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1164887       资源大小:199.55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1.2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农高区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设计。北八路北段起于规划北三路,终点与规划纵一路相交,线路全长679.28Onb标准路幅16m,设计速度30kmh,道路等级城市支路。本次设计一标段为K0+19.005-K0+190.543、K0+242.305-K0+411.771两段,共长341.004m。本次设计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照明工程、交通工程。1.3上阶段审查意见及回发本项目暂无上一阶段道路专业审查意见。1.4设计过程(1) 2022年12月,本单位中标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设计服务。(2) 2023年2月,完成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一标段)方案设计审查。(3) 2023年2月,业主提供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开展施工图设计。(4) 2023年6月,完成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一标段)施工图审查。(5) 2023年8月,完成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二标段)方案设计审查。(6) 2023年9月,完成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二标段)施工图审查。本次施工图设计为北八路一标段,一标段为在甲方认可的最终方案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的中间技术成果文件,待项目审批手续完善后,方可用于施工。1 .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说明本工程设计符合现行规范的所有强制性条文。2 .设计依据及规范2.1 设计依据(1)我院与业主签定的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3)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都市空间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12月)。(4)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3年2月)(5)现场踏勘资料(6)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2 设计规范(1)国家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路面标线涂料(JTG/T280-2022)(4)地方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3项目建设条件3.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项目所在位置有现状牛天路、G210国道可直达勘察区,勘察区内分布有机耕道,交通便利。3.2地形地貌场地位于原始地貌,道路两侧为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地势较平缓,坡角一般520°。本次勘察场地范围内勘探点最高高程551.56m(ZK2),最低高程530.79In(ZK16),相对高差为20.77m。3.3气象水文场地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1-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22-2020)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21)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3)交通部规范(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I-2014)较发育,表面平直很光滑,无胶结,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岩层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构造裂隙不发育,未见次级褶皱、软弱夹层及断层分布,地质构造简单。场地构造裂隙不发育,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分布,地质构造简单。3.5地层岩性及岩土分级经钻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建设场地范围内岩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l),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砂岩(J2s-Ss),由新至老对各岩土层的工程特征描述如下:3.5.1全新统(Q4)素填土(Q4ml):杂色,由粘性土、砂泥岩碎石组成,硬质物粒径一般2050mm,含量约10%25%,机械抛填,填土结构松散稍密,以松散为主,稍湿,回填时间不详,遇水易湿陷,压缩性高。揭露厚度LOoln(ZK2),仅一个钻孔揭露。粉质粘土(Q4el+dl):棕黄色。成分较均匀,主要由粉粒及粘粒组成,局部含少量风化残余岩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一般呈可塑状,鱼塘、农田局部呈软塑状。钻孔揭露厚度0.2OnI(ZKM)5.1OnI(ZK6),整个场地均有分布。3.5.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暗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重,多夹砂质条带。钻孔揭露厚度0.5Om(ZK34)15.00In(ZK30),整个场地均有分布。砂岩(J2s-Ss):浅灰色,中细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钻孔揭露厚度0.30(ZK15)-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L81,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显得秋高气爽。全年平均降水量1067.8毫米,其中24月春季平均降水217.5毫米,57月夏季454.5毫米,810月秋季358.9毫米,11-1月冬季86.9毫米,降水量最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3%,冬季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场地红线范围附近未见大型地表水体,局部存在鱼塘水、农田水。3.4地质构造场地位于重庆-沙坪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为105°/18°。根据附近岩石露头调查裂隙,场区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属稍发育较发育,其特征如下:1)2900/66°,间距0.5L5m,延伸大于IOn,张开13mm,无胶结,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2)190°/70°,间距24m,延伸大于15m,张开58mm,表面平直,无胶结,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层面:层间裂隙场地地下水按其特征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层中,属于临时性上层滞水,无统一地下水位,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迳流途径为由地表垂直下渗或产生层内侧向渗透,向填土较深处渗流、排泄,径流途径短,主要通过大气蒸发排泄。该类水受季节、降雨影响较大,雨季时丰富,旱季时贫乏。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且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基岩构造裂隙中,其赋存条件受构造裂隙分布情况和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接受大气降水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补给。3. 8.2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勘察区地形整体平缓,场地内素填土属透水层,粉质粘土、泥岩属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当大气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向地势低洼处排泄,部分由地表垂直下渗,沿基岩面径流。场地岩土层渗透系数:素填土取10.0md(经验值),粉质粘土、泥岩取0.lmd(经验值),砂岩取0.5md(经验值)。勘察期间,在钻孔终孔提干残留水后24小时观测水位,钻孔水位均不恢复。综上所述,勘察期间地下水总体较贫乏。原始地貌低洼处利于地下水赋存和汇集,该类土堞孔隙水水量受降雨强度影响,雨季时局部地段地下水较富集,地下水位将提商O3.9场地适应性评价经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拟票场地及影响范围内未见危岩期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断层、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活动断裂构造通过;也未见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内的各斜坡现状稳定,场地9. 4m(ZK20),局部场地分布。3. 5.3风化带特征及基岩面起伏情况场地大部地段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基岩面总体与地形基本一致,基岩面起伏较小,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度为525°。基岩强风化带: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质较软,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根据钻探成果,钻孔揭露厚度0.50(ZK34)-3.20m(ZK26)o基岩中风化带: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块状,岩质较硬,构造裂隙不发育。根据钻探成果,揭露埋深为6.80(ZK13)14.80m(ZK3)o基岩面与上覆土层呈不整合接触。3.6 不良地质现象经现场调查,现状斜坡均未发现变形迹象。结合钻探成果、工程地质测绘及区域资料,勘察场地及周边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地下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7 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Vl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调整前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3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表明,拟建道路区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及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规定。本工程道路边坡宜为标准设防;路面工程可简易设防。3.8水文地质条件3. 8.1地下水类型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按最大剩余下滑力进行设计。右侧形成岩土质挖方边坡,最高约5.90m,土体厚度为I.20,岩体为泥岩、砂岩,为岩质边坡,坡向298。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作赤平投影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可知,边坡为反向坡,与裂隙1同向,与裂隙2呈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受裂隙1控制。该边坡破坏后果严重,据德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2.1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直立开挖不稳定。设计拟按1:LOO放坡开挖,按设计坡率开挖后,边坡坡角缓于裂隙1倾角,边坡稳定。做好护面处理和截排水措施。整平后基岩出露。基岩可作为路基特力层。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400kPa;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225IkPa,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83kPaoK0+0410+271.1:填方段,沿线主要为原始地貌,地形坡角510°。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6.50m的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由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组成。大部分为原始地貌,下伏基岩面较缓,回填后土体不整体稳定性,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对各条拟建道路形成的挖填方边坡应采用支护措施处理。3.10道路工程地质评价KoH)OOK0+041:挖方段,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U.OO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左侧形成岩土质挖方边坡,最高约ILOOn1,土体厚度为LoOn1,岩体为泥岩、砂岩,为岩质边坡,坡向117oo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岩性为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土层较薄,土质段直立开挖不易沿基岩面发生滑移,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发生圆瓠形滑塌。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可知,边坡为顺向坡,与裂隙1反向,与裂隙2呈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受岩层层面控制。该边坡破坏后果严重,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2.1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由于存在外倾结构面,按直线法进行稳定性计算。由计算可知,边坡直立开挖欠稳定。K0+015-K0+041坡顶有房屋及高压线杆,现场若具备放坡条件,建议先拆除房屋及高压线杆,再按层面倾角18°放坡,坡面做护面处理,做好截排水措施。若不具挖晾晒或换填处理。建议道路在土层较薄段,先清除上部松散土层后再回填。基底坡度超过1:5的坡段挖成逆台阶状后再回填,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为了避免路基填筑后受地表水影响,建议填筑前对未清除的土层进行翻挖、排水、晾晒后再分层碾压回填,并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地表水或在路堤底部采用局部换填的方式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且设置排水盲沟。4.主要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量预测和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确定道路主要技术表如下。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范标准设计取值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农高区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会沿基岩面发生滑移,按设计坡率1:1.50回填后,边坡稳定。做好护面处理和截排水措施。建议路基采用经处理的填土作为基础特力层,压实填土压实度及承载力应现场实测,且应满足设计要求。K0+271.1-K0+330.24:一般路基段,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4.5Om的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以粉质粘土、强风化基岩为主,下伏基岩面较缓,直立开挖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建议按1:1.50坡率放坡,绿化护面处理,做好截排水措施。提议路基采用强风化基岩、经处理的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压实填土压实度及承载力应现场实测,且应满足设计要求。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OkPa,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400kPaoK0+330.24-K0+500:坡方段,沿线主要为原始地貌,地形坡角510°。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10.0Om的土质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大部分为原始地貌,下伏基岩面大部分较缓,回填后土体不会岩基岩面发生滑移,按设计坡率1:1.50回填后,边坡稳定。局部基岩面较陡,选择代表性剖面进行稳定计算:5.2 道路纵断面设计在满足纵断面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与周边地块标高相协调,尽量做到纵坡平顺,避免起伏过多,以增加行车安全和舒适度。本次设计一标段路段分段一设计起点K0+019.501,设计标高为536.879m,一标段分段一设计终点K0+190.543,设计标高为537.829m,在桩号K0+216.424处与北二路平交,设计标高为537.956m,规划标高为537.956m,一标段分段二设计起点K0+242.305,设计标高为Hs=538.070m,一标段分段二设计终点K0+41L771,设计标高538.819m。本次一标段共2处变坡点,坡度分别为-0.62%、LI2泉0.442机存在两处竖曲线,半径分别为1600m.4200mo5.3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布置方案:16m=lm绿化带+3m人行道+0.5m路缘带+2X3.5m车行道+0.5m路缘带+3m人行道+Im绿化带。道路路拱横坡为双向坡,坡度采用1.5除人行道横坡采用2.0%。5.4 超商及加宽本次设计道路全线为一条直线,未设置圆曲线,故不需要进行超高加宽设计。5.5路面结构设计路面设计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用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下的弹性体系理论进行分析计算,以容许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和容许剪应力为设计指标,确定路面厚度。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人行道计算荷载为4.OKWmM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范标准设计取值2设计速度km/h40/30/20303最小圆曲线半径一般值m40/极限值m204最大纵坡一般值%71.12极限值%85最小纵坡%0.30.4426最小竖曲线凸曲线m25042007凹曲线m25016008设计荷载城-B级城-B级9路面结层设计工作年限年101010路面设计轴载BZZ-100BZZ-10011最小净高m4.524.512路拱横坡横坡1.5%横坡1.5%13地震基本烈度6度6度,按7度构造设防注:表中规范取值为30kmh对应值。5.道路工程设计5.1 平面设计本项目道路为城市支路,起于规划北三路,止于规划纵一路,道路全长679.280m,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30kmh0道路沿线与北三路、北二路、北一路及纵一路相交。道路全线为直线,未设置圆曲线。本次设计一标段路段为K0+19.005-K0+190.543、K0+242.305-K0+411.771两段,共长34Loo4m。C25透水混凝土厚18cm级配碎石垫层厚IOcm400gm?两布一膜土工防渗膜碾压密实路基路缘石采用15OmmX48.7mmX1000mm立式花岗石,路边石、花带石采用12OnImX200mmX1OOOmm花岗石。5.6路基设计(1)填方边坡填方地段边坡高度小于8m,坡率为1:1.5,大于8m每8m为一级边坡,第二级坡比为1:1.75,第三级以下坡比均为1:2,两级边坡间留2.Om宽台阶。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沟。(2)挖方边坡挖方边坡:强风化岩质及土质边坡按1:1.5放坡,中(弱)风化岩质边坡按1:0.75放坡,每8m一级,每两级边坡间留2.Om宽平台。挖方路井边坡放坡表边坡类型边坡坡度强风化岩质及土质边坡1:1.5中(弱)风化岩质边坡1:0.75(3)土石方调运本次一标段道路总挖方4933/,总填方2634311借方21410m(4)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要和新德的永muMM*MiiH3IJ-ML1VJftUgfMfi404中蚊“瞰性MwtHlIC!川恨l,H工ti-IJWa'UMU 2kal5.5UXtXtE7i 2la4jt 砧 I;2aWl#i. t. a ita f4>H w¾llli丽丽二ItH ”«fcf »|) 1,路面结构图(1)车行道路面结构组合如下:上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T3厚4cm+0.30.5Kg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中粒式密集配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厚6cm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7Cm喷洒透层油0.6L5Lm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水泥含量5.5%)厚20Cnl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含量4.0%)厚20Cm(2)人行道结构组合如下:人行道铺装采用6cm厚的仿石材生态透水砖,其下设2cm厚透水干硬性水泥稳定中、粗砂,18Cm厚C25透水混凝土、IOen)厚级配碎石。其结构层由上到下依次为:30×15×6cm仿石材生态透水砖厚6cm透水干硬性水泥稳定中、粗砂厚2cm清淤软赛工程量表道路名称桩号范围面积(m2)深度(m)清淤(m3)换填(m3)50cm厚碎石垫层(m3)一标段K0+I00-K0+20023342466846681167K0+230K0+2751092221842184546K0+278-K0+3103491349349174.5K0+358K0+401755235103510877.5合计10711107112765(3)低填浅挖路基当填挖方高度小于l5m时,视为低填浅挖路基,对路床范围(即路面底面以下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080cm)填料或表土应认真处理,当土层最小强度CBR大于4%,可采取挖翻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或土层最小强度CBR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取换填砂砾方式进行处治。5.9人行护栏和防撞护栏为保障行车及行人安全,在道路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m的路段设置人行护栏,本次护栏设置位置为道路左侧K0+133-K0+190.5段、道路右侧K0+101-K0+190.5段(两侧共147m)、道路两侧K0+242.359-K0+259段(两侧共33.28m)、道路左侧K0+339-K0+411.771段、道路右侧KO+347-K0+41L771段(两侧共137.54m)当道路两侧场平同时进行,道路运营时两侧边坡高度小于2m时,可适当取消人行护栏。本项目在道路左侧K0+137-K0+190.5段、道路右侧KO+110-KO+190.5段(两侧共134m).终点段K0+355-K0+41L771段(两侧共113.54In)设置防撞护栏,本标段与北二路交叉口车行道,及道路终点车行道设置混凝土防撞墩(总长度约58m)o防撞护栏和防撞墩可根据道路两侧地块的开发情况及后段道路的实施情况选择是否设置。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现状排水系统中,不得形成积水。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本次设计道路工程设置截水沟作为路基排水设施,临时截排水沟规格详见相关大样图等图纸。5. 7路基边坡防护本次道路周边地块均为未开发暖设区域,故本次道路边坡均考虑为临时边坡,本次设计边坡均采用喷播植草形式。若边坡存在期超过两年,必须另做防护处理。5.8特殊路基设计:(1)清除表土路基施工前必须对场地进行清表处理,清表厚度为30cm,清除施工区域内的全部树木、杂草、废渣及有碍开挖的障碍物等。清理后的弃土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场或作为绿化用土。(2)软基处理道路设计范围内穿越稻田区域,其内中上部软塑状的粉质粘土呈松散状态,工程性能差,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必须进行处治,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填料选择及填料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处治方法为:采用清淤换填处理,若现场施工中发现地质情况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请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现场研究处理。针对软基实际厚度不同进行调整。树木等障碍物;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除盲道外还应设置绿石坡道,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并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与人行横道相对应。5.13绿化设计本项目绿化设计考虑在两侧人行道外侧设置Im绿化带,绿化带内栽种乔木及灌木进行景观打造。道路行道树间距8米栽种,树种暂定为胸径18cm、高度4m4.5m、冠幅3.5m4m的香樟,灌木暂定采用金禾女贞,具体由业主确定。绿地种植土土堞原土过筛,翻耕20-30cm,搂平耙细.客土须经监理工程师见士取样,经有资质检测取得符合要求的结果,方可使用。栽植土要使用富含有机质、团粒结构一致,长效腐熟的土壤,保证客士具有较好的通气、透水和保肥能力,有机质含量应大于3%,土壤酸碱度(PH值)应7.08.5。土壤含盐量W0.3%,土壤容量应小于1300千克/立方米,渣砾含量不得大于土壤自重的15%,种植土中不得有大于2.0Cnl的石砾和石块、不得有土块、杂草、有害种子,建筑垃圾及其他污染物,保证种植土成分及结构一致。绿化带底部有效土层厚度以下不得有不透水层。种植土深要求:种植区在自然土上,现有土壤不适宜种植时,将表面换为种植土换土厚度一般应满足以下草本花卉30cm,草坪地被30cm,小灌木45cm,大灌木60cm,浅根乔木90cm,深根乔木150cm。栽植土表层土块粒径项目项目栽植土粒径(Cm)1大乔木W2.5为保证行人安全,道路路基两侧挖方高度大于3米处设置防护网,本次防护网设置位置为道路两侧K0+19.025-K0+025段、道路左侧K0+280-K0+318段(两段共178m)防护网可根据道路两侧地块的开发情况及后段道路的实施情况选择是否设置。5.11平面交叉口设计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010)进行交叉口等设计。本次设计的北八路(一标段)道路与规划的北三路相交,两条道路等级均为城市支路,交叉口采用平B3类交叉口(全无管制交叉口)。本次设计的北八路(一标段)道路与规划的北二路相交,北八路(一标段)为城市支路、北二路为城市次干路,交叉口采用平B2类交叉口(减速让行交叉口)。根据前期的交通预测分析,等,本项目与北二路交叉口进口道进行展宽设计,其中展宽车道宽度3.5%展宽段长度30m,三次抛物线渐变段长度20m,均满足规范要求。5.12人行系统设计本次设计考虑在路口处设置人行斑马线过街。为方便残疾人出行,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逋用规范(GB55019-2021),本道路考虑了盲道和无障碍设计。本次设计未尽事宜参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执行。人行道上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0.5m。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置位置。指引残疾人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行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提示盲道。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应连续设置,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上路床03096>95>94方下路床30-80296295294路上路堤80150N94N94>93基下路堤150以下29329229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N96295>94注:表列压实度系以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本路基压实度标准表采用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险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4.2.3»6.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6.1.3挖方路基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预留碾压沉降高度。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与底基层同样材料。6.1.4埃方路基(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IOCln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2亚乔木、大中灌木、大藤本2.53小濯木、宿根花卉、藤本2.04草坪、草花、地被2.0六,施工技术要求6.1 路基6.1.1 质量标准路基的质量标准表项目填土路基填石路基路床纵新高程(rmn)-20+10-20+10路床中线偏位(Imn)3030平整度(mm)1520路床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不小于设计值+B路床横坡±0.3%且不反坡±0.3%且不反坡边坡不陡于设计值不陡于设计值注:本表采用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O78-2016)表4.2.7及表4.3.7»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段和检验弯沉值L标准如下表所示。珞基的回弹模量Eo及弯沉值表分类回弹模量EO弯沉值(0.0I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40Mpa288245石质路基250MPa225路基压实度要求填土高度小于150cm,挖方高度小于80Cm时,因基底松散或过湿,而不满足压实度要求,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辗压。(3)填筑要求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IOCnl。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r11o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管槽顶面压实度要求部位填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料距路床顶V80cm砂、砂砾93>80cm素士90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路床顶V80cm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90管顶上30cm以上砂、砂砾93检查井及雨路床顶以下080Cm砂95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并回现材料强度及粒径标准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耨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上路床030810方下路床3080510路上路堤80150415基下路堤150以下315零填及路堑路床。3081030-80510注:当石料为强风化石料或软质石料时、填土为细粒土时,CBR值应符合上表所示:本表果用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表4.2.3。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3%。针对局部含水量大的段落采取翻挖,掺干土(石灰)改善达到最佳含水率时回填压实。需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纵坡大于12%、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3)低填浅挖路基部位填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水口周围80cm以下砂93注:本表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脸收规范(GB 50268-2008)图4.2. 6通过下列筛孔(r)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小于28小于931.590 1001967 909.545 684. 7529 502. 3618 380.68220. 075。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集科统配组成表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6.2路面施工要点6.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4%水泥含量)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o(1)质量标准压实度:96%路床平整度:15mm厚度容许偏差:+20%,-15%层厚中线高程:+5,-2Onm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B横坡:主线±0.5%且不反坡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OMpa次干路弯沉值80(0.Olmm);支路弯沉值W85(0.01mm);压碎值:35(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0%,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小于IOh,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水泥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对于存放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应进行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大于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本表技术指标采用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收规范(DBJ50/T-O78-2016)表5.5.3。6.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5.5%水泥含量)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基层,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5%o(1)质量标准压实

    注意事项

    本文(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