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程标准.docx
法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教学时数:112适用专业:法律专业(专接本方向)课程负责人,参编人员:一、课程定位法理学是面向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法律专业(专接本方向)的基础课、理论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为其他部门法学的学习提供理念支持、理论支持和思维支持;通过逻辑能力、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打下较深厚的、接近于实践要求的功底,为将来的部门法学习和实训奠定理论基础、思维基础、素养基础,为习近平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服务。二、课程教学理念以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方针为引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为指针,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从思维和意识角度培育学生法理修养。法理学课是法律专业(专接本方向)专业基础课、核心课,课程设计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以培养法律思维和提升法律素养为目标。具体包括:(一)突出职业性、开放性教学活动不仅局限于教材,而且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随时补充新内容,并与行业专家一起论证课程方案。(二)突出职业素养的提升法理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概念、原理、规律等,在教学中,宜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培养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增加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提升质量。(四)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法理学是纯粹的基础课、理论课,概念、原理、规律等占全部内容的80%,共计112学时,分为两个学期讲授,第一学期和第五学期。第一学期有64学时,我们用50课时进行课堂讲授,14课时实践教学。第二学期有48学时,我们准备用30学时复习和讲授,剩余18学时进行练习和实践。和其他专业课不同的是,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思维,提升素养,而不仅仅是培训技能。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高职特点,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了精、新、特、用四个字。(一)以高职教育特点为依据,讲授要“精高职教育主要是技能的培训,我们的教学内容精挑细选,课堂讲授的内容一定要精练、精简。(二)以职业需求为依据,内容要“新法律职业技能及理论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求教学时把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务必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法律理论知识。(三)以课程特点为依据,重点要“特”,法理学是基础课、理论课,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基础。该课程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的教学重点必须放在与后续课程联系紧密的内容上,比如法律方法、正义理念等。(四)以课证融合为依据,目标是“用法理学是各种法律资格考试中的必考内容、重点内容,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包含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我们课程对专业课的学习、资格考试、从事法律工作是有用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引领下,全面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着力体现法律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中理论讲授以实践教学为依托的特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历史发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能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法律现象,能够活学活用,并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讲座等,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思维、职业素养。二、具体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基本概念、原理,了解宏观的法和微观的法,了解广义的法和狭义的法,了解静态的法和动态的法,了解法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了解历史上的法和现实中的法,了解中国法和外国法;使学生能够分析法的要素、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解读具体的法律关系、解释法律条文、用辩证推理分析具体案件。(二)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剖析与课堂实践,使学生感受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在个人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提升学生一一未来的法律从业者的见识与境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从法的角度分析相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用课上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素质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注重基础应用,从理论的传授过渡到方法的学习。在每一章甚至每一节都有相应的案例,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也注重理论的新颖性和通俗性,使本课程观念新、易学习。还注重趣味性,密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与课题内容紧密配合的课题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交流意识。让学生领悟敬业耐劳、恪守信用、讲究效率、尊重规则、团队协作等品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一、总体内容法理学课程内容分为26章,第一学期总计64学时。我们的课时安排为50课时用于课堂讲授,14课时用于课内实践,课堂讲授与课内实践一体化。把内容整合为6个模块:序号模块早V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活动课时1导论第一草、第一草第二章掌握法学和法理学的一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42法本体论第四章一一第十二章掌握法的概念、渊源、要素、法律体系、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和程序讲授、案例分析、播放视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S303法律史第十三章一一掌握法的历史发展、讲授、案例分析、播放视6论第十五章法系、法律演进及法律的全球化发展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旁听审判4法律运行论第十六章一一第十九章掌握法的创制、法的实施、法律方法,培养法律职业思维,提升法律职业素养讲授、窠例分析、播放视频165法律价值论第二十章一一第二十二章法的价值、法与人权讲授、案例分析、播放视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言、讲座46法社会论第二十三章一一第二十六章掌握法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法与政治、法与经济、法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辩论、讲座、复习等4二、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见上面表格。三、整体设计第一模块法学导论第一章法学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学的研究对象、实证研究方法2 .熟悉法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3 .了解法学的历史及法学教育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 .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 .法学的历史与相邻学科3 .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三)思考题1 .什么样的法律现象才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2 .法学教育是什么类型的教育?3 .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 .思考价值分析方法与语义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分对于法理学研究的意义。第二章法理学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理学的释义。2 .熟悉中国法理学。3 .了解法理学的意义及方法。(二)教学内容1 .法理学释义2 .中国法理学3 .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三)思考题1 .如何理解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2 .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法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3 .学习法理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2 .熟悉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意义。3 .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及基本规律。(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2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继承和发展3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4 .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新内涵。(三)思考题1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2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是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3 .思考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规律。4 .习近平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学有哪些新发展?第二模块法的本体第四章法的概念(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法、法律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法的概念及其实质。认识和理解法的本质。理解掌握法的特征、法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 .“法”概念的语义分析2 .法的本质3 .法的基本特征4 .法的作用(三)思考题1 .法有哪些基本特征?2 .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认识的积极意义?3 .法的规范作用是什么?第五章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法的渊源释义、范围、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2 .掌握当代中国法的渊源。3 .掌握法的形式概念、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4 .了解法的分类。5 .掌握法律效力的概念、分类;法对人、对事、空间、时间效力。熟悉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以及法律溯及力问题。了解法的效力与法的实效、法律效果的区别。(二)教学内容1 .法的渊源2 .法的分类3 .法的效力(三)思考题1 .运用语义分析方法对“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进行概念上的界分。2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是什么?3 .法的效力范围是什么?第六章法的要素(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认识法的要素的定义,己有的法的要素的学说,与法的本体论的其他部分的区别。掌握我国关于法的要素的理论。(二)教学内容2 .法的要素释义3 .法律概念4 .法律规则5 .法律原则(三)思考题1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是什么?2 .法律原则有哪些功能?第七章法律体系(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律体系释义,掌握法律体系的概念、特征,法律部门的概念、划分以及与法律体系的关系。2. 了解法律部门的划分。3. 了解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法系的区别。(二)教学内容1 .法律体系释义2 .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3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三)思考题1 .法律体系的特点与划分标准是什么?2 .如何保障法律体系的统一性?3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主要法律部门有哪些?第八章权利和义务(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权利和义务定义、权利义务在法律中的地位。2 .掌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 .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分类。(二)教学内容1 .权利和义务概念2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3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三)思考题1 .为什么说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2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3 .为什么说现代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第九章法律行为(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律行为的定义、特征。2 .了解法律行为的结构、基本分类。(二)教学内容1 .法律行为的概念2 .法律行为的结构3 .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三)思考题1 .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各包括哪些内容?第十章法律关系(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律关系释义和分类。2 .掌握法律关系主体、客体的概念和种类。3 .了解我国民法、刑法中有关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和客体的相关规定。(二)教学内容1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2 .法律关系的主体3 .法律关系的客体4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三)思考题1 .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哪些?3 .如何理解法律关系的内容?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律责任的概念、本质。2 .掌握法律责任的构成、分类及认定和归结。3 .了解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二)教学内容1 .法律责任释义2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3 .法律责任的承担(三)思考题1 .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是什么?2 .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有什么不同之处?3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有哪些?4 .思考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等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十二章法律程序(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和作用。2 .了解正当程序的起源和发展。3 .掌握正当程序的途径和意义。(二)教学内容1 .法律程序概述2 .正当程序(三)思考题1 .如何理解程序在法治中的重要作用?2 .正当程序的特征与意义是什么?3 .思考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关系。第三模块法的起源和发展第十三章法的历史(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社会组织形式。2 .掌握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3 .了解奴隶制、封建制的法和资本主义法4 .掌握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5 .掌握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二)教学内容1 .法的起源2 .法的历史类型(三)思考题1 .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什么?2 .思考法与原始社会习惯之间的关系。3 .分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第十四章法律演进(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法律演进的基本规律。2 .掌握法律继承、法律移植、法律改革关系。(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演进概论2 .法律继承3 .法律移植4 .法制改革(三)思考题1 .法律演进有哪些特点?2 .法律演进的基本规律是什么?3 .思考在法律多元的语境中,法律移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十五章全球化与法律发展(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法律演进与发展的基本规律。2 .掌握法律继承、法律移植、法律改革关系。(二)教学内容1 .全球化概论2 .全球化下的法律发展趋势(三)思考题1.全球化时代中国法律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第四模块法的运行第十六章法的制定(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的制定的概念和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 .掌握立法体系、程序和技术。(二)教学内容1 .立法的概念2 .立法体制3 .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4 .立法的原则(三)思考题1 .立法有哪些特征?2 .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的特色是什么?3 .如何概括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第十七章法的实施(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法的遵守和执行的概念、程序、主体和条件,树立守法观念。2. 了解、掌握我国执法主体;执法的概念;我国执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3. 法的适用的概念、特点和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我国司法主体及司法体系。(二)教学内容1 .守法2 .执法3 .司法(三)思考题1 .如何理解公民守法的道德基础与法律基础?2 .执法应坚持哪些原则?3 .司法应坚持哪些原则?4 .如何准确理解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5 .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政府形成的基本标志?第十八章法律职业(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法律职业。2 .了解法律职业的技能、伦理。3 .熟悉法律职业制度。(二)教学内容1 .法律职业概述2 .法律职业的技能与伦理3 .法律职业制度(三)思考题1 .法律职业的特征是什么?2 .法律为什么必然走向职业化?第十九章法律方法(一)目的与要求掌握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的概念和原则。(二)教学内容1 .法律方法概说2 .法律推理3 .法律解释4 .法律论证(三)思考题1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 .承认法官的有限自由裁量权是否有损法律的确定性?3 .法律解释的必要性。第五模块法的价值第二十章法的价值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的基本价值的三层含义。2. 了解法律价值体系结构。3. 了解与掌握法的基本价值。4. 掌握法律价值判断的标准。5.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法的价值释义2 .法的价值体系3 .法的价值的冲突和整合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引领作用。(三)思考题1 .目的价值的属性是什么?2 .在立法、行政和司法程序中对法的价值进行整合,应当遵循哪些原则?3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有哪些引领作用?第二十一章法的基本价值(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秩序的含义。2 .掌握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二)教学内容1 .法与秩序2 .法与自由3 .法与效率4 .法与正义(三)思考题1 .秩序的规定性是什么?2 .如何理解秩序与自由的关系?3 .法在哪些方面对秩序起着维护作用?4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及意义。5 .法律在哪些方面能促进效率?6 .如何理解平等与效率的关系?7 .正义对法律精神的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变迁能够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第二十二章法与人权(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人权的含义和价值。2 .熟悉中国的人权纲领与人权事业。3 .掌握法对人权的保护作用。(二)教学内容1 .人权的概念2 .法对人权的保护作用(三)思考题1 .人权的含义是什么?2 .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思考人权的价值。第六模块法与社会第二十三章法与政治(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法与经济、法与政治的相互关系。2 .掌握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 .法与政治的基本关系2 .法与国家的基本关系3 .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4 .法与民主(三)思考题1 .法对政治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2 .国家为什么不能无法而治?3 .如何处理执政党的政策和国家现行法律的矛盾?4 .民主与法治是什么关系?5 .新时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第二十四章法与经济(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法与经济的相互关系2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原则(二)教学内容1 .法与生产方式2 .法与市场经济3 .法与经济体制改革4 .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思考题1 .生产关系对于法的决定作用在什么意义上能够成立?2 .法对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哪些作用?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法律制度有什么影响?第二十五章法与文化(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法与文化关系中的内容。2 .掌握法与道德、法与宗教之间的关系。3 .掌握什么是法律文化。(二)教学内容1 .法与文化的一般原理2 .法与道德3 .法与宗教4 .法律文化(三)思考题1 .试分析法律与道德有无必然联系?2 .宗教对法律的起源、发展以及法律的品格有哪些方面的影响?3 .法律文化的作用是什么?第二十六章法治与社会建设(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法治概念、法治与人治、法制的区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2 .了解依法治国的形成与发展。3 .熟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4 .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的法治实践。(二)教学内容1 .法治的概念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3 .法治与和谐社会4 .习近平新时代法治建设新内涵(三)思考题1 .简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2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特征?3 .简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有机统一。4.论述和谐社会引导和维护人与人和谐的法律机制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条件(一)传统教学条件。即通过面授(示范、模仿、练习等),利用黑板、粉笔等简单的辅助条件进行教学。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教学手段。这种传统的教学条件形象、直观、概括性强,学生理解起来较为便捷,尤其是作为理论性较强的法理学课程更需要这种传统教学手段的强化传输;(二)多媒体教学条件。制作word文档,PPT文件和教学光盘,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像和声音更形象、生动、逼真的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尽可能多地把相关教学内容和资料网络化;另方面,组织课件设计工作,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二、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在对法理学基本问题分析讲解的基础上,侧重法学理论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系统获取法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打下良好的法学理论功底;(二)课堂讨论。利用课堂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和思辩能力;(三)课外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籍,资料,培养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取得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经验;(四)教学结合科研。根据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完成比较复杂的作业或论文,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考核(一)考核方法:I、采用传统闭卷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是否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并有独立见解等,考核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3、通过分析案例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4、通过小组活动,考查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二)具体考核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对每名学生做到以下指标的过程性评价。出勤(考核指标:按时到课、旷课、迟到、早退)参与态度与期望(考核指标:积极热情、一般、消极漠视)(3)自信心(考核指标:比较自信、缺乏自信、过于固执)合作意识(考核指标:独立操作、倾向合作)知识技能的掌握(考核指标:一般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独立思考能力(考核指标:有独立见解、无独立见解)创新思维能力(考核指标:有创新能力、无创新能力)2、最终结果评价期末闭卷考试,100分制。基本题型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等。单选和多选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名词解释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水平,简答和论述考查学生对法理学基本理论原理的理解运用能力,案例分析题考查学生对某些社会典型法律现象的分析解决等综合能力。3、说明两种评价方式所占分值为:过程性评价占30%,最终结果性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更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它可以弥补最终结果评价一考定终身的不足。而最终结果性评价能够正确评价出学生对本项目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两种考核方式有效结合,能够使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四、教学资源(一)教材张文显主编法理学,2018年7月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二)参考资料I、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法治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主要理论文献。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2.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主编或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法理学配套辅导2006年9月法理学讨论教学教程2006年9月法理学导论2005年2月3、选读经典书目: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5)2、柏拉图:理想国(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4)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