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SL《调水工程后评价技术导则(含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1143196       资源大小:73.45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SL《调水工程后评价技术导则(含编制说明)》.docx

    ICSXXXCCS×××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SLT×××20××调水工程后评价技术导则Guidelinesforpostassessmentofwaterdiversionproject(征求意见稿)请将你们发现的有关专利的内容和支持性文件随意见一并返回20××-××-×义发布20××-×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7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 工程实施全过程总结与评价; 工程实施效果和效益评价; 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结论与建议。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调水管理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调水管理司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海峰王爱娟毛文耀陈辉陈维江胡钢姜维段光福刘洁颖蒲冬刘SS于子忠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00053;电话:010-63204533;电子邮箱:bzh),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工程实施全过程总结与评价41.1 1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41.2 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41.3 运行管理总结与评价45工程实施效果和效益评价55.1 技术水平评价55.2 工程安全鉴定评价55.3 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65.4 生态环境效益评价65.5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65.6 移民安置评价75.7 社会效益评价75.8 经济效益评价76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97结论与建议10附录A资料目录111工程概况资料112工程实施全过程评价资料113工程实施效果和效益评价专业资料11附录B后评价报告目录13标准用词说明16条文说明171总则1.0.1为规范调水工程后评价工作,统一评价内容、深度和范围,保障工作成果质量,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调水工程后评价工作实际需要,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调水工程开展的后评价,自评价可参照执行。1.0.3调水工程后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总结评价工程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及原因,提出对策建议。1.0.4调水工程后评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经批准的相关规划和工程建设实施、运行管理文件、项目批复文件及其他相关资料开展。1.0.5调水工程后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工程过程评价、技术水平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移民安置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等方面。1.0.6调水工程后评价应选择评价基准年。一般以开始评价工作的前一年为评价基准年。1.0.7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SL430调水工程设计导则1.0.8调水工程后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调水工程后评价postassessmentofwaterdiversionproject在调水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或运营一定时间后,对照批复的项目立项及建设相关文件资料,与工程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对策建议。2.0.2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对项目自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立项决策、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的评价。2.0.3效果和效益评价evaluationoftheeffectandbenefit在过程评价基础上,对比项目批复文件,对工程运行管理效果,技术水平,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等的总结与评价。2.0.4可调水量thewatervolumefordiverting规划水平年在满足调出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前提下,调水工程渠首取水口断面通过工程措施向调入区调入的最大水资源量。2.0.5水资源调度waterresourcesoperation通过合理运用各类调水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地表水资源进行调节、控制和分配的活动。3基本规定3.0.1承担后评价任务的第三方机构应掌握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确定质量标准,严格自我监控。3.0.2后评价工作应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社会访谈基础上,进行工程项目过程回顾,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3.0.3应对工程项目论证、审批、实施、验收、运行等过程内形成的信息开展全面收集与分析处理,获得满足后评价内容所需的信息。应收集的资料见附录A。3.0.4后评价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采用对比法、调查法、因果分析法、专家打分法、逻辑框架法、项目成功度评价法等。3.0.5后评价报告可按附录B的规定编写。3.0.6后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公众参与,可采取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在后评价报告中予以客观反映。4工程实施全过程总结与评价4.1 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4.1.1 应简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含概算)主要内容及批复意见,分析前期工作的主要变化和原因。4.1.2 评价项目前期决策依据和审批程序的合规性、前期相关手续的完备性。4.1.3 应分析工程在国家、省级(或区域)水网中的定位和重要性,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后续工程决策建议。4.2 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4.2.1 施工准备总结评价应包含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建立及运行情况、征地移民、招投标工作及资金落实等方面的内容。4.2.2 建设实施总结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与管理情况。2评价重大设计变更情况。3工程进度、质量、资金、合同执行等的控制管理。4工程信息管理、档案管理。5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运用情况。4.2.3 运行准备总结评价应包含工程运行管理机构筹建、运行准备和试运行情况。4.2.4 竣工验收工作总结评价应包含阶段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情况及主要结论,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情况。4.3运行管理总结与评价4.3.1 应评价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的建立、运行情况。4.3.2 应根据工程调度运行情况、安全监测资料、运行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程运行效果。判断工程达标质量,未达标的工程判断预期达标能力和差距,并分析原因。4.3.3 总结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5工程实施效果和效益评价5.1 技术水平评价5.1.1 技术标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符合性评价。2工程施工建设、运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初步设计报告批复标准的一致性评价,分析技术参数的变化和对工程安全、效益的影响。5.1.2 技术方案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前期工作初步设计阶段技术方案技术经济合理性。2建设实施重大设计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3工程实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并提出运行管理需重视的工程地质问题。5.1.3 技术效果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水平先进性,可从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及设备先进性、方案设计技术先进性、运行调度智能化等方面评价。2节水水平先进性,可从调出区及调入区节水指标、用水效率等方面评价。3工程设计能力达效性,可从水库蓄满率、渠首输水流量达标率、年输水量达标率等方面评价。4设备技术水平,可从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行管理等对推动国产设备技术水平提升的作用和设备国产化率方面评价。5配套工程符合度,可从配套工程开工率、结构安全可靠率、金结机电设备完好率等方面评价。5.1.4 技术创新评价,可从创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等)技术领先水平、推动行业技术发展、提升工程建设进度质量、节约项目投资、增加效益、可推广性等方面开展评价。5.2 工程安全鉴定评价5.2.1 应评价水库蓄水安全鉴定、输水工程通水前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程序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符合性。5.2.2 应评价安全鉴定遗留问题处理措施技术经济合理性,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5.2.3 评价工程安全运行情况,并对后续工作提出建议。5.3 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5.3.1 应评价水资源调出区河道内、外用水影响和缓解不利影响措施的执行效果,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结论和减缓对调出区水资源影响的建议。5.3.2 应评价调水对调入区河道内、外用水量、用水过程的影响,提出对调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结论。5.3.3 应评价工程实施前后调出(入)区(或河流所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变化情况,并对后续水资源调度管理提出建议。5.3.4 应评价工程实施前后调入区经济社会节水水平和节水措施实施效果,工程实施对节水促进作用,并对后续节水工作提出建议。5.3.5 应评价调水工程与调入区当地已建供水工程水资源联合调度情况,分析调水工程对优化当地水资源配置和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等方面作用,并提出优化工程联合调度及提升数字字生建设能力的措施与建议。5.4 生态环境效益评价5.4.1 应简述环境保护工作过程,评价工程环境保护合规性。5.4.2 应评价区域环境变化情况,包括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变化、污染源或者其他影响源变化、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等。5.4.3 应评价工程对环境产生的主要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应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初步设计文件进行符合性分析,如有重大变化,应分析其差别和原因。5.4.4 应评价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措施、环境监测方案,公众参与实施情况及其效果。5.4.5 应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环境保护改进措施。5.5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5.5.1 水土流失影响应调查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水土流失等变化情况,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及变更方案编制报批情况、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情况。5.5.2 水土保持效果应依据已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文件、水土保持设计文件及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文件,并进行符合性分析,评价工程运行后的水土流失影响、出现的新的水土流失问题,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等。5.5.3 提出水土保持效果评价结论和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建议。5.6 移民安置评价5.6.1 移民安置评价范围应与经审核的移民安置规划范围一致,有特殊情况需调整的,应分析调整原因、评价调整合理性。5.6.2 移民安置规划内容符合性评价应结合经审核的移民安置规划内容和移民安置实施内容,对规划内容实施完成情况及符合性进行评价。5.6.3 移民安置规划合理性评价应结合经审核的移民安置规划目标及移民安置实施效果情况,对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合理性进行评价。5.6.4 移民安置政策评价应评价各级政府制定的移民安置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实施效果,总结分析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5.6.5 移民安置组织与实施管理情况评价应说明移民安置组织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及人员配备情况,评价机构及人员履职情况;评价移民安置实施管理情况及其效果,总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5.6.6 移民安置实施效果评价应说明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恢匏情况、移民权益保障与社会稳定情况、设施功能恢复情况。5.6.7 移民后期扶持效果评价应评价后期扶持政策执行情况和后期扶持效果。5.7 社会效益评价5.7.1 社会效益分析应在识别工程利益相关者基础上,分析其利益构成和影响力,评价工程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互适应性。5.7.2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应全面总结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风险的持续时间、已经出现的后果和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措施实施效果。5.7.3 提出社会效益评价结论。应提出扩大社会正面影响、减小社会负面影响的建议。5.8 经济效益评价5.8.1 国民经济评价应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分析投资经济效率。应包括以下内容:5.8.2 实际运行期和预测的后续运行期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与初步设计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别和原因。2分析工程实际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或风险因素,并对主要因素进行不确定性分析。3提出国民经济评价结论,评价项目经济合理性,并与初步设计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别和原因。5.8.3 财务评价以竣工决算和实际运行期资料为基础,考察工程的盈亏状况,评价财务合理性。应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工程竣工决算投资与初步设计成果的差异,评价投资的合理性。2依据建设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与初步设计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项目融资方案的变化与影响。3分析工程超前或拖延达产年限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或损失。4统计分析工程建成运行后水量消纳情况,分析其与供水协议之间的差别和原因。5分析工程建成运行后水价执行情况及水费收缴情况,并与初步设计中制定的边界条件或供水协议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别及原因,同时,应对后评价时间节点后的合理水价进行预测,并提出合理化建议。6计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财务指标,包括财务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提出财务不确定性分析成果。与初步设计成果对比分析,提出项目运行、还贷、收费及其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与建议。5.8.4 合效益评价应分析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产生的贡献,对社会稳定、居民生活水平等产生的影响,评价工程建设运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6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6.0.1工程目标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建设目标,对比批复的初步设计报告评价工程建设内容的变化、工程质量达标情况、金结及机电设备达效情况。2技术目标,评价水库工程供水能力、输水工程输水能力和工程调水量的达标情况。3投资控制目标,对比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批复的工程投资,分析竣工验收财务决算成果与工程批复投资的差异性及变化原因,评价投资变化合理性。4效益目标,评价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分析工程支撑国民经济产业布局、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情况等。6.0.2应根据工程实施全过程、实施效果和效益的评价情况,提出工程目标评价结论。评价结果可分为全面完成、基本完成、部分完成和未完成四个等级。6.0.3可持续性评价可从工程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情况、环境影响、科技进步、运行维护等方面开展评价,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结论,并对后续运行管理及项目建设提出可采取的措施和工作建议。6.0.4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后评价工作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整体实施效果成功度评价,确定成功度评价指标及其所占权重,对工程整体实施效果成功度做出评判。7结论与建议7.0.1应从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目标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工程后评价结论。7.0.2应总结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成功经验。7.0.3应分析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附录A资料目录1工程概况资料获得工程建设地点、工程性质与特点(或功能定位)、开工及竣工时间、投入运行时间,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建设规模、建设周期、投资等。附工程特性表和工程位置图等相关图表等。2工程实施全过程评价资料(1)前期决策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及批复文件。设计方案及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水文水资源资料,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资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资料,移民安置资料,社会影响资料,经济效益等。(2)建设实施阶段:项目实施准备资料,包括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建设征地拆迁、"四通一平''、设备设施准备情况,资金落实、招标及合同落实、施工图设计等。工程建设实施资料包括合同管理、工期控制、质量控制、重大设计变更、资金使用管理、工程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工程监理资料、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环境监测报告、四新技术应用情况等。项目验收资料包括单元工程验收报告、专项验收报告(含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移民安置验收报告等)、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及各项验收的验收意见等。(3)运行管理阶段:工程运行情况、管理体制和制度、财务收入、经营情况、工程水资源调度方案与年度调度计划、可持续发展等情况。3工程实施效果和效益评价专业资料(1)技术水平工程建设取得的创新成果,科研、获奖情况,技术创新成果,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使用情况。(2)水文水资源主要包括调入区、调出区的暴雨图集、水文手册、治涝手册、水文和水资源的调查研究成果,枢纽工程的水文分析计算成果、历史洪水调查成果、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等。(3)生态环境1)地表水环境资料工程影响区域主要控制断面水文情势及生态流量下泄情况;工程影响水域污染源、入河湖排污口情况;工程影响水域水质状况;工程涉及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运行管理情况。在水温分层型水库调水用于灌溉的,应调查水库水温及输水沿线水温状况;调水引起河流入海水量减少的,应调查咸潮上溯情况。2)生态调查资料水生生态情况包括工程影响水域国家与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水生生物、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土著物种、特有物种以及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的类型和数量变化资料;工程与水生类型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资料;水生生物及鱼类的涧游通道、产卵场等重要生境状况;调水引起下游河流的水生态问题资料等。陆生生态情况包括工程影响区国家与地方重点保护动植物、珍稀濒危物种的类型和数量变化资料;陆生植物、陆生动物及其重要栖息地状况资料;工程与陆生类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资料。3)地下水与土壤环境资料包括输水沿线地下水水位、水质状况。对于用于灌溉的调水工程,还应收集灌区地下水水位、水质状况,以及土壤盐渍化状况资料。4)调入区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等传播和流行状况资料。(4)移民安置移民安置规划、专项规划,制定的移民搬迁政策、组织机构资料。根据工程移民安置政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以及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全面系统地收集移民安置任务与投资规划指标、实施现状相关资料。调查大型调水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任务完成情况;调查移民安置区基本设施条件,移民安置标准等情况;调查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恢复、基础设施功能恢复、移民后续发展等情况;调查移民安置补偿标准的执行、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情况。(5)经济效益根据后评价工作需要,提出工程经济效益应开展调查的工作内容及需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工程竣工决算和竣工验收报告,管理单位的各年年终会计报告,调出区、调入区国民经济数据,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料。(6)社会效益社会效益评价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实施对调出区、调入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布局的影响、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的影响。附录B后评价报告目录1概述1.1 工程基本情况1.2 工程决策理由与实施目标1.3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1.4 工程投资及资金到位情况1.5 工程运行及效益现状1.6 后评价工作组织实施情况及主要评价结论2工程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2.1 工程前期各阶段主要内容及批复意见2.2 工程实施变更情况与原因分析2.3 工程决策合规性评价2.4 后续工程决策建议3工程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3.1 工程建设实施概况3.2 工程施工准备总结评价3.3 工程建设实施与组织管理评价3.4 工程运行准备评价3.5 工程竣工验收评价4工程运行管理总结与评价4.1 工程运行管理现状4.2 工程运行管理效果评价4.3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5技术水平评价5.1 工程技术标准评价5.2 工程技术方案评价5.3 工程技术效果评价5.4 工程技术创新评价6工程安全鉴定评价6.1 工程安全鉴定工作简述6.2 遗留问题实施效果评价63工程安全运行情况评价7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7.1 调出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7.2 调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8生态环境效益评价8.1 环境保护工作回顾8.2 区域环境变化情况8.3 工程环境影响8.4 环境保护措施评价8.5 环境管理、环境监测评价8.6 公众参与8.7 节能效果评价9水土保持效果评价9.1 水土保持工作简述9.2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10移民安置评价10.1 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情况评价10.2 移民安置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评价10.3 移民安置组织实施管理评价10.4 移民安置实施效果评价10.5 移民安置综合效益评价11社会效益评价H.I社会效益分析11.2社会稳定风险评价12经济效益评价12.1 国民经济评价12.2 财务评价12.3 综合效益评价13目标及可持续性评价13.2 可持续性评价13.3 成功度评价14结论与建议14.1 后评价主要内容和结论14.2 主要经验和教训14.3 对策建议标准用词说明标准用词严格程度必须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严禁应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不应、不得宜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不宜可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调水工程后评价技术导则SL/T××××-2023条文说明1总则203基本规定214工程实施全过程总结与评价244. 1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244.2 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244.3 运行管理总结与评价255工程实施效果和效益评价265.1技术水平评价2565. 2工程安全鉴定评价275.2 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评价275.3 生态环境效益评价285.5水土保持效果评价295.6移民安置评价295.7社会效益评价305.8经济效益评价306目标和可持续评价327结论与建议341总则1.0.1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建(1998)16号)明确后评价是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的重要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大纲(试行)(发改投资(2014)2129号)和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水规计(2010)51号)对项目后评价工作提出了管理要求,本标准对调水工程后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深度进行了规范。1.0.2大型工程划分按照SL430中9.2.1调水工程的等别确定,见表9.2.1。表9.2.1调水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分等指标供水对象重要性引水流量(m3/s)年引水量(亿小灌溉面积(万亩)I大(1)型特别重要502102150II大(2)型重要50-1010-3150-50IIl中型中等10231505IV小型一般<2<1<51.0.4说明调水工程后评价的主要依据。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大纲(试行)(发改投资(2014)2129号)要求,后评价是将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及其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水规计201051号)规定将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与项目立项及建设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评价应对照项目立项及批复文件确定的目标,广泛收集基础数据,对比项目决策、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各阶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找出差距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对策建议。1.0.5后评价的主要内容。过程评价包括工程前期决策评价、工程建设实施评价、工程运行管理评价。技术水平评价包括技术水平、技术标准、技术方案、技术创新、节水水平评价等。可根据工程特点,对评价内容有所侧重和取舍,评价指标应科学、系统,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特殊工程,可增加工作内容或深度。3基本规定3.0.1承担后评价工作的第三方机构不能与工程前期、建设实施和自评价工作的单位相同。3.0.2后评价工作程序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组建工作组、开展资料收集和调查、汇总分析评价、编制后评价报告等。3.0.4后评价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后评价的要求,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对工程开展全面评价。选择评价方法时需考虑评价方法与评价目的的符合性、与工程特点的适宜性、所需评价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评价的时效性、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等。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两种。前后对比是指工程前期可研预测结论和初步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工程建设后实际运行结果的对比,这种对比可用于比较决策和实施的质量。有无对比是将工程实际发生的情况与如果没有实施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对比,这种对比可用于计算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因果分析法是指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预测结果对比发生偏差,对造成偏差的原因逐一进行剖析,分清主次及轻重关系,提出解决或改进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专家打分法是指通过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逻辑框架法是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有机组合起来,从设计、实施、目标等方面来评价工程,通过分析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评价工程的目标实现程度和实施效果、作用和影响,并查找原因。逻辑框架表工程描述实施效果(可客观验证的指标)原因分析项目可持续能力原定指标实现指标变化情况内部原因外部条件工程宏观目标工程直接目标产出/建设内容投入/活动成功度评价法也称为专家打分法,依靠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打分或评级,得到综合评级,对工程实施预期目标的成功程度做出定性结论。评价等级一般可分为完全成功、成功、部分成功、不成功和失败五个等级。工程成功度评价表评定指标相关重要性评定等级宏观目标和行业政策决策程序合规性工程布局与规模项目目标技术水平资源和建设条件资金来源和融资工程进度及其控制工程质量及其控制工程投资及其控制工程运行效果机构和管理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影响社会和环境影响可持续性总评注:1.相关重要性:分为重要、次重要、不重要2.评定等级分为:A-完全成功、B-成功、C-部分成功、D-不成功、E-失败设定成功度因子S,A成功(S0.9):项目的各项目标都已全面实现或超过,相对批复的设计目标,取得巨大的效益和影响。B基本成功(0.9>S0.7):项目的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相对批复的设计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益和影响。C部分成功(0.7>S0.5):项目实现了原定的部分目标,相对批复的设计目标,只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和影响。D不成功(0.5>S20.3):项目实现了原定的部分目标,相对批复的设计目标,项目几乎没有产生什么效益和影响。E失败(SV0.3)项目的目标是不现实的,无法实现;相对批复的设计目标,项目亏损,甚至产生负面影响,项目将不得不终止。3.0.5后评价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工程实施全过程评价、工程实施效果与效益评价、结论与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应全面总结工程建设管理的经验教训,提出后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工程概况应说明工程建设目标、规模、建设内容及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说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工作情况及工程所在流域、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流域、区域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建设实施阶段施工准备、建设实施、运行准备、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工作情况,设计文件及其批复和最终实际实施及变更情况;工程运行现状和运行效果,调水量实现情况及效益现状等。4工程实施全过程总结与评价4.1 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4.1.1 比较初步设计报告和批复意见,分析工程规模、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变化情况。4.1.2 评价项目审批依据是否充分,是否依法履行了审批程序,土地、环评、规划等前期相关手续是否完备,评价工程立项条件的成熟性。4.1.3 应综合分析调水工程实施以来水源区可调水量变化情况、调入区水文情势变化情况、工程调度运行情况,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需求、调水工程所在流域或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提出后续工程的规划建议。4.2 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4. 2.1依据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程序要求,结合调水工程建设周期、分步实施情况、开工手续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等开展评价。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包括项目法人或其代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建立、参建各方资质及工作职责。评价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的合规性,勘察设计工作成果内容和深度的全面性及合理性。工程建设区征地移民、“四通一平”、采购招标工作及资金落实情况等。4.3 2.21应评价项目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运行情况,并对项目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2设计重大变更情况主要评价重大设计变更程序、重大设计变更方案成果内容和变化原因等。3工程进度控制评价应对比工程设计工期与施工工期变化情况、节点工程工期控制与保障措施,评价工期控制情况和偏差程度。工程质量管理评价应从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工程材料及设备进场质量检测、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质量事故及质量缺陷处理、工程安全情况、工程遗留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资金使用管理评价应对比工程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情况分析资金筹措方式、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概算调整、基本预备费使用情况等。合同管理情况评价应分析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管理成效、索赔及补偿情况等。4评价信息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机制建立情况、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对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4.2.3工程运行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工程自建设转入运行阶段的保障,包括工程运行管理机构筹建、管理制度制定、水库初期蓄水计划编制与验收、试通水情况、工程缺陷处理等内容。本条重点在于总结准备阶段工作的经验,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4.2.4工程验收工作评价重点包括工程各阶段验收工作的及时性、验收条件的成熟性、验收结论的明确性和对遗留问题描述的清晰性等。评价各单位工程是否能正常运行,历次验收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问题的处理情况等。4.3运行管理总结与评价4.3.1对工程运行后的运行管理体制包括管理主体及组织机构的适宜性、人员配备、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等作出评价。4.3.2对工程投入运行后的调度运行、维护管理、安全生产状况、运营状况等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工程运行总体情况。工程调度运行情况评价应说明水情监测、调度方案和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调水量的满足情况、运行调度的信息化水平,给出评价结论和建议。工程安全生产状况评价应包括安全监测情况、防汛减灾管理机构设立及措施落实情况、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与实施情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和处理情况等内容。工程运营状况评价应对水费收取、经营状况等进行评价,评价其是否达到良性循环,提出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和建议。4.3.3主要是总结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配套工程建设是否及时,调度运行达标情况,并分析原因。5工程实施效果和效益评价5.1 技术水平评价5.1.1 大中型调水工程从启动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到建成运营历时较长,期间新政策、新要求、新技术等均推进技术标准提升完善,对比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符合性,分析材料性能、安全系数、技术参数的变化,如有差异,分析其对工程安全及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5.1.21简述前期工作设计思路、技术路线、设计方案,评价设计思路及技术路线是否合理可行,评价设计方案是否经过多方案比选后选择综合最优技术方案;根据开展后评价工作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技术水平,评价初步设计阶段批复的方案先进性。2根据重大设计变更报告、批复文件,分析重大设计变更对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投资、效益和运行主要技术指标等方面的影响,评价重大设计变更技术经济合理性。3对比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分析工程实施方案地质条件、设计方案、运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根据工程运行管理情况及效益达效情况,对工程实施方案适应性、技术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价。建设实施期间重大地质条件变化会对初步设计方案可行性、安全性、工程投资、经济效益等造成影响,并对工程安全运行带来影响,应在运行管理期间予以重视。5.1.31工程地质评价勘察测量技术手段、采用的地质勘察及设备是否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方案设计先进性评价采用的关键技术、开展的模型试验、采用的设计软件及设备是否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运行调度方面评价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水平、运行调度智能化水平和工程数字李生方案先进性等。技术效果钾价表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指标内容评价结果备注工程地质地质勘测技术地质勘察设备方案设计设计关键技术设计模型试验设计软件及设备运行调度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工程数字李生方案注:指标内容项填写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如工程采取的勘测技术名称、设备名称等。评价结果分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常规技术五类。2评价调出区及调入区城镇生活用水定额、万元工业用水量、农业灌溉定额、用水效率等节水指标先进性,并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进行对比。用水效率评价用水总量下降幅度、城市输水管网漏损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水工程运行期水量漏损率、中水回用率等。3根据运行期水库水位、渠首输水流量、年输水量等评价工程设计能力达效性,可根据项目特点增加其他评价指标。运行期资料从通水运行后进行统计,数据时间序列一般不少于10年,并包含一个水文丰水年和一个水文枯水年。4统计各阶段使用的主要国产设备名录及性能指标,评价设备国产化率。5根据工程特点及运行管理需要,确定是否开展配套工程符合度评价。5.1.4统计参建各方在工程各阶段取得的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科技获奖情况,分析评

    注意事项

    本文(SL《调水工程后评价技术导则(含编制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