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库全书总目》对《汉纪》分析的意义.docx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汉纪分析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四库全书总目对于汉纪一书的评论,结合近年学者对汉纪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讨论近代在对汉纪研究的过程中四库全书总目所起到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四库总目汉纪汉纪研究四库全书总目中在卷四十七史部三,编年类中有关于汉纪的一段简绍。该文共832字,虽字数不多但论述精辟,内容涉及汉纪的作者、成书、版本以及历代学者及四库总目本身对该书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这段论述一直以来成为对于荀悦汉纪研究的重要资料。四库总目中在对汉纪的作者及成书介绍中日:“汉荀悦撰,悦,字仲豫,颍阴人,献帝时官秘书监侍中,彼汉书附见其祖荀淑传。称献帝好典籍。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为汉纪三十篇。词约事详,论辨多美。”这段话取自于后汉书荀悦传,由于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对于荀悦生平的记载甚少,因此四库总目所节选的这段记述便成为研究荀悦生平以及汉纪成书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现阶段很多论文在谈到荀悦生平以及汉纪成书时往往都会引用到此段记载,例如在潘喜颜2007年发表的其硕士论文汉纪的编纂特点一文中便曾引用四库总目中节选的这段后汉书荀悦传来对荀悦的生平和汉纪的成书加以介绍。而四库总目对汉纪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接下来对汉纪的评价以及对历代学者对汉纪评价的介绍上。其文如下:汉记亦称其因事以明臧否,致有典要,大行於世。唐刘知几史通六家篇,以悦书为左传家之首。其二体篇又称其历代宝之,有逾本传。班、荀二体,角力争先,其推之甚至。故唐人试士,以悦纪与史、汉为一科。文献通考载宋李森跋曰:悦为此纪,固不出班书,亦时有所删润,而谏大夫王仁、侍中王闵谏疏,班书皆无之。又称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书太上皇事及五凤郊泰之月,要皆舍班而从荀。盖以悦修纪时,固书犹未舛讹。又称其“君兰”、“君简”,“端”、“瑞兴”、“誉”,“宽”、“竟”诸字与汉书互异者,先儒皆两存之。王专至作两汉纪彼序,亦称荀、袁二纪,於朝廷纪纲、礼乐刑政、治乱成败、忠邪是非之际,指陈论著,每致意焉。反复辨达,明白条畅,启告当代,而垂训无穷。是宋人亦甚重其书也。其中若壶关三老茂,汉书无姓,悦书云姓令狐。朱请上方剑,汉书作斩马,悦书乃作断马。证以唐张渭诗“愿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句,知汉书字误。资考证者亦不一。这段文字一方面介绍了历代以来学者们对于汉纪的评价及赞誉。另一方面则具体指明了汉纪在校勘汉书保存史料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正是由于四库总目这一段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汉纪在校勘汉书方面所起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导致后来很多的学者将注意力放到了对汉纪在取舍汉书与史记以及同时期历史文献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例如:李书兰的汉纪选用史记考一文指出汉纪在记载汉武帝以前的史事时,有些地方是舍汉书而取史记,这主要反映在它对一些人物、数字、官名、年代以及文字的表述等方面。并指出汉纪在文字的表述上有时选用史记,一是为了文字准确;二是为了文字完美;三是为了文字通俗易懂。最后又指出汉纪对史记里的一些人物事迹、官名封号、选拔人才、年代以及文字方面,也曾进行过考订或补充。李书兰在另一篇文章一汉纪补润汉书例证中指出汉纪对汉书的补充,主要表现在一些有关帝王的政绩、官吏的事迹、天文、三统说、灾异及官制、民歌、西域诸方面的内容上。吉书时的汉书)汉纪互异举例一文列举了两书记载互异之例、汉纪详而汉书略之例及汉纪有而汉书无之例。以上所列文章均把着眼点放在了汉纪与汉书、史记等汉代流传史书之间的关系上。不能不说四库总目对于这些文章的出现是具有导向性的意义的。汉纪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断代史,其在史学上的成就和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针对荀悦以及汉纪所进行的专门性研究却并不普遍,例如研究荀悦的专书目前出版的仅有陈启云先生的荀悦与中古儒学以及程宇宏先生的荀悦治道思想研究两部。这两部著作的着眼点都放在了对于荀悦本人思想内容的探讨上,通过分析荀悦其人的生活背景以及他所流传的两部著作(汉纪和申鉴)来讨论荀悦的政治、哲学思想。需要指出的是陈书在描述荀悦生活的时代所发生的可能对荀悦思想产生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学术背景这一问题上有着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研究荀悦思想的一部典范之作。由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对于汉纪文本本身进行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没有离开四库总目所引领出来的问题。即汉纪对于补正汉书、史记等史书的作用。同时很多学者也注重从比较汉纪与同时代流传的史书上下手来对汉纪进行研究。所有这些都明显的受到了四库总目的影响。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汉纪一书在四库总目中所获得的赞誉是极高的,而目前我国国内对于荀悦以及其汉纪的研究还有着很多尚未开发的领域,这一点同汉纪在四库总目中所获得的评价和赞誉是及不相称的。参考书目:【1】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2】荀悦与中古儒学陈启云著,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