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119消防安全理论知识题库.docx

    • 资源ID:1138601       资源大小:177.08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19消防安全理论知识题库.docx

    综能公司“119”消防安全日理论知识题库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八)O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C)o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3、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O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D)o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4、下列物资中,(B)火灾属于A类火灾。A、沥青B、泡沫塑料制品C、天然气D、烹饪物5、下列物资中,(D)火灾属于B类火灾。A、赛璐密胶片B、运行中的程控交换机C、铝镁合金D、石蜡6、下列物资中,(D)火灾属于E类火灾。A、煤油B、泡沫塑料制品C、天然气D、运行中的电子计算机7、根据国家标准GB/T4968-2008火灾分类将火灾分为(D)类。A、3B、4C、5D、68、下列物资中,(八)火灾属于F类火灾。A、烹饪器皿中的烹饪物B、原油C、氢气D、石蜡9、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10、(D)领导全国消防工作,O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A、国务院各级公安机关B、公安部各级公安机关C、公安部消防局各级公安消防机构D、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B)。A、汽油B、乙块C、木板D、铜粉1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八)oA、木材B、煤油C、氢气D、金属钠13、燃烧是可燃物与(八)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14、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D)现象,称为燃烧。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15、燃烧应具备(八)、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A、化学反应B、物理反应C、光电反应D、分解反应16、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B)oA、14%B,21%C.78%D、87%17、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B)o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物18、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八)。A、引火源B、助燃物C、点火能D、火源19、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B)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A、动力燃烧B、直接燃烧C、沸溢燃烧D、蒸发燃烧20、下列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有(八)。A、液氨B、空气C、氮气D、汽油21、物质燃烧属于L反应,而反应不一定燃烧,能被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A、氧化B、还原C、化学D、链式22、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B)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A、一定强度的引火源B、一定的点火能量C、引燃温度D、引燃能量23、可燃物质与(D)共存,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可发生燃烧。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24、不管任何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C)才能引起燃烧反应。A、浓度B、密度C、强度D、速度25、在液体表面上能够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B)A、闪点B、闪燃C、燃点D、阴燃26、闪燃往往是液体发生(八)的前兆。A、着火B、喷溅C、阴燃D、沸溢27、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B).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28、根据(C)可见液体分为易燃液体与可燃液体。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29、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八)oA、大B、小C、强D、低30、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八)。A、自燃点B、闪点C、自然D、燃点31、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C)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32、(八)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A、爆炸B、闪燃C、自燃D、着火33、(D)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A、炸药B、可燃气体C、粉尘D、液化气钢瓶34、下列(B)爆炸属于化学爆炸。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35、下列(C)爆炸属于物理爆炸。A、粉尘B、炸药C、钢瓶D、炸弹36、(D)是评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的主要依据。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爆炸极限37、(八)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38、(C)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39、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八)oA、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B、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C、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D、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40、固体可燃气体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D)四种。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着火D、阴燃41、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八)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八)沸溢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42、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B)。(八)闪燃(B)阴燃(C)自燃(D)轰燃43、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C)(八)闪燃(B)自燃(C)阴燃(D)轰燃44、阴燃是(八)的燃烧特点。(八)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液体混合物45、木材燃烧属于(B)。(八)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沸溢燃烧46、石蜡的燃烧属于(八)o(八)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沸溢燃烧47、焦炭的燃烧属于(C)o(八)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沸溢燃烧48、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C)o(八)蒸发燃烧(B)预混燃烧(C)分解燃烧(D)均相燃烧49、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C)o(八)燃烧(B)自燃(C)阴燃(D)闪燃50、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D)。(八)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D)蒸发燃烧51、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B)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八)动力燃烧(B)阴燃(C)沸溢燃烧(D)喷溅燃烧52、(D)的长时间燃烧可能会发生“沸溢”o(八)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53、可燃气体从喷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D)o(八)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扩散燃烧54、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B)。(八)分解燃烧(B)扩散燃烧(C)喷溅燃烧(D)动力燃烧55、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称为(八)产物。(八)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烧(C)充分燃烧(D)猛烈燃烧56、下列燃烧产物中,(B)是不完全燃烧产物。(八)C02(B)CO(C)H20(D)灰分57、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C)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八)毒害性(B)减光性(C)扩散性(D)恐怖性58、合成高分子物质燃烧时不仅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而且还会分解出乙醛、氯化氢、(C)等有毒气体,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八)甲酸(B)乙酸(C)氟化氢(D)氨气59、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C)o(八)蓝色(B)白色(C)蓝白色(D)黄色60、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当含氧量达到(B)%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八)30(B)50(C)60(D)8061、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B)o(八)铝(B)磷(C)铜(D)钾62、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碳量也有关。当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D)以上,火焰显光且带有大量黑烟。(八)10%(B)30%(C)40%(D)60%6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B)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八)磷(B)硫磺(C)钾(D)钠64、通过烟雾的(D)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八)气味、颜色、浓度(B)气味、颜色、流动方向(C)颜色、浓度、流动方向(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65、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的过程,叫作(八)(八)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D)热传播66、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八)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八)初期阶段(B)猛烈燃烧阶段(C)发展阶段(D)熄灭阶段67、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D).(八)热传播(B)热对流(C)热传导(D)热辐射68、热辐射在火灾处于(B)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八)初起阶段(B)发展阶段(C)猛烈燃烧阶段(D)熄灭阶段69、热辐射是以形式传递热量的。(八)声波(B)电磁波(C)介质流动(D)物体接触70、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八).(八)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B)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C)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D)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71、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B).(八)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B)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C)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D)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72、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o(A)通风口的面积愈大、(B)通风口的面积愈大、(C)通风口的面积愈小、(D)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73、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D)。(八)照射(B)加热(C)烘烤(D)辐射74、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八)o(八)对流(B)传导(C)辐射(D)照射75、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八)o(八)愈快(B)愈慢(C)不变化(D)停止76、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D)过程。(八)热辐射(B)热对流(C)热传导(D)热传播77、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八)o(八)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78、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B)o(八)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79、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D)。(八)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80、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C)o(八)窒息法(B)冷却法(C)隔离法(D)抑制法81、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木材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八)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八)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82、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B)灭火。(八)冷却(B)窒息(C)稀释(D)乳化83、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八)以下。(八)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84、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八)(八)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5、窒息法灭火其主要原理是(C)(八)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C)消除助燃物(D)降低燃点86、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B)o(八)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7、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C)O(八)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8、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D)o(八)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9、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称之为(八).(八)爆炸物(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90、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和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烟火物品虽不放出气体,但也纳入(C)范畴。(八)易燃液体(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爆炸物(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91、易燃气体指在(C)。C和10L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八)30(B)25(C)20(D)1592、(B)不属于压力下气体。(八)压缩气体(B)氧化性气体(C)溶解气体(D)液化气体93、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称为(D).(八)易燃液体(C)爆炸物(B)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D)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94、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是(八).(八)黄磷(B)金属钠(C)高镒酸钾(D)氯酸核95、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B).(八)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氯酸锭96、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D).(八)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氯酸核97、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D)。(八)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过氧化甲乙酮98、易燃固体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出现摩擦、撞击等,是因为它具有(八)的危险特性。(八)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100、由于易燃固体的热解温度较低,在储存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散潮,是因它具有(D)的危险特性。(八)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IOU许多易燃固体严禁与酸、氧化剂接触。是因为它具有(B)的危险特性。(八)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102、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八)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积热分解自燃性103、有些自燃物品起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是因为它具有(B)的危险特性。(八)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积热自燃性(D)以上都不对104、硝化纤维及其制品,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分不好时,会发生自燃。是因为它具有(C)的危险特性。(八)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积热自燃性(D)以上都不对105、关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危险特性,下列哪一项不正确的是(D)。(八)遇水易燃易爆性(B)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C)自燃危险性(D)积热自燃性106、关于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八)。(八)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B)分解爆炸性(C)伤害性(D)易燃性107、易燃气体是指在20。C和101.3kPa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C)%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八)5(B)10(C)13(D)15108、(D)是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八)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B)氧化性液体(C)氧化性固体(D)有机过氧化物109、下歹IJ(B)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八)硝化甘油(B)菜油(C)液氨(D)汽油110,不属于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的是(B)。(八)自燃性(B)热膨胀性(C)燃点低,易点燃(D)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111.爆炸品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D)。(八)爆炸性(B)敏感性(C)殉爆(D)蒸发性112、关于易燃气体的易燃易爆性说法不正确的是(D)。(八)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B)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C)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D)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比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113、下列不具有腐蚀性毒害性的气体是(B)。?(八)氢气??(B)氧气??(C)氨气??(D)硫化氢??114、下列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C)。?(八)二氧化碳?(B)氮气??(C)压缩空气?(D)氨气?115、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八)。?(八)高度的易燃易爆性?(B)蒸发性?(C)热膨胀性??(D)流动性??116、对易燃液体流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是(八)。?(八)液体的粘度越小,其流动性就越强。?(B)液体的粘度越大,其流动性就越强。?(C)粘度大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其流动性。?(D)?粘度小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其流动性。?117、对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C)。?(八)易燃液体的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挥发出易燃蒸气。?(B)易燃液体挥发性越强,爆炸的危险就越大。?(C)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一般都较小。?(D)多数易燃液体在灌注、输送、流动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118、易燃液体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D)。?(八)易燃性??(B)蒸发性??(C)热膨胀性?(D)窒息性?119、下列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D)。?(八)氮气??(B)氮气??(C)氮气?(D)氧气?120、一些含(C)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八)氨、氢??(B)钠、钾??(C)氢、硫??(D)乙烷、乙块??121、对易燃液体毒害性的说法正确的是(B)。?(八)饱和碳氢化合物比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B)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比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C)不易蒸发的石油产品比易挥发的石油产品的毒性大。?(D)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多不具有毒害性。?122、对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D)。?(八)易燃固体受热时容易溶解蒸发或气化。?(B)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无机酸性腐蚀品、氧化剂等能够立即引起燃烧或爆炸。?(C)易燃固体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一般都高于易燃液体和气体的自燃点。???123、对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八)。?(八)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不能自燃,但与水接触,特别是在高温下反应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B)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C)遇湿易燃物品遇氧化剂、酸性溶剂时,反应更剧烈,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D)氢化钾遇水能生成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而具有自燃性。?124、对氧化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D)。?(八)有机氧化剂除具有强氧化性外,本身还是可燃的,遇火会引起燃烧。?(B)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C)氧化性物质与强酸混合接触后会生成游离的酸或酸酎,呈现极强的氧化性,当与有机物接触时,能发生爆?炸或燃烧。?(D)氧化性物质相互之间接触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125、对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D)。?(八)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分解爆炸性。???(B)?有机过氧化物具有易燃性。?(C)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伤害性。?(D)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的大小与分解温度无关。?37、对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C)。?(A)镯、汞、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都具有氧化性。?(B)蔡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明火、撞击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C)无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D)大多数毒性物质遇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125、下列属于易燃固体的是(A)。?(A)纸张?? (B)氢化钾?? (C)金属钠?(D)黄磷??126、下列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D)。?(A)纸张?? (B)氢化钾?? (C)金属钠?(D)黄磷?127、下列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A)。?(A)氯酸锭?? (B)过氧化苯甲酰?(C)氢化钾?(D)三氯化钛??128、下列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B)。?(A)氯酸铁?? (B)过氧化苯甲酰? (C)氢化钾?(D)三氯化钛?129、下列不属于毒害物质的是(D)。?(A)氧化钠? (B)碑化物? (C)化学农药?(D)氧气?130、(A)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易燃气体指在(八)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20°C和?101.3kPa?(B)25和?101.3kPa?(C)20和?IOL3MPa?(D)25和?101.3MPa?131、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将危险品分成?(C)大?类。?(八)七???(B)?(C)九??(D)+?132、易燃固体指(B)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八)闪点???(B)燃点???(C)自燃点???(D)沸点?133、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分为(D)类。?(八)九??(B)十??(C)十二???(D)?十六??134、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八)之内引燃的液体。?(八)5min?(B)IOmin?(C)15min?(D)20min?135、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固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八)之内引燃的固体。??(八)5min?(B)IOmin?(C)15min?(D)20min?136、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气体指一般通过提供?(B)?,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八)空气??(B)氧气??(C)氢气??(D)氯气?137、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C),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八)氢气??(B)氮气??(C)氧气??(D)氯气?138、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固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C),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八)氢气??(B)氮气??(C)氧气??(D)氯气139、液态水具有易流动性和粘滞性,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八)粘滞性在液体静止或平衡时是不显示作用的(B)粘滞阻力不能阻止静止液体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开始流动(C)液体运动时的粘滞阻力能够使液体的流动缓慢下来(D)液体运动时的粘滞阻力能够使液体的流动加快起来140、液态水具有压缩性和膨胀性,通常状况下,二者的特性为(八)o(八)压缩性小,膨胀性小(B)压缩性小,膨胀性大(C)压缩性大,膨胀性小(D)压缩性大,膨胀性大141、水的导电性能与水的纯度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o(八)纯净水为良导体(B)杂质越少,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大(C)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大(D)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能越大142、若将IL常温的水(20。C)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到100,则要吸收热量(B)kJo(八)300(B)336(C)460(D)560143、水蒸气占燃烧区的体积达(D)%时,火焰就将熄灭。(八)15(B)25(C)30(D)35144、水在4时容重为(B)Nlrn3o(八)9806(B)9807(C)9801(D)9789145、水枪上的开关突然关闭时,会产生一种水击现象。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就必须考虑水的(B)o(八)粘滞性(B)压缩性(C)膨胀性(D)溶解性146、水的体积随水温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水的(C)o(八)粘滞性(B)压缩性(C)膨胀性(D)溶解性147、灭火时消防射流触及高温设备,水滴瞬间汽化。当水蒸气温度上升超过1500。C以上时,水蒸气将会迅速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相互混合,形成混合气体,在高温下极易发生(B)o(八)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着火(D)闪燃148、水与磷酸钙、磷化锌等磷化物接触,生成磷化氢,磷化氢在空气中能(C)o(八)着火(B)闪燃(C)自燃(D)爆炸149、水与硅化镁、硅化铁等接触,会释放出自燃物(C)o中文名硅烷,又叫四氢化硅(A) AL(OH)3(B)NaOH(C)SiH4(D)CaC2150、水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能够引起燃烧或爆炸,是因为释放出了某些产物。这些产物中不包括(B)o(八)可燃气体(B)助燃气体(C)有毒气体(D)大量热量15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是(八)o(八)某些非金属,如氢、硫(B)某些活泼金属,如锂、钾、钠(C)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钠(D)硅金属化合物,如硅化镁、硅化铁152、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汽化热高,有较好的导热性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八)o(八)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分离作用153、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降低燃烧区氧的浓度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B)o(八)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分离作用154、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水溶性液体,降低可燃物浓度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C)O(八)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分离作用155、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经灭火器具(尤其是直流水枪)喷射形成的水流有很大的冲击力,能够使火焰产生分离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D)o(八)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分离作用156、由水枪喷嘴起到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八)C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称为充实水柱(又叫有效射程)。(八)38(B)125(C)380(D)480157、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在初起火灾时,较强的水雾射流或滴状射流可在液体表面形成“油包水”型乳液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D)。(八)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乳化作用158、室内消火栓系统中配备的(八),是以密集射流灭火。(八)直流水枪(B)开花水枪(C)喷雾水枪(D)泡沫钩枪159、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凡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八)。(八)直流电流(B)稳恒电流(C)交流电流(D)稳压电流160、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凡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B)。(八)直流电流(B)稳恒电流(C)交流电流(D)稳压电流161、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凡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C)O(八)直流电流(B)稳恒电流(C)交流电流(D)稳压电流162、电场力将电荷从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AB和电量q的比值称为(B)o(八)电阻(B)电压(C)电流(D)电动势163、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称为该点的(D)。(八)电阻(B)电动势(C)电流(D)电位164、电位的单位是(C),用V表示。(八)安培(B)欧姆(C)伏特(D)焦耳165、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位之差,称为该两点的(D)o(八)电阻(B)电流(C)电荷(D)电位差166、电源力移送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到正极的过程中所做的功称为(B) o(八)电阻(B)电动势(C)电功率(D)电压167、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C)o(八)电阻(B)电动势(C)电功率(D)电压168、电阻的单位是(B)o(八)安培(B)欧姆(C)伏特(D)焦耳169、把几个导体元件一次首尾相连的电路连接方式称为(B)o(八)并联(B)串联(C)串并联(D)混连170、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八)o(八)相等(B)成正比(C)成反比(D)没关系171、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分电阻(D)o(八)相等(B)成正比(C)成反比(D)之和172、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其阻值(B)o(八)相等(B)成正比(C)成反比(D)之和173、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称为(八)o(八)并联(B)串联(C)串并联(D)混连174、并联电路中,每一元件两端的电压U都是(八)o(八)相同的(B)成正比(C)成反比(D)没关系175、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八)o(八)热效应(B)磁效应(C)机械效应(D)电效应176、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C)、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八)三次方(B)一次方(C)平方(D)四次方177、频率的单位是(C)o(八)安培(B)欧姆(C)赫兹(D)焦耳178、通常所说的交流电的大小是指它们的(B)。(八)瞬时值(B)有效值(C)最大值(D)最小值179、测量电路电压的仪表叫做(八)o(八)电压表(B)电流表(C)欧姆表(D)电表180、在并联电路中要测哪一元件或哪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就将电压表(C)在这个元件或这段电路两端。(八)串联(B)串并联(C)并联(D)混联181、电压表的零刻度通常在表盘(八)o(八)左侧(B)右侧(C)中间(D)中间偏右182、在接入电压表之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齐表盘上的“0”刻度,若有偏差,应调节表盘上的(D),使指针指零刻度。(八)指针旋钮(B)调档旋钮(C)开关(D)调零旋钮183、测量电路电流的仪表叫做(B)o(八)电压表(B)电流表(C)欧姆表(D)电表184、电流表要(八)在电路中。(八)串联(B)串并联(C)并联(D)混连185、万用表是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工具,它能测量(C)。(八)电流(B)电压(C)电流、电压、电阻(D)电阻186、万用表不用时,最好将档位旋至最高档,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损坏。(八)频率(B)电阻(C)电流(D)交流电压187、如果不知道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应先用(B),而后再选用合适的档位来测试,以免表针偏转过度而损坏表头。所选用的档位愈靠近被测值,测量的数值就愈准确。(八)最低档(B)最高档(C)中间档(D)较低档188、测量(八)时,如将两支表棒短接,调“零欧姆”旋钮至最大,指针仍然达不到。点,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表内电池电压不足造成的,应换上新电池方能准确测量。(八)电阻(B)电压(C)电流(D)电功率189、万用表不用时,不要旋在(B)档,因为内有电池,如不小心易使两根表棒相碰短路,不仅消耗电池,严重甚至会损坏表头。(八)电压(B)电阻(C)电流(D)电功率190、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在运行中超过安全载流量或额定值,称为(C)。(八)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漏电191、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或地线)在某一点由于绝缘损坏等原因造成相碰或相接,引起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称为(八)。(八)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漏电192、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由于接触面处理不好,接头松动,造成连接电阻过大,形成局部过热的现象。称为(B)。(八)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漏电193、(D)是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八)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静电194、一下(八)方面属于短路的原因。(八)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造成线路金属性连接。(B)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使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C)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D)检修、维护不及时,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195、以下(B)方面属于造成过载的原因。(八)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绝缘老化,耐压与机构强度下降(B)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C)过电压使绝缘击穿(D)错误操作或把电源投向故障线路19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物的是(D)o(八)厂房(B)住宅(C)体育馆(D)隧道19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构筑物的是(B)o(八)水塔(B)住宅(C)烟囱(D)堤坝198、用砖(石)做承重墙,用木材做楼板、屋架的建筑,属于(B)结构的建筑。(八)木结构(B)砖木结构(C)砖混结构建筑(D)钢筋混凝土结构199、用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层、钢(木)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建造的建筑,属于(C)O(八)木结构(B)砖木结构(C)砖混结构建筑(D)钢筋混凝土结构200、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属于(D)结构的建筑。(八)木结构(B)砖木结构(C)砖混结构建筑(D)钢筋混凝土结构201、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顶板的建筑,属于(八)结构。(八)砌体结构(B)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注意事项

    本文(119消防安全理论知识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