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家校共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
资源ID:1153159
资源大小:28.2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育信息化助力家校共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教育信息化助力家校共育InformationizationofEducationFacilitatesFamily-SchoolCo-education:ThePathandEffectivenessof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DigitalParentSchoolsinZhejiangProvince作者:王炎锋作者简介:王炎锋,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杭州310061)o原发信息: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沪)2023年第20233/4期第15-19页内容提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家庭教育数字资源供给不断丰富,但如何在学校有效落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浙江省以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为抓手,围绕学习内容数字化、学习渠道便捷化、学习组织课程化、学习评价数据化等维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有效路径。InformationizationofEducationFacilitatesFamily-SchoolCo-education:ThePathandEffectivenessof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DigitalParentSchoolsinZhejiangProvince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家校共育/数字家长学校期刊名称:中小学学校管理复印期号:2023年06期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如何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帮助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人方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如何在各类家庭教育线上学习平台不断涌现、家庭教育数字资源供给不断丰富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学校的能动性、有组织地向家长推荐适切的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推进"依法带娃"真正落地的有效路径。一、问题的提出(一)家长学校建设的缘起1983年2月,为有效解决因学生父亲长期出海打鱼难以及时管教孩子、家长普遍文化修养不高、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学生学业困难以及学生品行不端等问题,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正式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业余家长学校,自行拟定家长学校章程,自编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1996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印发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提出到2000年,使90%的儿童(十四岁以下)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同时提出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有效渠道,是中学、小学、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较好形式,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明确:家长学校”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长学校建设不断发展。(二)家长学校建设的现状1 .中浮家长学校存在"主阵地不主”和"喧宾夺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地方家长学校名存实亡;二是家长学校教育的重点和方向不明确;三是没有意识到家长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阵地,政出多门,没有形成合力;四是家长学校教材良莠不齐,质量不高。以浙江省为例,2016年,全省中小学已实现家长学校建设全覆盖。但根据笔者于2021年12月开展的"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与应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家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3200余份有效问卷中,仅55.7%的学校反馈建有线下实体家长学校;2021年度组织开展2场以上线下学习的学校占比仅为42.8%,师资不足、家长参与率不高成为影响线下家长学校运作实效的主要因素,其中家长外出打工无法参与学习成为乡村学校突出难点,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展家长线下学习成为2021年度家庭教育的关键问题。2 .家庭教育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当前,家长教育依然说得多做得少,散的多整的少,私的多公的少。一是力量分散:妇联、教育部门、社区等虽然都参与家庭教育工作,但力量不够集中。二是资源不足:没有比较系统权威的家长教育资源。三是形式单一: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家长没时间参加,家长需要的家庭教育资源很稀缺。3 .家庭教育需求发生重大改变根据多个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儿童权利;”理念多、工具少""懂得多,做得少""要求孩子多,要求自己少”是当前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读书轻实践”是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最易犯的错误;"家长群体性焦虑""家庭教育指导重术而轻道""家长言传而不身教”成为当前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三)新时代家长学校建设的新要求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21年1月,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强调,"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等,成为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并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统筹建设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开设公益性网上家长学校和网络课程,开通服务热线,提供线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浮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四)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优势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通知首次提出: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是与中小学校实体家长学校紧密结合,以“互联网+"思维,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跨时空面向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效提升家长素养和家校共育水平的新型学习阵地和传播模式。相较传统家长学校,数字家长学校的基本内涵和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习内容数字化,改变资源供给方式教育部门可联合妇联等部门,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团队规划设计并开发具有权威性、针对性、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实现省、市、县区、校的有机联通和广泛传播,有效解决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课程不足、师资不专业以及资源缺乏等问题。4 .学习渠道便捷化,促进家长学习方式转型基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端,数字家长学校可以实现家长"时时、处处、碎片化"学习,让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从“请进来"转变为"跟人走",有效解决家长学校场地不足、家长参与率低等问题。5 .学习组织课程化,真正提升家长素养数字家长学校通过"引进+原创"方式,支撑学校以年级为单位,构建适切、体系化的学习课程,面向家长开展有组织、常态化的家庭教育在线指导,并探索形成从需求调查、集体学习、经验交流、学习评价到家庭教育实践的学习闭环。(五)学习评价数据化,实现有效监管数字家长学校提供对家长学习行为的有效跟踪、记录和数据分析,支撑学校以量化数据开展家长学习激励;通过学校数据汇聚,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城乡家校共育水平的有效监管,改变传统家长学校运作成效不高、监管困难的问题。二、推进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浙江实践(一)深化联盟建设,优质资源不断汇聚2016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全省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成立浙江省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数字资源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省妇联分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组建了专家策划团队,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2022年7月开始,大力推进浙江省数字家长学校共建共享联盟建设,组织全省在家庭教育方面成效突出的市县(区)教育局、学校250余家单位加入联盟,累计开通"浙江家长学校"分平台28个、数字家校课程空间134个,各联盟单位向全省共享资源3000多条。依托联盟构建省、市、县(区)三级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汇聚优质家庭教育数字资源。省级层面,省教育厅与省妇联密切协助,重点制作家庭教育圆桌会浙江家庭教育云课堂家庭教育百日谈心理健康微动漫教育理想说等一批优质节目进入校园;市县(区)层面,各地品牌栏目不断创新,其中杭州市家庭教育名师讲堂、宁波市宁波教育大讲堂、温州市瓯海区家庭教育掌上课堂、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美好教育家长云学堂、湖州市长兴县家长大学堂、金华市永康市幸福,我的家等节目普遍引入专业讲师团队和摄制力量,节目质量高,广受家长欢迎。(二)提升平台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家长学校建设2018年5月,为更好地服务家长,促进省级资源传播,浙江省开通了"浙江家长学校”全媒体平台,包括教育系统、妇联系统的"一网一端三号”,即浙江家长学校网站、"之江汇教育广场"App."教育之江"微信微博和"浙江家庭教育"微信号等。平台自开通以来,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和好评。2020年7月,浙江省提出了全省统一的数字家长学校认定标准,包括学校每年向家长推荐家庭教育学习资源不少于20个,引导家长自主学习;注册学校指定的数字家校平台学习的家长比例不少于60%;家长每年人均完成网上家庭教育学习不少于4次。充分考虑各地各校学情,推动四种创建模式,包括选用"之江汇教育广场"省平台、市县(区)网上家长学校平台、学校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2022年8月,推出"之江汇数字家长学校"微信端,实现中浮数字家长学校"一校一门户"。家长注册人数达到808万,年度访问量达到6500万次。到2022年12月,全省已建成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4100余所,约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68%o11个设区市最高认定比例达到82%,最低达到54%,其中3个区县、3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被评为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第二批示范区、示范校。三、基于数字家长学校的家长有效学习模式思考根据“家校问卷调查"反馈,全省70%的中小学利用数字家长学校构建了年级层面的学习课程,并面向家长开展系统化家庭教育在线指导;50%的学校建立了家长激励制度,并将家长参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情况作为评价指标之一;53%的学校组织开展优秀家长家庭教育经验分享活动,并建成家长镜面示范类数字资源,探索构建基于数字家长学校的家长有效学习模式。(一)推进四种学习模式探索1.以知识普及为核心的课程化学习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因此,以学校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首要任务是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化地传播给家长。而依托数字家长学校能快速通过"引进+原创"方式,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家庭教育线上课程,并组织家长进行常态化、年级化、体系化学习,有效解决线下家长学校因师资不足而无法开展有效指导的问题。比如,宁波国家高新区信懋小学开发72节“绿色成长"家长学校线上课程,以12月为例,一年级开设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二年级开设了"教育孩子做事有主见”课程,三年级开设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四年级开设了"为孩子建个家庭实验室”课程,五年级开设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课程,六年级开设了“培养孩子的俭朴精神"课程。各门课程通过向家长提供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有效帮助家长全面掌握家庭教育必修知识,明确不同阶段的家庭教育重点,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此外,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App,1100余所学校按年级组建了家庭教育线上学习课程。2.以促进学习能动性为核心的活动式学习模式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家长的参与菊口认可度,而有意义的活动是调动家长学习能动性的有效路径。比如,金华市红湖路小学以“聊吧"为载体,以"家校共读一本书"活动为抓手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第一阶段:行政人员导读,全体教师每周一次参与读书交流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并分享学习心得。第二阶段:召开"家校共读一本书"推进会,校领导带领家委会成员阅读书籍,通过阅读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系列问题。第三阶段:由家委会成员带动全体家长阅读,各班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读书分享交流,共同探讨育儿话题。第四阶段:全校召开以"正面管教"为主题的家长会,组织家长以各种形式分享一学期的读书心得,使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同时,活动中产生的导读资源、家长镜面示范类资源又被纳入数字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又如,杭州市上城区推出“星级家长执照”,积极开展家长互助分享、亲子共学体验活动、“五个一"亲子陪伴活动(同走一条研学之路、共读一本幸福之书、开启一次艺术之旅、共享一场运动之趣、体验一会儿家务之乐)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明确"父母是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体会“陪伴是最深切的爱",帮助家长了解、掌握、实践有效引领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3以难点突破为核心的专题化学习模式家庭教育指导在关注共性问题同时,更要关注家长个性化问题。各级省、市平台和学校数字家长学校推出专题学习资源,针对性解决家长个性化问题。比如,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成立了几个不同主题的家长学习微信群,如"放手与陪伴""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让孩子爱上阅读等。通过"特别门诊微信群”,家长一边学习,一边可在群里发问,专家当即答疑。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促进学校和家庭的有效互动,也起到切实诊断与解决问题的作用。4 .以缓解家长教育焦虑为核心的靶向指导式学习模式每当开学季、考试季等关键时间节点,往往是家长最焦虑、亲子关系最紧张的时候,同时,亲子沟通、作业辅导、青春期教育等家长关注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也需要以省市县(区)校联动、家校社协同的方式进行重点关注与I旨导。比如,省教育厅联合省妇女联合会,在“浙里办"APP上线"家庭教育服务专区"应用场景,重点推出省级家庭教育直播大课表。到12月中旬,从围绕开学季的"家长如何缓解开学综合症、聚焦学生作业习惯养成的"如何改变孩子做作业的磨蹭拖延症"、配合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个人信息保护”等直播课,省级层面已累计向全省中小学推送专题讲座18场次,访问量超过550多万人次。其中以"家长如何与教师有效沟通”为主题的讲座,单场有59万人次家长参与学习。(二)形成全流程的学习闭环1.调查前移,真正满足家长需求比如,杭州天杭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通过对3000多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家庭教育词云图",并以此为参考组织学校开展课程研究,受到家长欢迎。5 .依托专业教材,让线上课程更科学2021年,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编写了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分学前、小学彳氐段、小学中高段、初中、高中五个层级,包括品德修养、学习指导、身心健康、安全教育、媒介素养、性教育、家庭沟通、父母成长八大类专题。各级各类学校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等专业规范、教材为指导,为构建家庭教育体系化线上课程指明了方向。6 .注重家校互动,使家长学习延伸到课后基于数字家长学校的家长有效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程资源放到平台上,或简单的仅仅以任务考核驱动家长学习,而应通过家校有效互动,把学习从点播课程资源延伸到学习评测、家校沟通、经验分享等环节上。比如,宁波国家高新区信懋小学在“每月一课”基础上,形成了"案例导入一了解孩子一策略推荐一家长自测"四环节授课法,很多家长感慨"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成长的问题了"。金华市西苑小学开设了"家校驿站",依托"智慧家长”微讲堂让家长现身说法,借助"阳光家长咨询台"集中解决家长共性问题,通过“爱心家长服务站"共建共推家校活动。7 .制度激励,让家长更有获得感2020年第一学期,基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数据,龙游县下库小学举行了首届优秀家长评选。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推出了网络智能化评价、积分晋级式评价、亲子融合式评价,进一步拓展了数字家长学校的评价方式。杭州市上城区推出"星级家长执照”,让家长通过参与线上学习和线下活动获得学习积分,逐级晋升成为“五星级家长”。金华市婺城区建立与实施"四层三级”评价机制,使家长从亲子共学、亲子共育到亲子共享,不断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T王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只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希望以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在完善数字家校学习资源上做加法;引入专家团队打造体系化课程,在丰富和优化家长学习内容上做加法;在"星级家长执照”等经验基础上探索家长激励机制,在激发家长学习内驱力上做加法;逐步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师资培训I内容,在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上做加法;持续优化数字家校平台功能,整合各级家校平台服务,在用户学习门槛和使用操作上做减法。通过"四加一减",不断优化服务,提升全省家庭教育水平,真正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为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