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衔详解.docx
清朝官衔详解原仓I2023-12-2620:05Andy苏州清朝(1616年一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初称后金。从努尔哈赤建国算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算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则为268年。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就从皇帝开始说起吧!皇帝:古代以九为尊,龙袍上都绣有九条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所以光看外表,在整个龙袍上只能看到八条。另外从前面看,可以看到五条龙(两肩各一,胸前一,膝盖各一),再从后面看,也是看到五条龙(两肩各一,后背一,膝盖后面各一)。加上龙的总数是九条,正好暗合“九五至尊”之意。清朝官员的胸前和后背都有不同图案的补子,用来区分官职大小。补子有两种形状,圆形和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其中圆形是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皇亲国戚专用。而文武百官则使用方形补子。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亲王补服:胸前后各一团五爪正龙,两肩上各一团五爪行龙郡王:绣有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当条¾ArdyiH郡王补服:胸前后、两肩上共四团五爪行龙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电视剧中的贝勒爷,一排都是,胸前全是四爪正蟒贝子:绣四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左侧为贝子补服,上绣四爪行蟒这里要重点说一下,所谓龙和蟒的区别。其实补服上都是龙的图案,不过为了区分尊卑,把绣有五爪的龙称为龙,而绣了四爪的龙称之为蟒,并称之为蟒袍。其实并不是真的绣了条蟒蛇。至于正龙(正蟒)和行龙(行蟒)的区别。正龙是龙头居中,看向正前方的叫正龙。行龙则是行走状态的龙,看不到龙的正脸。清朝官帽上还有东珠来区别官衔。亲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顶均用红宝石,只是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东珠:指的是东北地区出产的珍珠,用以和南方出产的珍珠(南珠)区别。皇帝冠顶东珠皇帝冠顶装饰115颗东珠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以上官员的顶戴上均衔红宝石。二品官冠顶饰有小宝石1颗,上衔镂花珊瑚(镇国将军和子爵同武一品官,辅国将军和男爵同武二品官)。三品官顶戴上饰小红宝石,上衔蓝宝石。四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青金石。五品官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六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阵磔。七品官冠顶上饰小水晶,上衔素金。八品官为阴文镂花金顶,没有装饰。九品官顶戴为阳文镂花金顶。会试中试贡土冠顶衔金三枝九叶。举人、贡生、监生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生员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银雀。清朝各级官员顶珠清朝的官员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每一品都有正副之分,每一品级的文武官员的朝服和顶戴都不相同。从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官员朝服及顶戴配置如下:一品文官:仙鹤补服,搭配红宝石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一品武官:麒麟补服,搭配红宝石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一品红宝石顶一品文官补子一品武官补子二品文官:锦鸡补服,搭配红珊瑚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二品武官:狮子补服,搭配红珊瑚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二品红珊瑚顶三品文官:孔雀补服,搭配蓝宝石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三品武官:豹子补服,搭配蓝宝石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三品蓝宝石顶四品文官:鸳鸯补服,搭配青金石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四品武官:老虎补服,搭配青金石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四品青金石顶四品文官补子四品武官补子五品文官:白帽补服,搭配水晶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五品武官:熊黑补服,搭配水晶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5Arcly¾7il五品水晶顶五品武官补子六品文官:鹭鹭补服,搭配碎碟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六品武官:彪补服,搭配碎磔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六品碎磔顶七品文官:潮楣补服,搭配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七品武官:犀牛补服,搭配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七品素金顶八品文官:鹤鹑补服,搭配阴纹镂花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八品武官:犀牛补服,搭配阴纹镂花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八品阴纹镂花素金顶注意看,八品和七品都是素金顶,区别是七品的顶珠是光滑无纹的,而八品则有凹状图案花纹。九品文官:燕雀补服,搭配阳纹镂花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九品武官:海马补服,搭配阳纹镂花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九品阳纹镂花素金顶九品也是素金顶,但顶珠上有凸状图案花纹。九品武官补子由于文武官员的补服上绣的都是飞禽走兽的图案,因此他们也被戏称为“衣冠禽兽”。总结:其实很好分辨,九品顶戴就红、蓝、白、金四种颜色。可以这样辨别:一品为透明红,二品磨砂红,三品透明蓝,四品磨砂蓝,五品透明白,六品磨砂白,七品素金,八品阴纹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这里必须要提一句,清朝虽然承袭明制,但明朝的官服,是由政府设置的织造馆统一缝制后发给各级官员。而清朝和明朝不同,尽管对官服等级有严格规定,但官服要由官员自己制作或购买,只有官服上象征等级的“补子”,是由织造馆统一制作。所以清宫剧中那些官员统一着装上朝的镜头其实都是扯淡。现实是官员们都是自己扯布做官服,导致官服即便是用同一种颜色的布料制作,但由于购买来源不同,购买时间不同,导致色差也会非常明显,甚至还有用不同颜色的布料做官服的。因此清朝官员们哪怕是穿着五花八门的官服上朝,也根本算不上是一件多奇怪的事情。说起来,清朝也算是真的抠门到家了,居然连工作服都不发,上班还得自备工作服?中国上下五千年,估计也就清朝独此一家了,也算得上是千古奇闻了!九品十八级对应官职:OQ阶中央官员地方官员军队军官正品太卿,太傅.太保,三阍三般大学士,领传卫内大臣,掌翼仪卫事大臣大学士菠忌药领侍卫内大臣,掌宗仪卫事大臣,伊军将军,姬远将军,盛京将军(光缙33年改总修从一品)从品太子太麻,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斡,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六部各尚书.藩建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内大臣(仅次协助领傅卫内大臣),九门以急皆(攫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漕运总(ffmnft三郡糊).河道怠俯(授都察院右都梆).驻墓办浜大臣(授兵部尚书)驻防将军,都统.擢楞贡清朝官品总表第手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于少保,内务府总It.三仪卫使,大理院正簿总15,山东巡抚,漕运总修.河遒配督八豳护军统覆;左,右盟前译统演;副都统;总兵;从内阍学士,军机处做秩大臣,幼林院掌院学士,六部左右侍郎.巡抚.布政使副珞(悌管军主将是总兵.缄慧军非八旗满兵之外的军队Se制)BDIIIW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fiH三tt.上指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IeI整天府尹(京师政治最高长官).津天府尹(盛京将军的一把手),按察使(皇台,臬司)步军理阳,一等信卫,火需营愿长,健银管网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展我便领,武备院脚.参筑.城守联尚班门以苏州品阶中央官员地方官员军队军官WIHOg太仆寺簿,光禅寺簿部储社运使司就运使,参政道包衣护军参覆,包衣麒首参陵,王府一等信卫,游击,下五旗参领,例覆,指挥同知,蜜慰使.土游击通政使司副使,鸿胪等W,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脚,太仆寺少簿.瑞事府少*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Ie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部法道.助使陈防守尉,佐柒,都司.报图金事,麦野使司同知.土都司,兵母道,代本25清朝官品总表Q¾内同恃读学士,Ifi林院传读学士,随林院传讲学士,光耀寺少.SI子施祭酒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盍抚使,宣慰使司副使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筑.包衣豌芳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各部院郎中、太隆院靛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直承州知州.同知.土同知.吸天府治中、索天府治中、齿擎周知步军副明、步军校、关口守密.防御、守备.宣疣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金事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的林院恃讲.翰林院恃读.履事府洗马各州知州,都的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委署护军卷领;委署崇强参畏;下五根包衣参领;副干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建麟鹫氟爵品阶中央官员地方官员军队军官正六品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拿、都察院都事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判兰翎侍卫、控仪尉、亲军校、护至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分校、委署步军校.干总、蜜疣使司金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氏苜司副长官、百户、土干总、门干总、营干总食左右赞善、翰林院幡攒士州同、州同,运判.理同内务南兰翎长、六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IJZ清朝官品总表0第/V内阁典超、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海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搜、训导.土知县、县视学域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士把总、安抚使司副使五喜灵台郎.光禄寺典知、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七品典仪土州判、州判,卫干总、安抚使司佥事正八品司务.司库、历律郎、国子监学正、太医院更目土县丞、县丞、库大使.按察使司知事.府厅学正、部课司大使、越引批验所大使、教谕外委干总jAndy苏州品阶中央官员地方官员军队军官从八品五官©壶正、典簿训导、盐运司知事委署亲军校、委署护军校、委署前锋校、委朝鸟枪护军校、委署骁骑校邕t主簿、士主簿、士知事、庄头、府厅知事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第四页)从九品孔目外郎、司狱、司晨、医士、鸣陵待诏、钦天监博士仓大吏、吏目、巡检、道府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编外外委未入流五城兵马司吏目府使、医士、布政使司检校正术、正科、训I术、训科、典术、典科、关厅库大使、驿丞、茶引批验所大使、河泊所大使、道会、道正、京师崇文门关分司副使、州县税课司大使五城兵司吏目5Andy苏州中央及下属各衙门职掌:官署名称长官名品秩职掌下属官僚机构内阁大学士正一品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政兼管实录馆、三通馆等修书各馆,以及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中书科协办大学士从一品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大臣稽直各部院及八旗谕旨特交之事,督其限期中书科稽察科事内学士缮写册文、诰敕军机处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理机图兼管内翻书房、方略馆内翻书房管理大臣掌谕旨、书、文翻译事图方略馆总裁褰修方略(clnrM4L,l官署名称长官名品秩职掌下属官僚机构吏部吏部尚书从一品管理全国文职官员选拨、任免、考核、封勋等事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更司吏部左、右侍郎正二品户部户部尚书从一品管理全国疆土、田亩,户口、财谷之政令江南、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山东、山西、;可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清更司,以及宝泉局、三库、仓场衙门户部左、右侍郎IE品礼部礼部尚书从一品管理国家祀典、庆典、军礼、丧礼,接待外宾,以及学校、科举之事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更司,以及会同四译馆、陵寝礼部衙门。兼领乐部礼部左、右侍郎正二品兵部兵部尚书从一品管理全国军事及武职官员的任免、考核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更司,以及会同馆、捷报处兵部左、右侍郎正二品刑部刑部尚书从一品掌管全国刑罚政令,并参加重大案件的审理直隶、奉天、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七清吏司,以及督捕清吏司、秋审处、减等处、律例馆刑部左、右侍郎正二品工部工部尚书从一品掌管天下造作之政令及处项工程之经费营缮、皮衡、都水、屯田四清更司,制造库、节慎库、料估所,以及宝源局、管理火药局、值年河道淘渠处、督理街道衙门、陵寝工部衙门工部左、右侍郎正二品乐部典乐大臣管理大祭祀大朝会演乐及审定乐器音律事务神乐署、和声署、什傍处Anc"苏州官署名称长官名品秩职掌下属官僚机构盛京五部户部户部侍郎掌盛京财赋经会、粮储、农田三司礼部吏部侍郎掌盛京朝祭左、右二司兵部兵部侍郎掌盛京戎政左、右二司刑部刑部侍郎掌盛京漱狱肃纪前、后、左、右四司工部工部侍郎掌盛京工程左、右二司理藩院尚书从一品掌理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制爵棣,定朝会,正刑罚旗籍、王会、柔远、典属、理刑、俅远六清吏司左、右侍郎正二品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从一®监察政治得失,参加重大政事的讨论及重大案件的会审六科、十五道、五城察院、宗室御史处、稽察内务府御史处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通政使司通政使正三品掌收各省题本,校阅后送内阁登闻鼓厅苏州副使正四品官署名称长官名品秩职掌下属官僚机构大理寺大理寺卿正三品平反全国刑名案件,参加重大案件的会审左、右二寺大理寺少卿正四品翰林院掌院学士从二品论撰文史,以备顾问庶常馆、起居注馆、国史馆詹事府詹事正三品掌文学侍从左、右春坊,司经局少詹事正四品太常寺太常寺卿正三品掌管坛庙祭祀礼仪祠祭署、工程处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光禄寺光禄寺卿从三品掌管典礼预备筵席及供应官员食物大官、珍废、良酝、掌随四署光禄寺少卿正五品太仆寺太仆寺卿从三品掌牧马事务左、右二司5门处须州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官署名称长官名品秩职掌下属官僚机构鸿胪寺鸿胪寺卿正四品掌管朝会与国家宴会之赞导礼仪鸿胪寺少卿从五品国子监国子祭酒从四品掌管国学政令绳愆厅、博士厅、六堂,南学、八旗官学、算学钦天监钦天监监正正五品观测天文气象,编制历书时宪科、天文科、漏刻科左、右监副正六品太医院太医院院使正五品掌管医药卫生事务左、右院判正六品宗人府宗人令管理皇族事务,掌皇族属籍,并纂修玉牒左、右二司,左、右翼宗学,八旗觉罗学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内务府总管大臣正二品掌宫廷事务广储、都皮、掌仪、会计,营造、庆丰、慎刑七司,兼管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文渊阁、武英殿、御史处,咸安官官学、景山官学、长房官学、御药房、敬事房上驷院上驷院卿正三品管理御用马匹左、右二司武备院武备院卿正三品制备器械,陈设兵仗北鞍、南鞍、甲、毡四库奉宸苑奉宸苑卿正三品管理皇家各园庭5ArKl疙洲地方官职及职掌:地区督、抚,分地方、专务两种官署名称长官名品秩职掌下属官僚机构总督总督(时人称作封疆大吏)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共设直隶、两江、湖广、两广、闽浙、四川、云贵、陕甘八个地方总督)专务总督漕运总督从一品开漕淮安府,管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八省漕政督粮道(又名粮储道)河道总督从一品综理黄河、淮河、永定河的堤防疏浚工程。巡抚(省级最高长官)巡抚(别称抚军、抚台)从二品掌一省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除四川、直隶不设巡抚外,每省一员。)省级机构设置官署名称长官名品秩职掌下属官僚机构布政司布政使(别称藩台、藩司、方伯)从二品主管一省财赋和民事按察司按察使(别称臬台、臬司、廉访)正三品主管一省司法和监察提督学政学政从二品(以侍郎首学政)正五品(以郎中授学政)主管一省教育府、县两级机构官署名称长官名品秩职掌下属官僚机构府知府从四品主管一府之政令同知正五品分管督粮、清军、捕盗、水利之事通判正六品县知县正七品主管一县之政令县丞正八品分拿钱粮、户籍、征税、巡捕、河防等士你TF-hEl八旗及绿营官职:清朝军队由八旗和绿营组成八旗绿营每7500兵士为一旗,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正“,意为整,即旗帜整体为纯一色。“镶“是在原纯色旗帜的周围镶边。八旗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驻防八旗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i三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绿营是清朝入关后改编或新招募的汉军,旗用绿色,故称绿营。绿营兵分布于京都和各省。官称品秩领侍卫内大臣、掌卫事大臣、伊犁将军、绥远将军正一品驻防将军、都统、提督从一品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副都统、总兵正二品副将从二品步军翼尉、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城守尉、参将。正三品王府一等侍卫、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从三品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正四品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从四品步军副尉、步军校。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正五品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副干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从五品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干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干总、营干总正六品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从六品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大学土清朝的大学土虽然是正一品,但大学士和大学士之间是分大小的,至于具体谁大谁小,那还得看他们头上顶着的是什么名头的大学土头衔。顺治十五年,“大学士”正式以“四殿两阁”形式存在,即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和武英殿这四殿,以及文渊阁和东阁此两阁乾隆十三年,将“四殿两阁”更为“三殿三阁”,这也是定下了大清王朝之后“大学士”官衔职位的大调子,一直沿用至大清灭亡。这“三殿三阁”较之前的“四殿两阁”主要改变是:裁撤中和殿而增设体仁阁。论官衔品阶,这“三殿三阁”大学土都是文臣最高品阶一一正一品,但是不同职位大学士之间还是有等级之差的,具体如下:整体结构是“殿”居上、“阁”位下,也就是说“三殿”大学士等级要高于“三阁”大学士。同时,“三殿”大学土也有等级之差,由高到低依次为:保和殿、文华殿和武英殿;同样“三阁”大学士也有等级之差,由高到低依次为:文渊阁、东阁和体仁阁。所以至此以后,这大学士官衔以保和殿最为尊贵。因为尊贵所以极难问鼎,自乾隆十三年改“三殿三阁”,仅有富察-傅恒一人享此殊荣。所以,大学士的具体排名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六部六部也是有排名的,按照天地春夏秋冬对应吏部(天官)户部(地官)礼部(春官)兵部(夏官)刑部(秋官)工部(冬官)吏部为六部之首,掌管全国文官的选拔,考核,任免等,就是抓官帽子的,权柄极重。因此在吏部尚书任上基本入不了阁,否则大学士的政务权加吏部尚书的人事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了。所以想要入阁当大学士,还得卸任吏部尚书,或转任礼部或户部尚书方能入阁。基本上大多数大学士都是从礼部或户部尚书任上入阁的。清朝虽然沿袭明制,但明朝的六部尚书一直是正二品,而清朝的六部尚书在雍正之前同样是正二品,至雍正八年后形成定制,六部尚书是从一品。同样明朝的六部侍郎是正三品,而清朝的六部侍郎在雍正之前是从二品,至雍正八年后是正二品。都察院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在明朝同样一直是正二品,而在清朝初期,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满人为一品官阶、汉人为二品官阶,后又改为满汉皆为正二品。至雍正八年,左都御史升为从一品,至于右都御史这个官衔则通常是作为地方总督的加衔而存在。而左右副都御史,在明清时期则都是正三品。总督清嘉庆廿五年(1820年)总督巡抚辖区图未设总督巡抚地区 AneI/苏州清朝常设总督八个: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排名分先后)总督,又称制台,主管一至三个省。品秩正二品,但通常有加衔,加衔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这里的兵部尚书是虚职,可以同时授给多名官员,兵部另有实职尚书坐堂,而右都御史本就是虚职)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或右都御史衔后为从一品。因此总督是地方品秩最高,也最有实权的官员。巡抚巡抚,又称抚台,是主管一省之长官,但品秩却和其下属布政使同为从二品。不过巡抚和总督一样,按惯例有加衔。通常巡抚都会加兵部侍郎衔,这样就提到正二品,品级上正好可以压住布政使。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为了避免地方坐大,在官员品级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巡抚要是听话,就给你加个衔,让你品级高那么一点点,在地方上说话好使点。要是经常不听招呼,就不给你加衔,都不用中央收拾你,布政使就得和你闹,大家品级都一样,老子凭啥听你的?看看,这就叫权力制衡。而山东河南山西这三个省,是只设巡抚不设总督的。至于为什么?看地图就能明白,这三个省都靠近京城,且把京城包括直隶省都半包围于其中。如果在这里设立总督管辖数省,而且总督本就偏重管理军政,一旦其坐大,或怀有异心,则京城危矣!所以这三个省只设巡抚,不设总督。这也是为什么直隶总督只管一省,却能排名八大总督之首,连管辖三省江南富庶之地的两江总督,也只能屈居第二的原因。能当上直隶总督的,无不是皇帝亲信中的亲信,心腹中的心腹。就这样还只让管辖一省。(主要直隶实在太过重要,完全把京城包裹在其中)不过一旦京城发生紧急情况,直隶总督可临时节制山东河南山西这三个不设总督的省。顺便提一句,只管一省的总督,下面是不设巡抚的。布政使布政使,又称藩台,品秩从二品,主管一省之民政。在清朝前期乃至雍正朝,布政使都不算是巡抚的属官。但到了乾隆十三年之后,这种局面一去不复还了,经大学士九卿会议议准,出台了一个新的规定:“外官官制,向以布政使领之,但督抚总制百官,布、按二司皆其属吏,应首列督抚,次列布按。”自此,各省官职之序列更为明晰,布政使真正沦为督抚的属员。按察使按察使,又称臬台,品秩正三品。按察使主管一省之刑名。纠官邪,戢奸暴,平讼狱,雪冤抑,以振扬风范而澄清吏治。学政学政这个官职比较特殊,品秩不定,主管一省之教育。道台道台,品秩正四品。在清代大多数时期,只有九十二个道(数量不同时期有增减),除了各省七十九个“分守道”、“分巡道”之外,还有山东、河南、浙江、湖北、湖南五个督粮道,广东粮驿道、苏松粮储道、江安督粮道(特设道)、江南、云南两个驿盐道、山东运河道、江南河库道、福建盐法道,共十三个专职道。知府知府,品秩从四品。在清代共设府一百八十八至二百一十五个(有增减)。清代大多数府,并没有归属道管辖,他们的直接上司是各省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也兼管)。同知同知,品秩正五品。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直隶州知州直隶州知州,品秩正五品。直隶州就是不归府管辖,而是直属于省管辖的州。知州知州,品秩从五品,又叫散州知州。和直隶州的区别是散州是隶属于府管辖的。通判通判,品秩正六品。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此官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辅。通判多半设立在边陲的地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知县知县,品秩正七品。知县主要掌管一县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可通过科举等选官途径选用,清代知县理论上的任期为三年。在清代,共有1314个县,根据县的地理位置、耕地面积、赋税人口等用冲、繁、疲、难四字来形容县的重要程度。“冲”为地方冲要、交通枢纽,“繁”为事务繁重,“疲”为民情疲顽,“难”为民风强悍难治。四个字都具备的为“最要缺”,具备三个字的为“要缺”,具备两个字的为“中缺”,只占一字的为“简缺”。对知县来说,以简调繁虽然品秩不变实为重用提升,因此清朝规定初任县官必须先从简缺知县做起。县丞县丞,品秩正八品。县丞是知县的副手,因此人们通常称他们为“二尹”。县丞可以与知县共同办公,也可以分管专业事务,如赋税、河道管理、治安、户籍和巡捕等。县主簿县主簿,品秩正九品。在一个县中,如果同时设有县丞和主簿,那么主簿就是第三把手,通常被称为“三尹”。用现代的说法,知县相当于县委书记兼县长,县丞是常务副县长,而主簿则是一般的副县长。主簿通常负责某一个方面的行政事务。顺便提一句,县丞和县主簿并不是标配,一个县可能只有县丞没有县主簿,也有可能没有县丞却有县主簿。还可能两者都没有。甚至可能一个县同时有多名县丞和多名县主簿(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兼管河务才会出现)。这两个官职的人员并无定制,完全看实际情况而定。巡检巡检,品秩从九品。巡检的主要职责是驻守治安不好的地区,以缉捕犯罪分子为主。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少尹”,这与现代乡镇派出所的职责相似。一下子写了这么多,就先写到这吧!如果喜欢本文,请记得点下关注和收藏,谢谢大家了!老A出品,必属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