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申报省一级学校自评报告.docx
(公示)徐闻县实验中学申报广东省省一级学校自评报告创新理念谋发展实干兴校创佳绩“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公元1592年,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离开徐闻的时候,留下徐闻留别贵生书院一诗,既为他与时任知县熊敏共同捐资创办的“贵生书院”,也为鼓励受教育机会少而不懂礼仪道义、不知道珍惜生命的徐闻人。汤翁在徐闻创建书院提倡传经讲学的举措,如海上航船的明灯,给徐闻后世的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了一片光明和生机,影响了徐闻教育数百年。公元2010年,徐闻这片火热的红土地再次迎来发展教育的春天,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受汤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熏陶了400余年的徐闻人,在县城东南流梅溪畔,在一片空旷的红土之上,披荆斩刺,开荒拓土,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建成了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她就是徐闻县实验中学。徐闻县实验中学确立“厚德博学,砺志自强”的校训,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绿色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团结勤奋,求真务实”为校风,以“言传身教,善诱精导”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勤学多思”为学风,以目标管理为手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于2013年12月被评为“湛江市一级学校”。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办学成果丰硕。五年来,实验中学培养了三届高中毕业生2661人,考上大专以上2271人,升大学率达85.3%q目前在校学生3226人,其中高一级1112人,高二级1136人,高三级978人。2013年首届高考取得开门红,荣获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称号;2014、2015年又连续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取得三连胜。几年来,学校还被评为“湛江市德育示范学校”、“湛江市特色文化校园”、“湛江市安全文明校园”、“湛江市五四红旗团委”、“湛江市先进职工之家”,于2015年通过了“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湛江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估,并被推荐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估对象;在“湛江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全市总决赛”中获得第八名,在县第六届师表杯高中组篮球赛、县中学生“创建生态文明城”专题辩论赛、县中小学生广播体操高中组比赛、县第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县中小学师生“贵生情”新年诗歌朗诵比赛中都勇夺桂冠。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充满朝气。第一部分办学条件一、基础设施。徐闻县实验中学办学设施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占地面积210亩,建筑面积约62000平方米。学校已建成1幢拥有126间教室和辅导室的教学楼,1幢有6间化学实验室、6间物理实验室、5间生物实验室、1间心理辅导室和5间网络计算机室以及其他功能室的综合大楼,1幢有46间办公室的办公楼,5幢共有140套房间的教师公寓以及1幢能容纳4500人的食堂和3幢可供3000多位学生住宿的宿舍楼,还有1个400米跑道的标准塑胶运动场,7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7个羽毛球场、25张乒乓球台等0学校北靠徐闻县城,南望海安港口,东傍田林,西邻徐闻县体育中心,位置优越,环境幽雅。校内布局合理,楼房宏伟,绿化覆盖率达95%,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于一体,是一个读书育人的好地方。二、师资概况。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师资力量不断增强:现有教学班61个,学生3226人,教职工250人(专任教师225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39人,中学一级教师92人,中学二级教师88人,未定级6人;教师硕士学历3人,本科学历222人。近五年来,教师有7人次获得市级荣誉,130多人次获得县级荣誉;有10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20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刘凤瑜、叶胜、吴志谋、林小英、雷继华等五位教师的小课题立项通过了省教育学会的审批,其中雷继华、林小英老师分别负责的地理、物理科组的小课题研究均荣获省二等奖。第二部分学校管理一、依法治校出新意,民主管理促发展作为一所新学校,没有辉煌的历史,没有文化的积淀,更没有优良的管理传统。但是,正因为新,所以可以创造历史,可以积淀文化,可以创新管理。学校领导班子统一了认识,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方式,建立规范的学校章程,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可操作性强,编有徐闻县实验中学制度汇编,具体做法如下:(一)增强领导班子的法治意识,改进领导班子的民主作风。一个具有法治意识和民主作风,乐于与教职工接触,善于倾听教职工意见的领导班子是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的,这样,学校的计划和举措就能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这样做的:1、我校有校长1人,党总支书记1人,副校长3人,都具有本科学历和中学高级职称。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关系协调,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应有的作用。领导班子办事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努力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不搞特权,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坚决杜绝“四风”。以身作则,依法办事,事事处处作教师的表率。学校首先从行政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做起,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学校的制度规定,早上班、晚下班,深入教学、后勤一线,踏实勤奋地工作;年轻的行政人员身兼数职,均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勇挑重担,教育实绩突出、管理成效显著。3、建立学校重大问题的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学校管理中,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工作统揽全局,起主导作用。学校在实行民主管理中充分运用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工作中每一件重大事情,由校长构思出一个整体框架、设计出远近目标,在行政领导班子会议上,经过酝酿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做出决议。如学校的规章制度、人事安排、教师的招聘、考核评先等,特别是学校在大宗购物、基建等方面一直坚持集体研究并请上级部门把关或招标加以解决。学校在行政领导班子上形成的决定,采取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工落实,做到层层负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集体研究决策的制度,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二)营造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环境氛围。教师参与管理,缩小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言路广开,集思广益”的环境氛围可弥补思维的局限性,避免个人主观色彩对管理工作的干扰,重视教代会工作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体现。2011年10月我校召开了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教代会领导机构,实行了财务会审制度,建立了校务公示栏,坚持大额发票、修建合同予以公示,学校收支定期通报,使教职工心里亮堂了,工作有劲了。学校的重大决策,工作方针、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评聘办法、评优选先,规章制度、奖惩办法、教师考核、教工福利等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并将结果实行公示、公开。(三)创造和谐人文环境,把“治人”变为“治心”,关心爱护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工会在学校财力紧张的条件下建立了教师活动室、阅览室等,每年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元旦等节日举行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营造了和谐快乐文明的校园氛围;女工委员会对未婚青年婚姻状况进行了登记,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学校每年对家庭困难、患病以及有突发事故的教职工进行慰问及经济资助;注重教师的培养,几年来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承担了相应费用。学校真心为教师排忧解难,营造了相互尊重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老师主动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支持了学校工作Q以心换心的人性化管理、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民主管理。(四)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为了鼓励和方便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在校园里设置了示范岗、监督岗、校长信箱等,还建立了校园网,开通了校长微信,让同学们可以多渠道多方式与学校领导近距离沟通。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校长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并督促其及时解决问题。据统计,五年来,学生共向学校提出了50多条有建设性的建议,我校采纳了其中的10条建议,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教育教学的改进,从食堂管理到宿舍管理,从文体活动的举办到各种社团的建立等等,涉及学校日常管理事务的方方面面。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爱校、护校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二、德育立校有创意,绿色文化来护航徐闻县实验中学坐落在一片僻静的红土原野之上,远离闹市,与自然融为一体。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实中人充满教育情怀。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高一入学成绩排在全县2000名以后。这些孩子淳朴善良,但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自信心。于是,我校提出了“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以绿色文化为抓手,营造柔性校园育人环境。绿色,是环保,是活力,是和谐,更是发展,是希望,是对生命的尊重。绿色理念从建校之初开始萌芽,经过实中人细心呵护,辛勤浇灌,短短五年就已经开花结果。如今,绿色文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文化教育更是成为我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一大亮点。(一)营造绿色环境,培养环保意识2011年9月,徐闻县实验中学建成投入使用,偌大的校园,除了楼房就是红土,虽说周围自然风光无限,但校园中无一丝绿意,仿佛绿洲中的荒漠。坚持“十年树木”,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园绿化很快展开,先是绿草如毯铺满每一寸空地,花苗如星散落绿毯之上,葱茏的树木也很快占领了荒地。五年的时光,足以让这些生命蓬勃发展,使“荒野”变成园林。从2011年秋季开始,学校共投入150多万元资金来营造绿色校园环境,如今实中的校园堪称徐闻最美校园。营造环境容易,增强环保意识却要从点滴做起。每天早上、中午、下午都安排学生搞好教学楼以及校园卫生,在校园各个角落竖起“垃圾岗”,并有学生定时清理垃圾,务必使校园卫生、干净,也让学生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爱清洁、爱卫生的好习惯。此外,还鼓励学生收集班级废纸等垃圾,或废品利用,或卖到废品站,以此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如果你现在走进徐闻实中的校园,你会发现教学楼窗明几净,走廊干净清爽,卫生死角已彻底清理,整个校园散发出清新、舒适的自然气息。(二)打造文化长廊,宣传绿色理念在学校教学楼一楼有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一绿色文化长廊,文化长廊于2014年下半年建成,耗资20多万元。教学楼一楼的墙上、柱子上镶嵌载满绿色文化内容的镜框,旨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绿色文化理念渗透教育和教学的每一个领域。当每一位师生从长廊走过,都能得到绿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与文化长廊遥相呼应的是石头文化。校园随处可见静卧绿地的刻着环保标语的石头,像一双双眼睛监督着每一位过往的路人,随时提醒大家,勿要破坏美景,破坏和谐。为了让绿色理念统领思想的高地,学校还在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醒目处悬挂标语,让绿色文化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扎根于每一个师生的心灵深处。正是因为践行了这样一种绿色文化理念,我校绿色教育成果丰硕。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学生养成了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公共财产安全等良好习惯。又因为学校周边生态环境优美,不少生物栖息其中,学生又自发加入到候鸟保护行列来。因此,学校于2015年3月获得了“湛江市特色文化校园”称号。(三)利用美育载体,陶冶高尚情操美的环境如果没有美的心灵、美的情操,那么绿色文化理念就不算真正深入人心。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操,我校每个学年都会举行美术展和书法展,这些艺术作品均为我校美术专业生和教师们的原创作品。为了提高艺术品位,我校还邀请徐闻县摄影协会到我校举办摄影展览,让美以更直观的形式去感染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我校学生入学之初,多少带有些不良习惯,比如着装随意,仪表不整,语言粗俗等。但是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的影响,很多同学不但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连品行也发生了变化,"讲文明''"有礼貌”“朝气蓬勃”“乐于助人”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对实验中学学生的最好评价。(四)丰富课余生活,提升校园活力我校远离市区,偏安一隅,环境优雅,有“世外桃源”之称,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这里幽静,却不缺乏热闹与活力。每年举行的学生篮球赛、排球赛是活跃校园的积极因子,广受学生欢迎的“快乐周末”是展现文艺才华最好的舞台,还有“快乐阅读”活动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中,感受文学带来的喜悦,“朗诵会”、“演讲比赛”则是同学们表达心声、抒发胸臆的最佳方式。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不仅为大家带来了快乐,活跃了校园,更为学校带来了荣誉。2011年,在徐闻县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3年,在“给力生态文明放飞青春梦想”徐闻县中学生“创建生态文明城”专题辩论赛中勇夺冠军;2014年,在徐闻县第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15年,学生足球队荣获湛江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全市总决赛第八名。(五)组建多彩社团,展现青春风采为了活跃校园文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组建了多个社团,有文学社、吉他社、广播站、街舞队、足球队、中国象棋俱乐部、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七彩风”文学社。“七彩风”文学社成立于2012年,四年间共出版了七期七彩风文学刊物。每一期七彩风都精心策划,精选内容,精致印刷,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在文学社的组织和策划下,我校师生共43篇美文刊载在县教育局创办的校园美文中。四年来,我校师生有70多人次获得徐闻县举行的各种征文比赛奖项,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从而赢得了2015年徐闻县中小学生“文化大观园''活动的承办权。可以说,文学社等社团,已经成为同学们放飞绿色梦想,展现青春风采的阵地。(六)实行依法治校,建设平安校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实中治校,也有法有规可依。2015年下半年,我校在县人大的支持下,建起了一条法治文化路。文化路从食堂路口延伸到运动场入口处,在路的两旁树立了10个大理石碑,碑上镌刻着法治文化与宣传法治文化的标语。为了让依法治校理念深入人心,我校还将教学楼一个能容纳500人的会议室改建为法制教育室,定期给学生上法制课。我校还邀请了县司法局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法制知识讲座,举办“远离毒品”展览等,让法制走进校园,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正是因为依法治校落到了实处,我校建校五年多来,校园平安和谐,师生遵纪守法,犯罪率为零Q(七)践行生命教育,树立贵生意识所谓“贵生"来源于汤显祖流放徐闻时,提出的“贵生”理念,即“以生命为贵”。贵生,就是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我校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理念,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女生大会等活动来进行“贵生”教育。此外,我校团委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同学们到县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老人们带来欢乐,带来安慰,带来温暖。我校另外一个践行生命教育的亮点,就是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每一位有需要的同学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三、教学管理强业务,真抓实干提质量(一)教师培养增力度,师德业务双丰收1、培养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首先是重视师德建设。我校现有专任教师225人,这些教师的特点是学历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年轻教师多。他们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我们在注重情感交流和适当提高奖金的基础上,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为师德核心,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困难,着眼未来,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观,要求教师依法施教,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比赛”、“班主任能力大比武”等,均取得好成绩。此外,还通过多种形式,如评选校园“十佳老师”和“十大教学新秀”等,宣传和表彰优秀教师,有效地稳定队伍,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2、重视教研教改。鼓励老师努力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五年来,我校以“导入一探究一检测”为主导,探索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15年,乘着徐闻县“贵生课堂”课改在初中推行的春风,成立了以雷继华老师为首的课改小组,率先在高中践行“贵生课堂”的“安心自由开放,平等尊重包容”理念,又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石家庄精英中学、广州番禺象贤中学以及杭州、惠州市的“翻转课堂”等模式的成功经验,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一般环节分为五部分:教师阐明学习目标及任务;学生自学课本、并讨论交流;老师板书知识框架、与同学交流,检查学生自学讨论完成情况;展示:学生自行到黑板上完成知识框架,构建本课知识脉络;课堂小结。此教学模式已初显成效,从以雷继华老师为备课组长的地理科组老师所执教的2015届毕业的学生高考成绩来看,一是地理学科成绩在全市的排名均位于其他各学科成绩之前;二是雷继华老师所任教班的平均成绩远在其他老师之上。此外,课改小组成员也有收获,黄学老师荣获广东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市一等奖,符京京、翁健连、罗梁华、梁春雁老师荣获湛江市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和徐闻县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何颖娴、朱小恩、冯晶晶等8位老师荣获徐闻县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雷继华、鄢天宝、李世森等老师研究的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获广东教育学会结题并获二等奖;雷继华老师撰写的“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探索和田娅老师撰写的七嘴八舌话课堂均获湛江市高效课堂改革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教育部主管的生活教育杂志上。2016年,学校下决心加大投入教研经费,支持课改小组继续深入探索,以进一步在全校推广。鼓励老师做学者型教师,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近四年,我校教师有10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20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每学期进行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3、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年轻教师多,虽然努力刻苦,拼劲十足,如若缺少学科带头骨干,就很难在教育教学上有长远的发展。所以学校把培养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学校具体做法如下:制定骨干教师培养方案: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以“让教师与时代一起进步,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徐闻县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培养内容与要求:我校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钻研相结合,观摩与示范相结合等方式。以在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主要以校内培养为主、教研组培养为重点和校外培养为辅,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性与专业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采取跟踪问效的形式,有效管理,及时指导,重点考察,全面考核,保证培养的质量。近几年,学校先后邀请山东昌乐二中的课改专家以及湛江各兄弟学校的名师到我校开讲座;同时,我校也分批组织学科骨干到珠江三角洲、石家庄、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名校考察学习,如广州象贤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石家庄精英中学、上海建平中学、浙江杭州二中、绍兴鲁迅中学等。2014年和2015年,学校共派出各科骨干教师约30人次参加湛江市教育局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二)教学管理有亮点,“恒”“实”“精”“细”“严”出成绩教学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只有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才能使教学永葆青春和活力。我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理念,以制度来规范教学行为,做实做细常规工作,既做到高屋建锹,又落到实处,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还在短短的五年连创高考佳绩。下面是我校教学管理的亮点所在:1、集体备课,突出“恒”字。五年来,我校持之以恒严抓集体备课,使教师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全校按学科分教研组和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学校教研组每学期每人必须主持活动两次,各年级备课组要做到对每一单元(章节)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活动必须有记录可查。集体备课重交流研讨同年级、同备课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习题设计、资料选用、达标检测、多媒体使用等方面保持基本一致的问题;研究教学重点、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交流最新的课堂改革信息。学校领导分级包组,全程参与集体研修,指导集体备课,形成了富有成效的“个人备课形成初案一集体研讨形成教案一课堂实践重在完善f教学反思促进提升”的集体备课的流程。2、课堂教学,突出“实”字。基于学生的实际,我校坚持课堂教学的“五有”原则:有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有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保证,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师生平等、自由讨论的气氛,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实效。学校每学期开展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课及每周一次的教研组研讨课等活动Q利用多种形式努力让每位教师的课堂打造成规范、有效的自主课堂;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课堂研讨课和推门听课措施,促进了教师课堂的常态化,有效地杜绝作秀课,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3、学案导学,突出“精”字。根据学校课堂改革实施意见精神,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前置性作业方面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从刚开始的填空式、选择题式、习题式逐渐向开放式、探究性方面迈进。在设计课堂使用的学案、课后的巩固性作业时,我们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整合省编的配套练习、市编的同步训练,精选出最经典最有针对性的学案,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落实“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的基本要求,做到学前发放自主学、收交批改找关键、课堂讲评重典型、课后反思抓完善的习惯做法。4、学业水平检测,突出“细”字。有教育教学,就会有考核和检测,这是每一个学校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每学期进行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抓严三个细节。一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预习习惯、认真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习惯,把无形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化作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来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检测形式要求严格。无论是课堂的当堂达标还是学科组自行组织的质量检测、期中、期末的阶段性素质检测,在场地布置、检测程序、检测纪律问题上绝不轻率。三是检测后分析及时,数据精准。年级组、教研组从不同层次对学生和试题进行分析评价,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反思前段工作,找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对学生答题过程存在的知识缺陷、能力不足以及方法和规范表现做出评价,并拿出整改措施;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结合自身的实际,完成一份满分答卷,对自己的得分、失分情况和知识技能及心理状态进行总结,并确定自己下段学习的着力点。5、常规督查,突出“严”字。严格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的有力保障。我校历来对教学常规管理认识比较到位,自上而下坚持抓教学常规管理。教研组、年级组、学校多层次、多角度检查教学常规,对教师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听评课记录、作业布置情况、个人研修笔记等定期检查评比,并及时通报,结果记入教师的年终评价分,作为考核依据。(三)学科建设不松懈,以点带面促教学我校严抓学科建设不松懈,旨在打造一支不断追求卓越,提高学习素养,善于理性思考,既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又能引领团体发展的教师队伍。1、学科团队建设(I)学科带头人和名师成长规划:一是抓住“上课一一观课一一研课”三环节,造就“课堂型”名师。二是抓住“做题一一析题一一命题”三环节,造就“考试型”名师。三是抓住“阅读一一实践一一反思”三环节,造就“研究型”名师。(2)青年教师成长规划一一三年成新秀、六年变能手,九年成学科带头人。2、学科质量建设一是围绕“备好一一上好一一交流好”三环节,提高课堂效益。二是抓住“编好一一用好一一完善好”三环节,精编教学资料。三是围绕“看好一一练好一一反思好”三环节,加强学法指导。3、学科专业发展建设(1)完善师徒结对制度,制定师徒结对活动计划,落实科组“师徒结对”活动考核细则,从说课、评课、听课、命题、复习、测试,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批改、讲评,贯彻落实“师徒结对”计划。(2)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核。(3)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4)不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5)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线,提升学科教学能力,推进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6)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让教师在行为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推进,推出一批教改成果。(7)推进新课改,搜集课改案例,树立课改典型,总结和积累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开出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充分利用好网络,做到以点带线,以线拓面,推进全组教师专业发展。4、发挥优势学科带头作用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发展。以学科梯队的整体优化,开展务实、高效创新教研活动。(四)体育美术有特色,助力高考出成果按照我县高中招生的现实,我校只能招收到全县2000名以后的学生,可以说,要想在普通类高考与兄弟学校竞争,显然实力不足。于是,我们寻找高考新的突破口,把目标投向小科类。虽然学校并没有专门招收特长生,2014年体育、艺术类只有34人参加高考,但有2人上了一本线,19人上了二本线,为学校高考作出了特别的贡献。而2015年体育、艺术报考人数有140多人,有10人上一本线,90多人上二本线。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证明,我校的体育、艺术类考生在高考中异军突起,成为我校高考的品牌!以下是我校一些具体的做法:1、早定计划,切实抓好特长生的术科培养,为高考顺利过关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体育艺术术科高考的要求,专业老师为考生制定了周密的术科辅导计划,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为考生进行各专项的辅导和训练,并且针对考生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侧重点辅导,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各有所长。同时,针对我校考生各有专长的特点,实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一帮一对策,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共同提高。为了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专业老师还按照学生的文化课课时的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最大限度了保证了每一位学生的练习时间,使他们的术科训练和文化学习,尽可能得到加强。2、学校各级领导重视,各部门紧密配合,为术科训练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在制定高考备考计划时,很重视艺体生的培养,在课程安排、教师备配、教学计划等方面给予了最优惠的政策,学校领导也经常深入班级了解艺体生的情况,相关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艺体生的学习、生活上关爱有加,以鼓励为主,经常和艺体生进行思想交流,克服他们学习上的思想障碍。学校教务处、总务处也在训练场地、训练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为艺体生高考的成功提供充分有力的保障。3、全组同事精诚团结,共同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在专业备考中,体育、艺术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合作,精心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训练目标,凝聚着全组同仁的智慧与结晶,做到备考充分,因人而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发挥出自身的特长,顺利通过考试。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做好心理辅导。每一次测试或者模拟考后,指导老师都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学生排忧解难,确保学生以平常心态和专注的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中去,使之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加油站。四、后勤保障依法规,有条不紊管好家学校总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总务工作坚持“后勤工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中心”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投入到后勤工作中。1、宿舍管理,旨在文明、安全、有序。我校是全住宿学校,有3200多学生住宿。学生宿舍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内有风扇和独立卫生间等。从2015年秋季开始,学生宿舍尝试社会化管理,聘请社会机构专门负责宿舍管理工作。专业的管理团队,有专业的宿管员,他们严格执行宿舍管理条例,对宿舍卫生、安全、学生行为习惯、生活细节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特别是新生入学第一周,宿管人员重点检查宿舍内务、就寝纪律、安全用电等,让新生很快就适应了我校的宿舍管理方式。此外,学校领导、德育处、总务处、年级组长以及班主任每周联合宿管人员,对学生宿舍的内务、纪律、安全等进行检查,以动态评比的方式,评出“文明宿舍”“星级宿舍”等。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宿舍管理制度更完善,管理方法更人性,管理效果更突出。2、食堂服务,旨在安全卫生。学校食堂虽承包给专业饮食公司,但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校与承包公司签订协议,自始至终对食堂各方面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有专人负责。特别对服务质量和食物安全方面,更是做足文章。先后投入资金60万元,改造饭堂工作间,设置学生饭菜加热设备等。同时,为了规范就餐行为,我校在食堂悬挂文明就餐标语,营造文明就餐环境。3、财务管理,旨在开源节流。我校组织财会人员学习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收支两条线,做到帐目清楚,程序合法,财会人员实行办公无纸化。为加强收费的透明化管理,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立“价格服务进校园”收费公示制,按章收费,禁止乱收费,实行财务公开,使学校的收费工作置于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之下Q本着花钱办实事办好事之目的,后勤管理一方面为学校算经济账、真正做到当家理财;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解决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所需,真正做到开源节流。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一、我校这几年虽然在培养教师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和精力,但目前还是年轻老师居多,名师队伍有待壮大。在往后的发展中,我校会加大名师培养力度,让师资配备更完善。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严重地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我校会着力营造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增强自身的硬实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为打造名校工程做铺垫。三、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打造品牌学校。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我们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自评结果是:办学条件自评148分,占分值98.67%;学校管理自评348分,占分值99.40%;两项合计总分为496分,占总分值的99.20%;办学效益得分1分。三项总计得分497分,占总分值99.40%o我们认为,我校已基本符合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要求,现提出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敬请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派遣专家组予以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