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docx
-
资源ID:1145960
资源大小:26.6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景德镇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docx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景府发(2024)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景德镇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2024年2月8日景德镇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富有景德镇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抓好工业强市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景德镇新篇章,特制定景德镇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工作任务,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以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主导产业链为重点,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高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坚持龙头引领、专业配套、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全力构建彰显景德镇特色的“3+1+X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二、主要目标加快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到2026年,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3条主导产业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X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3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三、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完善资金链,带动人才链,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创新引导,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坚持突出重点。坚持龙头企业牵引、重点项目带动,根据各个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实行精准分析、精准招商、精准培育,促进全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坚持开放融合。开展产业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加快两化融合、军民融合、产融结合、产城融合,增强产业链发展活力。坚持精准施策。聚焦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找准产业链建设的突破口和发力点,找准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因链施策,实施“一链一个行动方案、一链一个承载园区、一链一批重点项目、一链一支服务队伍,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形成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四、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一)“3+X重点产业链陶瓷产业链。紧紧围绕“两地一中心的战略定位,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文化引领、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昌南新区、高新区和浮梁产业园区等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全力发展先进陶瓷,进一步提升日用陶瓷档次、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陈设艺术陶瓷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建筑卫生陶瓷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培育壮大陶瓷配套产业,加快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更加强大的产业集群,实现陶瓷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先进陶瓷主攻“通信电子、新能源两大应用领域,培育“航空航天、生物医疗、节能环保、国防军工四大应用领域,初步建成“2+4先进陶瓷产业集群,成为国内重要的先进陶瓷研发制造基地。日用陶瓷继续实施“文化+战略,保持好设计优势,在制造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陈设艺术陶瓷破解家庭作坊集团化、营销渠道不宽的难题,利用好创新优势,不断开拓市场。陶瓷配套产业在大力发展包装产业同时.,在色釉料规模化、集中化等方向继续发力。建筑卫生陶瓷在绿色低碳、智能化及品牌优势等方面发力,在保持现有规模同时,在效率上下功夫。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200亿元。航空产业链。以航空小镇为主平台,强化直升机研发生产龙头地位,统筹推进整机和零部件、直升机和无人机制造,大力发展通航产业,打造全周期、全产业链航空产业体系。在总装制造领域,鼓励继续发挥好支持航空工业昌飞、江直龙头优势,积极争取更多型号的直升机、无人机等总装线落地,扩大本地总装制造规模。在航空零部件配套领域,推动目前以机械加工、锻造为主的航空配套产业,向以飞控系统、桨叶制造等与旋翼机关系密切的系统级配套发展,推动本地航空与装备配套企业沿着“小巨人方向发展。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从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入手,主动与国内外陶瓷基复合材料龙头企业合作,建设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园。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o亿元。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链。以乐平工业园区、鱼山医药产业园为主平台,黑猫集团、天新药业、富祥药业、世龙实业、宏柏新材等龙头企业为重点,聚焦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医药、煤化工等优势子产业链,全力提升全市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动全市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优势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链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打造世界领先的维生素产业园和全国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供应中心。在化工新材料领域,以宏柏新材、方圆化工、德孚环保等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硅烷偶联剂、5G电子级树脂、芳纶、废溶剂等进一步发展与延展,打造世界领先的硅烷新材料生产基地;依托黑猫股份,打造“炭黑一炭材料产业链,巩固竞争优势。在医药领域,以天新药业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世界领先的维生素产业园;以富祥药业、赛复乐医药、瑞盛制药等企业为龙头,建设全国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供应中心;利用跃华药业中药制剂项目,加快发展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产品。在基础化工领域,以世龙实业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氯气、氯化氢、氢氧化钠、氢气等全市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延伸氯气深加工,夯实园区基础化工原材料根基。在煤化工领域,扎实推进炼焦一体化,打造“煤焦一炭黑产业链;加快发展复合肥、特种肥等肥业产品,引导开门子肥业从基础化肥向高端化肥发展。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200亿元。“X产业链。聚焦新质生产力,充分挖掘现有基础优势,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型建材等产业链形成新优势。装备制造产业链。坚持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实施产业优化布局、创新引领、项目招引、要素保障提升、智能化转型升级、产业集群发展行动,依托汽车及零部件、制冷、智能装备制造基础,鼓励各县(区)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瞄准市场前景广阔赛道,推进汽车及零部件、铸锻件、金属制品、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打造优势细分产业链,加快形成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集聚度高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到2026年,全市装备制造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链。坚持终端产品与基础材料、元器件联动,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一体发展。在终端领域,持续推进以晴产业园建设,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在电子元器件领域,以景光电子小微企业创业园为主阵地,在电阻片、电路板、真空开关、电容器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宏亿电子、乐彭电器、联晟电子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规模上台阶,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两化融合示范和“小巨人企业。到2026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50亿元。新型建材产业链。坚持多元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强化上游矿山资源供应保障及建筑、装配、装饰等中下游应用端联动协同,聚力发展高性能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细分行业,培育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到2026年,全市新型建材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二)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陶瓷先进制造业集群。以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为契机,以昌南新区为主阵地,充分发挥集聚带动效用,建好全国先进陶瓷材料氧化铝中心、碳化硼中心,打造压电陶瓷产业园、高纯氧化铝粉体生产基地、先进陶瓷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一园两基地,建好先进陶瓷产业园、国际陶瓷酒器文化产业园、中日陶瓷产业园、先进陶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园、名坊园、陶博城“五园一城,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提升,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以高新区主阵地,以航空小镇建设为主抓手,深化低空空域改革,加快强链补链,强化科技创新,丰富通航场景,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推进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支持特色细分领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从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一体化的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旋转翼飞行器制造集群。精细化工和医药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乐平市为主阵地,联动昌江区、高新区,持续壮大全市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集群规模实力。支持乐平工业园区打造千亿特色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着力推动黑猫集团、天新药业、富祥药业、世龙实业、宏柏新材等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在精细化工和医药全领域产业链关键节点上的骨干企业。聚焦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医药、煤化工等重点子产业,进一步延链、强链、补链,大力推进产业转型提质,推动我市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链朝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精细化工和医药先进制造业集群。五、主要举措(一)实施链主企业选育行动1 .培育一批。围绕优势产业链动态筛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遴选标准体系,分类开展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制定“一企一策定向培育计划,培育若干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实力、带动能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2 .壮大一批。推进全市工业发展专项、工业技改专项等政策资金重点支持链主企业,加快龙头企业倍增发展。开展产业链整合和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实现重点企业裂变发展。支持链主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生态型链主企业。3 .招引一批。完善重点产业链“四图五清单,聚焦产业链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招引一批具备链主特征的重大产业链项目。发挥已落户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吸引核心配套企业落户。推进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促产业链项目早投产快见效。力争到2026年,全市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产业链分别培育35家链主企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产业链分别培育12家以上链主企业,全市营业收入超20亿企业8家以上、100亿企业4家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产业链链长制各责任部门)(二)实施项目为王行动1 .支持链主、龙头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引进强链补链延链招商引资项目。定期调度重点工业项目推进情况,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备案、规划选址等事项办理,及时汇总梳理重点工业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水、电、气、土地林地指标等建设要素保障,形成通力合作,千方百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围绕链主型企业,建立精准招商清单,吸引核心配套企业落户,形成项目源源不断、滚动发展格局。2 .组织企业申报各级扶持专项。积极组织和指导企业申报省级各类扶持专项,帮助企业争取扶持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企业健康发展。3 .强化项目考核,形成良好氛围。继续实施全市工业项目攻坚行动,通过每季度开展一次项目推进情况考核,对各县(市、区)、园区推进项目情况开展综合考评,评选出项目推进骏马县(区)和蜗牛县(区),进一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各地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力争到2026年,全市制造业重点产业力争招引落地优强工业项目3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0个,100个项目实现完工投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三)实施科技创新行动1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链,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的占比明显提升,鼓励和引导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知名高校院所、链主企业来景德镇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创新平台体系。2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聚焦重点产业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实施一批科技攻关专项,发布制造业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攻关指南,大力推进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组织实施更多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3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坚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领,企业资金为核心,社会和金融资本为重要补充的研发投入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投入,形成政、银、企协同创新的资金保障机制。力争到2026年,全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实现省级创新平台全覆盖,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2-3个,每年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12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3%及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四)实施产业链协同行动1 .加强供需对接。梳理供需清单,支持重点企业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对接活动,推动首台(套)产品应用推广,促进企业供需对接及时化常态化。聚焦重点产业垂直需求链和横向协作链,实施“靶向招商。2 .开展银企合作。依托产业链金融服务团,统筹金融机构资源,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核心企业整合上下资源建立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大中小企业仓储、物流、运输、销售等环节信息互联互通。鼓励金融机构深化同核心企业合作,共建“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融资体系。3 .发挥协会作用。推进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成立并有效运作,设立“一产一分会,建立产业联盟,组织开展政企交流会、领军人才培训班等活动。组织召开行业内供应链企业协调对接活动、跨行业配套产品对接活动,实现供需双方线下对接。力争到2026年,重点产业链协同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开发区首位和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市商务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市交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五)实施平台提升行动1 .推进县域协同。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三大主导产业核心承载开发区牵头做好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工作。培育打造好江西省浮梁县陶瓷产业集群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力创建好乐平市江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争取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星级总体评价。2 .强化创新能力。推进大院大所合作,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夯实企业创新平台,强化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梯次培育,推动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实现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强化重大技术攻关,实施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和创新成果转化项目。3 .创建绿色园区。积极创建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鼓励推广应用高效用能设备,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倡导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力争到2026年,全市实现省级开发区(园区)全覆盖,三大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34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六)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1 .优化转型路径。推动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和龙头企业示范引领,鼓励龙头企业和国有企业“一企一战略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分产业分领域打造标杆示范,探索建设“产业大脑,坚持“链式思维推动数字化。2 .强化基础支撑。全面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推进IPV6、移动物联网部署应用,支持制造、交通、医疗、教育、港口等垂直行业应用市场培育,为赋能景德镇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聚焦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优势产业,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的示范作用,推动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领军企业建设陶瓷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陶瓷产业发展,加快陶瓷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规模化应用。3 .提升配套服务。推动园区和行业系统开展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培育一批细分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充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生态资源池。力争到2026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5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七)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1 .培育龙头领航企业。建立产业链“四图五清单,建立重点培育清单,实施分类帮扶,一企一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产业链卡链企业成长为链主企业,持续围绕链头链身强链补链,鼓励中小微企业融入龙头和链主企业协作配套链条,形成产业链企业协作共同体。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优质企业加快上市。2 .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扶持高成长企业,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独角兽“瞪羚企业,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3 .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各县区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鼓励在园区、产业集群设置公共服务站点。加大对政务服务资源、市场服务资源整合力度,构建中小企业服务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小企业数据库、优质服务机构库、服务产品和案例库“四个库。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强化与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普惠化、便利化、精准化水平。力争到2026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5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省级以上小巨人12户(其中:国家6户、省级6户),省级以上单项冠军6户(其中:国家3户、省级3户),省级以上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新增6户,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增6户,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增10户。“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企业8户。(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昌南新区管委会)六、工作要求(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造业产业链推进工作。市工信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研究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市直相关部门要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范畴,市统计局要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县(市、区)、园区要将支持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纳入本地年度考核范围,建立相应的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形成抓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合力。(二)强化调度督导。加强信息沟通通报,建立调度机制,强化日常督导,定期调度各产业链工作进展情况,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构建推进产业链发展的长效机制。(三)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宣传报道,对在推进产业链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和优秀企业家要及时予以宣传引导,营造大抓产业链和尊重企业家的共识和氛围。附件:1.景德镇市陶瓷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附件预览2.景德镇市航空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附件预览3.景德镇市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附件预览4.景德镇市“X”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附件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