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docx

    • 资源ID:1156909       资源大小:56.7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docx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曹操的形象复杂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谪、奸诈等形象多见于此。这说明()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2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4 .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一个洞,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开辟出大量湖田商品经济得到发展麦稻兼作A.®®B.C.D.6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起到促进作用B.江南人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C.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B.氐族C.羯族D.羌族8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政权分别是()C.吴、北魏D.吴、隋9 .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北魏孝文帝认为有必要改说汉语的原因是()方便与汉族通婚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语要迁都必须说汉语不说汉语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A.®®B.C.D.10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生活在北魏的鲜卑贵族女孩可能经历()学汉语穿戴汉族服饰改汉姓禁止与汉人贵族联姻A.®®B.C.D.11 .“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周平王迁都洛邑B.商鞅变法C.张骞通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12 .下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相似点归纳的专题,它们的相似点是()东周曹魏东汉北魏A.都城B.疆域C.开国者身份D.治国思想13 .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地烙刻着“家天下”的印记,因此,一些史学家常把皇姓跟朝代名称合二为一,比如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应该是()A.战国时期的魏国B.三国时期的魏国C.北魏D.元朝14 .北魏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北魏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5 .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担忧,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i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神农本草经D.九章算术16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王羲之17 .历史活动中,老师列出“观水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8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云冈石窟D.赵州石拱桥19 .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句广告词:“一日龙门游,一部魏唐史洛阳欢迎你!”去“龙门”主要参观的是()A.壁画艺术B.兵马俑C.石窟艺术D.青铜文化20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二、非选择题(21题10分,22题17分,23题13分,共40分)2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我国的大分裂、大战乱时期,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时期。阅读下列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薨,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摘编自魏书(1)结合材料一,分析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2分)官渡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哪场战役是以少胜多的?(2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2分)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1分)(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因素。(3分)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再次陷入动荡与分裂的局面中。这一时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历史特征,按要求回答问题。(1)政权分立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请分别写出三国鼎立时期各政权的建立者及都城。(6分)(2)民族交融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下面是小明同学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所列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补充完整。(9分)-51m画1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2 .】.迁都洛阳2.L促进了封建化进程2. 3. 4. 3.4.5.5.(3)江南经济的开发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又一重要特征。假如让你来探究这一历史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你将收集哪些类型的材料?(2分)2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在冲突中交融,在互补中共进,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饮冰室合集(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2分)材料二“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摘编自魏书(2)材料二中的话是谁说的?(1分)材料反映的是他的哪项汉化措施?(1分)他的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图一穿汉人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图二食用烧烤食品(3)请说出两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2分)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1分)材料四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摘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4)2000多年前对开辟“陆上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1分)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采取了哪一措施?(1分)该措施有何意义?(2分)答案一、LD2.D3.A4.D5.D6.C7.D8.C9. D点拨:要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由此可判断北魏孝文帝认为有必要改说汉语的原因是。10. B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北魏孝文帝改革,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排除,答案选B。11. D12.A13. C点拨:根据题干“元魏”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规定改鲜卑姓为汉姓,将拓跋改为元,由此可见,“元魏”应该是北魏,故选C项。14. D15.A16.A17. B点拨:“观水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些事件都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8. C19. C点拨:河南洛阳龙门有龙门石窟。符合题意的是C。20. B二、21.(1)原因: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战役:观水之战。(2)北民南迁;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3)迁都洛阳。(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大交融。22. (1)政权建立者都城魏曹丕洛阳蜀刘备成都吴孙权建业(2)目的:2.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北方地区的控制措施:2.穿汉服3.说汉语4.改汉姓5.与汉人通婚作用:2.促进了民族交融3.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加强了民族间思想感情的交流5.减少了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3)文字材料,如宋书;图片材料,如相关历史文物的图片。23. (1)华夏民族。(2)北魏孝文帝。说汉语。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任答两个即可)。民族交融。(4)张骞。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内的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