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docx
I崎倚在(J学tt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情绪就像天气一样起伏变化,时而激烈,时而平缓,是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情绪作为个体心理的一种反映,人们在生活、学习中往往会受到情绪影响,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小学生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要利用情绪的作用积极开展工作,发挥情绪的积极价值。一、情绪的内涵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每一次情绪的发生背后都可以捕捉到个体生理、心理、性格、经历等因素的影子。一是表现在主观感受方面。情绪作为一种纯粹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人的不同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在人的知觉上,形成不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外在事物如果符合了个体需要,那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不然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二是存在于生理反应方面。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心跳、血压、呼吸节奏、内分泌、神经系统等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人在焦虑状态下,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在愤怒状态下,则会面红耳赤、血压升高。三是外部的行为表现。个体在产生某种情绪体验时,一般会伴随着身体各个部位动作及姿势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和声音的变化,即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如高兴时的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等。二、小学生情绪特点(一)小学生情绪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情绪往往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如悲伤一快乐、愤怒一喜悦、憎恨一喜爱等。前面的情绪是个体的需要在没有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后面的则是个体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境下产生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优势心理条件,而消极情绪则会导致小学生自信心降低,对自身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二)小学生情绪具有显著的情境性、可变性情绪具有可变性,小学生身心发育尚处于年幼水平,情绪控制能力弱,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的情绪往往具有明显的、强烈的可变性,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发生,总会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而且他们的情绪会随着情境的转变而发生转变,所以说小学生的情绪并不会一直持续在一个状态,而是呈现出忽高忽低的情绪变化。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掌握这种可变性、情境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创设班级集体活动,最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三)小学生的情绪具有外显性在通常的情况下,个体的情绪会体现在自身的行为中,如表达的语气、身体的姿势、呼吸的节奏、脸色及表情等,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讲更为明显,他们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情绪很容易体现在外在行为中。小朋友在交往中如果发生争执,他们往往会在面部表现为愤怒、暴躁等,在受到教师表扬时开心的神情会溢于言表,在受到教师批评时则表现得垂头丧气、难过伤心、自责悔过等。(四)小学生情绪具有个体性情绪同小学生的需求、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这样内外因素影响小学生情绪的发生变化。同样的事件、同样的生活情境,对不同的小学生来讲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进而发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在小学生身上情绪的个体性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小学生性格鲜明,不加掩饰,在学习生活中需求动机单纯明确,进而凸显的情绪也分外明显。(五)小学生情绪具有可调性小学生情绪容易变化,其产生和变化都具有特定的原因,有其特定的发生变化规律。因此,小学生情绪具有可调性。情绪究其根本在于客观现实是否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如果小学生的需要得到了实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同时,由于情绪是可以调节的,班主任如果掌握了情绪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教育小学生改变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三、小学生负面情绪的具体表现个体情绪的发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小学生更是如此,如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教师的表扬、看一场有趣的电影等都能使小学生收获愉悦的心情。相反的是,如果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发生了人际冲突,产生了学习压力、遇到了各种挫折等,就会产生烦躁、难过、焦虑等负面情绪。鉴于此,得知个体身处不同的生活情境时会发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情绪,班主任应对此有较好的认知,教育学生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可尝试通过转换情境来转换心情。在校园里,小学生的负面情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个体焦虑个体焦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表现,焦虑的形成源于个体对某事、某物的热切期盼,害怕失去这些期待、无法实现目标所产生的一种情绪表现。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就成为一种情绪困扰,这对小学生来讲尤为明显,学业压力、比赛压力、人际困扰都会引发焦虑,外在表现主要为坐立不安、拧衣服、抠手指,严重的话会体现为失眠、食欲下降等。(二)心理自卑心理自卑对小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心理状态,影响小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成长。心理自卑是小学生在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时,由于不客观的低估、轻视自己所产生的一种不良情绪状态。有较强自卑感的小学生常表现为悲观、依赖、退缩等。他们在学校生活、学习时会发生行为退缩、胆小怕事、不敢表达等,这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三)人际嫉妒嫉妒是个体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时发生的一种负面情绪,是对他人在才华、荣誉、外貌、机遇胜过自己的人心怀不满、愤恨的一种不健康心态,这是一种狭隘、有害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经常会有各种竞争活动,如果对优秀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的话,就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嫉妒心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有嫉妒情绪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宣泄、消除嫉妒情绪。(四)愤怒情绪愤怒是小学生的行为、自尊遭受打击、挫败时引发的一种极度紧张、强烈的爆发性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暴跳如雷、大喊大叫等外在行为。小学生情绪变化明显,他们的愤怒情绪时有发生,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宣泄心里的不满,让小学生知晓愤怒带来的不良后果。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个体在愤怒时,神经系统兴奋,血管会发生扩张,使人具有紧张性、冲动性和攻击性,因此,容易发生行为失控,发生过激行为,最终发生伤害行为。四、培育小学生积极情绪的现实路径美国学者亚瑟通过研究发现,令人兴奋愉悦的事件对神经及免疫系统的积极影响要胜过令人沮丧的事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积极情绪能让个体更健康成长,积极情绪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成长,坚强、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能让小学生拥有更强大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培养积极情绪,让积极的情绪为小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一)引导小学生营造快乐校园时光对小学生来讲是快乐的时光,小学生的快乐不仅是一种情绪体验,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一份成长的回忆。快乐并不仅仅是一种兴奋的感受和体验,还是一种平衡和创新的能力,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勇气。拥有快乐,创造快乐是一种能力和经验。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时刻寻找到快乐,发现到快乐、感受快乐,才能坦然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只是每天习惯忙忙碌碌,被琐事缠身,而失去了对快乐的感受和体验的能力,让快乐神经变得麻木起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写快乐日记和快乐周记的方法,每天记录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每周末重温自己在一周内度过的快乐时光,让快乐多占据大脑。心理学的交互抑制原理告诉我们:人的大脑中两极情绪状态不可能同时存在,如痛苦和快乐不可能同时存在。其中,一个处于兴奋状态,另一个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根据这个原理,平时多想快乐的事情,痛苦的发生率就会降低。当快乐没有到来时期待快乐,当快乐到来时享受快乐,当快乐走后回味快乐。这样,我们就可以时刻与快乐相伴,过快乐人生!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拥有发现、创造快乐的能力。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快乐的情绪体验能让小学生心胸宽广、思维敏捷、待人友善,时常不快乐的小学生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形。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日记形式记录自己的快乐时光,或者通过制作快乐档案,梳理自己的快乐源泉,让自己经常翻看回忆快乐的时光,也可以指导小学生通过绘画、朗诵、舞蹈的形式创造快乐的情绪体验。(二)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一种主动的心理影响,主要是让个体以想象、语言等形式,对自我进行暗示、诱导的心理过程。自我暗示能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间对自己的意志、心理、生理产生影响,对自我的心理、生理状况产生影响。心理学实验已证明,心理暗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潜能等。法国心理学家咱我暗示之父”库埃经常教导青少年,要让自己每天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自信的心情,从而调动积极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效用。班主任教师要了解心理暗示的价值,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技巧,教会小学生在体育训练、竞赛演出等情境中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勇克难关,积极应对困难。同时,乐观、愉悦的积极情绪也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来实现,进而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自信,培育积极的情绪,让小学生养成乐观、健康的心理。(三)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体育活动融入集体可以让个人放松自我,让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缓解压力,收获友谊。心理学研究表明,运动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带来愉快的心情,散步、跑步、打球、瑜伽、游泳等运动有助于个体身体内部的状态调节和改善,能在很大程度上转移个体对压力的关注,让疲惫的身心获得舒缓。在校园里,集体性的运动如篮球、足球、运动会等也可以让小学生在运动获得更多的多巴胺,有助于小学生缓解焦虑、自卑等情绪,让小学生产生更多的愉悦感。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能使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缓解压力,放飞自我,让情绪有一个释放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减轻压力,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还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让大脑更为活跃,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