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山小环线(下山段)K3+720-K4+220滑坡段排危整治工程设计说明.docx
X山小环线(下山段)K3+720-K4+220滑坡段排危整治工程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及设计内容2022年5月,本项目“农旅融合项目一云篆山小环线(下山段)升级改造工程”在边坡开挖后,遇持续大强度暴雨影响,以及区域内老滑坡的影响,导致既有老路出现局部范围沉降、垮塌。为了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更进一步遵循“动态设计”配合项目道路沿线边坡的建设,解决该段,根据参建各方现场踏勘意见,对该段涉及相关内容(仅对老路路基范围中的路堑墙及边沟)进行排危整治设计,滑坡的整体性处治由业主委托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ISf限公司负责。本次设计及施工均考虑在滑坡整体治理完毕后对局部路基进行排危,施工单位应结合其他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进行。本册为第二册。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及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5)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2018);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7)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J50/T-029-2019):8)云篆山小环线(下山段)K3+720-K3+960滑坡段详细勘查报告(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5月);云篆山小环线(下山段)K3+960-K4+220滑坡段详细勘查报告(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8月)9)巴南区农旅融合项目一云篆山小环线(下山段)升级改造工程(K3+740-K3+800右侧老路变更设计)(BGl(三)I-BGI(三)4)(2022.10)3设计评审及意见(1)2023年8月8日,重庆巴洲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司会议室组织专家(名单附后召开了云篆山小环线(下山段)K3+720-K4+220滑坡段排危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会。与会人员听取了设计单位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窕院有限公司的情况汇报,查阅了设计文件,经讨论形成以下评审意见:一、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较齐全、图表资料较完整,设计深度基本满足现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同意通过评审。二、设计文件依据前期评审通过的勘查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方案采用“抗滑桩+格构护坡+微型桩+截排水”合理,各项设计措施基本可行。三、问题和建议1、进一步优化桩锚设计;回熨:已优化独锚设计,锚索锚固段长度由原来的9.51Im调整为8m,并优化部分桩长。2、完善截排水设计:回复:已完善截排水设计,把水排出滑坡体外,详见平面布置图。3、进一步核实采用费率、材料单价及定额,修改完善清单预算:回复:已核实采用费率、材料单价及定额,并修改完善清单预算。4、坚持“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加强施工期间监测。回更:已在设计报告中强调坚持“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并加强施工期间监测。4工程地质条件(1)气象勘查区属亚热带湿涧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7.51C18.5C,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6.5C,极端地高气温42.9(2006年8月16日),最低气温-3.IeC(1992年2月16日)。常年平均湿度81%,绝对湿度17.6冬巴。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204.40un,最大年降雨量达1878.3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日最大降雨量266.6nun(2007年7月17日),多年平均日用大降雨量100.7mm,年平均风速Llms,以北风为主。(2)水文勘查区西侧及前缘分布有堰塘,勘察期间处于蓄水状态,水深0.602.20m,除此之外塑可塑状,钻探揭露厚度约0.60-9.IOmo粉质粘土夹块石:杂色、株褐色,主要由少量粉质粘土夹砂泥岩块石组成,结构稍密状,稍湿,局部架空,硬质物块径25cm,最大径约450cm,含量约5065%,人工无序抛填形成,主要分布于滑坡区域,钻探揭露厚度约0.8020.60m。二、基岩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W)砂岩和泥岩。泥岩(JhMS)暗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局部砂质含量较重,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芯完整性差,风化裂隙发育,呈碎块状,手捏易碎,质极软:中等风化带岩芯完整性较好,局部较破碎,岩芯呈短柱状-柱状,敲击声闷,质软,为该场地主要岩层。(2)砂岩(Jsp-Ss)灰白色、暗灰色,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暗色矿物组成,细-中粒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完整性较差,芯呈碎块状,强度低,质软;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芯呈长柱状,敲击声脆,质较软,局部含泥质重。(5)地廉构造与地震勘查区地质构造部位位于金鳌寺向斜东翼(见图2.2.3构造纲要图),岩层产状为:256264°Z2-8(优势产状260。/5。),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无断层通过,岩层层面多呈闭合状,部分为微张型,无充填或充填砂、泥质岩屑、粘性土,层面结合差,屈硬性结构。岩体中见两组裂隙,LI:2030°7585°,裂隙局部张开度26r三,间距14m,延伸25m,无胶结,裂面较平直,属软弱结构面:L2:298°306°N7080°,裂隙局部张开度25丽,间距0.65.0111,泥质充填,裂面粗糙,延伸l5m,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工程区构造纲要图根据中国地笈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U-2010)(2016版),属抗震设计地震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为0.25s1,(6)水文地质条件勘查区西侧及前缘分布有堰塘,均位于滑坡区之外,对岩土体影响小,区内常年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汇水。勘查区地下水因含水介质的差异和赋水空间的不同,可分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区内无其他溪沟、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汇水。(3)地形地貌A区滑坡段位于巴南区官新路石建村附近129乡道北侧,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坡度变化大,坡角在20°40°之间,450.Om高程以下及457.0m高程以上为灌木林覆盖,450.0m-457.Om之间为施工区,漫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填土(QmD、残坡积层(Qel+dl)、滑坡积层(QdCl),厚度0.6020.60m,零星分散基岩裸露。区内最高点位于南侧乡道Y129处,海拔高程487.80m,最低点位于北侧乐琪萌宠乐园,高程405.6Onb相对高差82.20m。A区滑坡段位置地貌图B区滑坡段位于巴南区官新路石建村附近129乡道北侧,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坡度变化大,坡角在16°32°之间,坡面陡坎地段可达40°,高程470.()Om以上为施工区,以下为原始地貌,坡面植被茂盛,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填上(Q,ml)、残坡积层(Q,el+dD、滑坡积层(QIde1),厚度1.2014.80m,零星分散基岩裸露。区内最高点位于南侧乡道Y129处,海拔高程495.9Onb最低点位于北侧,高程405.99m,相对高差89程lm.B区滑坡段位置地貌图(4)地层岩性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残坡积层、滑坡积层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一、土层(1)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D粉质粘L:黄棕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表层含少量植物根系,土质较均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底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呈可塑状,前缘区域含水量较高,呈软塑状,主要是分布于滑坡区东侧及西侧的斜坡地段,钻探揭露厚度约1.00L20m。(2)第四系素填土(Q,ml)素填匕杂色,由粉粒、粘粒、砂泥岩碎块石及建筑垃圾等组成,部分地段表层为碎,结构稍密中密状,梢湿,含约3045%的硬质物,块径220cm,最大块径约50cm,人工抛填形成,主要分布于原道路、在建道路及居民居住,回填时间大于10年,钻探揭露厚度约2.705.20m。(3)第四系滑坡积层(QdeI)粉质粘土:棕褐色,黄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夹少量砂岩碎石,表层含少量植物根系,土质较均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底部含水量较高,呈软3、锚杆采用M30水泥砂浆,常压注浆时,泥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中风化取270KI>a(经验值).4、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粉质粘土取90MNm',素填土取12.OMWm',块石土取14.OMN/ml5工程设计方案5.1设计方案K3+800K3+830AB段:本段现状路基标高与设计回填标高约l-3m,代表性剖面3-3:该段范围位于滑坡区域,滑坡的整体超定性已由其他单位整治,我院负贲道路回填(“路基回填后对现有边坡存在加载,支挡结构设计单位应考虑该部分的不利影响,同时应考虑车辆荷载应起的不利影响,我司仅负责在边坡整体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既有挡墙结构的维护和完善部分截排水设施”)及边沟设计,其余工程均由其他单位负责。右侧路堑墙已沉降造成损失,无法利用,故本次对其进行拆除,内侧设置排水边沟避免因路基范围内的水浸入道路。路基新近填土乐实度应满足原施工图文件中的乐实度规范要求。图13-3典型剖面K3+915-K4+040CD段:代表性剖IlT1、12-12、13T3:该段路基现状标高与设计标高基本一致,路基外侧存已建挡墙,外侧挡墙已经其他单位设置桩进行包封处理加固设计:我院负责内侧路堑墙。内侧路堑墙轻微裂缝,路基现无明显沉降现象。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勘察资料,考虑外侧抗滑桩已经保证整体稔定性前提下,己建挡墙局部轻微裂缝,对其采用水。松散1: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上层、滑坡积粉质粘上夹块石土孔隙中,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汇水补给为主,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雨季大旱季小的特点,受季节影响显著,部分渗入地下,具埋藏浅,透水性弱、富水性弱等特点,最终向滑坡前缘排泄。基岩裂隙水:裂隙水的埋藏条件受基岩面形态、岩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等因素的控制,因此富水性不均一。场地内基岩岩性为主要泥岩与砂岩互层。该区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浅部的风化裂隙中,接受人气降雨、地表汇水及上部孔隙水补给,因风化带厚度一般较小,且泥岩具隔水性,其水量较小,由于区内地下水接受补给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斜坡而汇水,故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显著。结合区内地貌、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分析,区内富水性差、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7)岩土参数建议K3+740-K3+800段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岩性天然中世kNm3饱和重度kNm3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内摩擦角()粘聚力MPa抗拉强度MPa水平抗力系数MN/m3备注强风化泥岩26.40*26.80*/40*中风化泥岩26.9827.40*3.161.8327.890.1680.05653*K4+120-K4+170段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岩性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3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年强度标准值(MPa)内摩擦角C)粘聚力MPa抗拉强度MPa水平抗力系数MNm3备注强风化泥岩24.40*24.80*/40*中风化泥岩24.9625.204.322.5127.980.1640.13755*强风化砂岩24.42*24.70*/40*中风化砂岩24.9925.2344.6236.6235.5*2.60*0.35*630*I、“*”表示经验值。2、挡墙基地摩擦系数:粉质粘土取0.20,填土取0.25,块石土取0.35,强风化泥岩取0.40:中等风化泥岩取0.45。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级二级:级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或预估支护结构变形最大处应测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LOH(岩质)7.5H(土质)范困内应测应测选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墙面和整体倾斜应测应测选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选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构件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可不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可不测具体监控内容详见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9.1条6、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施工中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如发现现场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周边建筑物有沉降变形等破坏,应立即通知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调整有关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1)对地质条件较差、设计已考虑了加固方案的路堑边坡,应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计划,按设计规定的施工顺序自上而下进行开挖施工,开挖级边坡后与设计图上的典型地质横断面图进行核对,如地质条件与设计图资料比较吻合时,由现场监理确认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否者,应及时通知设计代表与业主代表到现场核对,尤其现场地质差于设计时,由业主与设计代表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决定是否进行优化设计。(2)基坑临时开挖前应及时做好防排水处理,对于基坑内侧上部土体,可适当根据情况清方减载,基坑严格按照“分段开挖”,分段长度开挖长度不得超过Iom。(3)对因施工单位施工不当或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边坡垮塌,由设计代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设计。(4)对设计中已进行处理的大型高边坡、旁山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山体开裂,一旦失稳会对人员生命及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均应进行施工监控。对设计中已进行处理的大型高边坡根据设计文件布置观测点和观测网,对于旁山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山体开裂,由设计代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观测点和观测网,一般由施工单位负贲监控测量,工程规模大、测量时间很长时,由业主对监控单位进行单独招标。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测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为变更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可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M30水泥砂浆灌浆修补后利用:局部外侧可利用挡墙墙顶拉毛浇筑至设计标高:对墙后挡墙高出地面线上部分进行破除减载,同时内侧路堑墙采用挂钢筋网喷浆护面处理:路堑墙后截水沟由其他单位考虑。路基新近填土压实度应满足原施工图文件中的压实度规范要求。本项目局部段落临近建筑物,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1)地表位移监测可采用GPS法和大地测量法,可辅以电子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边坡变形监测与测量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的有关规定。(2)应采取有效措施监测地表裂缝、位错等变化。监测精度对于岩质边坡分辨率不低于0.50mm、对于土质边坡分辨率不低于1.0Ommo(3)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的最大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00或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连续3d大于2mmd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4)坡顶邻近建筑物的累计沉降、不均匀沉降或整体倾斜不得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OOO7规定允许值80%,或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度变化速度不得连续3天每天大于0.00008o(5)监测坡顶建筑物有无新裂缝、原有裂缝是否有新发展,若裂缝发展较快,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