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一标段)道路设计说明.docx
设计说明1对项目的理解1.1工程概况本次项目位于,项目名称为江津区鼎山街道骑龙山庄、凤凰路等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一标段)(以下简称本工程)。我司授建设单位委托对本工程进行设计工作。根据建设单位指定设计范围(详见总平面设计图),我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实测地形图,在实测地形图上进行本次场地改造设计。我司初步拟定设计方案后向建设单位提交方案文本,建设单位并组织涉及相关部门一并讨论设计方案并取得建设单位及相关部分认可,并核实现场与本次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可实施性均能满足建设单位要求后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涉及小区改造共计3个小区,小区分别为骑龙山庄小区、鼎山大道710号小区、康桥小。本次设计小区道路改建总长约580m(其中骑龙山庄道路改建长度约:460m;康桥小区道路改建长度约120m),拟改建道路宽度为4.0m'15.0,改建道路均为小区消防通道。人行道通道铺装改建面积约320平方米,人行通道宽度为1.0'8.Omo1.3设计内容本工程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场地铺装工程等设计内容。2对项目所在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2.1 地理位及交通概况本工程位于江津区几江城区,交通便利2.2 气象水文拟建区属北半球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3.9C18.4C,最热月8月,多年平均气温27.5°C,最冷月1月,多年平均气温6.3°Co极端最高气温43.4°C(2006年8月15日),报端最低气温-2.5°C(1975年12月15口)。无霜期常年平均341天,年均湿度81%,多年降雨量为1030塞米,其中大雨、暴雨多集中在78月,多年平均11最大降雨量约90mm。2.3 地形地貌江津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地形南高北低,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南部紧靠贵州以山区为主。北部华盖山等系华莹山支脉,南部四面山区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全区最高海拔1709.4米,主城区平均海拔209.7米。江津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为主,分平阶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地质结构为“川东褶皱”和“川黔南北构造带”的过渡地带,构造形迹受其影响,轴线多扭曲呈“S”形。长江横贯东西,并绕城而过,呈“几”安形。2.4 不良地质现象经地面调杳,拟建场地内无地震、地裂健、岩溶、滑坡以及其它地质灾害特征。2.5 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效应经钻探揭露和地表地质调绘,线路区未发现其他如危岩、崩塌、泥石流和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除存在素填上和杂填土外未发现湿陷土、易液化土、震陷性土、红粘.土及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杂填土建议清除,填土夹卵石、混凝土块、砂、泥岩块石等,均匀性较差,建议对其进行换填处理。后期填土建议进行压实/夯实处理(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2.6 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1)石料、砂料周围地区解决,运距5km之内,石料主要有砂岩、石灰岩,石质坚硬、强度高:江津长江沿线细砂、特细砂及混合砂均可使用,运输方便。(2)钢材、水泥、木材江津有大型水泥厂,水泥均可就地购买,且价格较低,但钢材、木材需从市内其它地方运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GB5OI5O-2O1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2)交通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6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O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3)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3)沥青国内沥青和国外沥青均可从临近的北硝区或重庆市区市场购买。(4)运输条件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江津城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3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3.1 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 1:500地形图(3)其它相关资料3.2 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1)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4-20I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5-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7-201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8201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X)14-202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4.5路基设计本次设计新建道路路基均采用挖方的形式进行处理。4.6路面设计(1)车行道铺筑路面结构图A:5cm厚AC-13C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O.30.5Lm2液体沥青粘层1.5mm厚30cm宽SBS防水卷材贴缝12Omm厚C30钢筋混凝土.基层(内置巾12400单层双向钢筋网片)(拉毛处理)注:适用于拓宽道路路面结构层。(2)车行道铺筑路面结构图B:5cm厚AC-13C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0.30.5Lm2液体沥青粘层1.5mm厚30Cm蜜SBS防水卷材贴缝100mm厚C30水泥混凝上基层(拉毛处理)(3)车行道铺筑路面结构图C:5cm厚AC-13C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0.30.5Lm2液体沥青粘层1. 5mm厚30Cm宽SBS防水卷材贴缝现状水泥混凝上路面铳刨(3Cm)(4)人行道铺筑结构图:30x60x3Cm花岗石烧面(芝麻灰)3c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IoCnI厚C25水泥混凝上垫层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修订版)住建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4)地方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T-06与2022)第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O-T-O78-2OI6)4道路及铺筑工程设计1.1 现状道路及铺筑情况改建范围内小区地面铺筑均采用广场砖进行铺筑,现状道路纵坡较大,下雨路面湿滑行人易滑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状车行道宽度约4.55.0m,无停车位,停车占用消防通道。反复修补路面凹凸不平整,车行道美观度、舒适度较差。1.2 平面设计本次设计为道路改建工程,道路线型基本与现状道路一致,对于小区道路为消防车道时如现状宽度小于4,Om位置,对现状车道进行拓宽处理,拓宽车行道完成后车行道宽度不小于4.0m,对于小区有停车位需求位置进行拓宽车行道增加停车位。具体平面位置及布局详见道路及铺筑平面布置图。4. 3道路及铺筑竖向设计由于本工程为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周边建筑正负零标高限制,因此本次设计道路及场地高程改建后完成面基本与现状道路及铺装标高一致。局部有条件位置标高可以调整区域进行局部优化已减少改建工程量节约投资。4.4横断面设计路幅具体分配如下:车行道:B1=15.Omo人行通道:B2=1.0'8.Om0钢筋种类螺纹钢筋拉杆直径14拉杆长度O.7m拉杆间距0.9m横向施工缝传力杆设置方式表3道路等级城市道路支路传力杆直径28传力杆长度0.5m传力杆间距0.3m胀缝传力杆设计表4钢筋种类光面钢筋传力杆直径28传力杆长度0.5m传力杆间距0.3tn5.2.3质量标准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及允许误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次1弯拉强度24.5MPa每台班或100Om11按JTGE30(T0558检查2板厚度±5(r三)100m每车道取1点直尺3平整度标准差62.Omni每车道连续检测按JTGE60(T0932)检查最大间隙h5.Omm20m每车道取1点按JTGE60(T0931)检查1抗滑构造深度0.5mm200m1按JTGE60(T0961)检查5井框与路面高差3.Omm每座1直尺和塞直尺6宽度(mm)0,-2040m1直尺4.8道路附属工程设计路缘石采用C30预制碎路缘石。路缘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路绿石规格采用15x30x90cm,路缘石露出路面10-15cm树圈采用花岗石树圈,花岗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树池应笔直,转交平整,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树池规格采用12x20x120cm,树池应与路面齐平。5.施工注意要点5.1 路基本工程为道路及铺筑改建工程,改建方式为将现状破损结构层拆除后重新铺筑设计铺筑结构层。因此改建时如开挖至土路基,车行道士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4%;人行铺装土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0%。5.2 基层C30水泥混凝土基层。5.2.1 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或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CJJ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行车荷载应力和温度扭曲应力均应按照弹性半无限地基上的弹性模板理论,用有限元法计算。碎板厚度按照行车产生的荷载应力不超过设计年限末期的疲劳强度并验算温度飕曲应力后确定。5.2.2 主要设计参数(1)设计荷载:BZZ-100(2)设计年限:20年(3)自然区划:V4区混凝上路面强度要求采用设计抗折强度混凝土强度4.5MpaC30纵缝拉杆设计表2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O.5三以下的碎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其乐碎值不应大于35%,级配碎石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要求。表3-5方孔筛尺寸(Inm)37.526.5199.54.752.361.180.60.075通过下列重量百分率(%)90-10066100541003910028-8420-7014-578-470-30表5-6碎石、碎卵石和卯石技术指标项目技术要求I级11级In级碎石压碎指标(%)<10<15<2(KD卵石压碎指标(%)<12<14<16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5<8<12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5<15<2(X2)含泥量(按质量计)<0.5<1.0<1.5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0.2<0.5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合格合格流化物及流酸盐(按S03质量计)<0.5<1,0<1.0岩石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应小于lOO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表观密度>2500kgmj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健、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注:HI级碎石的压碎指标,用做路面时,应小于20%;用做下面层或基层时,可小于25%;In级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用做路面时,应小于20%:用做下面层或基层时,可小于25%。(5)C30水泥混凝上配合比设计本工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值为:水泥:水:砂:碎石=370:143:660:1280,施7中线高程(mm)±1520m1水准仪8中线偏位(mm)20.050m1经纬仪或全站仪9相邻板高差3.Omm100m1条纵横缝各测2点直尺和塞直尺10横坡±0.25%(且无反坡)20m(路面宽度)2水准仪11顺直度纵缝10.OnUn100m120m线和钢直尺横缝10.Onun40m120m线和钢直尺厚度代表值:-5mm,单点合格值:Tonm中线高程:±15mm路面宽度允许偏差:±20三水泥面板抗折强度:N4.5MPa抗滑构造深度:一般路段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1.011111,特殊路段不小于0.6nm且不大于LImmO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路基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6.2.4路面材料要求(1)水泥应采用旋窑生产的42.5级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抗折强度应大于6.5MpaC3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为(2)水可用饮用水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1)酸盐含量(按S042计)小于2.7mgml2)含盐量不得超过5mgml3)PH值不得小于44)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它有害杂质(3)碎石道路、普通硅酸盐水泥360168724836302418矿渣硅酸盐水泥1206050453624注:L允许最早拆侧模时间从混凝土面板精整成形后开始计算。2.拆模不得损坏板边、板角和传力杆、拉杆周围的混凝土,也不得造成传力杆和拉杆松动或变形。模板拆卸宜使用专用拔楔工具,严禁使用大锤强击拆卸模板。5.2.5路面基层施工(1)水泥混凝土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在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后,可进行混凝土基层的施工。由于该路主线段路面宽度为4.O米,因此采用多幅浇筑施工,纵向施工缝宽度为45m,施工中注意调整横坡,横向缩缝间距为6m,采用假缝,混凝土路而缩缝等间距布置,不采用斜缝,施工接缝处设置横向施工缝并设置传力杆。1)施工准备工作A.试铺试验路段a.下承层的检查水泥混凝上浇筑前,应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表面进行检查。对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应清除干净。水泥混凝土浇筑前,应保证作业面表面的湿润。b.通过试铺确定以下内容,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验证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比例、水灰比及拌和时间。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做好钢筋翻样,钢筋制作根据翻样图进行制作,要求尺寸、数量、钢筋型号准确.确定钢模脱模剂及用量,确定模板固定方式及弯曲度(弯道)、垂直度等,确定拆模、抹光、压纹、切缝时间。严格组织拌和、运输、振捣、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工时应根据现场骨料的含水率,将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作为施工配料的依据。(4)接缝材料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且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胀缝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其他公路可采用各种胀缝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的规定。表5-7胀缝板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胀缝板种类木材类塑胶、橡胶泡沫类纤维类压缩应力(MPa)5.0-20.00.20.62.0-10.0弹性复原率(%)255>90>65挤出量(mm)<5.5<5.0<3.0弯曲荷载(N)100-4000505-40注:各类胀缝板吸水后的压缩应力不应小于不吸水的90%,木板应去除结疤,沥青浸泡后木板厚度应为(20-25)±Imm0(5)水泥混凝土的砂率表表5-8砂的细度模数与最优砂率关系砂细度模数2.22.52.52.82.8-3.13.1-3.43.43.7砂率Sp(%)碎石30-34323634-3836-403842卵石283230-3432-3634383640注:碎卵石可在碎石和卵石混凝土之间内插取值。(6)模板拆除及矫正当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8.0MPa方可拆模。当缺乏强度实测数据时,边侧模板的允许最早拆模时间宜符合表7.2.4的规定。达不到耍求,不能拆除端模时,可空出一块面板,重新起头摊铺,空出的面板待两端均可拆模后再补做。表6-9混凝土路面板的允许最早拆模时间(h)昼夜平均气温(C)-5O510152025N30硅酸盐水泥、R型水泥240120603634282418生。B.养生方法:应湿润泡凝土,然后人工援盖薄膜。在7天内加强保湿养生,21天内常规养生。C.养生期应封闭交通,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5)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检验施工结束后,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对已成型的段落的混凝土抗折强度、厚度、平整度、中线平面偏位、纵坡坡度、宽度、横坡度进行抽检。水泥混凝土强度以28d龄期的抗弯拉强度不得小于5.OMpao6)路面接缝处理本项目路面设置的接缝有纵向施工缝、横向缩缝、横向施工缝和胀缝四种。A.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沿路中线布设,其间距以车道碎板块宽度为准,采用拉杆。B.横向缩缝及施工缝:垂直于路中线布设,间距5米。缩缝一般采用机械切割的假缝形式,在胀缝左右的三条缩缝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C胀缝:垂直于路中线布设,除交叉口设胀缝外,一般路段平均每隔100米左右设一道(冬季施工);夏季施工时胀缝间距可根据要求进行调整。E.横向缩缝切割:横向施工缝采用锯缝,缝深7cm,宽5nlm.切割时必须保持有充足的注水,在进行中耍观察刀片注水情况。切缝机开始切缝时间(昼夜平均温度-5*C,开始切缝时间4天:昼夜平均温度OC,开始切缝时间3天:昼夜平均温度15C,开始切缝时间2天:昼夜平均温度2(C,开始切缝时间1.5天:昼夜平均温度225C,开始切缝时间1天)。这里的开始切缝时间指混凝土抹平成型后所经历的时间。F.在锯缝处浇灌沥青胶泥。濯缝前应清除缝内的临时密堵材料,缝顶面高度与路面平齐。5.3路面面层面层采用AC-13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厚5cm。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检查A.施工现场的检查a.应在水泥混凝上浇筑前,对放样进行复核,检查模板间宽度、模板高度及路拱度、线型。b.对施工段落的作业面表面进行检查,表面要干净、无浮土、积水、表面要洒水湿润。c.混合料车进场后,要有专人指挥停放、卸料。d.振捣棒拔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振动时应把握尺度,防止漏振和过振,以至造成离析。振动梁运行过程中不得有空洞、凸起,保证平整度。浇捣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模板变形及漏浆,有发生现象应立即纠正。混凝上捣实后24小时之间,不得受到振动。e吸水完成后立即抹光,将凸出石子或不光之处抹平。最后用靠尺板检查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铁抹子人工抹光。f.抹面完成后进行表面横向纹理处理。压纹时应掌握好水泥混凝土表面的干湿度,现场检查可用手试捏水泥混凝土,确定适当后,在两侧模板上搁置一根槽钢,提供压纹器过往轨道。g拆模时应小心,不得损边掉角。h.压槽完成后设置围档,以防人踩、车碾破坏路面。3)后场质量控制混合料拌和场(后场)是控制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为确保混合料都符合质量要求,应主要检查以下内容:A.开料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1-2天的摊铺用料。B.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种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外加水及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要严格控制好水灰比。C.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检查配合比、水灰比是否变化。D.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4)水泥混凝上路面的养生A.水泥混凝上浇注成型后,边侧模板的允许最早拆模时间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拆模进行养术要求见下表。技术指标单位SBS改性沥青(I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Imm60'80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执行针入度指数PI,N-0.4延度5C,5cmmin,今cm30软化点(R&B),2X?55运动粘度(135,C),Pa.s3闪点CC),2cC230溶解度,N%99弹性恢复25*C,N%65黏韧性,N.m韧性,£N.m贮存稔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WC2.5TFoT(或RTFOT)质量变化允许范围%±1.0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执行针入度比25C,2%60延度5C,Ncm20应用于沥青混凝上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详见下表。技术指标单位PCR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mm),W%0.1T0652黏度恩格拉黏度E25ClOT0622沥青标准黏度C25.3S825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50T0651针入度(25匕,100g,5s)0.Imm40'120T0604软化点,N,C50T0606延度5P,2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2%97.5T06075.3.1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D质量标准压实度: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5%平整度:。不大于2.Omm,IRl不大于3.3mKm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70%或-5mm),上层厚-5m中线高程:±20mm横坡度:±0.5%、÷10mm宽度:Onm,+3Omm弯沉值:28(O.Olnun)(2)材料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泡凝土的基顺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中A级70号沥青(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用)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试验项目单位A级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C,100g,5s)O.Imm60*80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执行针入度指数Pl-1.5>1.0软化点(R&B),2*C4660C动力黏度系数,NPa.s180IOeC延度,Ncm1515C延度,2cm100蜡含量(蒸懒法),W%2.2闪点,NC260溶解度,2%99.5密度(15C)g/cm3实测记录质量变化,%÷0.8残留针入度比(25C)%61残留延度(IOC),2cm6应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中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见下表,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质量技特别强调粗集料的1:3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必须15%,1:5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应5%;洛杉矶磨耗损失应小于28%:粗集料磨光值不小于42(BPN):石料第二次破碎可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和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矿粉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10.1技术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项目单位支路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执行表观密度tmj22.45含水量%21粒度范围VO.6mm%100<0.15mm%90-100<0.075mm%7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纤维路面混合料采用木质素纤维。木质纤维质量要求见下表: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C60(C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2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侵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率(以质量计)%W5105C烘箱烘2h后的冷却称量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定量的石灰代替矿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需面积,22/3T0654贮藏稔定性Id,%1T06555d,W%5T0655石料根据币:庆市内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调查情况,选用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卵石破碎石料作为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所选用的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性能要求:指标下层用集料上层用集料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82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28视密度不小于2.502.50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4级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515坚固性不大于%1212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软石含量不大于%53集料磨光值(面层集料)不小于BPN42集料冲击值不大于%2828集料的破碎面积不小于%9080石灰石集料的级配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附表4.8.2和表4.8.5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石料的分级要求。其中磨光值对于下层可不作要求,细集料需满足表4.9.4的技术要求。面层沥青混凝土所用石料为保证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拟选用卵石破碎石料作为面层沥者混合料AC所用石料,粗集料应满足表4.8.5所示的技术要求,细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附表4.9.4的技术要求。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石料的级配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CF40-2004)附表4.8.2和表4.8.5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石料的分级要求。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两面各75注:对ACT3还要求VCA混合料WVCADRC(4)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CC)施工工序是有沥青的标号70号沥青加热温度155'165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合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合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低温施工15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0低温施工14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70轮胎压路机80振动压路机70开发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3.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1)沥青透层油及粘层油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在路面基层上洒布透层油,在沥青磴层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透层油用乳化沥青,粘层油用改性乳化沥青。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0.8L2Kgm2,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上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混合料类型AC-20AC-13箍孔(mm>通过!:率(%)31.526.519.010016.09510010013.275-90901009.5587850-754.7542-6320-342.3632-5015-261.1822-3714-240.616-2812-200.311-2110-160.157159750.07548872建议油石()4.06.05.87.2纤维用量0.30.4混合料性能要求沥青混凝土性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AC-13AC-20马歇尔稳定度(KN)6.2N7.5流值(0.Iran)20-502040空隙率Va%3.04.03.0-6.0矿料间隙率VMA%217.0214.0沥青饱和度VFA%75-8570-85马歇尔残留稳定度%28027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27527560C动稔定度DS次mm23000>800析漏率1851C<0.3肯塔堡飞散试验%<15低温弯曲应变TOC>2.5X10-3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掩铺和压实(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小于98乐以室内马歇尔试件密实度为准)。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拌和站能满足摊铺机需要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快的摊铺,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压实效果。当路面宽度大于掩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掩铺,避免形成冷接健;当摊铺机出现故障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时,应就地做成一条接缝:当日施工完毕,应在完毕处做成一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氏度不小于80cm。乐路机应视摊铺时的气温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情况,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玳豆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施工验收技术要求施工完毕48小时之后,薄层抗滑层与沥青混凝土基面的粘接强度22.OMpa,纹理深度N2.0Inn1,摩擦系数260。注I施工完毕后的路面应在24小时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6.危大工程疏理与分析在平整场地、路基开挖、路床碾压前,必须调查清楚地下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并请相关单位派人现场监护和指导施工。路基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中发现有未曾查明的地下管涵以及地质情况有变化时,应通知设计单位处理。临近现状建桥涵、房屋等建(构)筑物的开挖应注意观测和防护,确保建(构)筑物及施工安全。路基施工过程如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应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研究解决。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4)实际土石方工程量以现场收方量为准。5)未尽事宜请参照有关施工规程及规范执行。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事项6.1编制依据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上调头,转弯,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并应尽快洒布稀浆封层,待稀浆封层满足相关要求后铺筑沥青碎下面层。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洒布前,应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只有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施工。粘层油的洒布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不能污染环境。(2)面层透层油、稀浆封层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中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立即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碎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捽合温度应控制在14OC165C0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运距过长,应适当提高拌合温度并采取相应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混合料到场温度应不低于120C。摊铺温度应不低于HOP。初压(稳压)一般12遍即可,即一进一退然后就错位横移。初碾温度一般不低于IlOC。复压采用振动式双钢轮压路机进行,是获得密实度最主要的手段,般采用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进行碾压。复压一般35遍即可完全达到密实度的要求。主要控制的是复压的温度,复压温度大约在Io(TC左右为宜,复压完成的表面应尽快采取收迹碾压的措施,以免温度过低无法消除复压痕迹。所有碾压应在80C之上完成。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在整个碾压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对接缝边沿附近的碾压,待大型压路机碾压结束后,再用小型压路机反复进行碾压,确保该部位的压实效果。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7)应识别环境风险,并根据环境风险分别编制保护方