网应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均超过60%,创新创业有5所院校选择,占19.2%。劳动法其他80.8%创新创业资源管理92.3%3.8%19.2% 80.8%N组织行为与管理沟通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65.4% 理论69.2%69.2%数据处理与分析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网应用图6最应具备的知识2 .能力通过图7可见,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组织协调、人际交往、文书写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抗压能力选择比例均超过60乐其中,沟通表达能力占比100%,今年新增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53.8%的院校选择。其他学习领悟100.0% 沟通表达92.3%团队合作92.3%.H组织协调46.2%能力53.8% J y.警 88.5% 人际交往创新能力57.7% f88.5%:文书写作57.7% N心理调适69.2% 抗压能力76.9% 解决问题73.1%信息攵b图7最应具备的能力3 .素质通过图8可见,各项素质选择比例都很高,均超过75%,都是本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其中,服务意识、人格健全、诚实守信、身心健康、爱岗敬业位列前五名,服务意识选择比例为100%o100.0 其他服务意识"瞑.3%人仅全3.8%遵纪守法76.9%92.3(agE54s政治觉悟80.8%886%身心健康公平公遣4.6%-F88.5%爱岗敬业84.6%安全保密图8最应具备的素质(三)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图9可见,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人力专业不够重视、投入力度不够、实习实训条图9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六、调研主要结论(一)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必将带来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也面临着挑战,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与新技术的跨界融合,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将对工作方式带来影响,对人才需求起抑制作用,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教学的冲击,必将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带来重大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也面临改革,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设置的课程体系也面临调整。(二)生师配比不甚合理,师资力量难以满足调查显示,平均每所院校在校生人数为277人,专任教师7人,生师比为40:1,说明专任教师师资力量配备仍有一定差距。师资力量不足也成为目前该专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三)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实习实训条件一般调查发现,各院校认为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是当前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专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合作程度。各院校对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评价为一般,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目前,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教师企业实践、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合作较多,而在合作编写教材、订单人才培养等环节合作程度不够,这些也是关系校企合作评价好坏的重要方面。实习实训条件总体评价一般,校内实训室以13个实训室为主,数量上难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四)课程设置认识统一,信息化教学成常态通过调查认为最重要课程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确定的七门核心课程来看,高度吻合,说明各院校对于核心课程的设置高度统一,为打造全国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教学尤其是手机移动教学已成为专业教学的常态,调查发现,智慧职教云课堂、智慧职教网站成为资源库建设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手段。(五)提炼人才培养规格,全方位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调查分析,提炼该专业应具备的八类重点知识为: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组织行为与管理沟通、计算机办公软件与互联网应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最应具备的重点能力为: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组织协调、人际交往、文书写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抗压能力、创新和职业生涯规划;最新具备的素质前五名为:服务意识、人格健全、诚实守信、身心健康、爱岗敬业。七、专业发展思路(一)锻造双师师资队伍,树立教师团队品牌师资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来看,无论从全国同类高职院校还是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来看,相对于学生数量,教师数量不够充实。建议进一步引进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尤其是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现任教师也存在企业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的问题,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锻造双师队伍的整体能力。除此之外,借国家资源库平台、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建设、双师型教师基地建设契机,打造全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大团队平台,重点凝聚系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合力,在教学、科研、信息化教学大赛、社会培训等领域形成合力,树立团队品牌。(二)梳理专业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现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多样,贯通培养、普通高职版本不同、学时不同,不同培养计划缺乏统筹,导致教学计划执行存在种种困难。现有的课程设置也需要根据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社会背景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三)依托资源库和1+X证书,开发立体活页教材依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平台,跟踪人力资源管理领域l÷x改革进程,课证结合,将资源融入教材,开发立体活页教材,真正让学生活学活用教材,做到资源和教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四)做实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同步推进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发展的重点。进一步探索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个实习环节的校企合作方式,突破合作瓶颈,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安排,推动工学交替。将教师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实习,加大企业实践的力度,让教师能参加半年及以上更长时间的企业实践,以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形式落实企业实践成果。建立与重点校企合作单位的长期稳定联系机制,做实校企合作。(五)建立专业建设资源库,促进资源共享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几十年发展积累了大量专业建设资料,分散在各位老师和各个地方,每到申报项目时,存在四处找资料或重新编写的情况。建议不光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还要建设专业发展资源库,比如调查数据、调研方案、专业调研报告、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契合度分析、专业荣誉、人才培养方案等等专业发展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让资源共享利用,节省工作时间,提高专业团队工作效率。(六)建立校友联系机制,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校友是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具有多重身份,如毕业生、人才需求方、企业实践专家、社会服务对象等。建议建立校友会,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稳定校友联系,实现信息渠道畅通互动,共商共议专业发展,在毕业生实习就业、教师企业实践、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共编教材、案例提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注意事项

    本文(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类院校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