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浅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论文)》13000字】.docx

    • 资源ID:1144656       资源大小:39.9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论文)》13000字】.docx

    浅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目录、IZtS2()tf2()/2»目0J2(三)国内外研究现状31 国外研现状32 .国内研现状4(四)研内"合'与方法5二、金融全球化相关概念5()球的5(二)金融全球化相关理论51. 本国际化理TlS52. UHjTtl63. Tts6(二)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71 .资本流动全球化72 .金融市场全SR4S73 .金机构全球化7三、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问题8(一)金融全球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8(二)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影响8(三)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9(四)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91 .监管目标重点的认识不明确92 .金融业并购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103 .银行监管法规制度不适宜114 .我国金融业自身处于竞争劣势11四、中国金融业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H()继续实仃稳健的货币政策11(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12(三)积极推行中国金融业的跨国经营13(四)积极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14(五)加快中国经济国际化步伐141516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近年来,伴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危机的出现,使广大学者对金融监管理论在争论中得到一定发展,但从总体而言,金融监管仍然是一个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研究领域,这不仅表现在金融监管特别是金融监管相对于金融危机的适应性调整,还表现在金融相关理论上的薄弱,各经济学派研究金融全球化影响的理论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与相关的理论结合,深入探讨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对于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我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经济国家,面临着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双重任务。近30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金融组织体系的不断扩充和发展,致使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金融体系中积聚了巨大的风险,但金融运行却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但是现阶段的安全仅是有条件的有限安全。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尤其是资本项目开放的推进,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诸多难题。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趋势大大改变了国内金融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历史上看,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大机器工业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由于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经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了金融全球化对于金融行业的巨大影响,更何况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已然成形,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独立其外。金融是现代化经济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也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广大群众的金融意识逐步增强,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己经逐步融入百姓生活。在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的形式下,面对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要进一步改进金融监管工作,构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监管体制,努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有效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运行安全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虽然我国金融业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制度的缺陷、体制和体系的脆弱性、创新机制的不健全、监管与法制的不适应等原因,金融业发展的基础不稳,金融风险日益突出,金融安全和风险控制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要求金融业必须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危机进行监测并及时做出反应,在提高金融安全意识和技术的同时,急需完善和创新金融安全的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从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稳健运作。因此,加强金融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探讨保障金融安全的途径,对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金融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给这些国家特别是金融领域改革步伐较大的转型市场经济国家带来了不确定性。不时出现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创。弗郎索瓦沙奈在金融全球化一书中也指出,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不断发生危机,危机出现的频率也在加快,这是与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相联系的,而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金融全球化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国家极易遭受银行危机和国际收支危机。Graciela(2014)不同意那种把金融全球化看成是某种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阴谋”的看法,但是,由于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不同,金融调控的经验以及金融动荡的熟悉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存在差别,金融全球化的不利后果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显示得更为充分,影响也更大。Minsky(2015)指出连续不断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暴露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金融问题的严重性、金融风险的紧迫性和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方金融强国以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为借口,不顾国际资本无节制流动给国际金融体系造成的严重冲击以及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带来沉重灾难的事实,2008发生金融危机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蒙代尔(2014)和克鲁格曼(2015)均认为,汇率制度、资本控制和货币政策是开放型经济必须面临的三大政策,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简单地说,一个开放型的经济体若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度,它就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即如果要想使本国的货币政策有效,要么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而对资本项目进行管制,要么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而开放资本市场。2 .国内研究现状叶莉(2014)认为所谓金融全球化,就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谐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金融活动跨越国界,形成无国界金融;二是金融活动按统一规则运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金融体系;三是在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同质的金融资产在价格上趋于等同。王楚明(2015)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与贸易全球化、跨国生产相比较,金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风险最大、危机最频、最为敏感和脆弱的经济领域。它既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吴浩(2015)我国的金融监管总的来说,相对于整个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还是滞后。而这种滞后的金融监管己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瓶颈,更难以适应金触开放和全球化的挑战.因此,要维护我国金融的安全,防范和控制风险,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己是当务之急.同时,在经济金融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跨国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和不稳定性,而这些金融风险的产生积累,则可能给一国一个地区,甚至全球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一点,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己得到证明。因此,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大势所趋。翟文武(2016)指出在金融全球化的格局下,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机构为了增强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都采取了混业经营的模式。我国的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对手往往都是混业经营的母公司下设的分业经营金融机构,虽然他们在中国遵守中国的法律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但是在业务信息、风险分散、资金调度和综合服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这些外资金融机构而言,我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弊端将会逐渐暴露出来。(四)研究内容与方法1 .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大量的关于金融全球化对金融业影响的相关文献,寻找本文的研究方向,借鉴相关经验,为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2 .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金融全球化的理论,论证我国金融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如何应对,为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二、金融全球化相关概念(一)金融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风险日益加大、危机频繁、最敏感和最脆弱的经济领域。金融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空前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所谓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活动跨出国界,日益与国际间各国金融融合在一起,它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和收益的国际化,以及金融运作法规、习惯趋于一致的过程和状态。它表现为金融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直至实现收益率在风险加权之后的相等。金融全球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和金融业务的全能化;(2)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即投融资行为的全球化;(3)各国金融活动规则逐渐趋于统一;(4)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即金融交易的市场超越国界和时空的限制而连为一体。正是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了金融全球化。(一)金融全球化相关理论1 .资本国际化理论资本国际化理论是由马克思提出的,是建立在他的剩余价值论和社会化大生产理论的基础上,他从生产关系角度认识资本,指出资本的本质在于榨取剩余价值,资本运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随着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生产变成了国际生产,生产的国际化必然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的国际流动不仅体现了生产国际化的要求,也是由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所决定的。资本国际化的形式主要是资本输出,马克思将资本输出分为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通过这两种资本输出形式,国内生产变成了国际生产,国内信用变成了国际信用。资本过剩是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而资本输出则是资本过剩的必有出路。过剩资本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利润率下降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而过剩资本的存在又会进一步导致利润率的下降,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必然会使资本输往国外。2 .资本输出理论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认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垄断使少数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而是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资本输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生产资本的输出和借贷资本的输出。资本输出主要涌向经济落后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因为那里资本少,原材料便宜。资本输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国内过剩资本的存在;二是落后国家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流通范围。同时,列宁指出资本输出成为促进商品输出的手段,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资本家的垄断同盟首先分割国内市场,当国内市场瓜分完毕后,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必然开始争夺国际市场。3 .金融深化理论金融全球化浪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麦金农和肖等人的金融深化理论。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则相继开始放松金融管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打破金融抑制,推进本国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各国金融活动的逐步自由化以及阻碍资金跨国流动的障碍被不断拆除,使得本来各自独立运行的各国国内金融,日益融合在全球金融的大潮中。可以说,金融深化理论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新的制度基础。金融深化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会成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国外资金的流入固然重要,但动员国内储蓄是一个更应引起重视的因素。如果考虑到收入增长率和实际利率水平等金融因素的影响,应将储蓄倾向看成变量,而不是在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模型中把储蓄倾向于定为一个定数。因此,一旦放松了金融抑制,人们持有货币资产的一员会增加,自愿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会增加。这不仅直接刺激了储蓄,而且在收入开始增长后,还会经过金融活动过程导致更多的储蓄。(三)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 .资本流动全球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资本在全球的流动速度加快,国际投资者和融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工具。大型的跨国银行纷纷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资本在全球的流动速度呈现出不断加快和扩大的趋势。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急速膨胀。金融技术与金融创新的大量使用以及新开发的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加快。而如今伴随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资本的流动更为便捷,金融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2 .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市场是金融活动发生的载体,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主要金融中心联系日益密切以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即全球金融信息系统、交易系统、支付系统和清算系统的网络化。投资者可以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在全球的证券、期货、债务市场上进行投资,投资者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金融交易中心的计算机电脑终端获得汇率,股票价格,债券利息,期货指数等信息。远隔重洋的地球两端以亿美元为单位的外汇交易在数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投资者突破了地域间的限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选择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金融产品。3 .金融机构全球化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下,各国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监管,新的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各国的金融集团从分业经营开始向混业经营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格局,国际上大的金融集团都纷纷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开始涉及新的金融业务并在国外广设金融机构争夺金融市场,提高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地位。三、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问题(一)金融全球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国际资本的畅通无阻,伴随而来的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独立性遭到冲击。如前所述,要实现我国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东亚金融危机,我国人民币不贬值,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也依赖于宏观调控。面对金融全球化的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系统以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为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突出强化了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主要依赖信贷规模转向了调控货币供应量:成功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全部取消了经营项目下的汇兑限制:建立了全国银行间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取消了信贷规模管理,主要靠再贷款、法定存款准备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贷款利率、窗口指导等国际通行的间接调控手段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二)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影响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进一步自由化、国际化发展的制度保隙。我国的金融监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由于长期以来实行商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业实行分业监管的体制。经营多年的摸索和不断总结改进,我国的金融监管己取得了较大进步,不仅在思想上树立了系统监管分析观念,而且在监管的体制、内容以及法律法规建设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并开始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金融监管还是存在很多的缺陷。而这缺陷己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瓶颈,更难以适应金触开放和全球化的挑战.因此,要维护我国金融的安全,防范和控制风险,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己是当务之急。同时,在经济金融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跨国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和不稳定性,而这些金融风险的产生积累,则可能给一国一个地区,甚至全球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一点,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己得到证明。因此,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大势所趋。(三)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在经营管理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强化了中国金触的机制,虽然我国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业务做法、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外资银行来说在经营管理方面仍有所不及,进而在竞争上处于弱势地位。在人才竞争方面,由于外资银行采取高薪、出国培训等优惠条件,一方面从中资银行直接拉走不少业务骨干,同时也从高等院校吸收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此外,外资银行的诸多优惠待遇,使内资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之地.我国政府为了加快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给予外资银行以许多优惠政策。在不少方面,外国金融机构所享有非常优厚的待遇,主要表现在:优惠的税收负担,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综合税率仅为30%左右,而由国内资金融机构包括上缴利润在内的综合税率却在60%以上,较重的税率负担使内资金融机构在扩大经营规模及改进服务设施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又如外资银行资金调拨灵活,其国内金融市场发达,资产的构成呈高度的流动性,而我国银行只能靠同业拆借调剂资金,而且在其资产中贷款占有绝对比重,证券持有量很少。这种单一的资产结构和市场很难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和及时调整。外资银行国外分支网络发达,可直接划转收帐。而我国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国外的联行网点少,收汇环节多,速度慢,加上我国操作手段落后,使外资银行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四)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1.监管目标重点的认识不明确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和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以确保其正常运行,是金融监管主体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金融监管主体中的某些人以及某些地方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监管职能认识模糊,对金融监管对象认识不全面,对金融监管目的认识偏颇,对金融监管的作用、范围理解片面,对金融监管的认识和指导作用存在误区。有的金融监管者监督与管理混淆不分,轻监督而重管理,把管理行为视作监督行为,变相弱化了监督的职责,也没有摆正监管者在监管中第三者所应具有的中立位置,对金融机构监得过严、管得过死,制约了金融机构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对金融监管作用重视不够一方面认为金融监管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政府有权领导、管理金融监管部门,而金融监管部门无权监管政府部门。与这种想法相伴而生的是政府部门或个人干预金融机构业务,使金融机构出现违法、违规现象。另一方面,政府不必要涉足金融监管工作,金融监管是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的事。无形中使地方政府对监管部门进行金融监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2 .金融业并购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在并购过程中,收购银行可能运用不适当的评估方法高估目标银行的价值,大幅度增加了收购成本和费用,造成银行运营效率降低。一些大银行或超级银行通过并购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和稳定性,但是其在各个方面的优势有可能形成垄断,过度的垄断将影响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及高效配置。此外,合并后的金融集团在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一个磨合期:由于内部组织体系过于庞大,集团行政管理费用将急剧上升,甚至可能会超过因合并所带来的交易费用节约的收益,这些都将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有效运行。银行跨行业并购后组成“金融百货公司”,虽然更有实力去开发新品种,但也容易去冒高风险,这有可能造成银行不能稳健经营。同时并购浪潮对各国现行的金融法律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当前,各国现行的金融法律体系都具有反垄断的特点,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金融业中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二是以法律形式限制超级金融集团的产生。金融业反垄断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各类金融机构在公平、有序的条件下开展竞争,并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对于金融监管当局来说,金融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行数目的减少使监管当局可以集中精力监管若干家大银行;另一方面银行并购后又会给监管带来新的问题。如金融机构合并后,实行分业监管的国家会出现多个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问题,而实行混业监管的国家也存在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将更趋全面和复杂等问题。此外,超大规模的金融集团可能带来新的风险,使监管当局采取的措施难以奏效。金融业并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潜在的威胁并没有消除。3 .银行监管法规制度不适宜在我国银行法规建设迈上新台阶同时,法规建设还存在不少漏洞和问题,待改进和完善,主要是:(1)法规缺乏科学定量管理,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的监管法规多停留在定性规定上,如对境外分行的流动性,呆帐准备计提和报表管理方面均无明确量化规定,不利于规范管理。(2)配套法律尚未完备。当前,类似中央银行监管条例、银行业梢核法、外汇管理法等配套法规未出台或未提出实质性内容,法规环境不完善,阻碍了银行监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3)由于观念上及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使得人民银行的银行监管执法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法规的权威性和银行监管。4 .我国金融业自身处于竞争劣势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金融行业意识有所增强,在技术、管理等方面逐步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我国商业很行在总体竞争力上还处于劣势地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上还没有有待全面商业化,管理上还没有真正现代化、机制上还没有真正市场化。主要表现在:(1)还没有完全按照国阮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规则真正现范为股份有限公司商业银行。少部分商业银行只具有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而没有真正形成现代商业银行的内涵或经营机制忽有权与经营权尚未真正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利、责任尚不明确;股东大会及监事会形同虚设;董事长和行长的推选、任命,还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在有些商业银行,董事长与经营最高负责人合二为一。即现代商业银行所应具有的内部制约机制尚未真正形成。(2)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的,合理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的现代管理方式和内控制度。首先,一些银行的管理模式和内控制度都是沿袭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国家专业银行,难以适应改革后的新情况、新环境:其次,一些银行的现有管理制度过于笼统和零散,不够配套和具体。最后,许多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落实和发挥内控作用。四、中国金融业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一)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首先,应进一步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开发公开市场的交易工具,使基础货币更多地在公开市场上吞吐,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操作的方式也可多样化,不必局限于回购一种方式。进而可考虑开辟新的投放基础货币方式,一是要求商业银行购入财政部发行长期国债后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的对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限制,适当增加对资信和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用这些机构分布面广的优势,使它们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小城镇建设。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机构收缩和扩大货款业务之间的矛盾;三是发挥再贴现等工具在投放基础货币的作用。其次,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信贷结构不但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意义,而且制约货币政策的实施。如今对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要积极支持。要重视技术改造贷款的评估和发放,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档次。对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要扩大信贷支持。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和信贷投入,鼓励农村信用社开展对农户的小额生产信贷,支持农村市场的开拓,继续落实“封闭贷款”的政策,支持亏损企业中确有市场和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积极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拓宽非国有投资的融资渠道。可考虑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基金,由政府牵头组建基金为非国有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可以对一些经营基础和财务制度较好的中小企业实行综合或单项授信,较大幅度增加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规模,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运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问题。最后,完善货币市场建设。货币市场发展滞后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货币市场建设,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尽快取消国有商业银行和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一级分行进入货币市场的谁入限制;允许政策性银行进入货币市场;有步骤地准许券商、保险、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对不具备市场主体资格的金融机构,可委托大银行进行代理上网融资,或委托是常清算的银行直接进行融资。(一)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人民银行应继续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监督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剥离和处置工作,撤销少数难以救助的金融机构,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试将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国家控股制商业银行。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科技水平,支持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同时,加强银行、证券、保险三监管当局的协调合作。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体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要求,与知识经济的要求不适应。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重构商业银行体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关键在产权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通过股份制法人产权制度创新,银行由国家控股不仅不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发挥“杠杆效应”扩大国有金融资本对社会资本所支配的数量和范围,从而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业绩优秀大型企业参股商业银行,可以以产权为纽带,实现产融结合,协调银企关系;个人投资不仅能够实现私人资本社会化,而且有利于产权的分散和产权边界的明晰,从而强化所有权的约束力;少数外资股所占比重不大,能起到促进和补充作用,便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化运作,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和银行法人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从原有机关式管理走向法人治理.必须按照权力结构、执行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互相制衡的要求,建立有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和监事会组成的银行治理机构,有效的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各司其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国家作为所有者与其他所有者一样,也要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来行使所有者权力,政府不能再以所有者的身份来直接干预银行的自主经营,而是由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机构或部门来行使所有者权益。(三)积极推行中国金融业的跨国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金融业尤其是作为其主体的银行业必须加入到一体化的大循环中去。除此之外,随着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进一步扩大和加强,我国金融业为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在国际金融业中争取得一席之地,也必须超越并绕过种种保护主义壁垒,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经营。这既是我国金融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金融业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力也是利润驱动。国际上一些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美国、等,金融管制较少,有些甚至无管制。我国金融机构在这些地方建立分支机构,经营国际业务,可减少或免除税和法定准备金,降低成本,扩大盈利。据统计,世界10家最大的跨国银行的海外受益占其总受益的50%左右。银行业的海外经营一般不受母国金融形势的影响,当母国银根紧缩时总行依赖国外分支机构提供资金,以海外业务支持国内业务;反之,当总行有资金盈余时,通过国分支机构将一部分余额贷出去,以国内业务扶持海外业务,从而保证其总收益的不断增长,实现全球经营目标。根据对等互惠、政策信息透明度等原则,今后我国金融机构到有关国家建立分支机构,将享受当地的国民待遇,这将为我国金融业的跨国经营创造优越的环境。而透明度原则,便于我国金融业及时准确地获取国外的金融信息资料,正确判断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抓住机遇打入国际市场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竞争力。而单纯的防禁政策,不仅将使我国金融业处于被动的守势地位,而且将使我国丧失时机,延缓我国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要利用国际上的有利环境,打入国际金融市场,以实现双向的良好资金循环。(四)积极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第一,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提升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应当看到,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工作更加复杂,金融风险的控制难度加大,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性大大增加,稍有不慎,后患无穷,不仅会破坏金融系统和金融秩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引起社会和政治危机,导致政府垮台、政权更迭,甚至危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近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和进程把握不准,处置不当。鉴于资本较贸易要复杂得多,资本市场的放开芯其要谨慎,因为对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限制,往往是国内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国家抵御国际投机资本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市场一旦放开,再要完全管住资本项目是相当困难的。第三,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在现代被强大资本支配的金融体系下,加之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必然存在着重大的风险因素。无视这些因素,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五)加快中国经济国际化步伐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收支良好,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1996年中国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下的可兑换。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我们将稳步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工作进程,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提高开放水平,在平等竞争、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加强各国之间、亚洲国家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积极探讨亚洲地区货币金融稳定机制,加快中国经济国际化步伐,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在适时适度引进外资银行的同时,还要有步骤地放松对外资银行的业务经营限制,有计划地控制外资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这样,即可以调动外资银行的积极性,又可以正确地引导竞争,保证中资银行平稳持续地进行改革,减少对我国金融与在短期内受到的强力冲击。五、总结当今世界,金融全球一体化趋势正在不断改变着全球金融业经营竞争格局,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国际上看,经济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入明显,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混业经营己经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金融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明显增强。从国内看,金融在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新机构和新业务层出不穷,混业经营已逐步显现,风险程度也在增加。银行、证券、保险业努力开发适应企业和居民消费的金融产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各金融监管部门要深刻认识中共中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着力转变职能,做到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不断完善和创新监管机制和体制。同时还要加强和宏观经济部门的协调,广泛开展国际金融监管当局之间交流与合作,为经济金融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参考文献1沈勇涛,吴俊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业对外投资的比较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7,(05):38-42.2羌建新.金融全球化、全球金融治理改革与国际金融安全一一基于信息科技革命的视角J.国际安全研究,2015,(06):24-54÷152-153.3李红,孙秋碧.中国金融业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35-41.4崔建军,王利辉.金融全球化、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4,(02):92-100.5胡泽,夏新平,余明桂.金融发展、流动性与商业信用: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5,(03):4-15+68.6张清正.中国金融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6.7武力超.金融危机前后金融体系结构变化和制度因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6,(02):85-96.8蒋萍,王勇.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金融业产业关联效应J.财政研究,2014,(11):20-22.9赖娟.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10陈佩.商业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11成丽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4.12李德.中国金融业改革成效、问题及政策措施J.金融与经济,2014,(07):12-18.13周杰.我国金融危机防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14任斐.我国商业银行危机防范与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15叶莉.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16赵.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科学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3.17梁柯.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金融风险防范D.河南大学,2015.18韩忠亮.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立法的博弈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7.19高晋康,唐清利,黄贤福.反垄断法中银行业合并规则的重构一一侧重于金融全球化视角的分析J.政治与法律,2014,(01):15-20.20陆明祥.金融服务一体化和中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J.金融论坛,2016,(07):47-53.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论文)》13000字】.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