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绿色金融支持苏州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docx
金融苏州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2023目录一、项目背景5(一)项目研究背景5(二)项目研究目标7(三)项目研究内容与路线图8(四)项目研究重点行业选择10二、金融支持苏州纺织业低碳转型12(一)苏州市纺织业发展现状12(二)苏州市纺织业低碳转型的水平18(三)“双碳”目标下苏州市低碳转型的目标及路径.24(四)苏州纺织业低碳转型的金融需求分析42(五)金融支持苏州市纺织业低碳转型的现状52(六)金融支持苏州纺织业低碳转型的建议61三、金融支持苏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低碳转型78(一)苏州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78(二)苏州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低碳转型的水平81(三)苏州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低碳转型的目标89(四)苏州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低碳转型的金融分析100(五)金融支持苏州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低碳转型的现状109(六)金融支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建议118四、金融支持苏州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建议124(一)两个重点行业金融支持研究的启示124(二)苏州市金融支持行业绿色转型路线图125(三)苏州市金融支持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建议.128金融支持苏州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总体要求下,推动绿色产业加快壮大发展与高碳行业有序转型升级,成为重要抓手。基于对苏州市产业结构及重点产业碳排放情况的分析,以纺织业作为传统高碳行业的转型代表,以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新兴行业的代表,探讨以金融支持两类型行业转型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并提出具体建议,以期形成金融支持重点产业转型的良好实践。一、项目背景(一)项目研究背景“双碳”目标下,苏州市碳排放高度集中、新兴产业占比大的特点决定苏州需要在发展中“抓两头”,既要推动高碳行业稳妥转型、又要力求新兴产业保持领先。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22披露的工业经济与能源消费数据,2021苏州市六大主要耗能行业I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比重高达81.76%,呈现出碳排放高度集中的特点。年鉴同时指出,2021苏州市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4.0%,表明苏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苏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无论是高耗能产业还是战略新兴产业,其中都存在高碳排放总量的产业,但部分高碳排放总量的战略新兴产业由于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且营业收入贡献突出,其碳强度相对较低。针对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均突出的行业而言,其转型既要坚持绿色发展,又要兼1苏州市六大主要耗能行业是指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顾民生、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防范转型次生风险;针对高碳排放总量、低碳排放强度的战略新兴产业而言,既要持续加大发展力度、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又要坚持绿色引领,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机遇。不同产业类型呈现差别较大的产业特点与发展需求,也对金融等工具介入提出不同要求。苏州市绿色金融发展态势良好,在政策体系、市场实践与配套措施方面已有领先成效。政策体系方面,目前苏州市已经初步形成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2021年9月苏州市发布关于苏州市绿色低碳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意见,作为推动苏州绿色低碳金融发展的专项纲领,明确了“增加融资总量、丰富融资渠道、融合社会合力、提升服务质效、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市场实践方面,苏州市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市场主体趋于活跃,体现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创新不断深化以及绿色金融激励补贴积极落地等多个维度。市场规模来看,根据苏州市政府披露,截至2023年3月末,苏州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6647亿元,利率水平和风险水平均相对较低;截至2022年末,江苏省绿色债券合计发行161支,规模共计1191.72亿元。产品创新来看,“苏碳融”再贷款支持、碳金融全国首单民营上市公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全省首笔超千万元排污抵押权组合贷款、全省首单“碳中和”债券、全省首单绿色永续票据、示范区首笔“长三角生态绿色贷”等纷纷落地苏州。激励补贴来看,2021年苏州市共新增发放绿色债券贴息、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奖励、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补贴等奖补资金1039.29万元。配套措施方面,配套工程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包括成立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搭建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壁垒,设立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以加强数据搜集、夯实基础工程,以及成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苏州市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以引领能力培育、开展前瞻性研究。“双碳”目标下,苏州市金融支持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具备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目前苏州市绿色金融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属性较为显性的领域,较少涉及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两极也即传统高碳产业与大部分战略新兴产业。面向高碳行业的金融支持,除要体现绿色转型的主旨方向外,结合国际经验,还有必要充分考虑转型目标设计的科学性、转型路径的可行性以及转型效果的可评价;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则更要强调绿色金融对绿色科技等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支持工具的同时,也要更充分的发挥绿色基金、绿色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体系的积极作用。而当前苏州市绿色金融体系中,无论是转型金融体系亦或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的融合等,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二)项目研究目标本研究以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为核心,以提出符合苏州市发展现状与趋势的金融支持低碳转型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突破,以提炼苏州做法并向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为愿景,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完成金融支持苏州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研究报告。一方面从产业视角出发,首先选取重点行业,梳理苏州市重点行业低碳发展总体现状,并通过识别“双碳”目标下行业整体减排要求与目标,明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减排路径与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从金融视角出发,梳理苏州市金融支持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的主要举措与面临挑战。在此基础上,充分融合产业需求与金融发展分析结论,形成金融支持苏州市重点行业的专题分析与具体建议。二是从苏州市全域推动的角度,形成苏州市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推动金融支持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的建议。三是提炼苏州市典型做法及调研研究所形成的结论,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提出金融支持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的实施建议。(三)项目研究内容与路线图金融支持苏州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研究报告首先选取重点产业,并围绕两大重点行业开展具有同类产业代表意义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苏州普适意义的金融支持苏州市低碳转型发展的整体建议。1.重点行业选择以具备“双碳”目标下低碳转型与发展的代表性与示范性为核心原则,通过对苏州市工业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测算,选取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双高的一个传统行业以及高碳排放总量、低碳排放强度的一个新兴行业为研究重点行业。2.金融支持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与发展分析(1)明确行业发展现状与碳排放水平。立足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大视角,围绕以行业综合发展能力为基础,、企业发展水平与产业链以行业绿色发展能力为重要着力点整体表现三个维度,充分研究苏州市重点行业的综合发展现状。同时,聚焦碳排放表现,依托苏州市统计数据与课题组测算模型,分析苏州市重点行业低碳转型水平的历史变化与当前状况,识别重点排放环节°(2)厘清行业减排目标与路径。结合政策解读与行业规律的分析,梳理“双碳”目标下重点行业的减排目标要求,融合产业发展现状与碳排放水平研究的分析结论,形成行业转型的路线图以及具体路径。(3)明确行业低碳转型的金融需求。结合行业的阶段性减排目标与路径,提出行业低碳转型的金融需求,包括行业转型的金融总量需求、关键路径的融资需求以及金融需求的典型特点,为提出金融支持建议夯实需求基础。(4)梳理金融支持现状与面临挑战。整理并研究金融支持苏州市重点行业低碳转型的主要举措与面临挑战,为提出金融支持建议提供现实对照。(5)形成金融支持苏州市重点行业低碳转型的建议。融合产业端与金融端的分析结论,提出金融支持方向、具体策略与重要方式。3.金融支持苏州市低碳发展建议基于两个重点行业的分析及其中金融支持的要点、路径建议,提出金融支持苏州市低碳发展的整体建议,包括金融支持行业与园区耦合发展、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创新生态资本圈。图1项目研究路线图(四)项目研究重点行业选择1.行业选择标准为丰富研究成果、提升研究普适性与可推广性,本研究在选择重点行业时以行业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表现的示范意义为核心依据,并叠加考量行业在苏州市的产业地位与经济社会支撑作用。具体而言,立足碳排放表现视角来看,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22中披露的公开数据对苏州市2021年工业部门二级行业的范围1与范围2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进行测算,其中表1是测算得的范围1与范围2碳排放总量位列工业部门前8名的二级行业,应是“双碳”目标下苏州市低碳转型与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与此同时,立足地区发展支撑作用视角来看,苏州市营业收入领先的关键工业细分领域在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上出现了两种走势,其一是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均高,此类多为典型的高碳排、高产值的传统工业行业;另一是碳排放总量较高、但碳排放强度较低,此类行业由于产值高、生产总量大,能源消耗大因而碳排放总量较高,但由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生产工艺较领先,碳排放强度较低,多为新兴产业。综合来看,本研究拟选择碳排放突出、营业收入领先的一个高碳行业和一个新兴行业的代表行业开展转型金融研究。表12021年苏州市工业部门范围1与范围2碳排放总量排名前八的二级行业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工业部门比重碳排放总量工业部门排名碳排放强度工业部门排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5.73%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7.87%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72%37纺织业4.99%4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64%524造纸和纸制品业4.51%63化学纤维制造业3.60%7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99%813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局,中财大绿金院测算2.重点行业选择对高碳排放总量、高碳排放强度的传统行业,本研究将围绕纺织业(营业收入排名:10/35,范围1与范围2碳排放总量排名:4/35,范围1与范围2碳排放强度排名:5/35)开展研究。一方面纺织业具有明显的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双高属性,是典型的高碳传统行业。另一方面,江苏省是纺织大省,2021年出口纺织服装334L7亿元,增长3.5%,2022年3月江苏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占总出口的5.18%,而截至2021年末的数据显示,欧盟自2019年上半年来又持续作为江苏第一大贸易伙伴,考虑到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加码,纺织业的研究具备一定的代表性。针对高碳排放总量、低碳排放强度的战略新兴产业,本研究拟锚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排名:1/35,范围1与范围2碳排放总量排名:5/35,范围1与范围2碳排放强度排名:24/35)开展研究。一方面,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苏州市战略新兴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排名工业部门第1,发展态势强劲。另一方面,该行业碳排放表现呈现出碳排放总量大、碳排放强度低的特点,这是由于超大规模生产活动不可避免的用能需求将带来高额的碳排放,而同时领先的生产工艺又大幅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二、金融支持苏州纺织业低碳转型(一)苏州市纺织业发展现状纺织业是苏州市传统支柱产业,综合发展能力领跑全国。近年来苏州市规模以上纺织业营业收入虽波动明显,但一直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规上企业营业收入有所下降,2021年纺织业营业收入回升明显,达到1381.05亿元,占苏州市工业部门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3.10%o同时近来“技术创新”“智改数转”等成为苏州市纺织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以智能设备、高端设备为主的先进设备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的先进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同步推动设备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及打通生产环节数据流,为苏州市纺织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一纺织业营业收入(万元)纺织业营业收入占工业部门营业收入比重图2苏州市规模以上纺织业营业收入变化情况(2015-2021年)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局苏州纺织产业链条完整,集聚效应显著。一方面,苏州形成了包括吴江丝绸板块、张家港毛纺毛衫板块在内的多个专业化特色明显的纺织产业集群中心。苏州市纺织产业链涵盖从纤维、纺纱、织造、印染到下游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其中,按原材料类型划分,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企业数量领先,占比达44.84%;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企业数量同样可观,占比22.87%o按产业链环节划分,印染和精加工企业占56.95%,远超过其他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数量。另一方面,苏州纺织业培育高端纺织集群的成效显著。根据苏州市工信局发布信息,苏州市纺织业总量规模全国第一、产业链布局完备程度全国第一、技术创新水平全国领先,已成长为初具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筑起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竞争的新优势2。专题1苏州市纺织企业分布情况统计分析2资料来源:苏州日报.“苏州织造”崛起创新集群EBOL.2022.11.通常来看,国家统计局、各级行业协会统计数据以规模以上企业为统计口径,因此难以掌握细分行业准确的企业数量和分布全貌,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的纺织业。因此,课题组从排污许可证视角出发,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公开数据,分析呈现苏州市纺织业企业的分布情况。一、统计方法说明根据HJ861-201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纺织印染工业,生产环节涉及洗毛、麻脱胶、缀丝、织造(喷水和喷气织机)、印染、洗水、公用工程设施(蒸汽供应、污水处理)的企业强制办理排污许可证。根据HJ1102-202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化学纤维制造业,生产环节涉及浆粕和纤维织造等用水单元的化纤企业强制办理排污许可证。除上述企业外,其他企业可以自愿选择办理排污许可证。由此,根据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公开数据,采集“许可信息公开”一栏中苏州市纺织业(含8大类、26小类)排污企业数量,其中行业原始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一致。二、统计结果截止2023年2月末,根据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披露信息,苏州市纺织业排污许可单位共223个。1.按原材料类型划分专题表1苏州市排污许可单位数量(按原材料类型划分)行业名称苏州市排污许可单位数量(个)占比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5122.87%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2913.00%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62.69%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229.87%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10044.84%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20.90%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20.90%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114.93%苏州市排污许可单位数量(按原材料类型划分)(个)棉纺织及日染精DflI 丝领织及印染精加工毛防织及染整精加工化纤织造及映精DUX 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 ¥做或钩针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家滕5织制成品制造产业海方织制成品制造专题图1苏州市排污许可单位数量分布图(按原材料类型划分)2.按产业链环节划分专题表2苏州市排污许可单位数量(按产业链环节划分)产业链环节苏州市排污许可单位数量(个)占比纺纱、纤维和前加工5926.46%织造2410.76%印染和精加工12756.95%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织造135.83%芮州市非帝可单位数量(按产业链环节划分)(个)纺纱、纤维丽JnZ织造印染和精加工a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织造专题图2苏州市排污许可单位数量分布图(按产业链环节划分)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构成了支持苏州市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主体。在龙头企业方面,苏州市集聚了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集团”)、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虹控股”)、江苏聚杰微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杰微纤”)等纺织业龙头企业,据统计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内龙头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整体发展表现强劲;从其财务表现来看,截至2022年末,盛虹控股、聚杰微纤营业收入增长率均高于20%的市场良性发展水平,2023年一季度,盛虹控股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14.44%,企业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在专精特新方面,2022年9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公布了第三批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其中苏州市共有14家企业上榜,约占总上榜企业14%,领跑全国地级市,展现了苏州市纺织企业的创新性专业化能力。总体来看,苏州市纺织业的结构正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考虑到苏州市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力点集中在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以及苏州市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稳居全国前列的特征,资源使用密集、附加价值有限的纺织业,尤其是传统纺织业在获取生产要素上渐现乏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升高、资本获取能力下降,在纺织业外迁的趋势下(详见专题2),纺织业发展结构也将顺势调整,传统生产制造环节或将压缩,整体向高附加值环节推进。1600 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一 制造业(左轴)纺织业(右轴)图3苏州市近十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局专题2纺织业外迁趋势分析我国纺织业近年来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较为明显,于国内转移、向国际外迁均在持续。国内来看,纺织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2010年就发布了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适度控制棉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的扩张,重点在时尚品牌、研发设计、市场控制力等方面有所突破;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与东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承接来自中心城市、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国际来看,东南亚等国纺织产业发展迅速,承接了部分我国纺织行业产能。人力与土地成本优势明显,吸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逐渐转移。以东南亚国家为例,除土地与劳动力成本较低之外,近年来东南亚国家贸易环境相对较优,如2015年12月,越南与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纺织业外迁趋势同样带动苏州市纺织业开展了国内、国外转移,但核心的设计与技术研发仍多保留。例如,2020年恒力集团落户贵州省贵安新区,打造规划面积8000亩、总投资220亿元的恒力产业园,聚焦纺织制造,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60亿元、税收37亿元,解决15000人就业。2022年,恒力环企中心总部落户苏州,重点打造超大型企业总部和经济、研发、销售、结算区域总部中心。可见,未来苏州纺织产业或将形成由苏州辐射全球的格局。一方面,技术密集型的核心环节,受到技术、人才、区位优势的吸引,仍将保留在苏州。另一方面,在成本驱动下,将有更多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生产制造环节在国内外实施外迁计划,形成覆盖关键客户群的多生产基地格局。(二)苏州市纺织业低碳转型的水平1 .纺织业全产业链低碳转型水平考虑到苏州市纺织全产业链布局完整、聚集显著的特点与产业链整体提升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充分展示苏州纺织业全产业链的低碳转型特点,从而更好地分析纺织业各环节碳排放表现、把握产业链低碳转型的关键点,因此课题组针对纺织业全产业链的主要环节碳排放进行测算,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具体而言,依据苏州统计年鉴披露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能源消费量,采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消耗碳排放估算方法,并应用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20)和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中所列的相关参考系数,初步测算了苏州市2016-2021年苏州市纺织产业(本课题中所指纺织产业,主要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结果如图4所示。CMRmg券附樽IttiW幽蜘.(万) .mBtw*.化学FFa立出Eg图4苏州市纺织产业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变化趋势(2016-2021年)数据来源:盛泽气候行动白皮书一是立足纺织产业全链视角,近年来纺织全产业碳排总量波动下降。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碳排放是纺织产业链中碳排放的关键环节,2016-2021年间,纺织产业三大行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下降态势,2021年纺织产业碳排放总量比2016年下降3.77%o二是分解到各行业来看,三大行业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变化趋势各异。纺织服装、服饰业碳排放表现较好,总量与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化学纤维制造业碳排放总量波动变化,2016-2021年间先下降后上升,2021年与2016年几乎趋平;碳排放强度先持续下降,2020年出现较大增长,这主要是由于2020年行业营业收入受到疫情冲击明显、而生产能源消耗总量未明显收缩所导致的,2021年碳排放强度又有回落并与2016年基本持平。纺织业碳排放总量与强度亦呈波动下降趋势。总体来看行业生产与经营属性决定了碳排放强度与总量特点。行业生产属性决定了碳排放强度特点,纺织业作为产业链中的重点耗能和排放节点,碳排放强度最高;化学纤维制造业用能用水需求同样大量,碳排放强度位居第2;纺织服装业作为下游产业,附加值相对较高,碳排放强度明显较低。为此落实好纺织业的碳减排工作,对于提高纺织产业的绿色化水平的作用将尤为明显。2 .纺织业低碳转型水平(1)碳排放总量保持下降,碳排放效率改善趋势向好从总体表现来看,根据前述测算结果,“十三五”期间苏州纺织业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呈下降趋势、但高碳属性依然明显。一是在碳排放总量方面基本保持下降趋势。2016年至2021年,纺织业规上企业碳排放总量下降了57.92万吨;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响,行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总量明显降低,2021年经济初步复苏后纺织业回暖明显,若不考虑2020、2021年的表现,2016年至2019年间苏州市纺织业规上企业碳排放总量也在以年均1.62%的速度平稳下降。二是在碳排放效率方面呈波动改善。2021年,纺织业规上企业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相较2016年下降了11.09%,碳排放效率改善趋势向好。但不论是碳排放总量还是碳排放强度,纺织业均在纺织产业中位居第一,相对而言高碳属性依然明显。(2)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均较为显著从碳排放来源来看,苏州市纺织业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并重。立足能源消费与生产排放视角,纺织业碳排放聚集在用能消耗排放和热介质消耗排放,其中用能消耗排放包括煤、电、焦炭以及气体燃料消耗产生的排放;热介质排放包括导热油、各种压力的蒸汽和各种温度的热水消耗产生的排放。参考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盛泽纺织业规上企业能源消费以热力和煤炭为主、电力次之,整体来看使用煤炭、煤制品、天然气等造成的直接碳排放,与使用电力、热力造成的间接碳图5盛泽纺织业规上企业不同能源消费变化趋势(2015-2021)资料来源: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3)印染环节碳排放集中从产业链环节来看,苏州市纺织业碳排放集中在印染环节。若不考虑运输及使用阶段,全球纺织业“从摇篮到大门”的排放比例从大到小依次是染色和整理过程(36%)、纱线制备(28%)、纤维生产(15%)和织物制备(12%),组装只占7%的排放量3。结合前文对苏州市纺织产业链上企业数量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苏州市各类纺织印染和精加工企业占56.95%,远超过其他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数量。综合来看,企业数量多叠加排放密度高,使得苏州市纺织业碳排放集中在印染环节。明非放比例(%)1628123671纤维生产纱线生产织物生产染整加工产s三制配送零售图6纺织业产业链碳排放分布2(4)绿色低碳水平提升明显通过节能技改、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智转数改等方式,苏州市纺织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转型的趋势明显,绿色低碳水平提升明显。一是节能技改,苏州市人民政府早在于2009年发布的苏州市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计划中已经提出“加强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4.5%;水耗年均减低7%;污水排放达到省、市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整体目标,并提出“严格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太湖流域环保新标准的要求,限制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的落后纺织企业发展,加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及高耗能、高污染设备的工作力度,并严格限制新的重复建设项目投入”的具体做法。此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与落实,也直接促使苏州市纺织业碳排放表现出如前所述的向好趋势。二是技术创新,尤其是龙头企业。 Quantis. Measuring Fash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Global Apparel and Footwear Industries Study - FullReport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EBOL. 2022.httpsrefashion.Freco-designsitesdefaultfilesfichiersMeasuring%20Fashion% 20Environmental% 20lmpact%20of% 20the%20Global% 20Apparel% 20and% 20Footwear% 20lndustries%20Study.pdf.苏州市纺织业围绕“源头”与“应用”,持续开展了源头上先进纤维、功能纤维的开发,以及应用上产业用纺织品的推广,其中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19年6月,盛虹控股集团和东华大学牵头组建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十三家、江苏省第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成功围绕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前沿纤维新材料等方向建起以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国家级纺织品检测中心等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供给体系,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并进入成果转化阶段。三是产业集聚,特别是以工业园区的形式。苏州市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正在打造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首批8家印染企业正在入园,2023年将实现30家企业全部入园。该园区旨在将盛泽镇现有印染企业统筹集中布置于园内,提供集中供水、集中回用、集中供热、集中处置等集成化市政服务。完全建成后,预计相关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3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将有效加快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此外,智转数改正在成为支持纺织业绿色化发展的独特经验。案例1智能化车间赋能企业绿色发展根据星京泽调研反馈来看,智能化车间建设从人力成本、生产效率、能源再利用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原料输送到成品展出,星京泽已基本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人力的资金消耗及能源消耗均得到控制;在智能化车间的改造下,水质的过滤、灌水温度的控制均帮助企业减小管道维护成本并完善工艺产品,通过降低单位产量能耗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智能化车间允许将机器生产产生的大量热能精细化控制并再利用,用于恒温生产环境、冬季厂区供热的建造。亨通集团绿色发展也主要体现在打造绿色智能生产车间。生产上,原材料及工艺优化下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运营上,“智改数转”背景下,企业在生产物料、人员、供应流程上的碳排放均有所下降。(三)“双碳”目标下苏州市低碳转型的目标及路径1 .转型目标2021年6月发布的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明确了纺织行业的绿色发展目标,即“十四五”末达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3.5%和18%。同年9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了纺织行业“十四五”绿色发展指导意见,从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四个方面细化主要目标,形成纺织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引导。_税一更一方a,主广。陆为 达,M汪世丸也尔季,俭工!D WZOZGiMtCLIS5%, 0堵*号京鼻0202。加M1O.即央行今水 利南京*富4,%以上.IimezttB 再物KHlLM退一 H殳环&MBX利用效率显著提高jK资源利用水平明显赢、清洁生产水平持愫提高隹期迭体裁更笔副工占降K10)比4"*丸老邑洛金产IfJf 4.主残 /易<R少.ttffMXT全石重寿电尊色殳力力信一r.色91区r色镑面然意金*.出IB9f3.a*tt.e便斜拿与认值革谕妹人声BOa*计中,t三VMfBFjaaflBa.Min他图7纺织行业转型发展目标江苏省在推动纺织业绿色转型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来看,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从纺织业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来看,江苏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绿色化”作为纺织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明确了以“节能降耗为导向,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从苏州市纺织业发展目标规划来看,“高端纺织”成为关键目标,即“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功能性纤维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引导企业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柔性化、个性化定制转变”。综合江苏省及苏州市关于纺织业的发展政策,说明苏州市纺织业的“绿色”方向,既要在存量中做文章:即控制碳排放总量,并在存量节能改造中使其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要以绿色赋能产业附加值的增长,即通过更加绿色的科技化的手段,推动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2 .转型路线图在长期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导向及短期地方政策中明确目标的综合影响下,为更好地构建金融支持苏州市纺织业低碳转型的路线图,课题组以2022年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经济发展和改革局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中盛泽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化趋势为基础对苏州市纺织业的低碳转型进行模拟,以更好梳理其转型的阶段性路径特征。苏州市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化情景基准情景既有行动情景强化行动情景电网脱碳恬景-2度情景图8苏州市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化情景预测专题3苏州市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化情景预测方法一、情景解读本研究参考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中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目标下的五个发展情景假设,并将预测范围扩大至苏州市纺织产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在相同的五个情景下对其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轨迹进行模拟。一是基准情景,该情景基于现有能耗和排放情况,对不采取任何节能减碳措施下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预测。二是电网脱碳情景,该情景指电网层面开展降碳行动导致购入电力排放因子持续下降,用电企业不采取其他节能减排的措施三是即有行动情景,指在电网脱碳情景的基础上,企业进一步优化管理和系统、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等降低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带来减排量只在纺织产业层面作分析,不在分行业间进行分配。四是强化行动情景,在既有行动情景采取各类节能降碳举措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能效提升,同时纺织产业所用热力的排放因子由于区域层面的脱碳举措而逐年下降,脱碳举措包括氢能替代化石燃料,使用碳捕获、利用及封存技术(简称CCUS)等。五是21情景,综合借鉴我国及苏州市“双碳”目标的政策要求和实现路径,在基准情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值能耗下降速率和幅度,加速纺织行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实现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C以内作出贡献。二、模型构建苏州市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化预测根据2022年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经济发展和改革局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中盛泽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图等比放大构建。其中2021年数据沿用上文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对于苏州市纺织产业的预测。以盛泽镇温室气体排放量拟合苏州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合理性及科学性。吴江区盛泽镇是“中国纺织名镇“,产业集群显著,2020年吴江区化学纤维产品产量占全市比例高达67.05%;纱、布、印染布、蚕丝及交织机织物(含蚕丝=50%)产品产量占全市比例分别达21.78%、47.20%、17.32%和100%;服装产量占全市比例为9.87%o吴江区化学纤维制造业及纺织业转型路径对于苏州大市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纺织服装、服饰业转型路径代表性相对偏弱。根据中央财经大学基于苏州市纺织产业2016-2021年碳排放总量观察,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三行业五年平均碳排放总量比例约为18:25:1,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业的排放量分别占产业总量比重的40.22%、57.49%,纺织服装、服饰业对于纺织产业转型路径趋势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故采用盛泽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化趋势等比拟合苏州市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化的置信度较高,未来苏州市及盛泽镇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承担贡献度及减排进度的不同或将成为影响模型准确性的潜在因素。三、模型解读基准情景下,苏州市纺织产业规上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先快速增长后快速下降的特点,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于2045年达到峰值;电网脱碳情景下,纺织产业规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基准情景相比大幅下降,排放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平缓,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于2040年达到峰值;既有情景下,纺织产业规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趋势总体与电网脱碳情景类似,每年的碳减排增幅目标较电网脱碳情景扩大,但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值仍出现在2040年附近。以上三种情景设置较难满足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实际需求。强化行动情景下,苏州市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于2030年附近达到峰值,在2030年-2035年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与生产能力的平稳过渡,并在2035年后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稳定减少。2。C情景下,苏州市纺织产业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与强化情景相似,达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附近,但逐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受到更为严格的管控,同时,该情景在达峰后缺少平滑巩固的平台阶段,总体减排路径更为激进。以上两种情景设置均可满足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实际需求。但结合纺织产业在苏州市地方产业发展中的基本情况与转型能力,强化行动情景将更切合实际得为苏州市纺织产业提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的计划与指引。鉴于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最终优先考虑强化行动情形,为此苏州市整体的纺织业转型也以此情形为基础。总体来看苏州市纺织业低碳转型可分为科学达峰、平滑巩固、稳妥下降三个阶段。(1)科学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