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学前教育学2:第二章 学前教育概述.docx

    • 资源ID:1150849       资源大小:59.5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教育学2:第二章 学前教育概述.docx

    课时教学方案授课日期星期节次班级序次1课题:第二章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学前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的:1.掌握学前教育的概念和意义2 .了解学前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3 .掌握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4 .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儿童发展重点:1.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5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儿童发展难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儿童发展基本能力:能分析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板书设计要点、教法和时间时间:2分钟时间:8分钟时间:30分钟要点:L什么是教育?广义:狭义:2 .什么是学前教育?广义:狭义:3 .学前教育的意义(1)对个人的意义促进学前儿童身体 发育、增强儿童体 质。促进儿童个性、社 会性的发展。影响儿童的认知发 展。帮助儿童适应学校I、组织教学:点名、填写教学日志表Il、新课导入复习提问:1.什么是学前教育学?2 .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 .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4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5 .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贡献?6 .陶行知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贡献?IIL讲授新课(新课教学)第一节学前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它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曾从古籍中对“教育”一词的字义进行考证,认为最初“教”与“育”是分开使用的,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修道之谓教”,中庸中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自此,便有“教育”一词。在国外,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教育”的解释也有差异,如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裴斯泰洛齐说教育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杜威则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新组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等。以上各种观点、虽然各有差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教育看成感化人、陶冶人、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年青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的概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陕义的教育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在于有目的地培养人,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如果否定了教育的育人价值,也就否定了教育的社会价值,离开了对人的培养,教育对社会便无所作为。同时教育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教育的主旨在于,启发人的生存觉醒和生存智慧,使人能够批判地审视现有的生存状况,明智地选择有可能、有意义的未来生存的走向,养成具有创造性的生活意识与能力,致力于人的发展潜能的实现与提高,不断寻求对生活现状和自身现状的超越,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教育的建构和运行要直面现实生活的状况,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生存状况的改善与更新。二、什么是学前教育要明确什么是学前教育,这就要涉及年龄阶段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飞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思考: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是怎样的?你认为适合学前儿童的教育应怎样开展?生活,为进入小学学 习做准备。(2)对社会的意义服务家长间接影响 社会的发展。通过影响儿童的发 展从而对社会经济的 发展具有间接影响。教法:讲授法举例法在我国,教育系统将教育划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幼儿园教直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根据我国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儿童入小学的年龄是6周岁或7周岁,人学前的这一时期就称为“学前期”,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指导下阅读、看电视、搭积木、做游戏、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是学前教育。而狭义的学前教育特指幼儿园以及其他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在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06周岁儿童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在我国以托儿所、幼儿园为主。其中托儿所招收3周岁及其以下幼儿,幼儿园招收36周岁幼儿,此外还有各种私人开办的托辅机构、早教机构等。在本书中我们多次使用“幼儿教育”的概念,“幼儿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对幼儿的教育,即对36周岁儿童的教育,不能等同于广义的学前教育。但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是招收3飞周岁幼儿的幼儿园,因此用幼儿教育指代学前教育有一定的合理性。三、学前教育的意义(一)学前教育对个人的意义1 .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增强学前儿童体质学前期是人的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身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学前教育可以合理安排学前儿童营养保健和一日生活,科学地组织体育锻炼,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增强他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掌握必要的安全与自我保护知识。由此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2 .促进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周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而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效力,会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个性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在伴随儿童一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早期行为、性格发展不良的儿童,在学龄阶段更难适应学校生活、交往困难、厌学、逃学,纪律问题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时期更容易出现情绪、交往障碍和行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歧途。3 .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期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人的整个认识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CharlesA.Nelson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关于感知觉、语言和高级认知机能的部分在学前期发展异常迅速。23周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周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5周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飞周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需要成人提供适宜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好的学前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是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4 .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生活,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学前教育作为我国系统学制教育的第一环节,能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成效直接影响后续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乃至个人的终身发展。良好的学前教育可帮助幼儿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1990年原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对学龄儿童入学前后半年的调查研究发现,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使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扎实的入学准备,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儿童在人学后在身体、情感、适应性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顺利过渡。教育对人的一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影响,作为终身教育的开端,学前教育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个全面发展可以说是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也可以说是身体、认识能力、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早期阶段的教育,可以为个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也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二)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意义1 .学前教育通过服务于家长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家庭的和谐发展。家庭成员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工作。现代社会,许多父母都是双职工,照顾幼小子女的时间都有限。学前教育可以使母亲走出家庭参加工作,增加家庭收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同时,家庭成员中尤其是学前儿童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人个人的发展中。对许多年轻的父母来说,照料教育孩子会占用他们大多数时间,为此,不得不减少休闲和学习的时间,甚至会没有时间参加休闲、社交活动,也没有时间去学习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有赖于学前教育的帮助。当社会学前教育承担起部分本应由家庭担负的养育、教育孩子的任务时,年轻的父母们会因照料、教育孩子负担的减轻,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高、社交休闲。家庭会因此减缓紧张、提升品质、增强稳定与和谐,社会也会从中获益,因为稳定、和谐的家庭,始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个人索质得到提升,最终会有利于社会劳动力水平的提高。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每一个幼儿能否健康成长都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决定了家庭生活的和谐幸福,进而牵动着整个社会。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个人发展很重要,但却普遍缺乏针对性,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学前教育可以纠正、弥补家庭学前教育的诸多不足,专业教育机构提供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等都是家庭教育无法比拟的,而通过其学前教师的专业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在身心方面获得更大发展,所有由专业教育机构开展的正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 .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间接影响学前儿童是社会未来的潜在劳动力,要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就必须依靠教育,要改变一个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潜在劳动力的转化工作实际上从出生就开始了。虽然结束学前教育的儿童,还不是现实的劳动力,但学前教育为儿童今后进一步地转化奠定基础,一个接受过良好学前教育的儿童会带着健康的身体、和谐的身心、初步的知识和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走进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这对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无疑会有正面作用。总之,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开端环节,承担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关键作用,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早期教育的全面展开,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幸福,联系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因此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领会到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在终身教育观的指导下积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全身心地为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儿童奋斗。第二节学前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的。当人类从猿人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便形成了。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因此,抚养后代、保证婴幼儿存活与生长的教育便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幼儿教育。(一)古代的儿童公育、家庭学前教育时间:35分钟要点:L学前教育的产生和 发展(1)古代(2)近代2.学前教育机构的产 生和发展(1)慈善性质的学 前教育机构的建立(2)世界上第一所 幼儿园的诞生(3)幼儿园机构的 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劳动能力低下,所有的青壮年都要为了生活去获取猎物成天奔波,以勉强维持全族人的生存。社会没有多余的人力、物力专门花在儿童的教育上面,只能由妇女或者年老体弱的成人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哺育儿童以保证他们的生存,并向他们传授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经验,因此,在原始社会时期,学前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在原始社会初期,孩子归氏族内部所有,没有固定的家庭,对幼儿实行的是氏族内部的公共教育。而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父系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便有了家庭,学前教育逐渐变成了个人的事情,儿童由家庭抚养、教育,当时社会生活很简单,儿童自出生后,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受着自发的教育,自三四岁起就直接参加成人的部分劳动,如采集果实、猎取鸟兽、赶羊喂牛、做饭等。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社会不划分阶级、生产资料公有,因此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保证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公平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财产随之出现,人类社会进人了阶级社会,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把自己子女培养成未的统治者和官史,就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门的教育,同时毫不留情地剥夺贫困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只允许他们跟着父每学习各种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需要培养一批初步具有读写算能力的、为统治阶服务的人,专门学校开始出现了,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期出现了,入学前的幼儿教育仍然分散在家庭中进行,这和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形态是相适应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主张对36岁儿童进行集中管教,提出对幼儿进行公共教育,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社会既没有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物质基础,也没有相的社会需求。(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大机器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大量小农和手工业者失业,大批妇女为了生活,走出家庭寻找职业,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廉价劳动力雇佣了大批女工和童工,残酷剥削他们,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6个小时,致使幼儿无人照顾流落街头,智力低下,死亡率极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由于社会的需要,一些慈善家、工业家开始创办幼儿公共教育,从而开创了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大机器的生产虽然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是资本家们只关心利润,根本不关心工人子女的教育。因此在资本主义相当长的时间里,幼儿教育的发展是缓慢的,所开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大都带有慈善性质。直到19世纪末,工业技术革命推动生产不断发展,一方面由于妇女走向工厂,幼儿园的发展成为社会需求,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入学前的准备教育才引起了重视,这一时期,欧文、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在创建和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二、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我国3.我国学前教育制度 的发展(1)古代(2)近代(3)民国时期(4)新中国成立后教法:教授法讨论法课程思政:讨论:从新中国成立 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 展情况你能想到什 么?(一)慈善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文艺复兴以后,工业革命逐步兴起,大量劳动妇女走出家门到工厂就业,低龄孩子的照料、教育成为一项社会问题,社会学前教育逐步发展起来。欧洲学前教育发端于17世纪后半期的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1696年,英国贸易、殖民委员会提出建立“纺织学校”“劳动学校”的建议,设想对614周岁的贫民家庭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46周岁儿童可自由入学。咨询报告为3周岁儿童提出的入学理由包括:对母亲和儿童会带来双重利益;母亲能从养育儿童的含辛茹苦中解放出来,自由地参加工作;儿童能在良好的秩序中得到培养,使其从幼儿起就养成劳动习惯。欧文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在“万能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认为教育可以使人形成良好的性格,从而改变社会的面貌,并坚信必须尽量从儿童最小的时候开始培养,才会收到真正的效果。欧文1809年在新拉纳克创办了“幼儿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创办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其中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游戏场。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极为成功,恩格斯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发明并第一次在这里创办了幼儿园。孩子从两岁起就进入幼儿园,他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愉快,父母简直很难把他们领回去J但是,由于他创办幼儿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保育无人照顾的幼儿,使之免于流落街头受饥、寒、病死的煎熬。因此,学校中的教育的成分很少,这个早期的幼儿教育机构具有福利性质。19世纪末,日本出现贫民托儿所或保育所。1893年,日本第一个常设托儿所在新潟建立,主要负责托管幼儿,在我国,19世纪下半期,在对外通商口岸,外国传教士率先开设医院、教堂、孤儿院等机构、慈善性质的幼儿保育逐步兴起。纵观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照料、教育平民家庭幼儿的各类慈善性质的托儿所、保育所、幼儿学校等在各国逐步建立。这类机构名目不一,主要由民间经营,为低幼儿童提供以照料为主的服务,欧文式的幼儿学校虽然注重教育活动,但具有小学教学色彩。(二)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同偏重看护的托儿所、保育所、幼儿学校等机构相比,幼儿园的出现是近代学前教育的转折点。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福禄倍尔认为,教育能发挥幼儿内在的生命力,怀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他在德国博兰肯堡创办了一个“保姆养成所”,为了保姆们有实习的场所和对象,他集合了村里40名6岁以下的幼儿,同时成立了一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1840年,福禄倍尔将该机构命名为“幼儿园”。在他的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别设计的玩具“恩物”来学习,并得到体力、语言、认识、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福禄倍尔将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具有象征意义:幼儿园意为幼儿的花园,在这一特殊的花园里,儿童是植物,教师为园丁,通过合理的教育,儿童就能像植物一样自然、健康地成长。福禄倍尔创建的幼儿园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之后,幼儿园的名称被全世界普遍采用,许多幼儿园也很快在欧美各国创立起来。(三)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进人20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世界性的竞争加剧。各国为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普遍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开始为全社会所认识,从而幼儿教育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 .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幼儿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幼儿园数量增加很快,尤其是入小学前一年的教育。如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幼儿园普及很快,入园率都在90%以上,不过,由于世界各国经济水平、教育政策、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不同,幼儿入园率差别较大,幼儿园发展速度也不同。(2)幼儿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为适应普及幼儿教育的需要,为适应现代社会家长的各种需求,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由私人、国家、团体、企业、教会等开办了各种托幼机构,在结构、规模、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相互竞争,促进了幼儿教育机构向着形式多样化、功能多样化、组织多样化、教育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如除了全日制、半日制的机构之外,还有许多入托时间灵活机动的幼儿教育机构,美国的假日儿童中心、蹦蹦跳跳室,英国的游戏小组等都是这种适应性很强的机构;办园目的也五花八门,有实验性的、示范性的、家教性的、病残儿童诊断治疗的、训练某种技能的,等等。各派幼儿教育理论百花齐放,有不同教育主张的幼儿园,如福禄倍尔式、蒙台梭利式、皮亚杰式幼儿园等纷纷出现。(3)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幼儿教育机构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师资质量就成为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世界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都将幼儿教育师资提高到了大专以上水平,并实行专门的教师资格制度。同时,教师的教育价值观的进步,使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让幼儿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发展身体或智力,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一切使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了根本的保证。2 .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我国近代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共改名为武昌蒙养院)。当时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的呼声响遍中国大地,一些先进人物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西方的教育制度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戊戌维新运动的推动下,“效法西洋、倡办西学”成为潮流,对幼儿实行“公教公养”的主张也随之被提了出来。为了满足民众变革的要求以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湖广总督创办了“湖北幼稚园”。之后又在长沙、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点。在幼稚园的章程上规定,其教育保育任务包括发展身体、开发智力、培养行为习惯3个方面。同时规定招收对象为5飞岁儿童,学期1年,收托时间为每日3小时。开设的科目有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日语、手技、唱歌、游戏7项。(2)旧中国的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内外战火不断,政治动乱,经济停滞,政府根本不重视幼儿教育,导致幼儿教育发展极为缓慢。据统计,1947年全国仅有幼稚园1301所,绝大部分都附设在小学或师范学校内,分布在沿海大城市,而且,幼儿园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那样,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幼儿园完全成了外国文化侵略的工具和富贵人的专用品,劳动人民是不可能享用的。可喜的是在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里,出现了一批适应战争环境和解放区、根据地政治经济特点的各种类型的托幼组织,如边区儿童保育院和托儿所等,成长了一支新型的保教人员队伍,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以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有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幼儿教育家,批判封建主义的幼儿教育,反对幼儿教育的奴化和贵族化,积极提倡变革并身行实践,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如陶行知先生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先生的“北平香山慈幼院”等就是这样的机构。然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他们的主张没能彻底实现,不过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3)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家从帝国主义手里彻底收回了教育权,幼儿教育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借鉴苏联经验,进行了整顿、改造和发展,首先在办园方向上,旧型幼儿园逐渐转为向工农子女开门,为国家建设服务,让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成为幼儿园的受教育者。幼儿园在教育幼儿的同时,极大地解放了妇女劳动力,成为支援国家建设、为工农服务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从此,保育教育幼儿、方便家长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其次,在教育思想上,新中国幼儿教育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批判旧教育中存在的封建、买办、崇洋的思想,废除了宗教色彩的内容与活动,学习当时苏联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为建立新教育打下了基础。另外,在教育目标上,提出新中国的幼儿园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初步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幼儿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幼儿园具体的教养目标、各年龄班的教育任务等也都重新进行了规定。曲折起伏的前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人,幼儿教育虽然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前发展的。“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7年中,幼儿园数量大增,1965年的幼儿园数量比1950年增加了10倍,幼儿园教师队伍也基本建立起来;幼儿园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大体确立,一个社会主义幼儿教育的新体系基本形成,不过在发展中因为经验不足,也走过不少弯路。如学习苏联的经验时,犯了生搬硬套的错误;批判旧教育思想时,把合理的部分也一起否定了;1958年的“大跃进”中急躁冒进,盲目发展幼儿园,造成大起大落;等等。“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幼儿教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场历时十年的大浩劫中,幼儿园教育被“左”的路线统治,广大教师受到批判打击,幼儿身心发育受到摧残,教育、教学完全陷人混乱,1976年10月,党中央拨乱反正,掀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我国幼儿教育在经过了这一严峻的考验之后,也以更成熟、更坚定的步伐,开始进人新的发展历程。(4)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受到人口与经济两大因素的制约,我国幼儿教育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显然不能仅仅依靠国家,也不能仅仅依靠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从计划经济下的单一办园模式中解放出来,路子越走越宽,使入园幼儿大大增加,其发展趋势是:由国家、企业、机关办园,转向各种社会力量办园,特别是农村、个人、法人团体等积极办园;农村幼儿人园率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农村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已达2435万,占全国在园幼儿的66%;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幼儿教育形式的作用日益增大,如近几年在河北、内蒙古、甘肃、贵州等省区出现的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班、草原流动幼儿园、“大篷车”流动服务组等,在动员家庭、社区,传播媒介参与幼儿教育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恢复和发展幼儿教育,首先恢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幼儿教育领导机构,其次,教育部制定颁发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文件,如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79)、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1986)等,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方向。1989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规程在总结我国幼儿园教育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开了改革的帷幕。规程不仅明确地规定了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任务,而且用专门的章节对幼儿园教育从原则到活动的组织,教育的形式、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规定。规程中充分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十分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规律。1989年8月,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该条例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管理以及保育教育工作,并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在幼儿园的发展、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法制化轨道。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就规程中有关“幼儿园的教育”这一部分内容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在规程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了过渡的桥梁。这些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三、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从古至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转变,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我国古代,强调儿童公育,出现的最早的儿童学校叫作“庠。那时候的儿童教育内容简单、多样,强调言传身教,没有专门的场所和老师,以家庭教育为主。出现了贾谊、颜之推等教育名家,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制度。到了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妇女就业,家庭无法进行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事业得以发展,制度便随着社会需要加以形成。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即癸卯学制,其中包括蒙养院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学前教育法规,标志着我国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设置游戏、歌谣、谈话、手技等课程。同时国外教会在中国纷纷举办学前教育学校,创办幼稚园,那时候中国面临着收回教育权的严重挑战。“中华民国”时期,蔡元培主持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蒙养院改名蒙养园,标志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蒙养园改名幼稚园,明确了学前教时间:5分钟育是学制的第一阶段。1932年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是由我国专家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编订的,虽然也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但充分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因此它富有民族性;同时它以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对教育内容和方法所做的各项规定,都比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各类幼稚园不断地建立并得到良好的发展,一些公立园也不断地兴建与完善。1939年颁布了幼儿园规程,1943年又修改为幼儿园设置办法,这时幼稚师范教育也得到不断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将幼儿教育列为第一部分,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招收3飞岁的幼儿。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府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编写幼儿园教材及幼儿园教师培训教材,颁布学前教育法规,例如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等,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多规格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以及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000年以后,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些新学制的衍生与发展都对新时期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满足了广大儿童的人园需求,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IV、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学前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学前教育的意义,这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很有启发,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工作的价值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将为此展开,并且这也是评价我们工作的标准,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V、布置作业结合课本P26、27小链接与经典回味的材料,你认为学前教育有何意义?VK课后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教育学2:第二章 学前教育概述.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