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探究(论文)》8800字】.docx
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研究目录一、绪论1(一)课题背景及目的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三)课题研究方法3(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3二、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的概述5(一)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的含义5(二)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的现状5三、退休老人再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7(一)心理状态较差7(二)社会参与意识薄弱7(三)无经济收入来源8(四)社会服务质量有待提升9四、解决退休老人再社会化困难的对策10()力口强心理疏导10(二)提高社会参与意识10(三)增加经济收入11(四)提高社会服务质量11结论12参考文献12一、绪论(一)课题背景及目的目前,人口老龄化在世界许多国家变得越来越严重,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由于新生儿出生率呈下降趋势,而老年人口逐渐增多,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退休老人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但是现在,国家大力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希望他们能顺利转变角色完成再社会化,改变自身现状,成功融入社会。经过社会调查发现,许多老人在退休后出现了或多或少影响其或周围人员的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这些老人在退休后的一段时间里逐渐产生一些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将加入到再社会化的进程中来。通过分析问题,找出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他们再社会化的过程,挖掘退休老人再社会化过程中的需求,同时根据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参考性建议,让老人享受退休后的生活,帮助退休老人获得更多幸福感。(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世界老龄化趋势逐渐提高,老年人退休后再社会化,是否能很快的融入退休后的社会,引起了诸多有关专家及学者的关注,并在结合本国或其他国家国情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参考性建议。Iv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而近几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退休老人作为这一群体占比率较高的人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孙宣宣(2017)在小组工作介入城市退休老人的社区参与研究中,以J社区为例,运用优势视角理论,积极老龄化理论为基础,先取社区中退休老人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退休老人社会参与频率以及影响老人社区参与的因素,并筛选出12人成立小组开展活动。针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束后满意度进行评估研究,让组员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同时让社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加以完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社区参考。I孙宣宣.小组工作介入城市退休老人的社区参与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7.裴宇杰(2018)在社会工作介入企业退休人员继续社会化的模式研究中,以企业退休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年研究,其认为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后由于不能快速的适应社会环境,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由于当前的社会认识,使我们不能第一时间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一些悲剧发生。文章以北京市M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的活动为例,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介入退休人员继续社会化模式,分析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得到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退休人员继续社会化进入模式,并为更多的地区提供参考。2裴宇杰.社会工作介入企业退休人员继续社会化的模式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陈晓玲(2019)在其城市社区老年志愿者在社会化研究中,其观点认为随着知识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现代老年人的思想更加开放,同时让他们应对社会生活的动力和能力更强,这也为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作者以K社区服务中心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分析了社工打破传统上以社工为主的社区服务方式,努力培养社区退休人员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促进社区老年人主体性的社会参与积极性,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动机和能力,为探索退休老年人再社会化过程提供的有效途径。陈晓玲.城市社区老年志愿者再社会化研究D.西宁:青海帅范大学,2019.杨紫涵,孔庆硕.“互联网+养老”:搭建促进老年人再社会化的网络平台研窕一一以哈尔滨市为例J现代经济信 息,2019(09):496.杨紫涵,孔庆硕(2019)在“互联网+养老”:搭建促进老年人再社会化的网络平台研究中,为了促进地区健康发展,其运用互联网的特点,结合老年人再社会化的相关问题,寻求搭建帮助老年人再社会化网络平台的方法,为退休老年人晚年生活打开了新的大门,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4张莹(2020)在社会工作参与退休员工在社会化研究一文中,其认为“退休”这一状态并不代表退出社会舞台,而是要开启“新”的社会生活。退休员工从忙碌的岗位中离开,开始闲暇的老年生活,这一生活状态发生变化可能会使部分员工身体或生理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能很好的解决,也决定了退休员工能否顺利的融入社会,开启新的生活,作者在文中以长春市某社区退休员工而已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与无结构化访谈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而研究表明在需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的指导下,小组工作能够帮助退休员工适应生活上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缓解退休带来的不良情绪以及相关的心理问题,帮助退休员工构建新的社交网络。提升自我价值和人际交往能力。作者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研究给退休员工再社会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张莹.社会工作参与退休员工再社会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20. Ju Yeong JUn,Kim Woorim,Lee Sang Ah,Lee Joo EUn,Yoon Hyojung,Park Eun CheoLLack of Retirement Prepa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Elderlyr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Retirement and Income Panel Sludy.J.Joum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2017.32(9).2、国外研究现状就目前来看,国外关于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外的社会发展环境来看,再加上专家学者的阐述,近些年国外的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JuYeongJun(2017)在其发表的文章中,通过实验收集50岁以上的韩国人退休准备与抑郁症状之间关系的数据,并建立数据模型对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经过多变量调整后,评估了退休准备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与准备退休的受试者相比,未准备退休的受试者的抑郁评分更高。6(三)课题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以退休老人再社会化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选题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退休老人再社会化所遇到的困难,进而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查找搜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退休老人再社会化方面做出的相关研究,以此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观察法是根据自身在库尔勒市东湖社区实习期间的亲身经历与感悟,作为一定的实践经验。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参考性意见。(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论文通过对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参考性建议。论文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背景和写作目的、对中外文献中关于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相关资料的分析进行整理,同时阐述了本文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并概括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对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的概述。主要陈述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的现状。第三部分退休老人再社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总结的相关问题和自己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到的问题加以陈述和分析。第四部分解决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的对策分析。针对退休老人再社会化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使退休老人能快速的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享受晚年生活。二、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的概述(一)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的含义一个人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每时每刻都在受时光的侵蚀,由年幼到年老的过程是无法逆转的,但是幼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阶段的划分标准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划分的依据都是不同的。老年的定义因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习俗的的不同而不同,如中国早期以年满50岁作为划分进入老年阶段的依据,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才是进入老年阶段分界点。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年满60周岁以上的人群。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退休才是步入老年的标志,也有人认为,退休了但其还有工作能力,还不算是老年人。社会化,是指单独的个体在进入社会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习和掌握大量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产生新的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反过来影响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将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人或转变了社会角色,需要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的人,再次进行社会化,使之接受符合当下社会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接受再社会化的人的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退休老人再社会化是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了适应退休后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再次社会化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退休老人快速转变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环境转变带来的心理或生理问题,帮助退休老人安享晚年生活。(二)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的现状图2.1:2016-201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增长情况77国家统计局.2016201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增长情况由图可以看到,我国近几年65岁老年人口阶梯式上升,2019年更是达到一亿七千六百万人,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农村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DBOL. ,2020 12/2021 -04-26.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据 EBOL.https:/www.sohu.eom/a/367651945_611014,2020-01 -18/2021 -04-26.根据我国人社部给出的官方资料表示,现如今我国的平均人口寿命增加,人口老龄化严重,以前制定的退休政策已不符合实情,根据最新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男性是60周岁,女干部是55周岁,女工人是50周岁,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社保,女性法定退休年龄是55周岁。而在这一年龄段的人员属于低龄老人,身体较为健康,由于刚退休,对生活积极性也较高,但退休后的角色的转变过快使部分人员变得无所适从,心理产生失落感,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其次,一个人的活动范围也决定了他的人际关系网。在退休后,部分退休老年人会搬离原来的工作的地点,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但搬离了熟悉的地方到一个新的城市生活,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很多退休老人渴望认识新朋友,建立新的关系网,但很多退休老人由于不适应社会环境和个人角色的快速转变,从而使自我交往能力大大下降,不仅不能快速融入社会环境,甚至产生了不良情绪,从而与家人或邻里产生冲突,给其再社会化过程带来巨大影响。三、退休老人再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有关儿童,老人和妇女等相关服务行业逐渐发展起来。我国作为世界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我国养老事业更是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在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严重的今天,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的问题更是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通过对往年资料的分析以及近些年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发现退休老人再社会化过程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心理状态较差根据国内相关心理调查发现:“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有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心理障碍、焦虑障碍的分别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人的一生,由中年步入老年,身体器官都在不断的衰败中,这是人体机能退化的不可逆规律。每一位退休老人在退休之前,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工作时,他们每天都有自己的目标,用工作来充实自己的每一天。在与同事相处时,能随时与人分享身边的趣事或倾诉心中的烦闷。在他们离,退休后,离开了长期从事的工作,离开了相处了很长时间的集体,生活状态也从工作时期的忙忙碌碌瞬间转变成了悠闲,无所事事的状态,没有了工作时期的目标,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价值,认为自己对社会也没了贡献,但心理状态不能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心里的苦闷无人诉说,社会角色或地位落差的巨大使很多刚退休的老人产生心理问题。同时,还有来自家庭的影响因素。当前社会,许多子女不愿与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甚至与父母在不同的两个城市生活,这就导致了子女不能及时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有些老人害怕子女担心,报喜不报忧,对子女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些老伴离世的独居老人,平时更是无人倾诉,长此以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一)社会参与意识薄弱退休后,老人的人际关系的范围发生了变化,与周围的同事和好友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少。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城市里高楼林立,邻居之间的来往不像以前那么密切,很多人对邻居的印象都是陌生的,或许都没有见过邻居,这就导致老人在城市很难结交到新的朋友。许多退休老人在退休后会离开长期的居住地,远去他方与子女生活,这就需要他们去重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但重新设定交际范围的退休人员,会羞于去不认识自己的人身边,身边也没有老朋友,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不足,也对当地的社交活动不了解,也不参加地区活动。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鼓励老年人继续社会化,既是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有很多人都认为老年人退休后应该呆在家里,分担家务,帮助子女照顾他们的孩子。但是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是非常不理想的,退休老人们一生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当他们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岗位,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对社会没有了价值,我们应该看到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和他们有待开发的能力。(三)无经济收入来源如图,根据人社部历年统计公报数据,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金征缴收入的增长率已呈现低于基本养老金支出的增长率的趋势,并且基本养老金收入的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而基本养老金支出的增长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9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的基本养老金的运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的物价也别往年提高了许多,而退休后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国家下发的退休养老金,以及相关补助和来自子女的支持以及老年人自己的劳动收入。首先,大多数依靠退休后的退休金和政府补贴生活的老人来说,也许只够满足日常的基本生活需求。较低龄的退休老人在刚退休初期,还可以靠自己的劳动获取部分的劳动收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就可能会失去这一部分劳动收入。其次,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年轻人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3-2019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情况DB/OL.(四)社会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有关老年人的相关产业也在随之发展者,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面相老年人的社会服务质量任然有待提升。首先,近些年我国对养老行业的投入逐渐加大,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退休老人退休的形式各不相同,有正常退休的,也有因工伤不得不退休的,许多退休老人退休后换上了不同的职业病,这类退休老人的身体情况较差,仅靠家人照顾是不现实,他们需要专业的保姆或护理人员照顾。但是在中国各大城市里,专业照顾老年人的护理人员人手严重不足,还有许多未受过专业的护理训练,对专业的护理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大多数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也不高。其次,我国对老年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社区内未设有与老年人相关的活动设施,多数小区内虽然设立了运动器械,但常年无人保养,大多已损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老年人在退休后,生活状态没有工作时忙碌,有时,生活环境的改变也需要有正确的途径去适应。因此,退休老人需要一个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去满足自身的需要。最后,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去共同努力。老年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的一员,在退休老人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社会人员并不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性质,这就导致在退休老人有需求的时候,老年社会工作不能发挥其最大的运用。由于社会各界对老年社会工作的了解较少,薪资待遇也不如其他工作好,因此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也普遍较少,这就使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四、解决退休老人再社会化困难的对策通过对退休老人再社会化过程的研究,以及对其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参考建议:(一)加强心理疏导由于退休后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快速转变,以及生活环境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退休后的老人们却无处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使得退休老人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对这种情况不管不问,置之不理,那么这些心理问题就可能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但是身体上的疾病很容易会被身边的人发现,但心理问题却来得无声无息,很难第一时间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退休老人,他们不会向他人诉说自己心中的想法,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被身边人察觉到,那么他们的心理问题必然已经十分严重。关于退休老人的心理疏导问题,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退休老人正式退休之前,就采取相关行动。在退休前,企业对于即将退休的员工应提前采取行动,为退休人员做心理建设,每周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其中产生心理的人员,及时联系其家人、社区或医院,采用专业的方法及时缓解退休老人的心理问题,以免严重时,给身体带来更大的隐患。在家庭中,子女应多关注老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多给予老人家庭的关爱。这就需要子女的多将注意力转移到老人身上,平时多回家看望父母,增加与老人的联系,时间精力足够的家庭可以带老人出去旅游散心,缓解退休老人的心理压力。让老人加入到照顾孙子女的过程中,让老人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享受到来自家庭的快乐,减少其因退休带来的孤独,无事可做的状态。同时,注意老人的心理状况,及时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一)提高社会参与意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退休老人也有其特殊性,刚退休的老人不管从身体健康程度或是还是学习能力来说,都还处于一个良好的阶段。他们有能力,也具备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条件。如今,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很多东西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需要继续学习的。但是有许多退休老人对社会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同时,也有许多退休老人想要参加社会获得性肺炎,但是没有参与活动的渠道。在社区方面,社区可以连接社工机构,开展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的相关活动,积极引退休老人的社会参与意识,让退休老人适应时代的变迁。培养退休老人新的兴趣爱好,开展小组活动,帮助退休老人结交新的朋友,促进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此外,经过长时间社会打磨的退休老人,拥有当前年轻人没有的社会经验,这是独属于他们的宝贵财富,社区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退休老人给年轻人分享自己工作时的经验和人生的阅历,让时代的火种传播下去。(三)增加经济收入对于退休老人再社会化过程中的遇到的经济困难,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依靠国家下发的社会保障政策。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政府应该加强基本养老金的管控制度,同时增加对贫困老人的财政补贴,尽最大能力确保老人过上正常的生活。其次,社区应及时响应国家的号召,进入小区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救助工作的宣传,深入了解小区内退休老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让家庭经济困难的退休老人深入了解国家救助政策。对于有困难的老人,进行一对一服务,帮助他们完成救助申请步骤,让救助金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放到老人手中。(四)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为了保证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的进程顺利进行,促进养老行业快速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首先,对于护理人员紧缺问题,国家应下发相关政策,加大对护理人员人才的引进,成立相关学科专业,传播相关文化知识。社区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帮助有伤病的退休老人家庭联系专业的护理人员,链接老年社会工作者,开展相关活动传播基础护理知识。其次,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老年人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内应设立老年活动中心,满足退休老人学习娱乐的需求。最后,老年社会工作者是为老年人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员,虽然社会工作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周期不长,但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国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让社会工作在国内发展,就应该下发相关福利政策,提高社会工作者待遇,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就业,积极宣传社会工作的相关专业特质,让社会对社会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活动时应积极宣传社会工作的相关情况,让居民了解社会工作的工作性质,让居民知道在何种情况可以求助社会工作者,以此在服务大众的基础上,更好的宣传本专业的理念。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过程,只要人还在学习,这个过程就不会停止。退休老人在退休后再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逐渐衰退的生理机能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给予了老年人一重大挑战。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自身的社会地位虽会有所下降,但他们会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他们的经验是最好的财富。因此,我们不能有刻板印象,认为退休后的老人对社会不再有贡献,而是要将退休老人看作社区内的宝贵资源,学习经验,推动社区的发展。本次的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在明确当前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退休老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原因,找到了退休老人再社会化过程中,阻碍其顺利发展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退休老人不能适应角色转变带来的心理问题,老人退休后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问题,以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给退休老人提供帮助,使其能够顺利解决因退休而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参考文献1张莹.社会工作参与退休员工再社会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20陈晓玲.城市社区老年志愿者再社会化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9.3裴宇杰.社会工作介入企业退休人员继续社会化的模式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4卢杨.城市退休干部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5孙宣宣.小组工作介入城市退休老人的社区参与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7.张心怡.日本退休人员的再社会化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8.安佳伟.老年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介入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9.8朱敏.社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研究D.桂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9史慧杰.小组工作介入城市退休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8.10张玉.老龄化背景下城市退休老年人继续社会化问题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11陈媛媛.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体育对老年再社会化的影响研究J.体育视野,2020(07):6-7.12朱静.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失独老人再社会化问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9):47-49.13杨紫涵,孔庆硕.“互联网+养老”:搭建促进老年人再社会化的网络平台研究一一以哈尔滨市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496.14李羚毓,刘茹林,连丽阳,杨竣杰.脱轨与接轨:失独老人再社会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0(02):31.150bertHodzi.Delegitimizationan'Re-socialization,:ChinaandtheDiffusionofAlternativeNormsinAfricaJ.InternationalStudies,2018,55(4).16JuYeongJun,KimWoorim,LeeSangAh,LeeJooEun,YoonHyojungjParkEunCheoLLackofRetirementPreparationisAssociatedwithIncreasedDepressiveSymptomsintheElderlyTindingsfromtheKoreanRetirementandIncomePanelStudy.J.JournalofKoreanmedicalscience,201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