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docx
-
资源ID:1146401
资源大小:28.8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docx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河政办发(2024)1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河池市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2月13日河池市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加快推进全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设施化水平,推进河池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23)4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方式,推进全市现代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做大做强设施蚕桑、设施畜牧业、设施水果、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设施渔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助力河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拓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二、发展目标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在蚕桑、畜牧、水果、蔬菜、食用菌、渔业等产业设施上下功夫,到2025年,逐步形成全市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规模进一步扩大,设施设备更加先进,产品质量更加优良,产业效益明显提高,设施农业产值力争达到198.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达到全区平均水平。设施蚕桑方面。推广小蚕设施化共育(包括饲育室、贮桑室、蚕沙室等生产设施,配备蚕框、小蚕切叶机、消毒机、温湿度控制设备等生产设备)、大蚕省力化、集约化、工厂化饲养(包括有独立蚕房、贮桑室、蚕沙处理室等生产设施,配置轨道喂蚕车或省力化蚕台、方格族自动上族等机具及降温排湿设备),改善养蚕基础设施条件,力争推动全市蚕茧产量达到22.64万吨以上,产值突破124.52亿元,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设施蚕桑基地或示范区、示范基地。设施畜牧业方面。通过建设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肉牛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打造标志性、引领性设施畜牧项目,推动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明显提高,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100%,设施畜牧业产值达到29亿元以上。设施水果方面。通过各种栽培设施,如灌溉设施、“三避设施、运输设施、植保防虫设施、辅助栽培设施等,推广果树工厂化育苗、高标准水肥一体化、避雨栽培、补光栽培、光驱避防虫、果园轨道运输等技术,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抵御极端天气因素影响等,提高果品质量、延长鲜果供应期,实现果业增效、果农增收,全市设施水果栽培面积达到55.5万亩,产值超过22亿元。设施蔬菜方面。通过建设网室、荫棚、防雨棚、塑料棚、温室等生产设施,以及产后加工包装车间、预冷及冷藏设施、给排水设施、水肥一体化设施等辅助设施为重点,发展多样化、集约化、智能化、低本高效的设施蔬菜生产,累计建成设施蔬菜面积2万亩,设施蔬菜产量1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设施食用菌方面。通过建设发展普通钢架大棚、工厂化生产车间,配备温控、湿控、风控、光控等现代智能设备,提升设施食用菌生产能力,全市发展设施食用菌面积55.5万平方米以上,鲜品产量6万吨以上,产值超过5.5亿元。设施渔业方面。通过科学管理和投入先进的养殖设施与设备,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水产养殖生产方式。重点建设现代设施渔业陆基(水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陆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项目,全市设施渔业养殖产量达到3.82万吨以上,设施渔业产值突破11.46亿元。设施中药材、茶园方面。鼓励各县(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发展中药材、茶园等产业设施,加大力度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保持保证有效成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因地制宜开展茶园灌溉、水肥一体化、机械化采摘、绿色防控等设施农业建设,在茶叶分级、杀青、揉捻、烘干、理条、炒制、压制机械加工等关键设备升级更新,以及质量提升等关键设施。三、工作重点(一)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引领。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河池市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蚕畜果蔬菌渔产业,组织各县(区)编制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通过套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领域数据,摸底筛查出可用设施农用地,为设施农业项目提供用地。鼓励各县(区)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土地、产业等方面优势,将其纳入规划范围。依托设施农业规模用地和较大水域布局重点产业园区,引导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引进落地设施农业重大项目。到2025年,力争全市创建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园区5个以上,全市创建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国家级示范园区1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林业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分产业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布局。各县(区)要抓好项目落实,加快组织实施2023年自治区已下达的55个设施农业项目,确保取得成效,提高产量效益,同时认真谋划2024年、2025年设施农业项目。要聚焦重点产业,示范创建蚕桑、肉牛、肉羊、生猪家禽、蔬菜、水果、食用菌、陆基(水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等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局、水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1 .现代设施蚕桑布局。坚持高产优质的现代蚕业生产导向,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前提下,引导群众在石漠化山区土地种植桑园,发挥桑树耐旱耐贫瘠性的生态特点优势,采取稳东拓西(稳定东部的宜州、罗城、环江,推进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等石漠化山区发展种桑),引导老百姓桑树上山,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种植模式,推进基地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建设等措施,全面推动蚕桑生产提质增效。重点推广小蚕设施化共育、大蚕规模化和工厂化饲养设施,建设一批年共育小蚕1500张或养大蚕60张以上的设施桑蚕基地,力争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设施桑蚕基地。2 .现代设施畜牧业布局。重点推广“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发展模式,以金城江、宜州、罗城、南丹、巴马、都安、大化等县(区)为生猪产业重点发展区,布局建设一批栏舍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现代生态猪场;以宜州、罗城、环江、南丹、天峨、都安、大化等县(区)为牛羊产业适度规模发展区,布局建设一批栏舍面积100O平方米以上现代生态牛羊场;以南丹、东兰、巴马、大化等县为家禽产业发展区,布局建设一批栏舍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现代生态家禽养殖场。3 .现代设施水果布局。以特色优势水果为重点,推进优势果业向优势产区集聚,重点在河池东部、中部打造一批大宗水果设施种植核心区。以特殊生态区域为重点,在河池北部、西北部山区海拔500米以上区域打造优质落叶水果设施种植基地,在河池南部、西南片区海拔500米以下区域打造优质特色亚热带水果设施种植基地。加强水果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与新品种区试体系建设,构建市、县两级良种繁育体系,突出抓好河池特色水果无病健康种苗繁育工作,实现优良品种育繁推一体化。4 .现代设施蔬菜布局。坚持节能宜机的原则,发展以金城江、环江、巴马、都安等县(区)引领的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建设和水肥一体化改造等为重点的设施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以种植经济价值高、采收周期长、市场需求大的茄果类、瓜菜类、食用菌类等品种为主,打造以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南丹、东兰、巴马、都安等县(区)为主的冬春设施蔬菜产区,以南丹、天峨、环江、凤山等县为主的高山反季节设施蔬菜产区,以及各县(区)供粤港澳大湾区设施蔬菜产区及城市郊区设施蔬菜产区,推广应用防虫网、遮阳网、避雨设施、大中型塑料薄膜钢架棚,开展茄果类、叶菜类等蔬菜避雨栽培,供应夏秋淡季市场,逐步配套完善蔬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5 .现代设施食用菌布局。新建一批集中连片10亩以上食用菌钢架大棚或工厂化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以天峨、东兰、巴马、都安等县为主建设一批工厂化生产车间、制菌棒中心。以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南丹、大化等县(区)为主发展食用菌钢架结构设施大棚,提升食用菌生产设施。6 .现代设施渔业布局。坚持生态健康养殖的原则,通过申报国家、自治区现代设施渔业项目资金补贴,力争到2025年累计获得上级补贴资金3000万元以上,为加快现代设施渔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陆基(水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5000个以上、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3家以上、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示范1家以上,现代设施渔业养殖面积达40万平方米以上;重点打造出1个全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内陆淡水现代设施渔业产业园。(三)逐步提高现代设施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加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定向生培养、聘用,推广一批符合质量安全、绿色高效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将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者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范围,面向设施农业家庭农场主、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开展高素质农民示范培训,培养一批懂农业、会经营、善管理的设施农业人才。健全种植、畜牧、水产、农机“四位一体的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制,推广适合不同产业需求和区域特点的农业设施装备。一是在发展现代设施蚕桑方面。以蚕桑产业大县为重点,建设省力化自动化蚕房,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化上族、省力化喂蚕、自动取茧器等省力化机器,充分利用智慧蚕房管家系统以及广西蚕桑大数据云平台,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促进蚕桑产业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蚕农持续增收。二是在发展现代设施畜牧业方面。以现代生态养殖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高层楼房养猪、家禽叠层高效笼养等集约化种养模式,着力推进畜禽养殖机械化,加快疫病防控、智能饲喂、精准环控、畜产品采集加工、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与利用等设施设备应用。三是在发展现代设施水果方面。推进设施健康育苗,重点解决柑橘和百香果等水果无病苗木繁育问题;推进设施果园建设,推广柑橘、香蕉、粉蕉越冬覆膜避寒,实施鲜食葡萄避雨栽培,探索推广龙滩珍珠李覆网避虫栽培;推进设施节本增效,推广水肥(药)一体化和山地果园运输;推进设施调控防控,推广补光调节、光诱杀、光驱避等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果业,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建立果业数据中心与分级操控平台,实现设施装备智能化和轻简化。四是在发展现代设施蔬菜方面。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集成推广智能化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节约技术,提升精准化管理水平,重点推广连作障碍治理、高温闷棚、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土地耕整、水肥一体、设施环境调控等先进技术装备;严格落实蔬菜生产禁限用农药规定和安全间隔区制度,全面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加强对“三棵菜(即曳豆、韭菜、芹菜),十字花科蔬菜(菜心、小白菜、芥菜等)等蔬菜使用农药的监督检查,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在发展现代设施食用菌方面。以食用菌生产大县为重点,建设现代设施集约制菌包(棒)中心,示范推广一批设施食用菌主推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壮大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引进适宜工厂化生产的秀珍菇新品种,引进适宜桂西北山区生长且产泡量高的赤芝品种等,为全市发展食用菌提供品种支撑。六是在发展现代设施渔业方面。以养殖水质调控、养殖尾水生态治理为重点,大力推广陆基(水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陆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网箱养殖等养殖方式,着力推进现代设施渔业养殖在育苗、投喂、增氧、水环境监测和尾水处理等过程使用先进的水产养殖设施设备,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生态环境,实现效益生态双丰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科所,市农机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四)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设施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领带动现代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增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自治区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大力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力争全市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达到7000家以上、家庭农场达到1500家以上。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建立以订单为纽带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合作模式,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带动农户增收。发挥国有涉农平台优势,适度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农业园区、基地的建设运营,健全园区、基地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产前农资、种苗服务,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商品化处理、品牌营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投资促进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市供销社,各县(区)人民政府)(五)推动现代设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现代设施农业优势产地、产品加工基地与生鲜电商合作,发展冷链贮运、连锁经营、直采直供等新型营销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组织各类产销企业、行业协会、采购商等开展“点对点和线上线下对接采购活动;推动现代设施农业拓展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研学科普等休闲新业态。一是推动现代设施蚕桑融合发展。鼓励在养蚕售茧环节建立“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联结机制,即堞丝企业与小蚕共育户、蚕农建立利益共享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体系,融入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筹建河池市茧丝绸交易平台,建设成为面向世界的全国最大的茧丝绸交易中心鼓励和引导茧丝绸企业利用河池市茧丝绸资源优势,扩大出口规模,把我市发展成为全国茧丝绸交易集散中心。二是推动现代设施畜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畜禽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整合上下游资源,延伸和拓展涵盖饲草种植、饲料生产、良种繁育、品种选育、智慧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预制菜生产、电商销售、文旅体验、有机肥生产、金融服务等各环节,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推动现代设施水果融合发展。普及果品分选、清洗、包装等初级加工,建立专用原料与分选原料相统一的原料供应体系,加快水果类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依托水果产业示范区,拓展果业休闲观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新功能,大力发展果园观光、采摘体验、文创科普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推动现代设施蔬菜融合发展。聚焦建设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预制菜,提高蔬菜综合利用价值;加快蔬菜冷链物流建设,发展蔬菜产地初加工和预制菜,加强订单农业发展,发展订单蔬菜,充分利用与深圳对口帮扶平台,与深圳企业搭建农副产品销售网络,有效解决蔬菜产销问题;推进罗城久负盛名的龙岸酸菜、头菜、酸笋、酸豆角、螺狮粉调味品等农副产品和深加工,带动增加专供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五是推动现代设施食用菌融合发展。加快食用菌全株化利用,分级分档制成预制净菜、干制品、酱菜罐头、零食饮料和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食用菌产品商品率和品质档次;深度开发灵芝、茯苓、红椎菌等的药用价值,生产研发灵芝泡子粉、药用制剂等精深加工产品,促进食用菌与餐饮、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六是推动现代设施渔业融合发展。以现代设施渔业产业为基础,做优渔业一产文章,延长深加工产业链,做活休闲渔业旅游,一二三产齐头并进、融合发展。以大化县红水河现代生态渔业核心区为示范,逐步从单一的垂钓娱乐向体育竞技、餐饮服务、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建成休闲渔业示范场5个。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鱼类遗传育种与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巴马为契机,在国内现有加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注重水产医疗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方便食品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发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提高我市渔业产值。七是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依托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引导冷链物流经营主体在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个具备加工、质检、分级、包装、冷储、冷运等功能的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充分发挥河池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直属企业和市国投集团等企业带动作用,按照“1个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N个产地保鲜仓(地头冷库)+N个移动冷库模式,打造衔接县乡村、兼顾淡旺季的公共型基础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数字冷链供应链。各县(区)要整合资源,在不耐贮运的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产地保鲜仓(地头冷库),到2025年年底,争取中央、自治区补贴资金3000万元以上用于补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力争累计建成460个以上农产品产地保鲜仓(地头冷库)。八是推动小型设施农业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条件,充分利用闲置房屋、土地、宅基地发展山区山地型庭院经济的小型设施农业,通过筛选适合庭院种植的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形成与大田作物差异化、互补性发展。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附加值高的特色经济作物,打造一批微茶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微药园。积极推广适合庭院养殖的特色优良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合理规划庭院生活区与养殖区,实现人畜分离、干净整洁,改善庭院养殖条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市供销社、农机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六)不断加强农产品品牌和品质建设。一是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完善设施农业产业标准体系,推进我市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参照;以农产品绿色安全生产为重点,建立企业自检与监督抽检相结合的设施农业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承诺达标合格证等制度,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强化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全市设施农业农产品批次检测率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二是积极组织申报农业品牌目录。鼓励支持地域性特色优势农产品申报自治区级以上农业品牌目录,支持市场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和深圳“圳品认定,强化品牌引领,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助推更多优质特色产品走出河池、走出广西,力争到2025年,全市培育认定“圳品达65个以上。三是组织实施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广西供粤港澳大湾区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持续推动广西供粤港澳大湾区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认定,巩固提升获认定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示范基地成效,将巴马“寿源田园综合体、凤山“三门海田园综合体等,打造成供粤港澳大湾区设施蔬菜产区及农旅融合产区的设施蔬菜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四、保障措施(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上级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资金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管理,对符合资金使用政策的设施农业项目进行奖补或贴息。市本级、各县(区)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和建设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扶持力度。加大对设施农业相关设施设备购置补贴力度,开展自主选择品目补贴试点,积极探索成套设施装备补贴方式。(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市农机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二)拓宽金融支持渠道。通过现代设施农业融资项目库管理平台设立县、市、区、部四级融资项目库。充分利用“桂惠贷贴息政策扶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深化推进“五位一体农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设施农业领域,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聚焦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把设施农业贷款纳入担保范围,落实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探索开展“龙头企业+模式,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户融资增信。鼓励农林业企业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上担保,引导农担机构降低担保费率,确保担保综合费率不超过1%搭建政金企合作平台,根据需要举办线上或线下融资对接活动。(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金融办)、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河池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池监管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三)强化用地水域保障。依据“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和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导设施农业建设主体合理选址。在严格落实耕地、林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对设施农业用地予以倾斜支持。鼓励充分利用未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荒地、工矿废弃地、园地等用于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用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规模化养殖和规模化经营性项目应当避让自然保护地,涉及使用一般耕地的,应在年度内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确需占用林地的,应当依法依规办理使用林地许可手续。直接利用耕地耕作层或其他农用地表层土壤依法依规进行粮食、蔬菜等符合耕地利用优先序(己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应符合永久基本农田利用优先序)的农作物生产的普通塑料大棚、下挖覆土式大棚、普通日光温室,按耕地管理,不需要办理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手续。将农作物育秧(育种、制棒)场所、种禽场内孵化场所、水产苗种繁育池等纳入生产设施用地管理。在符合相关规划、建设安全和生物防疫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四)强化水电路网等配套保障。全力推进广西桂西北治旱龙江河谷灌区等大中型灌区项目建设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持续提升全市农业灌溉保障能力。对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所需水、电、路、通讯等“三通一平配套设施,由属地人民政府负责开通至项目点。设施农业种植、养殖生产用电符合国家农业生产用电规定的,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收费标准。加强设施渔业生产用水保障。属地人民政府要积极协调水电气等要素保障部门开通“设施农业企业报装绿色通道,提升报装审批时效,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河池供电局)五、加强组织保障(一)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建立河池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督促推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及时研究解决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县(区)要把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位置,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二)强化督促指导服务。各县(区)要及时掌握设施农业重点任务与项目实施情况,加强工作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市农业农村局要强化跟踪落实,及时通报共性问题,督促指导县(区)有效应对。对设施农业发展成绩突出的县(区),在项目安排上予以优先支持。(三)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各县(区)要加大建设设施农业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级出台的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相关政策,提升建设主体对扶持政策的知晓率。要认真总结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办法,形成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为设施农业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四)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围绕编制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谋划设施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多渠道宣传全市农业产业资源优势、招商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项目,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招商洽谈会和粤桂帮扶协作等契机,积极农业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吸引外来企业前来投资创业,抓好签约项目落地跟踪,全方位做好设施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五)强化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推进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营商环境,优化农业生产经营行政审批流程,对相关审批提供更大的便捷,进一步提高办证速度,切实优化政务服务工作。加强农业执法监管,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保护好合法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保驾护航。附件:附件预览1. 20232025年全市设施农业发展目标2. 20232025年全市设施农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